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代表非洲裔美国人发声的都是一些核心建制派人物,黑人权力运动的倡导者相信,“国内骚乱全国咨询委员会”( the National Advisory Commission on Civil Disorders,克纳委员会的官方名称)只会去美化美国种族状况的丑陋现实。克纳委员会的调查结果(通常被称为“克纳报告”)公布几个月前,记者伊丽莎白·德鲁(Elizabeth Drew)在她给《大西洋月刊》撰写的报道中确认,“激进的黑人都认为,克纳委员会就是做做样子……不会和委员会合作”,她补充道,“没有多少人认为,委员会的报告与林登·约翰逊想要的会有多少不同。”
为何这份黑人激进分子原本认为是粉饰现实的报告,结果却会谴责“白人种族主义”?这种不可思议的变化促使史蒂芬·M. 吉伦(Steven M. Gillon)写就这本关于克纳委员会历史的书籍《相互隔离且不平等:克纳委员会与美国自由主义的瓦解》(Separate and Unequal: The Kerner Commission and the Unraveling of American Liberalism,他在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讲述技巧高超,行文锐利,且读来非常引人入胜,他令人信服地将这一段历史描述为:“60年代自由主义的最后一搏——最后一次大声宣称,联邦政府应该在解决诸如种族主义和贫困等问题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而对于黑人来说,只有强硬的言辞才能说服更多人不去追随黑人权力运动。克纳报告明确地谴责黑人权力运动的倡导者放弃了种族融合的理想,认为那些自封革命者之辈不过是坏脾气的布克·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但是如果要让人们相信这些批评,报告中也要严厉批判美国种族主义的过去和现在。
最后,克纳报告问世不久前,两份政府小册子激起了民众强烈的反对情绪,这是克纳报告希望避免的。1965年华特暴动之后,一份加利福尼亚州的报告援引之后被称作“废柴理论”(the riffraff theory)的说法来解释暴力事件,这种说法认为制造骚乱者是一群长久不能适应本地生活的人(其中许多人是从南方迁徙而来)。一些学者很快就抨击了这一观点,根据克纳委员会对1967年典型的骚乱者的描述,这种刻板印象是错误的:一般来说,骚乱者是受过教育,在本城市出生、长大的居民,而且都至少看到过或遭受过警察暴力。同样在1965年,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的报告特别提到了黑人家庭中单身母亲数量一直在增长,强调骚乱发生的文化和心理因素;这种“在受害者身上找问题”的思路也遭到了激烈的批评。这两份文件激发的反对情绪具有警示作用,克纳委员会于是将关注点主要放在黑人群体面对的结构性障碍,而非骚乱者的个人缺陷。
本文讨论书籍:《相互隔离且不平等:克纳委员会与美国自由主义的瓦解》(Separate and Unequal: The Kerner Commission and the Unraveling of American Liberalism By Steven M. Gillon, Basic Books)
Justin Driver 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著有 The Schoolhouse Gate: Public Education,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Battle for the American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