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郝景芳:在不安全的世界里,我们何去何从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6-9-2019 22:49
标题: 郝景芳:在不安全的世界里,我们何去何从
对疫苗事件和社会信任的一点反思
​这是上上周发的一篇公众号文章,关于7月疫苗事件引起的思考。

疫苗事件从7月15日爆发到今天,正好一个月过去了。热点已过,成为不再有人记忆的冷点。

在冷点时发出来,纪念所有被我们遗忘的社会伤痕。

​​




生活中吵架,经常见到这样的戏码:

男人说:你不就是嫌刷碗太麻烦吗,我给你买洗碗机不就行了。女人说:这是洗碗机的事吗,有多少次你一个人玩游戏不理我,我一个人干那么多活我找谁说,你家里人给我气受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话……

男人于是会抱怨,你怎么就不能就事论事分析呢?过去的事为什么还要反复重提呢?女人则抱怨不被理解。于是争吵、哭泣、裂痕。

这是一出常见的家庭剧。

但我今天想说的不是家庭。



在上面的戏剧中,其实最重要的是常常被忽视的、人的一种记忆机制。

今天,我想谈谈这次的疫苗事件。疫苗事件触发至今已经15天了,不少深度回顾也发过了。许多人感叹网络热度已过,伤痛终将被人遗忘。在遗忘之前,我想再回顾一下这次事件,并对其中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想法。



从时间线上,疫苗事件大致的顺序是:

2018年7月15日

长生生物被查:狂犬疫苗记录造假。

2018年7月19日

长生生物又曝出:因“百白破”疫苗效价不合格,被罚款344万元。

2018年7月21日

自媒体文《疫苗之王》出世,引爆舆论场。

2018年7月22日

武汉生物40万只问题“百白破”疫苗被曝光。

国家领导人对疫苗事件作重要批示。

2018年7月23日

公安机关立案调查长生生物。

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流向查明,28省份回应。

2018年7月24日

公告长生生物股票将被"ST"(警示投资风险)。

2018年7月25日

国家药监局:今起对全国45家疫苗企业全流程、全链条彻查。

2018年7月26日

中国疾控中心:已展开接种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儿童补种。

2018年7月27日

国务院调查组: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基本查清长生公司违法生产狂犬病疫苗的事实。

(摘自《疫苗事件七日后。》)



  

疫苗层面

事件过去半个月了,按照基调积极的总结看:这次查出来的狂犬病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的伤害严重程度只是一般,百白破只是价效不合格,也就是不够有效,并非致人伤残;政府一把手足够重视,出来发声;相关责任人遭到逮捕,企业被查;从疫苗体系看,中国疫苗近年来传染病本身是得到控制的,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都接近于零,这是疫苗总体有效的证据,不可因噎废食。

总之,这次疫苗事件热度已过,似乎事情就可以这样告终了。

有人问,晴妈,未来你会如何选择?我想我可能和很多父母类似,对疫苗体系虽深感怀疑,但也不可能彻底弃用,毕竟不打疫苗危害更大。那你会放弃国产疫苗吗?我确实想多选择进口疫苗,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有些疫苗可能只能选择国产。

实际上,这次如果仅仅关注疫苗系统,这也还是单一事件,并不算太令人悲观。但是实际上,这次事件在几天之内的传播和对社会造成的后续影响远不止这么简单。在很多人心里,这次事件呈现出来现象和造成的未来预期要远远更悲观。

问题并不在于乐观和悲观,而在于关注点在哪个层面。






系统层面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疫苗事件7月15日报出来,刚出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关注,为何几天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的发表点燃了全网轰动的效果?

仔细分析起来,《疫苗之王》讲到了几个事,一下子触动了全国情绪,才使得这次事件升级发酵:一是对疫苗背后的产业暴富和过去的“黑历史”进行了曝光,让人知道“这次出事的老板,控制全国疫苗行业”,以及“过去就曾经出事,但是此人逍遥法外”;二是对疫苗行业的监管本身提出了质疑,让人对监管系统的可信度新生动摇。这两点,把这次事件从疫苗事故上升为系统问题。

系统性不安全感,指向的就不是一次安全事故本身,而是指向酝酿这起安全事故的背后系统。兽爷的文章以及后续跟进热文,至少勾起对几个方面的系统质疑:

公共安全——疫苗事件是孤立的小概率事件,还是千疮百孔的公共安全系统中又一个漏洞被揭穿?是否有一批“问题企业”、“问题企业家”为一己私利损害公共安全?

政府效能——政府对安全的监管是否能让人信任?政府是否能对出问题的企业和个人能不能实行严惩?历次安全事故是否都能得到公正处理?

官商勾结——说不清来由的暴富和权势是否有非法成分?产品和企业的成功是否源于徇私舞弊?政商关系是否让很多人逃脱法网?

言论管制——为什么这次事件之后又出现多次删帖?为什么有禁止讨论事件的声明?两年前报道疫苗事件的记者被免职、主编被撤职是怎么回事?

所以,仅仅看这个事件本身,就有两层关注角度,一是关注疫苗事件带来的疫苗不信任,二是关注疫苗事件引发的系统不信任。兽爷的文章,以高俊芳等人的发家史、致富史,和造假而安全脱身的黑历史为切入点,非常尖锐地挑开了第二层,从而挑开了很多人多年积累的大量焦虑和不满。





情绪层面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次事件在网上引起的反响这么大,公众的情绪主要是什么?公众的激烈情绪主要来源于哪方面?情绪背后,其实蕴含着更深的问题所在。

我们很容易发现,弥漫在万千转发和议论中的焦点问题是信任问题:这个不安全的世界,我们还能相信什么;是否还能信任社会中的企业;是否还能信任公权力在社会事件中的公正。信任感的危机,这是民众情绪发酵的主要来源。在热点背后,我听见信任碎裂带来的恐慌。

在一本非常优秀的经济学著作《China's Innovation Challenge》中,有这样一个论断:一个国家从贫穷向中等收入转变,和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变,所需要的条件是非常不一样的。最关键的两条是:国民是否有创新能力,以及是否有相信陌生人的社会氛围。

当一个坏消息出来,不管是不是真的,大家都当作是真的,这就已经陷入了不信任危机。有一个词叫“塔西陀陷阱”,说的是“当政府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民众都不相信,那么政府就陷入了塔西陀陷阱”。

所以,我们需要问的,与其说是这次事件怎么看,不如要问为什么大家的信任感这么低,稍微一戳就碎裂?为什么我们普遍有不安全感?是因为食品、药品、儿童安全领域太敏感吗?是对道德和法制环境整体的不安全感吗?这种不安全感从何而来?​




​​



记忆层面

在热点的两天,引起发酵的几条新闻就是:当初因为三鹿事件被免职的食品安全局长,现在又做了药监局长;当初揭露造假疫苗事件的记者和主编都被免职了;两年前的疫苗事件高层也说要严查监管,但很快又出事。这几件事让群众的激愤升起。

从单次的疫苗事件,撕开错综复杂的社会记忆,是让情绪层被触发的来源。

从事实层面,这几件事本身的可信度是很高的。据核实,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主要的处理是针对企业与责任人方面,监管部门并没得到太多问责,处理上也只是处理了疫苗流通的相关问题,没有加固生产环节。总理批示说要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各环节监管责任、完善监管制度、堵塞漏洞,但并没有全面落实。

所有的焦虑、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其实是由来已久的很多记忆的堆积。

当不信任感已经积攒到一定程度,任何一点点轻微的污点都会变成信任感的彻底坍塌。就像之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几乎所有有购买能力的家庭都一定会选择进口奶粉。其他的工程和安全事故,再加上很多人在生活里都听说和见过的,招标、审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权力交易,让人在记忆层面积累了太多不信任的记忆。 ​






机制层面

我们现在开始,需要看这个问题更深层次的部分了。我们要看到情绪和不安全感的记忆海面下的隐约冰山。

首先,为什么焦虑和不信任如此广泛传播?

最重要的机制,是管制型政府和开放与信息社会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权钱交易由来已久,但是突然的开放社会和信息网络让很多不为人知的消息得以传播。官员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里,压制负面消息的传播是一种习惯。但是在信息时代,压制信息传播有反弹的负面效果,每一次压制都导致民众的不信任感指数上升。这不是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整体没有做好面对开放社会的思想准备。

其次,为什么这样的安全事故经常出现?为什么劣质产品的企业经常获得包庇?

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制度的“条条块块”(这个词在英文里是Tiao Tiao Kuai Kuai,和Guan Xi一样,已经是输出词了),“条条”指的是某一职能的纵向管理,例如国家药监局和地方药监局的关系,“块块”指的是地方政府的横向管理,例如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地方各个局。理论上说,专业机构更应接受专业领导,但在中国,专业上级的管理更多是业务指导,真正的管理权在于“块块”,地方政府对各部门有财权、奖惩权和人事任免权。

因此,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地方政府往往是具有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实权的最重要一层。某些时候,这种制度会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包庇本地企业,例如三鹿集团,就是河北当地政府全力支持和保护的企业,不仅不会认真检测其疏漏,甚至有可能有意包庇其瑕疵。在另一些情况下,即使不是本地企业,但是地方政府的权力的影响力,也有能力影响地方的专业机构。很多人在生活中接触过这种情况,因此只要捕风捉影,大众也宁可信其有,信任感轻易崩溃。

那么是不是“地方政府官员实权太大”就是最大的问题呢?也不能这么说,其实很多国家像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也是有很大实权的,地方几乎就是自治。但是在这些国家,法院系统对地方政府有很强的监督权。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安全感也无法提供。



动力层面

机制下面,是更深的动力问题。动力问题是社会演化的底层力量问题,它是在长时间尺度上决定事情走势的力量,如同地壳下方的熔岩,缓慢流动,引爆火山,形塑大陆。

这次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历次安全事件,比这次严重的有好几次,曾有整个村镇的儿童中毒,为何没有像这一次事件引起全网传播,也没有顶层出来发声解决?

这里面,重要的关键词是“城市中产阶级”。这一次不再是某个弱势群体(受伤的村镇)为自我讨公道,而是由于城市中产阶级家庭(朋友圈主力)的系统性不安全感被触发,造成全网传播效应,顶层才出来说话并快速处理。

中国社会目前的动力问题,就是逐渐产生的城市中产阶级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安全和尊严感,有了明确的诉求。

中国数千年的人口结构,基本上都是精英文官,凌驾于全国90%以上的乡村农民之上。精英文官按照儒家治理,乡村百姓按照乡土家族治理。新中国用一套官僚体制管理全国群众,在低收入的乡土阶段是行得通的。但是随着人均GDP提升到中等收入水平,城市人口超过50%,一个庞大升起的城市中产阶级就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中国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过去的治理方式不再适合日益复杂的中等收入社会,更不适合未来的高收入社会。

城市中产阶级是有能力获得信息(当前就是互联网),获得渠道(海淘以及移民),能够发声的群体,媒体和民意声音很大程度上由城市中产阶级决定。目前城市中产阶级对经济发展的认可,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而中产阶级对各方面的要求和不满,也就是所有社会热点舆论事件和不信任危机的最大来源。

在欧洲十九世纪、东亚小龙二十世纪后期,当经济发展到城市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流的阶段,治理方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革。因此,目前各种摩擦事件,都可以看作是社会大的动力变革的爆发体现。在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和日本,都曾因为没有处理好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问题,让社会矛盾加剧,战争成了转移矛盾的方式。未来中国能否做出足够多的变革,以融合这样的社会动力变革,是整个国家发展成败的关键。



价值层面

前面介绍过的经济学著作中,有这样一些判读,我觉得对于今日中国十分有意义:

任何经济体想要进入更高人均GDP水平时,尤其是经历工业化和信息化革命的时候,都会经历复杂性的指数提升。

“对很多社会来说,最核心的挑战是,中央控制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起作用。在此之后,下一个级别的复杂度需要交给一个受教育人群,以分散的主动权来治理。很多国家都没能跨过复杂性水平带来的挑战。

“人类最早阶段主要由边缘系统的两个基本需求推动:防御和获取。当社会变得更复杂,另外两个主要动力开始起作用:联结与学习。这两种动力成为驾驭复杂性的转变性力量:合作与创新。

“在现代情形下,私人信任需要被‘系统性信任’而扩大。基于熟人关系和父权管制的信任关系,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扩大。在家族和国家之间,出现了本应由社会填充的真空。”

所有这些安全事件反映出的,是整个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传统的治理方式,该如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当代社会。传统治理方式靠威权的“管”,应对民间的“乱”,这样的方式到了更复杂的经济社会,会管不过来,漏洞越来越大,越堵越多。

解决之道在于真正培育起有责任、有能力、有智识的自治社会。

只有培育起有担当的自治社会,才能建立可信任的社会氛围。

只有有了可信任的社会氛围,敢于相信社会中的陌生人,才敢于进行复杂的交易,选择高价格的商品和跨度大的服务;敢于进行有风险的投资,获得更高收益;敢于支持杰出有想法的个体,促进创新精神;敢于信赖自治的企业、团体和社会力量,组成有责任的社会监督;敢于相信公平竞争环境,用质量而不是欺诈获得成功。这是高附加值市场建立的必要条件。若没有这样的可信环境,最终会导致骗子与傻子的双重逆向选择,在整个市场上留不下正常个体。

没有社会信任,所有的经济升级都是空中楼阁。



说到这里,我们来到了事件最困难的层次:价值层次。

信任危机的最大文化来源是,很多人从小或者在工作中都经历过“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也见过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还混得风生水起,于是也开始写官样文章,说不过心的口号。当教育和政治体系如此,对社会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到了关键事情关头,赫然发现没有人还能信任。

这次事件是社会的信任危机事件。疫苗之后紧接着Metoo事件,有一大批“公知导师”被揭发,更让人觉得无人可信赖。给人一种张爱玲写过的“人生就像外表华美,里面布满虱子的臭皮袍”的感觉,似乎世人都是口头亮丽、行动虚伪。这是对所有人的伤害。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实际上,每一次事件虽然热度都会过去,都会不了了之,但是其实并不是了无痕迹。任何公共安全领域的恶性事件,其实都会在民众的潜意识和情绪层面留下痕迹,以至于再有一点点风吹草动,社会潜意识层面的不安全感就会被戳中,爆发成大众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中压抑的不信任感是不可能无限制积累的。



人有一种记忆,叫做情绪记忆,很多时候比事件记忆影响更深广。

世界上很难有真正的“就事论事”,每个人说出的每个判断,其间都夹杂着过去几十年的其他事件累积的情绪记忆。人的贝叶斯认知公式是:事后判断=事前判断*单次事件判断,若人的事前判断被伤到一定程度,任何事件都可能导向悲观和溃败。

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消逝的热点,也终将对整个国家留下永久的伤害。疫苗是什么?是对一个人免疫系统的加固。社会信任就是社会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若脆弱,稍微敏感一点的颗粒,都会让人崩溃而亡。

连免疫系统都敢伤害的社会,遇到侵袭无人能救。



最后,说两句这件事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实际上,在目前的大环境中,我们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既改变不了整体制度,又影响不了事件决策,只能转发一些帖子聊以自慰。这种时候,很容易让人因为无力感而悲观。

其实我们真正能做的,在于对社会信任的守护。在小小的领域里,扩大烛火。回到自己身上,教育、医疗、公共安全是人生活的底限,都属于信任不能击穿的领域。我希望童行能做到表里如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行动的真实写照,这是我们要为这个世界守的底线。

我和团队说:“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想找到一个不浮夸、不虚假、完全坦诚真实、对孩子天真以待的地方,我希望是童行自身。”

团队的小伙伴说:“这正是我为什么来到童行。”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