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德)狄德满,《华北的暴力和恐慌 义和团运动前夕基督教传播和社会冲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P167。②李希霍芬,《山东及其门户—胶州》,第六章。收录于《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P63-67。③(美)柯文,《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收录于《剑桥中国晚清史 1800-1911年》(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P598-599。④狄德满,《华北的暴力和恐慌 义和团运动前夕基督教传播和社会冲突》,P174-175。⑤相蓝欣(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跨国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55。⑥George M.Stenz, Life of Father Richard Henle, P38-39.转引自:(韩)李银子,《19世纪后半期鲁西民间宗教结社与拳会的动向》,《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⑦曹县大刀会领袖刘士端,就遭遇了这样的命运——刘士端曾协助地方政府捉拿土匪岳二米子而获官方认同(岳二米子为自保入了教),但当1896年4、5月间大刀会与教民冲突激化时,曹县地方官选择了以宴会的形式对刘士端进行诱捕,随后将之杀死。⑧1898年山东巡抚张汝梅曾上奏朝廷,希望以办团练的名义,把义和拳、梅花拳这类民间组织收编,将其纳入政府控制范围,以最大限度消除其与教民的冲突。可知参加义和拳、梅花拳已成为当时非教民对抗教民的主要手段。⑨李秉衡、张汝梅、毓贤的奏折,参见《义和团资料丛编:山东教案史料》,齐鲁书社,1980,P171-176。袁世凯的奏折,参见《近代史资料专刊·筹笔偶存·义和团史料》,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P157。⑩参见:路遥/主编,《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11)姚文起四处流浪为生,一再鼓动赵三多举旗,赵因为介入梨园屯事件,感觉进退皆不得解脱,倾向于举旗,但梅花拳其他有家有业的领袖人物,俱不赞同,要求赵另立名号,不许使用梅花拳的名义,赵遂改用“义和拳”。朱红灯“家无亲属,只身游荡”。心诚和尚自幼因贫出家,四处游方。于清水家中仅二亩半地,以给人扛活为生。曹福田“本游勇,嗜鸦片,无以自存”。张德成以操舟为生。见《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 》,P891-893,等。(12)柯文,《历史三调 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P48。(13)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跨国研究》,P111-118。(14)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