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北大飛:哭笑不得“BBC揭露香港占中早有预谋”论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10-27-2014 10:47
标题: 北大飛:哭笑不得“BBC揭露香港占中早有预谋”论
哭笑不得“BBC揭露香港占中早有预谋”论
2014-10-27 北大飞
一、事情来源:党媒宣布BBC挖出了“大新闻”:香港占中早有预谋,暗中筹划,要搞“大规模破坏性武器”
在中国,就是能发生这种其蠢无比的事。
这两天,国内各大党媒和五毛媒体如同找到宝贝一样,根据bbc的一则报道来证明香港占中运动“早有预谋”,并有外国势力参与。这种报道在网上可以大量搜到,并被五毛四处转发。比如CCTV13的新闻节目是如此报道的: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4-10-25/181064172287.html
播音员: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报道,在挪威举行的一个国际人权会议(即奥斯陆自由论坛)上,与会者们透露,香港占中早在2013年1月就开始暗中筹划。曾有一千多人曾为此受过特别训练,意图使占中达到最大效果。
连线英国记者:据BBC新闻之夜报道,非法占中是从去年(2013)一月开始策划的,其目的是使用所谓的非暴力行动作为大规模破坏性武器,企图挑战中国政府。而那些非法占中的背后推手,很早就盯上了香港普选,认为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他们策划挑起分歧,并打算鼓动一万人上街,占领香港中环的道路。报道称:非法占中的推手不仅预先斟酌行动的时机和性质,更已策划整个行动的运作。据悉,会有多达一千名相关人员接受特别培训,有所谓美国人权组织人事表示,占中者学会了在行动中如何表现,甚至包括与警方对话的方式,被逮捕时的反应等等。
这个新闻一出,大量五毛人士纷纷做恍然大悟状,认为挖出了一个大新闻。
很显然,他们这么兴高采烈,原因有几个。
1. 占中原来是早在“2013年1月”就开始“暗中筹划”的大阴谋!甚至当时就设想了一万人上街,连如何行动都已策划完毕。根本不是什么香港人自发的行动!
2. 占中说是要搞“非暴力”,其实是要拿此作为“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破坏”!他们是想打砸抢烧。
3. 相关人员参加特别培训。特别培训,这不是煽动颠覆的间谍才干的事吗?
二、到底真相如何?
事实真相是,占中的确早有筹划,但从其最初筹划一开始,一切就是完全公开的。
简单一搜,就知道占中全部思路,来自于占中三子之一的戴耀庭于2013年1月16日公开在香港《信报》上发表的《公民抗命的最大杀伤力武器》一文。BBC新闻里当作“公开的秘密”提到的和没提到的,在这篇文章中早就原原本本,光明正大的对全社会公开发表(稍后详述)。而这个时间点(2013年一月),正是CCAV新闻中所说的“2013年一月就开始暗中筹划”。就算你没有听说过戴耀庭当时写过此文,阅读维基百科的占领中环条目就会马上明确这整个过程。
BBC新闻除了误以为此事一直没对外公开外,对戴耀庭当时主张的描述倒也基本正确。但被党媒一引用,行文就加上了许多狗改不了吃屎的恶意歪曲。比如,
“非法占中的背后推手”——根本不是背后推手,筹划人“占中三子”一开始就公开站在最前面。
“很早就盯上了香港普选,认为这是一个可乘之机”——目标本来就是争取普选,而不是把这个当作什么可乘之机搞别的事情,原文公开提出,只有当局明确拒绝真普选,占中才会启动,而一旦当局开始回到谈判桌讨论真普选具体措施如何落实,立即停止行动。
“策划挑起分歧”——根本没有这样的策划,而是认定当局对真普选的拒绝会激怒香港市民,使他们有动力参与抗争。这怎么叫挑起分歧?挑起分歧的不是共还是谁?
占中主张不仅最初提出是公开,提出后占中领导层又面向全社会举行了2013年3月27日“信念书发表”,2013年6月9日,2014年3月9日,2014年5月6日三次大型“占中商讨日”,2014年6月20日至29日“622公民投票”,2014年7月1日“预演占中”活动。
这些活动,全部是为了扩大市民对占中活动的知情与参与。比如维基给出的2013年3月27日“信念书发表”照片,占中三子朱耀明,戴耀庭,陈健民三人即手持占中文件面向记者和公众。
所以问题来了,你当然可以不同意占领中环行动本身,也可以对占领中环所谓堵塞交通影响民生之类的后果感到厌恶。但人家从一开始就明确,大声告诉所有人,正是要用这种方式争取普选权,而当时各香港五毛媒体也已经对此展开攻击,网络记录满满都是。为何到现在突然又声称别人一直在搞秘密行动,只是最近才被挖出来?这不是蠢到极点,自黑自打脸的弱智招数吗?为什么党媒会如此出招?
很简单,党媒很清楚通过自己严密的信息垄断,大陆普通民众根本不知道这些本来很明白的细节。另一方面,党媒其实很担心自己露馅,所以对放出的阴谋论做了细致的处理。这里我们首先向读者指出央视报道(也就是党媒统一口径的通稿)中两处很值得玩味的花招。
三、两个实例介绍党媒洗脑的“秘密武器”。
首先,如果CCAV新闻只是说占中是从“2013年1月就开始筹划”,则严格的来说这一句话并不能算作谣言——的确是从那时开始的筹划,只不过是公开的而已。但CCAV就怕他的受众中有相对聪明的人产生“筹划是公开还是秘密”的疑问,先行加上“暗中”一词,这话变成“(占中)从2013年1月就开始暗中筹划”,这下让受众的怀疑都没有产生的机会。
不明真相的人听完央视媒体这则报道,甚至不会记得里面存在“暗中”一词,但其实,“暗中”传入耳膜那一刻,他们大脑中可能引发怀疑的部分就被悄悄抑制了——如同催眠一般。这就是思维控制的技术。
要打破这一催眠,你只有对党媒所说的一切,从一开始就抱有高度不信任,坚持自己独立核查一切细节。这种人又能有多少呢?而这种人,又有谁会去看党媒呢?
反过来说,现在我们知道了事实,就明白“暗中”一词的使用,不仅使党媒通稿变成了铁板钉钉的造谣(当然,它们自己并不在乎造谣),而且暴露了它们明知真相故意忽悠的处心积虑。
再看另一处关键细节。央视提到占中者蓄谋把公民抗命作为“大规模破坏性武器”,来自于BBC报道原文中"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一词. 原话是:The ideas was to usenon-violent action as a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to challenge theChinese government.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中国官方媒体,对外文词汇,特别讲究标准翻译,而翻译标准一经出台,马上具有强大约束力。比如大家可能记得,当年爆发“甲型流感”,最初这种流感在大陆被称为“猪流感”。后来出于各种考虑,有关部门决定将其标准命名为“甲型流感”。一天内全国媒体马上采用了“甲流”的新名字,以至于今天大家甚至想不起最初“猪流感”这个词。
"weapon of massdestruction"一词,在萨达姆时期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和后来伊战时就大量出现,大陆官方媒体对此早有标准翻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非但如此,BBC提到的挪威自由论坛与会者之所以用这个词形容香港占中,显然来自戴耀庭2013年1月文章的标题——“公民抗命的最大杀伤力武器”。所以如果回到中文,自然不应该把“杀伤”改为“破坏”。
到底为何央视不顾自家党媒制定的严格标准以及此词来历,偏偏把“杀伤”改成了“破坏”呢?
原因很明显。
首先,如果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则在传播中,受众会有更多的一点机会,定位到戴耀庭的原始文章,从而发现原来这个词是人家自己一开始就公开拿来形容将要发起的占中抗命行动。一旦发现戴耀庭的文章,则党媒的策划立即破产。所以他们处心积虑的修改用词,减少这种可能。
这种处心积虑,又正好反映出,官媒的完全知道事实真相如何。如果他们真的是不知道戴耀庭早在2013年1月公开发文叙述主张,只是被BBC新闻误导,他们当然会按照自己制定的,并有强大行业约束力的标准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译法,不会把“杀伤”改成“破坏”。
其次,使用“破坏”也有另一个明显用意。他们试图造成印象,占中人士阴谋搞“打砸抢烧”,要对香港市政造成“破坏”。而如果使用“杀伤”一词,哪怕被蒙蔽的一般民众也大略知道占中运动至少不是要杀人,则更可能反应过来这只是比喻政治能量大而已。
从这两处似乎很难引起一般人注意的花招,我们知道党媒所造的阴谋论本身虽然低劣,但他们在不让受众有机会产生怀疑而自行拆穿阴谋论方面,却是下足了功夫,所用的洗脑技术可以说让人叹为观止的。
三、一千人接受境外势力培训?
还有一点党媒鼓噪的在于,根据BBC的报道,可能有超过1000名占中者受过“特别训练”。当然目前BBC报道下面加上了一条澄清:
Clarification: HongKong's Occupy Central insists that its members have not attended the OsloFreedom Forum nor received any specific training from the organisations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翻译:香港占中运动声明,他们的成员既没有参加奥斯陆自由论坛,也没有从文中提到之组织获得任何的具体训练。
所以这信息被占中运动否认,而原报道在发表时,明显没有向占中人士进行验证并综合双方说法。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误。
面对这种矛盾,倾向于党媒的人会认为占中运动在自我洗地。但这并不是关键之处,我们来看看BBC原报道中到底是怎么说的。
BBC原文:
BBCNewsnight has been told many of those involved in the demonstrations, perhapsmore than 1,000 of them, have been given specific training to help make thecampaign as effective as possible.
翻译:BBC新闻之夜被告知,为了让这场抗争尽可能有效,可能有超过一千名和示威有关人士受过特定的(specific)训练。
所以首先,党媒所谓“特别训练”,来自于BBC用词"specific",这是个蓄意的翻译错误。稍懂英文的人都知道specific表示的是“特定的,具体的”。例如你想学做饭,specific的训练就是指和做饭有关的特定练习,例如怎么放油放盐,放多少,煮多少分钟等等。
请问正常会把学做饭这些特定训练翻译成”特别训练“吗?不会,因为我们知道,一旦翻译成特别训练,在中文语境中给人的印象,就是要搞煽动颠覆的间谍训练。
我们看一看据说香港示威者受过的这些“特别训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到底有多“特别”,是否是要山巅?
央视新闻自己给出,这些“特训”包括:
“在行动中如何表现,甚至包括与警方对话的方式,被逮捕时的反应等等。”
稍微对占中有点了解的人就知道,“在行动中如何表现”,无非就是后面将要介绍的戴耀庭文中提到的非暴力,以及我们看到的学生清理场地,打扫卫生,尽量减少对市民麻烦这些做法。“与警方对话的方式,被逮捕时的反应”,目的则明显在于面对警察时维护自己法定权利,减少冲突和受伤。
这一切,不但是这些抗议者应该学会的,甚至全体公民都应该掌握,就算是外国人权组织真的在这些方面训练了占中示威者,那岂不是保护人权的大好事?
以前听人讲过,在中国的监狱和看守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本禁书,原因是如果嫌犯们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对政府是个麻烦。我听说之后,还以为这种事情对当局来说也是见不得人,不敢公开拿出来说的。而党媒这次真的拿出来说了,而且是拿剥夺大陆监狱犯人权利的方式去压迫香港示威者!示威者到底有没有接受过这种训练姑且不论,把这个拿出来说事儿,你们真的好意思吗?!
共党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宣称“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为何他们自己看到全世界人权人士要团结起来,提供一些如此基本的帮助和信息交流,就非常不高兴,指斥为“外部势力”呢?
四、BBC为何犯错误?
但是有的读者可能还有一个问题,既然占中策划是早就公开的。BBC那篇报道又是怎么回事?比如说BBC报道提出:
“However, far from beingimpromptu demonstrations, it is an open secret at this meeting in Norway thatplans were hatched for the demonstrations nearly two years ago.”
翻译:然而,这次(占中)示威远远不是临时自发的。在挪威会议上,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占中计划在两年前就已开始。
这样的报道,岂不是在说,占中计划对圈内人才是“公开的”,而对一般民众是个“秘密”吗?任何媒体上都能查得到的占中过程,和这一点完全矛盾,BBC记者这个低级错误是怎么来的?
原因很简单,占中从最初开始计划整个过程的大量细节报道,多来自于中文媒体。这些东西在香港或者华人圈知道的人多,但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足够关注度。而只有当占中行动正式启动,才引发世界关注,所以哪怕是BBC记者,只要不是专门做香港的,不通中文,也会产生印象,似乎占中是最近才自发产生的。
而对于在奥斯陆举行的人权论坛,BBC派去采访的明显是他们专注欧洲报道的记者,这些人对香港占中的有关细节了解不会超过一般路人多少,他们有极大可能根本不知道“戴耀庭”是谁!而在奥斯陆的论坛上听到关于香港占中细节的讨论,这对他们来说真的就“跨界”了。因此,他们听到占中早有策划一说时,会自然而然误认为这是个秘密策划。只有当他们能看到最初的占中公开文件(需要翻译成英文),才有可能恍然大悟,原来这根本不是秘密,一开始就是公开的。是自己先入为主的印象错了。
这一点,说明BBC部分记者知识水平确实需要提高。不知者不怪,也有情可原。但党媒冷荤不忌,手疾眼快的利用BBC这种失误来向他们控制下的民众造谣洗脑,是不折不扣的邪恶。
五、戴耀庭原始文章和评论
最后,我们把戴耀庭2013年1月在香港信报上发表的文章《公民抗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样附后,并加以评论,大家可以自己看看,党媒所谓挖出的那些,到底是不是阴谋。
戴耀廷: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
评:题目中就已自行提出“最大杀伤力武器”一词,表明这只是比喻其政治影响力大,而不是真的要去杀人,否则谁会当众提出?
(原刊於2013年1月16日《信報》)
评:时间点正是党媒挖掘出来的近两年前开始策划,本来就是公开的。党媒装什么装?
梁振英應不會在《施政報告》中對2017年和2020年實現真普選有任何具體承諾。爭取落實真普選是不少港人幾十年來的盼望,下一回政改討論已不能把這問題拖下去。不過,以現時形勢看,北京會讓香港有真普選的機會實在不大。那麼支持實現真普選的港人、泛民政黨和公民社會還有什麼可做?
過去的策略包括舉行大型遊行(如2003年七一大遊行)、變相公投(如上一回政改時的五區公投)、佔領政府總部配合絕食(如反國教科時的公民廣場),但面對政改,這些行動能有多大成效,實在成疑,因為北京不想香港有真普選的意願可能太強,而這些策略所產生的壓力可能還不足夠;因此,要爭取香港落實真普選,可能要準備「殺傷力」更大的武器——佔領中環。
评:懂中文语法的人看了这段都知道“杀伤力”就是指前面的“压力”
行動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要能產生足夠的「殺傷力」,這行動要符合以下原則:
评:提出了公民抗命的做法:违法,但非暴力。
1.人數
參與人數必須超過一個關鍵數目,若人數太少,警方可輕易抬走示威者。只要人數超過關鍵數目,在香港,有一萬人以上應可以達到效果,警方除非出動催淚彈和防暴隊,否則不能驅散示威者。要迫使警方使用更大武力,就是把政府處理這次行動所要付出的政治代價增加。當然人數愈多,效果愈大。
评:明确公开提出了“一万人”的目标。党媒把这当作世人不知道,他刚挖出来的大阴谋。
2. 意見領袖
參與行動的人要包括社會的意見領袖,尤其是一些過去不曾違法,或不屬激進的政治領袖、前任官員、宗教領袖、學者等。他們的參與,顯示爭議已到關鍵時刻,連這些意見領袖也要被迫以公民抗命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整體社會可產生強大的感召力。最好的例子就是印度的甘地和美國的馬丁路德金領導的公民抗命運動。
评:提到了效仿的榜样,甘地和马丁路德金。
3. 非暴力
公民抗命的力量在於以違法、但非暴力方式去感召廣大群眾的正義感。一旦涉及暴力,將會大大削弱感召力。要產生最好的效果,組織者可以事前向全港表明,會在某一天某一刻進行佔領行動,並讓參與的人事前簽訂誓言書,明確表明不會使用暴力,只會和平佔領中環要道。
正式行動前,組織者可在進入中環的路口張貼清楚告示,讓駕駛者知道行動將要開始,不要把車輛駛入受影響的地區。示威者要在交通燈號轉為紅色和車輛都停了下來之後,才開始在各路口一起走到馬路中央,那就不會影響到自己及其他人的安全。
评:明确提出了非暴力的要求。
4. 持續
佔領行動必須持續,那才能產生和累積足夠的政治能量。換言之,就是把公民廣場搬到中環去。一旦佔領開始,支援者可把各種物資搬到中環要道,建立廣播中心,並盡快透過互聯網及其他媒體直接向全港市民廣播訴求和訊息。行動更可把快樂抗爭加進去,在街頭舉辦嘉年華會式的集會。這必會把整個行動吸引全世界的關注,把施予對手的政治壓力加大。
评:具体策划也明确公开提出。阴谋在哪儿?
5. 承擔罪責
公民抗命的行動屬違法行為,所以參與者必須在誓言書表明會承擔罪責。行動結束後,參與者應自行向執法部門自首,交執法部門決定是否對作出起訴。這也是保持此行動的政治感召力的重要部分。
评:明确宣布,尽管违法,但承担罪责。并以此作为政治感召力来源。
6. 時機
佔領中環是大「殺傷力」武器,絕不可以隨便使用,必須到了最後時刻,也是到了港人追求真普選的夢想徹底幻滅時才可使用。時機把握不好,一方面不能召集足夠的力量參與,另一方面對其他人也不能產生出足夠的政治震撼力。
评:这就是党媒所说的“很早就盯上了香港普选,认为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他们策划挑起分歧”,人家是公开宣布,只有真普选被拒绝时,才会进行抗命占中。这和“可乘之机”,“挑起分歧”有什么关系?
7. 事先張揚
其實這大「殺傷力」武器並不需要真的使用,只要對手知道這大「殺傷力」武器存在,已可能產生作用。故此,大「殺傷力」武器不是秘密武器,反而要事先張揚,這也是為何在事前要參與者簽訂誓言書。一旦收集過萬人包括多位意見領袖的誓言書,組織者已開始實質部署行動,那就已可能給對手產生強大的政治壓力。
评:自己明确提出,这不是秘密武器,反而要事先张扬!事先张扬的目的是争取并不用真的这么做。党媒称占中是以争普选为名搞事,如果占中只是个借口,而上街搞事才是目的,会有这种“尽量张扬争取不上街就能起效果”的考虑和公开言说吗?
8. 目標
我們必須明白,行動的最終目標是要在香港實現真普選,因此無論行動是否已付緒實行,一旦對手表明願意回到談判桌討論落實真普選的具體措施,那就要結束行動。若對手沒有依從承諾,行動可再次進行。
评:更加否定了党媒所说的“很早就盯上了香港普选,认为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他们策划挑起分歧”。
真普选是目标,而不是拿来达到其他目标的“可乘之机”,否则为何会强调,甚至不等实现了真普选,只要对手回到谈判桌讨论落实真普选具体措施,就要立即结束行动?如果只是以争普选为名闹事,压根不会这么提。
六、总结
大家要牢记,对党媒必须有足够的不信任。你的任何信任,都是他们趁机忽悠你的机会——他们永远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