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朱晓中:转型九问——写在中东欧转型20年之际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2-9-2015 12:08
标题: 朱晓中:转型九问——写在中东欧转型20年之际
转型九问——写在中东欧转型20年之际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6期   作者:朱晓中

【内容提要】 2009年为东欧政局剧变20年[1]。由于东欧政局剧变及随后展开的转型涉及如何看待和应对全球化、市场化、民主化等重大问题,因此,以客观和理性的思维,重新检视东欧政局剧变原因,深入分析中东欧转型20年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将有助于人们拓展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及其前景等问题的认识视角。
【关键词】 中东欧 东欧剧变 欧洲一体化 制度转型

【作者简介】 朱晓中195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7)

  20世纪末期东欧政局剧变和随后进行的政治和经济转型为世人瞩目。它涉及宏大的理论畛域,横亘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哲学。在域外,相关的论说已汗牛充栋②[2]。但在国内,对中东欧转型的全面考察、系统梳理和理性阐释尚在初途[3]。如今,中东欧转型已20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审视可谓恰逢其时。笔者在此提出9个与转型相关的问题。尽管它们没有涵盖这一问题的全部,亦恐未及问题的真谛,但希望借此吁请更多的学人参与其中,超越传统视阈,展开广域思考,掷出精辟之论。

  现将问题示列如下:

  问题一,如何理解中东欧转型的历史原因
   
    对中东欧政治转型原因的考察似应有三个视角。首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二战结束后东欧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战后初期,东欧国家的一些政治家曾设想通过“人民民主”道路在本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起初,苏联也同意东欧国家通过人民民主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但随着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和“马歇尔计划”(1947年)的出台,东西方政治空气骤然紧张起来。苏联对此迅速做出了反应。1947年9月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之后,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立即按照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再容许东欧国家探索通向社会主义的其他途径。“苏联式社会主义”被移植至东欧国家。
  其次,转型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后来不能适应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新形势的结果。全球化是解除资本运动管制、在信息/通讯/传输技术方面取得进步以及在意识形态方面从社会民主党和国家极权主义向新自由主义和意志自由主义转变等三方面的结合[4]。这三方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和石油危机之后出现的,并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达到相互加强的状态。西方国家较好地应对了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并借势获得了新的发展;而东欧国家因制度僵化,错失了进行制度革新的历史性机遇,并因此拉大了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差距[5]。据此,东欧剧变可以视为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大潮中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世界的新一轮竞争中的失利。
  第三,“苏联式社会主义模式”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是矮化并限制“人”的自由和发展。毋庸置疑,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不断进化的结果[6],生产力的进化是不断“创新”的结果,而创新的基本前提是“人”的自由和发展。遗憾的是,“苏联式社会主义模式”忽视了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一金律。对人的“忽视”导致执政党限制了人们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进而使社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并最终使苏联式社会主义在制度博弈中“失守”。

  问题二,如何看待中东欧转型在历史中的地位

  东欧政局剧变及其转型具有三个鲜明特点[7]。首先,非暴力。以往的社会大变动都伴随有无数的血雨腥风,而中东欧国家的转型除罗马尼亚发生流血,几乎没有任何暴力行为[8]。其次,耗时最少。以往的历史进程显示,每次社会制度转型不仅耗时长(多则千余年,少则数百年),而且伴随着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以欧洲历史为例,从古罗马向封建社会过度耗时近千年(公元前509~公元476),从中世纪到近代经历了大约1 200年(公元476~公元1640),从近代到现代(1640~1918)走过了近280年。社会主义从建立到东欧政局剧变维持了74年。而中东欧从开始转型到加入欧盟(2004年)仅用时15年。第三,社会反抗程度最低。以往的社会变动除伴随有战争以外,往往在战争之后出现长期的社会动荡。转型开始后,中东欧国家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但大多数国家没有出现政治、经济和社会混乱[9]。民众中的不满情绪大多针对转型过程中出台的影响民众生活的政策,而非针对新制度本身,更没有推翻新制度的企图,绝大多数人无意回到“过去”。
  转型的上述特征很可能反映了这些国家政治精英和民众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共识:为追求“国家的解放”(摆脱苏联强加的社会制度和控制)和“自身的解放”(突破意识形态的羁绊,实现宪政,去除人治)必须要牺牲一部分利益并进行政治妥协。换个角度说,认同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人的自由化这些价值观念不仅是东欧政局剧变的主要动因,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迎接“新生活”所必需的精神支柱。

  问题三,中东欧是什么类型的转型

  最初,人们在研究中东欧转型时套用拉丁美洲和南欧民主转型的历史经验和研究范式,认为中东欧的转型属双重转型(民主化和市场化)[10]。随着转型的展开,中东欧许多国家出现弱国家特性(管理能力差)。一些研究者意识到,如不引入“国家性”这一要素[11],就无法解释中东欧国家发生的诸多问题。结果,后共产主义转型从最初的双重转型扩展为“三重转型”(民主化/市场化/国家性)[12]。三重转型是理解中东欧国家转型的重要条件。国家性问题日益成为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关注的中心[13]。在南斯拉夫联邦和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后,民族问题(和冲突)对转型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在新独立国家中,民族认同和国家重建遂成为转型的一个内容[14],学者们认为,这类国家必须进行四重转型(民主化、市场化、民族认同和建立国家)。民族认同和建立国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民族革命尚未完成时,成功的民主转型是不可能 的”[15]。当然,尽管国家性和民族问题经常相互重叠,但它们在概念上和历史上是不同的进程[16]。

  问题四,外部约束如何对转型产生影响

  中东欧国家转型中的一个最鲜明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外部约束性。欧盟是主要的外部约束者。1993年6月,欧共体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向申请入盟的中东欧国家提出了4项入盟标准1)申请国必须是稳定的、多元化的民主国家,至少拥有独立的政党、定期进行选举、依法治国、尊重人权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2)申请国必须具备可以发挥功能的市场经济;(3)申请国必须能够面对欧盟内部的,特别是欧洲单一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压力和劳动力市场压力;(4)申请国必须赞同欧盟的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的目标,能够确保承担成员国的义务,特别是执行共同法的规定[17]。其中,政治标准为欧盟扩大历史上首次提出。正是这些条件明确了中东欧国家的转型方向。不仅如此,自1997年颁布《2000年议程》起,欧盟每年对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进程进行评估,督促其对弱项限时整改。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中东欧国家的转型速度[18]。“哥本哈根入盟条件”不仅构成了欧盟对中东欧国家强有力的激励和制裁机制,也使得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家可以在国内进行“不受民众欢迎的”改革,进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塑造新社会的法律规范和其他措施到位并发挥作用,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
  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第一代援助条件的经济性(市场自由化、预算紧缩和金融行政改革),欧盟的哥本哈根入盟标准属第二代条件,更强调输出欧盟的价值观,鼓励中东欧国家接受和实现政治民主和经济市场化的“西方方案”。可以说,欧盟在中东欧国家的“外造民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1 中东欧转型类型

双重转型
三重转型
四重转型
民主/市场
民主/市场/国家性
民主/市场/国家/民族
拉丁美洲
其他中东欧国家
原南斯拉夫联邦构成共和国
南欧

独联体国家
波兰、匈牙利、捷克

斯洛伐克
  资料来源: Taras Kuzio, Transition in Post- Communist States: Triple or Quadruple? POLITICS: 2001 VOL 21(3),http://www. taraskuzio. net/Economic% 20Transition _ files/eco-nomics-transition.pdf.


  应该指出的是,在冷战期间,苏联在东欧国家强制推行“有限主权论”[19],东欧国家被迫接受。如今,“哥本哈根条件”被视为欧盟版的“有限主权论”。但不同于以往,中东欧国家“自愿”接受欧盟版的“有限主权”,以期换取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回报,由此也造成了欧盟扩大进程中的权利不对称[20]。

表2 影响中东欧国家转型的诸因素[21]

论点
中东欧
东南欧
历史决定论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奥斯曼帝国统治
文明决定论        新教和天主教为主        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
地理决定论[22]        接近西欧        远离西欧
国家主导议程差异论        发展经济、入盟、赶超        地区安全问题
剧变方式不同论        和平方式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导致战争
民族同质论        相对单一        多民族(阿尔巴尼亚除外)
改革历史影响论        几乎都有改革的历史        几乎没有改革的经历

  
    问题五,造成中东欧国家之间转型进展差异的缘由何在

  随着转型的展开,中东欧国家之间在转型进 度和质量上的差异日渐明显。一些转型问题研究者列举了诸多“元要素”来解释差异的缘由。
  在这些因素中,帝国遗产论的影响似乎最大。所谓帝国遗产论是指,中东欧国家转型的进程和质量差异是由中东欧曾经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留给中东欧的历史遗产造成的。一些研究者认为,由于两个帝国本身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曾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东南欧国家的转型进程较慢,问题较多[23]。

表3 激进和渐进两种学派的主要观点

激进学派
渐进学派
稳定化和自由化的推迟会导致大量的寻租和反对改革的行为,甚至会使转轨倒转        担心转型过快会导致更大的社会成本和民众遭受更大的痛苦
需要制度建设,但不必在其他改革之前进行        制度应在自由化和私有化之前建立,以确保效益收益最大化
  除上述因素外,造成中东欧和东南欧国家转型差异的还有所谓的“非路径依赖因素”,即外部冲击(种族冲突和战争)和同国际组织(特别是与欧盟)的亲疏程度。东南欧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同欧盟建立制度联系,而且遭受外部冲击较大,这两个因素严重削弱了东南欧国家进行改革的意愿和能力。

表4 转型国家改革战略一览表

持续的激进战略
开始早/稳步前行
流产的激进战略
渐进战略
有限改革
爱沙尼亚
克罗地亚
阿尔巴尼亚
罗马尼亚
白俄罗斯
拉脱维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阿塞拜疆
乌兹别克斯坦
立陶宛
斯洛文尼亚
马其顿
亚美尼亚
土库曼斯坦
捷克

吉尔吉斯坦
乌兹别克斯斯坦

波兰

俄罗斯
塔吉克斯坦

斯洛伐克


乌克兰

  注:在1990~1992年间,斯洛伐克实行快速改革。


  问题六,转型的激进和渐进方式孰优孰劣

  转型伊始,学术界就有关应以渐进方式还是激进方式进行转型争论不休。
  转型初期,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听从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建议,大规模、迅速和全面建立起西方式的游戏规则体系,从而完善市场机制和繁荣经济。1989年,“华盛顿共识”概念问世[24],它后来成为国际金融组织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指导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转型前期阶段的圭臬[25]。这种改革模式又被称为“休克疗法”。一些批评者认为,转型国家实行休克疗法的深层根源是冷战遗留下来的“道德热情”和对冷战“胜利”的陶醉,这种思想具有雅各宾式和布尔什维克式狂风骤雨般社会变革模式的哲学逻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东欧经济转型内容概括为“四化”,即稳定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制度化。其中,新的制度安排是成功转型的关键。由于新组织的创建、新法规的制定以及不同经济主体的行为变迁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波兰经济学家科沃德科据此得出结论说,一般而言,只有自由化和稳定化政策可以以一种较为激进的方式来进行,但是否以激进方式推进自由化和稳定化还取决于金融稳定的程度和一定的政治环境[26]。“华盛顿共识”的主要批评者之一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的是一剂猛药,没有区分“四化”实施的先后次序,也没有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27]。
  2004年,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将28个转型国家分为5组[28],用转型进展指标对它们进行比较[29]。考察后人们发现三个事实:第一,欧洲所有转型国家的制度发展落后于经济自由化;第二,自由化启动较早且速度较快国家的制度发展也较快;第三,没有一个转型国家的制度发展先于自由化。
  从广义上说,经济转型渐进论的理论模型和结论正确。但在部分国家的转型实践中,渐进论成为谋私利的政治家推迟改革的借口,结果造成经济和政治双输。在经济上,宏观经济稳定被推迟、局内人可以进行寻租、在超级通胀时期积累大量财富、获得参与大私有化的特权。在政治上,寡头在“攫取国家”财富的同时,利用其影响禁止竞争、干预司法,使市场改革和民主发展停滞不前。中东欧国家转型20年的实践表明,在转型第一个10年中市场改革程度越高,后来的经济表现越好[3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标似乎也支持这一论点[31]。

表5 经济自由化的次序和制度发展

国家
指数
1994
1999
2005
中欧
自由化
3.7
4.2
4.3
制度发展
2.7
3.1
3.3
波罗的海三国
自由化
3.7
4.1
4.3
制度发展
2.3
2.9
3.2
东南欧
自由化
3.0
4.0
4.1
制度发展
1.7
2.2
2.5
独联体(渐进改革)
自由化
2.2
3.7
3.9
制度发展
1.4
2.1
2.2
独联体(有限改革)
自由化
1.9
2.0
2.3
制度发展
1.4
1.6
1.5
  根据EBRD, Transition Report 2000,2005国家表格编制。


  问题七,转型完成的标准是什么

  目前,人们大多承认,中东欧国家的政治转型已经完成。因为,民主结构外部已不存在对制度进行挑战的力量,且绝大多数民众接受新民主制度的合法性(民主被成功巩固),威权重返政坛的可能性已很小。
  但人们在界定经济转型完成的标志时尚未达成共识。当下,人们使用三个指标来判定经济转型是否完成,即经济指标、机构指标和政治指标。
  经济指标指是否完成了一揽子经济改造任务。1994年,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确定了一套衡量转型内容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在后来被不断细化和修正)。这些指标是:小私有化、大私有化、治理和企业改造、放开价格、贸易和外汇体制、实 行竞争政策、银行体系改革和放开利率、证券市场和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改革[32]。2004年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基本完成了经济转型和改造的任务:企业私有化、放开价格、贸易和外汇管制、实行竞争政策、建立二级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改造等。当然,部分革新的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
  机构指标是指国际金融组织对转型的评判。1996年,世界银行发表第一份转轨报告,称第一阶段经济转型已经完成,并撤销了世行转轨部,同时,世行的《转型》(Transition)期刊亦改名为《超越转型》(Beyond Transition)。2008年6月,世界银行撤销了在斯洛伐克工作了7年的办公室,因为世行指导该国进行的9项工作已基本完成[33]。
  政治指标以加入欧盟为经济转轨完成的重要标志。保加利亚第一任总统热列夫说,加入欧盟可以视为从共产主义向民主和市场经济过渡已经完成,尽管经济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现在面临着新阶段,这个阶段甚至可以被称之为新转型阶段,它不同于已经完成的前一个阶段[34]。但有观点认为,加入欧盟不足以说明转型已经结束,只不过进入了转型的第二阶段,或称“巩固”阶段。巩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制度建设”经济的实际趋同和追赶[35]。另有观点认为,转型是否结束应考察经济转型中的“转型意外”是否已广泛消失[36]。换句话说,只有当转型特有的经济现象基本消失后[37],经济转型才告结束。此外,已经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在经济水平方面同欧盟老成员国还存在相当的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少则15年,多则100年。

  问题八,入盟能否使中东欧国家实现赶超

  从以往欧盟扩大的经验看,加入欧盟不能自动导致新成员国的经济趋同和赶超[38]。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入盟后的经历表明,赶超并非一条稳定的上升曲线[39]。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40]对GDP增长贡献最大[41]。到2008年,中东欧新成员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收入比2000年增加30%~50%,比转型开始时的1990年高50%~70%。2000年,中东欧(成员国)加权的人均GDP为欧盟15个老成员国的47%,到2008年提高至59%[42]。捷克和斯洛文尼亚已经与葡萄牙和希腊的水平相若。加入欧盟之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2004~2008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平均为5.9%,是欧盟老成员国的近3倍[43]。以目前的速度推算,中东欧国家赶上欧盟的平均水平还需要20~30年时间[44]。

表6 1991~2003年间欧盟新成员国平均追赶率

国 家
1991~1994
1995~1998
1999~2003
1991~2003
新成员国
1.84
-1.74
-2.07
-1.01
捷克
1.04
0.71
-1.29
-0.04
爱沙尼亚
0.62
-2.44
-2.48
-1.90
匈牙利
0.88
-0.86
-2.73
-1.21
立陶宛
16.00
-2.56
-2.51
2.10
拉脱维亚
14.84
-1.21
-2.88
2.11
波兰
-1.53
-2.55
-1.05
-1.67
斯洛伐克
-2.33
-2.08
-1.29
-1.81
斯洛文尼亚
0.36
-3.64
-4.38
-2.95
   注:追赶率为负数时表明该国与欧盟平均水平之间差距缩小,而追赶率为正数则表明两者之间差距扩大。

  Source: Carolin Nerlich, Catching-up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rogress, Prospects and Policies,http://www.icegec.hu/eng/events/past/central _ european _ outlook/Presentation_Bilek-Gaspar.pdf.

  中东欧国家追赶的前景将受到如下因素的挑战1)就业率低于欧盟平均水平(64.8%);(2)劳动力市场因由于部门变化和向外移民而出现萎缩[45];(3)行政负担较高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4)存在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46]。

  问题九:转型是否改变了中东欧国家的地缘政治特性

  欧洲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不变规律是,小国渴望同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只是不同时期结盟的对象不同。这一规律并未因中东欧国家入盟而改变。冷战期间,东欧是苏联集团的西部 边疆,是华约对抗北约的攻前基地。如今,中东欧是欧盟的东部疆界,是欧洲大西洋联盟与俄罗斯对峙的前沿。冷战期间,中东欧处于苏联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之间。冷战后,它们处于欧盟同美国之间,确切地说是在欧盟内部与美国结盟[47]。
  这样,中东欧不仅具有处于“敌我”之间“夹缝”的传统特征,还具有欧洲大西洋联盟内部欧盟与美国之间“夹缝”的新特性。中东欧“心系美国”[48],使得后者有可能在欧盟的一些重要决策中以及欧洲大西洋关系中利用中东欧因素[49]。同时,俄罗斯也“卷土重来”,通过能源手段拉拢部分中东欧国家[50],试图部分恢复其在那里的经济影响,进而在政治上“介入”欧盟。中东欧的“新老”夹缝特性使它有可能成为未来欧洲政治一体化中的不确定因素。

  结束语

  中东欧国家转型已20载。虽然两个十年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只是一瞬间,但它带给人们的思考却是长期的,因为转型具有不容忽视的政治、历史、经济和国际政治意义。
  第一,东欧剧变成为冷战结束的先导。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在分裂了45年之后,重新成为统一国家。两个德国的统一标志着冷战在欧洲的结束。东欧剧变,经互会和华约解散,以及随后的苏联解体,使得冷战在全球范围内结束。
  第二,东欧剧变和转型给欧洲统一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东欧剧变使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以和平而不是武力手段实现统一[51]。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回归欧洲,后者正朝着“自由、完整和繁荣”的目标迈进。与此同时,以同质价值观为基础的“政治欧洲”正在崛起。它具有两方面意义。在国际政治层面,欧盟意欲同美国平起平坐,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之一;在地区层面上,欧盟成为继美国之后的“民主输出者”[52]。2009年5月出台的“东方伙伴关系”便是最新佐证[53]。
  第三,中东欧国家转型的诸多特征由特定的国际环境铸就。同20世纪70年代南欧和拉丁美洲的“转型”相比,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被特殊的国际环境所包围,国际组织提出援助和约束条件致使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实践有其自身的逻辑和特征,并使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在一代人的光景中完成了转型的基本任务,成为史上耗时最少转型。忽视了这一点,人们或许不能深刻认识这一地区国家转型的基本特征。
  第四,东欧剧变和转型促使人们思考一些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问题。中东欧国家的制度变迁及其随之而来的社会转型,已经远远超过纯粹的“学术”畛域,它更涉及如何评价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全球化、民主化、市场化这样的战略问题,也涉及如何看待在转型条件下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制度构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一些理论问题。从这个角度说,东欧剧变和转型又具有“一般”意义。

  (责任编辑 张昊琦)

  注释:
  [1]“东欧”是一个高度不稳定的术语。在文化上,东欧指中欧和西亚之间的地区,受拜占庭、东正教和奥斯曼的影响。在政治上,它是冷战期间部分学者创造的术语,用来指东方集团,其国家包括在历史上和地理上属于中欧的国家。此外,它也指除苏联和东欧之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剧变之后,随着“回归欧洲”进程的展开,以前被称为“东欧”的国家(除苏联之外)纷纷抛弃这一称谓,自称“中欧”。国际政治学文献中,人们更多的使用“中东欧”或“东中欧”来称谓原“东欧”国家。“中欧”则特指维谢格拉德集团4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而“东欧”一词现则指独联体位于欧洲的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有时也包括俄罗斯。目前,欧洲次地区的划分已如2006年联合国关于欧洲次地区划分的研究文献所称:“每一个空间认同的评估本质上都是文化和社会的构建”。http://unstats.un.org/unsd/geoinfo/gegn23wp48.pdf
  [2]在西方相关的文献中,有关东欧剧变的讨论很少,绝大多数研究者的精力倾注于不同领域中的转型研究。这反映出西方学界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东欧政局剧变是(苏联式)社会主义模式“无可非议的逻辑终点”。
  [3]迄今为止,中国内地的研究者对东欧政局剧变和转型进行综合评述的文献主要有:刘祖熙主编:《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赵乃斌、朱晓中主编:《东欧经济大转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阚思静、刘邦义主编:《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版;姜琦、张月明:《悲剧悄悄来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薛君度、朱晓中主编:《转型中的中东欧》,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孔田平:《东欧:经济改革之路》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高歌:《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李静杰主编:《十年巨变》(东欧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4]〔英〕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极权社会主义的灭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1~322页。
  [5]在1820和1870年间,中东欧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西欧核心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58.1%和48.8%。1913年,这个指标下降到42.0%。在1913到1938年间,中东欧国家同西欧国家经济水平的比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到1938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水平依然是西欧核心国家的44.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欧国家第一次缩小了同西欧国家的差距。在1950~1973年间,中东欧国家经济以年平均3.9%的速度发展,从而改善了中东欧国家的比较位置,并将绝大多数边缘地区的国家抛在后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到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经济停滞和下降接踵而至,工业生产下降了25%~50%。根据麦迪逊的统计,在1973~1992年间,(中)东欧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是-0.8%(Angus Maddison, 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 1820~1992, Paris: OECD, 1995,p.33.)。而同期西欧国家的年增长率在1.8%左右,几乎是中东欧国家同期发展速度的3倍。也正是在这期间,东西欧之间的差距从1∶2扩大到了1∶4。同时,东欧同欧洲以外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从1∶3扩大到1∶5左右。不仅如此,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上落后于拉丁美洲国家。东欧国家以往对非洲国家经济的优势地位也迅速减弱。
  [6]目前,对人类社会进化主要有两种划分法。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按阶级斗争或制度进化的划分法认定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另一种按生产力进步进行划分,即草原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或者是青铜器文明-铁器文明-大机器文明-信息时代。学术界就如何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的争论仍在继续。
  [7]在所谓的后社会主义研究中,转型(transformation)和转轨(transition)经常交替使用。丹麦社会学家米米·拉尔松对此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转轨”在概念上被理解为一种直线的演进过程,它更强调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进程的结果,是一种向着已知和确定目标的改革。而“转型”指改革的进程并非直线和可以预测的,而是一种向着崭新的和未知目标的改革。Mimi Larsson, Political Action in a Post-Socialist Society, http://www.anthrobase.com/Txt/L/Larsson_M_02.htm.有关这两个概念的较详细讨论参见苑洁主编《后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7年版,第8~12页。
  [8]当然,伴随着南斯拉夫联邦制的解体,发生了斯洛文尼亚战争、克罗地亚战争和波黑战争,又尤以后者为惨烈。
  [9]阿尔巴尼亚是个例外。1997年年初,因“金字塔集资案”引发了全国性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上百万储民因集资公司和基金会破产而失去了一生的积蓄。部分愤怒的人们冲入兵营,抢劫武器,成立武装组织,封锁公路、抢劫银行,劫监狱,宣称武装进军地拉那,并同秘密警察发生武装冲突。在整个骚乱中,至少1 500人丧生、数万人逃亡国外。3月2日,阿议会通过了“紧急状态法”。4月15日,以意大利为首的8国6 000人部队进入阿尔巴尼亚,帮助阿改组和训练军队,以及维护公共秩序。6月底阿新政府成立后,全国范围内的无政府状态才逐渐消除。
  [10]研究中东欧国家转型的政治学者大多拥有研究拉丁美洲和南欧转型的学术经历。在这两个地区,研究者只关注两个领域——民主化和市场化。因为这些转型发生在建立已久的国家内或其前帝国都市范围内,而且民族一体化已经实现。
  [11]所谓国家性(stateness)主要是指关于现代国家、现代民族主义和现代民主之间三边关系。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参阅胡安·林茨、阿尔弗雷德·斯泰潘《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章。
  [12]Offe, Claus (1991), Capitalism by Democratic Design?,Democratic Theory Facing the Triple Transition in East Central Europe’, Social Research 58(4).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2267/is_3_71/ai_n6364142/
  [13]参阅胡安·J.林茨、A.斯泰潘《民主转型与巩固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第16~39页。
  [14]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有关后共产主义转型的文献几乎完全忽视了转型中的民族问题。该问题没有对拉丁美洲和南欧的转型产生影响,因而政治学理论对民族性、国家、自由市场和民主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充分研究。
  [15]Roeder, Philip G. (1999),“Peoples and States after 1989:The Political Costs of Incomplete National Revolutions”, Slavic Review 58(4), p. 856.
  [16]E. Eke, Stephen and T. Kuzio (2000),“Sultanism in Eastern Europe. The Socio - political Roots of Authoritarian Populism in Belarus”, Europe-Asia Studies 52(3), pp. 523?547.
  [17]Accession criteria (Copenhagen criteria) , http://europa.eu/scadplus/glossa ... _copenhague_en.htm.
  [18]有关入盟条件对中东欧转型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下列文献具有代表性:Heather Grabbe, A Partnership for Accession? The Implications of EU Conditionality for the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Applicants, Robert Schuman Centre Working Paper 12/99, http://www.cer.org.uk/pdf/grabbe_conditionality_99.pdf;Naz Sunay, The Perceived (il)Legitimacy of the EU Conditionality: The Role of Uncertainty and Asymmetry of Power,http://www.jhubc.it/ecpr-ri-ga/virtualpaperroom/076.pdf; Heather Grabbe, The conditionality at the heart of EU enlargement policy,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2006, http://www.developmentandtransit ... DevAndTransFourWeb. pdf; Bernard Steunenberg,Antoaneta Dimitrova, Compliance in the EU enlargement process:The limits of conditionality, European Integration online Papers (EIoP) Vol. 11 (2007)№5, http://eiop.or.at/eiop/texte/2007-005a.htm
  [19]1968年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运动之后,抛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个大家庭,不允许其他势力将一个国家从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应受到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利益的限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一国的行为,都会涉及苏联的利益;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超过了一国范围,可以跨国实行专政。此后,人们将该主义与有限主权论相提并论。
  [20]有关该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可参阅:Radaelli, C. M: Europeanisation: Solution or problem, http://www. eiop. or. at/eiop/pdf/2004-016.pdf, Papadimitriou, D./Phinnemore, D. :Europeanization, Conditionality and Domestic Change: The Twinning Exercise and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Romania,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vol. 42, no.3, 2004,p. 623,Heather Grabbe, How Does Europeanization Affect CEE Govenance?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Vol 8, Issue 4, pp.1013-1031 (December 2001) , http://www.cer.org.uk/pdf/grabbe_jepp_2001.pdf, Europeanization: Solution or problem?,European Integration online Papers (EIoP), vol. 8, no. 16, p.4, http://eiop.or.at/eiop/texte/2004-016a.htm.
  [21]更详细的阐释可参阅孔田平《东欧经济改革之路》,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6~359页。
  [22]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参阅[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314页。
  [23]有关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影响的讨论可参阅Valentina Dimitrova-Grajzl,The Great Divide Revisited: Ottoman and Habsburg Legacies on Transition, http://ssrn.com/abstract= 983720; Peter Vodopivec, Political Traditions in Central Europe and in the Balkans, http://www.desk.c.u-tokyo.ac.jp/download/es_5_Vodopivec.pdf; Rawi Abdelal,Purpose and Privation: Nation and Economy in Post-Habsburg Eastern Europe and Post-Soviet Eurasia, http://www.people.hbs. edu/rabdelal/Purpose% 20and% 20Privation. pdf; Martin Mendelski, Can Ottoman bureaucratic and institutional legacy explain the divergent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of post-communist transition countries? http://www. isnie. org/assets/files/papers2007/mendelski.pdf
  [24]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在2009年4月20日召开的20国集团伦敦峰会上称,“旧有的华盛顿共识已经终结”。"rime Minister GordonBrown: G20 Will Pump Trillion Dollars Into World Economy".Sky News. 2 April 2009. http://news. sky. com/skynews/Home/Politics/Prime-Minister-Gordon-Brown-G20-Will-Pump-One-Trillion-Dollars-Into-World-Economy/Article/200904115254629.
  [25]〔丹〕奥勒·诺格德:《经济制度与民主改革》,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8页。
  [26]G.W.科沃德科:《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版,第96~97页。
  [27]Stiglitz, Joseph. Challenging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 An Interview with Lindsey Schoenfelder, 7 May 2002. The Brown Journal of World Affairs, , Winter/Spring 2003, Vol IX,Issue 2. pp.33~40.
  [28]部分东南欧国家没有包括在本讨论中,因为政治不稳定使得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转型,这些国家包括塞尔维亚和波黑。
  [29]转型进展指标(Transition Process Index)包括价格和贸易自由化、竞争政策、大小私有化、银行和金融领域开放程度等。
  [30]Oleh Havrylyshyn,“Recovery and Growth in Transition: A Decade of Evidence,”special issue, IMF Staff Papers,vol. 48. 2001, http://www. imf. org/external/pubs/ft/staffp/2001/04/pdf/havrylys.pdf.
  [31]最新的人类发展指数见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9,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09,pp.191-202. 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09.
  [32]EBRD: 1994 Transition Report.
  [33]World Bank's Bratislava Office Closes Doors after Seven Years, http://web. worldbank. org/WBSITE/EXTERNAL/COUNTRIES/ECAEXT/SLOVAKIAEXTN/0,, contentMDK:21840253~pagePK:141137~piPK:141127~theSitePK:305117,00.html.
  [34]Zhelyu Zhelev, Bulgaria’s transition over, http://www.neurope.eu/articles/81137.php
  [35]Wladimir Andreff, Would a Second Transition Stage Prolo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Post-socialis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to Market Capitalism?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1, n. 1, 2004, pp. 7-31, http://eaces.liuc.it/18242979200401/182429792004010101.pdf.
  [36]所谓转型意外是指突如其来和不受欢迎的转型方式和措施。相关讨论见Wladimir Andreff,Some New Economic Concepts Emerging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DIEM report 128,Lappeenrant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
  [37]转型特有的经济现象包括:转轨型衰退、转轨型失业、易货贸易、典型的非正式部门和管理缺位。即使转型衰退消失,其他4个转型特征也只能在转型的第二个阶段中褪去。
  [38]追赶率和趋同率并非同一个概念。追赶率关注达到目标的距离,而趋同解决前进的速度问题。缩小差距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追赶率高于缩小剩余差距,而趋同率低于缩小剩余差距。两个进程均以负数来表示。
  [39]详细讨论可参阅:Catching-up, Growth and Convergence of The New Member States,http://ec.europa.eu/economy_fina ... ication7718_en.pdf.
  [40]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产量-劳动、资本、土地要素的投入量。
  [41]GGDC Total Economy Database.参阅Olga Arratibel et al. (2007), Determinants of growth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EU member states - a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ECB Occasional Paper 61. http://www. ecb. int/pub/pdf/scpops/ecbocp61.pdf.
  [42]Mixed showing after five years of May 12, 2009 EU eastern enlargement, EU Monitor 66. May 12, 2009, http://www.dbresearch.com/PROD/D ... 00000000241156.pdf.
  [43]Ibid.
  [44]Carolin Nerlich, Catching-up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rogress, prospects and policies, 26 March 2008, http://www.icegec. hu/eng/events/past/central _ european _ out-look/Presentation_Nerlich.pdf.
  [45]欧盟15个老成员国在劳动力自由流动问题上的立场分为3种情况:1.保持劳动力市场开放或取消限制-芬兰、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2.在2006~2009年间逐步取消限制-比利时、丹麦、法国、卢森堡和荷兰;3.在2009年5月后继续保持限制性措施-奥地利和德国(欧盟委员会要求德国就此进行说明)Free movement of labour in the EU-27, 10 June 2009, http://www. euractiv. com/en/mobility/free-movement-labour-eu-27/article-129648
  [46]Carolin Nerlich, Catching-up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rogress, prospects and policies, 26 March 2008, http://www.icegec. hu/eng/events/past/central _ european _ out-look/Presentation_Nerlich.pdf..
  [47]New Geopolitic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Between European Union and United States,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the Stefan Batory Foundation 2004,www.batory.org.pl/doc/geopolityka.pdf.
  [48]在最近6年中,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两次公开致信美国政府。见An Open Letter to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ttp://wyborcza. pl/1, 75477,6825987,An_Open_Letter_to_the_Obama_Administration_from_Central.html.
  [49]中东欧与美国关系的详细讨论可参阅Ronald D. Asmus and Alexandr Vondra, The Origins of Atlanticism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ume 18, Number 2, July 2005, http://www. gmfus. org/doc/AsmusVondraCCAM.pdf;Janusz Bugajski, The Eastern Dimension Of America’s New European Allies, http://www.stra-tegicstudiesinstitute.army.mil/pubs/download.cfm? q=813
  [50]2007年6月23日,俄罗斯同意大利Eni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协定,决定修建由俄罗斯通向意大利的天然气输气管线“南溪”(ЮжныйПоток)。
  [51]President Prodi' s Speech on Enlargement ' Might and right' in Trieste Summary: April 30, 2004,http://www.europa-eu-un.org/articles/en/article_3470_en.htm.
  [52]Jacek Kucharczyk and Jeff Lovitt (eds.) Democracy's New Champions - European Democracy Assistance After EU Enlargement,http://www.europeum.org/doc/materialy/democ-racy_pasos.pdf.
  [53]参见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Prague Eastern Partnership Summit, http://www.consilium.europa.eu/u ... a/en/er/107589.pdf.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时注释有删节。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