一路 BBS

标题: 义乌195名公务员集体非转农 农村户籍价值百万 [打印本页]

作者: jprp    时间: 7-27-2010 07:16
标题: 义乌195名公务员集体非转农 农村户籍价值百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新华报业网讯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文学巨匠钱钟书在其代表作《围城》里的这段经典语录,如今却成为了浙江义乌部分公务员以“非农业户口”换取农村户口的真实写照。
  
  “这是一个尴尬的时刻。将‘公务员’、‘农民’、‘巨额利益’三个词放在一起,引起的效应是爆炸式的。”2010年7月15日,义乌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当地“公务员换农村户口”引发全国关注一事作出上述评论。
  
  2010年初,在义乌市组织部近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检查中,发现当地有195名公务员将其户籍从城市迁往了农村,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利益。
  
  新闻一出,立即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有媒体人士如此评价,“这在中国城市化历史中闻所未闻——以往都是农民想方设法要进城,现在城里人的‘精英’公务员却开始回流农村——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利益在驱使?”
  
  7月16日,处于舆论风暴中心的义乌依旧平静。但说起此事时,土生土长的义乌人赵健却忍不住评头品足,“公务员还不如农民,农村户口有地,有地就有一切,现在义乌一个农村户口少说也值100万。”
  
  看似令人费解的观念转变,与经济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据了解,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大规模进行,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农村户口以其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其他政策优势,不仅仅在东部沿海地区,甚至连我国西部也都开始大受欢迎。而本次义乌公务员迁回农村户口事件的曝光,也有望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显著“拐点”——以往农民单方面盼望“进城”的局面或将不复存在。随着城里人的回迁,城市化进程下的户籍政策在一些地区有望形成一个“围城”的新局面。
  
  价值百万的农村户籍
  
  尽管赵健所称的“义乌一个农村户籍少说价值百万”的说法让人大吃一惊,但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后了解到,当地人对此普遍表示认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土地的升值,农村户口价值上涨的空间或许还未到顶。
  
  细算一个义乌当地农村户口的价值,可分为两大方面:其中最具价值的当属房屋改建价值一项,另一项则是参与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的功能。
  
  据2006年颁发的《义乌市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办法》规定,根据不同的情况,一户家庭在旧房改建中最少可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最多则可分到144平方米的宅基。在该宅基上又可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最多可建设四层半的楼房,如果按照实际使用面积计算,即最少可达到486平方米,最多可达648平方米。
  
  尽管改建用房仅限于在村民内部流动,并不能进入住宅市场进行交易,但义乌当地住宅用地的紧张局面却很难说今后不会催生此类交易。据二手房交易网站口碑网的数据统计,义乌的平均房价已经过万;当地居民也告诉记者,义乌市区一些楼盘的价格已超过1.5万元/平方米,如稠江街道办事处附近的楼盘阳光都市,二手房价格就已达到1.5万元/平方米左右。
  
  “尽管政策并未松动,但若以后这些改建用房都可交易,这里的经济价值将会有多少?”一位稠江街道办的官员意味深长地说。
  
  即便改建用房目前仍不能交易,但建好的房子依旧可以用来出租,这也使它成为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来源。“我一个月的房租接近2000元。”一位当地租用改建房门面的网吧老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所租的改建房在义乌算偏僻之地。据他推算,如果拥有108平方米的宅基,在建完改建房之后,一年的房租收入将至少达到5万元以上。这与当地一名普通基层公务员的年收入也相差不了多少。
  
  除了参与改建房之外,当地农村户口还具有参与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的功能。“由于义乌市区的大部分规划都已经完成,因此被用于征地的土地已经十分稀少。不过一旦土地被征用,补偿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上述稠江街道办的官员告诉记者,“根据地段以及征地使用的功能不同,补偿费用也各不一样,从几万到几十万元的都有。随着时间越往后推移,土地价值越贵,分到的补偿费用或许也会更多。”
  
  而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的一部分利益。据当地村民介绍,义乌作为新农村试点,大部分村里都完成了集体经济股份制度,由村委会负责经营集体经济,每位村民作为集体经济制度的股东,在年底享受分红。“分红多少不等,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元。”赵健告诉记者,自己去年从所在片区里就得到了3400元的年底分红。“我还算是拿得少的。”
  
  至此,以一户分到108平方米宅基的农家为基础单位计算,如其将房屋进行出租,则每年房租收入加上集体经济分红将接近6万元。而考虑到房屋未来出售的可能性以及升值的潜力,义乌一个农村户口价值超过百万的说法,看来并不夸张。
  
  “围城”之义乌
  
  “其实城里人包括公务员将户口迁回农村的情况在东部沿海城市很寻常,义乌主动处理这样的情况,并对此曝光,结果却成了反面例子。”一位义乌市政府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将‘公务员’、‘农民’、‘巨额利益’三个词放在一起,引起的效应是爆炸式的。”
  
  舆论焦点之中的义乌,或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农村户籍制度矛盾冲突的一个现实样本。
  
  出了义乌火车站,坐上前往市区的大巴,在近10公里的路上可以看到绵延不绝的四层半楼的改建房。“今后几年,全义乌周边的房子都会变成这样。”一位义乌当地的人士告诉记者。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的大规模进行,义乌市的土地问题已经到了“寸土必争”的境地。
  
  义乌有“国际小商品之都”的美誉。根据该市统计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义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而随着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土地资源早已十分紧张。在高速发展多年之后,由于我国耕地“红线”的限制,留给义乌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多。一名负责城乡一体化的义乌基层工作人员透露称,“尽管现在的改建房都是统一的四层半楼高,但由于土地紧张,未来新建的改建房或许会向上增加高度,以节约逐渐匮乏的土地资源。”
  
  在土地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拥有义乌市周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村户口,就成了众人垂涎的“香饽饽”。“既可以享受到改建房分配,又有土地征收赔偿,还可以获得集体组织经济的分红。”赵健告诉记者,“大约在7~8年前,义乌的农村户口就要好过城市户口了。”
  
  这样的情况与人们以往印象中农村户口想尽办法“进城”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一位义乌当地的政府官员在谈及本次公务员入籍农村时坦然表示,“在义乌,土地就是财富。”发达的地方经济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体现,义乌正在走向十字路口。
  
  “我最大的心愿是改建房也可以出售。”一位义乌当地的居民告诉记者,由于政策的限制,改建房无法上市流通销售,这也让义乌的商品房变得稀缺。据了解,作为一个县级市,义乌好地段的商品房单价已经超过两万元,价格直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如果可以上市销售,大量的改建房将促使义乌的房市‘降温’,我就可以在这里有自己的房子了。”出租车司机张敏来自安徽,是最早来义乌“淘金”的一族,但当地高涨的房价让他不敢期盼能在此定居。
  
  据义乌市公安局数据,截至2009年6月,全市登记在册暂住人口共125.87万人,常驻外商1.2万余名,本地户籍人口为72.39万人。这也意味着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50万人,成为浙江省外来暂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假如这些外地人都走了,义乌就会变成一所空城。这么多房子最终也都会陷入空置。”上述义乌市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工作人员认为。
  
  城市化或临“拐点”?
  
  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一副清晰的画面正逐渐被勾勒出来:正如当地居民所述,义乌市农村户口贵过城市户口由来已久。在江浙等地方经济发达的地区,一个城市化进程中的标志性阶段已经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人群也已开始向农村回流。
  
  对此,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表示,“义乌的事例是一个追逐利益的行为,这样的情况在国内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已经十分常见。”李建华说,“在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由于土地资源限制,城市向外发展中就要占用土地,因此当地的农民也会获得极大的利益,而这里也就出现了逐利的空间。”
  
  而这样的空间也会为权力孕育寻租的“温床”。在义乌公务员换农村户口一事出现之后,有媒体人士质疑,195名公务员集体换农村户口,其中是否也有滥用公权的现象?
  
  李建华认为,现在必须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大规模逐利现象。“以长沙为例,据我所知,目前长沙已经冻结了城市户口转农村的渠道。”
  
  而根本的原因则出现在城乡二元制度上。李建华表示,由于城乡二元制的出现,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并形成了早先农村人盼望进城、现在城市人想回农村的局面。“以前有一种说法,叫‘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栋房’,事实上这样的情况现在还很普遍。只不过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城市化的需要,造成城市周边的农村户口变得充满价值。只有最终取消城乡二元制度,才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李建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背景
  
  “逃出城市”的195名义乌公务员
  
  小城市义乌一度因为195名公务员而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对此,有媒体旗帜鲜明地指出,上述公务员是为了农村户口的巨额利益而放弃干部身份,回到农村。
  
  “从程序上而言,他们(公务员)迁回农村是合法的。”7月15日,义乌市组织部一位科长向记者承认,确有195名公务员回迁农村的现象,不过他也反复强调“所有程序符合法律”。
  
  据了解,在这195名公务员之中,有101人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即为多年前在农村招聘的干部,并未及时转为城市户口并持续至今;还有94人则是主动将户口从城市转回农村,这一部分人的举动尤其受到争议。
  
  “想把户口转回农村,肯定要村里干部同意才行。”一名义乌市稠江街道办辖区的居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次义乌市组织部之所以开展大规模的公务员户籍调查摸底行动,皆源自几名农民的检举信。
  
  上述义乌市组织部科长表示,“随着户籍制度的开放,只要家里在农村有房,就可以将户口迁回去。”不过在义乌民间,对于上述说法仍存一定争议。“大家都知道公务员是什么身份,94名公务员转换农村户口,为什么户籍办理单位从未向上级部门反映?”一名稠江街道办辖区的居民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在我们义乌这样的小地方,即便程序合法,要没有一定关系也很难办好事情。”
  
  事实上,在这195名农村户口的公务员里,绝大部分都出现在义乌市区附近街道(即附近农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义乌市稠江街道办官员就告诉记者,“真正有价值的农村户口也仅限于城市附近的几个村,其他地方的农民还是盼望快点进城。”
  
  公务员将户口迁回农村也就意味着要分得村里的利益。据了解,将户口迁回农村之后,就可以享受未来征地补偿的分红,由于征地补偿的总额为定值,多一个人就意味着每一位村民将会少分到一份补偿,因此村里有关部门领导对此的态度显得极为关键。
  
  记者辗转咨询了多位当地农民,但对方皆表示对有无公务员落户并不知情,一位农民还吃惊地表示,“如果涉及到每个农民自身利益的事情,为什么有关部门不进行公示?为什么操作都在私底下进行?”

--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