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平行逻辑”形成独特“犹太智慧” ——访以色列特拉维...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3-18-2014 16:11
标题: “平行逻辑”形成独特“犹太智慧” ——访以色列特拉维...
“平行逻辑”形成独特“犹太智慧” ——访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终身教授张平
2014年01月20日 10: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清俐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38

  和东方儒家文明一样,位于中东地区的希伯来文明在世界古老文明谱系中扮演重要角色。20世纪以来,这个“按照一本书去生活的民族”以其独特的“犹太智慧”吸引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关注。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终身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张平承担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密释纳》译注与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犹太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学术界对其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近日,张平就犹太学研究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

  “按照一本书去生活的民族”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认为犹太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独特之处?

  张平:圣经犹太教时期第二圣殿被毁之后,拉比犹太教为当时受到重创的犹太人修建了《托拉》这座无法摧毁的精神圣殿,取代了之前实体性圣殿,使得犹太民族后来经历了多次巨大历史变迁,依然能以一个群体生活下去。犹太文明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不同文明的思维模式的比较中。比如以希腊哲学为中心为西方思维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世界是什么”,表现为一种“求真式思维”;而在基本问题上,犹太思维和传统儒家思维是相似的,首先关注的都是:“我们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表现为一种“求道式思维”。但除此之外,犹太思维还要问:“这个怎么是什么”,以“求真”的方法“求道”。这就构成了他们独特的“求经式思维”,即从他们的《托拉》经典中求现实生活规则。他们的经典包括书面《托拉》——希伯来《圣经》和口头《托拉》,拉比犹太教的新经典《密释经》和《塔木德》。因此,犹太民族可以称之为“按照一本书去生活的民族”。

  “平行逻辑”形成的独特注经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网:据了解,在圣经犹太教之后的拉比犹太教非常注重经典的学习和研究,请您介绍一下他们的解经传统。

  张平:希伯来《圣经》只有一部,但现实生活是丰富万千。拉比犹太教从这一部经典中探求出被称为“口传托拉”的新经典,一方面向经典探求规则,另一方面则向现实生活现象探求这些律法规则的运用。拉比犹太教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于,衍生出这些可以称为律法的生活规则,都要以某种逻辑形式与《圣经》经文相联系,以《圣经》作为根本。这一原则发展出一系列哲学、宗教观念,最突出的是“平行逻辑”。对他们来说,“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既支持又反对同一个观点”的逻辑。这种解经思维本质上鼓励意见的多样化,所以“平行逻辑”这样的理念所能提供的思想自由与宽容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平行逻辑甚至深刻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对犹太人来说,即使追溯到上帝这一本源那里,世界也是以多种可能平行并存的方式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的儒家传统在历史上也非常注重经典文本的学习和研究,您认为,在解经传统上,儒家与犹太教有哪些差异?

  张平:第一个差异应该体现在对经典与注经者“我”的关系上。中国每一代大儒对经典的注解都是就已有经典本身的诠释,适当加入作者本人的思想。如果以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来区别,我们会发现,拉比们解经传统更接近后者,他们对经典的解读而形成的《密什那》都是以碎化到字词为单位的方式展开。从中演绎出适合现实生活规则去参照的律法。其次,就是“平行逻辑”的解经方式。用一部经典阐释生活时,必然产生很多不同理念。对于拉比犹太教群体而言,没有哪一种理念更具权威,他们在学习《托拉》的互动活动中,以平行逻辑把不同意见包容在一个体系里,都被收纳到新的经典中。中国儒家传统虽然也注重经典,但每家每派只传承自己的经典,门派之间却互不认可。在公元6世纪左右,和拉比们相似,汉代儒学也做着诠释经典的工作。但结果却很不一样。他们并没能产生《塔木德》、《密释纳》这样大规模经典。即使在东汉时期,组织了“白虎观会议”这样的类似群体注经活动,由于皇帝是唯一裁决人,最后产生的《白虎通义》没有得到后世任何一派的认可。

  犹太教经典译注工作量艰巨

  中国社会科学网:可以介绍一下您目前从事的相关研究工作吗?

  张平:90年代以前,中国的犹太教研究比较单一化,即使是学术界对于犹太传统的认识往往从圣经犹太教直接跳跃到马克思、佛洛依德,而在此之间犹太教所经历的发展时期对我们的认识而言是空白的。事实上,正如我刚刚所言,圣经犹太教之后的拉比犹太教是真正塑造了犹太民族特性和思维方式的时期。现在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对拉比犹太教研究,比如据我了解,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坚持以对拉比犹太教经典作系统性研读为基础做研究工作。

  我和国内的学术合作最重要的工作是目前正在承担的山东大学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密释纳》译注与研究”。《密释纳》是拉比犹太教的经典,一共有6部,目前我已用5年时间完成第一部《种子》的译注,在此之后计划每三年完成一部,预计第二部的译注将在2015年夏天完成。希望再有13-14年,能够完成全部《密释纳》的中文译注工作。这项研究工作量之艰巨体现在不仅仅是翻译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大量的注解,平行逻辑的注经方式使得其注解数量远远超过《密释纳》原文,已完成的《种子》部的注解就达到3500条之多。往往翻译一小节,就需要参阅大量文献去了解这些注解的逻辑关系,并决定取舍哪些进入到我的译注中,以写出适合中国读者的注解。因为这部经典的专业性太强,如果没有这些注解,犹太人之外文化背景下的人,是无法阅读的。

  当前不同传统文化之间的对比研究讨论比较多,我认为,任何这类研究都不能脱离文本。我本人的研究也坚持以文本为基础,而不是纯粹理论研究。目前正在从事主要从一些文本概念的分析入手做儒家和犹太教的对比研究。我们会发现,在儒学经典和犹太教经典有一系列对应的类似概念,比如儒家经典的《论语》开篇所强调的“学”、“君子”、“朋”的概念和拉比犹太教经典《阿伯特》开篇具有相似的关注。我计划遴选出一系列成对概念,并在对单独概念对比的基础上,构建出系统的儒学与拉比犹太教的比较研究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