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安雪峰:北京的“蓝天”掩不住健康风险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12-6-2011 12:07
标题: 安雪峰:北京的“蓝天”掩不住健康风险


“洛杉矶是美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可如果北京的细颗粒物浓度能达到洛杉矶的标准,北京居民的平均寿命就能提高五年。

尽管光化学烟雾问题悬而未决,但北京官方仍然宣称,过去两年中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良好以上的天数达到80%。不过,美国驻华使馆屋顶上的检测仪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超过八成的时间里,北京的空气污染达到了足以影响人体健康的程度,而空气质量达到“有害”水平的天数也远远大于“良好”的天数。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空气质量报告制度,但却没有哪个国家向像中国这样把“轻度污染”说成是“一级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是由于中方的统计过于简单。北京政府虽然将细颗粒物和臭氧列入了监控指标范围之内,在每日空气质量报告中却对这两种能造成肺部疾患和寿命缩短的污染物只字不提。而另外一方面,中外空气污染报告的差异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即便实际空气污染十分严重,中国官方的报告中往往也会“大事化小”。【参见图1. 北京,香港,欧洲和美国等效污染水平报告:空气污染指数值,污染程度及标识颜色】



1 美国将PM2.5纳入空气污染项目。 2 根据美国大使馆数据显示,北京在过去两年中PM2.5占PM10浓度值的75%(85.3%)。

美国使馆的评估在北京市民中引发了强烈反响。面对舆论的重压,中国政府宣布了在空气质量报告中加入细颗粒物和臭氧指数的计划,只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最早要等到2016年。过去两年一半以上(约55%)的天数中,北京市区空气细颗粒物浓度都超过了每立方米75微克的新日均标准,而细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更是差不多超标三倍,达到约每立方米100微克。(标准是每立方米35微克)【参见图2.北京空气质量在可接受限度内?(PM2.5)根据美国大使馆监测数据和美国以及北京拟测PM2.5标准显示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百分比(2010.01-2011.10)】。但在新的监测体系中,必定会有很多具有误导性的描述得以保留,甚至变本加厉。



颗粒物是北京空气质量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主要污染物。空气中漂浮的微小固体颗粒大小不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有差异。根据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指导标准,即便空气质量为“一级优”,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含量也有可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的2.5倍。就算中国开始报告细颗粒物(PM2.5)含量,高于世卫组织标准3.5倍的细颗粒物水平仍然在“一级优”的范围之内。在美国被认为是“中度污染”的PM 2.5浓度在中国也是“一级优”。【参见图3. 拟实施的中国每日PM2.5报告指标及美国目前使用的标准】




美国使馆每天通过Twitter发布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不仅成为了人气极高的手机应用软件,更是新浪等微博用户的转发热门。虽然这份时常警告“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的报告多次在媒体中出现,但从没有哪篇报道像本文这样认真讨论过美国使馆测算的每日平均污染浓度数据。美国使馆的监测时间与北京环境保护局相同。

美国环境保护署核准的PM 2.5评估方法是基于24小时平均值的,因此美国驻华使馆每小时一次的数据发布其实存在着夸大北京污染严重程度之嫌。例如在今年前十个月中有57天,美国使馆方面都发布了至少一条“有害”程度污染警告。但是按照日平均数据判断,PM 2.5浓度达到“有害”级的只有17天。即便是这些天的空气质量算不上“有害”,仅仅是“很不健康”。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认为,北京空气质量近年来有所改善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空气质量达标天被称为“蓝天”,通常用空气质量“一级优”和“二级良”来表述。官方的数据显示,蓝天数已经由1998年的100天(占全年的27%)提高到2010年的286天(占全年的78%)。

但这种改善的背后是空气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中的不规范,而不是空气质量的切实提高。最重要的是,政府两次更改了监测站的地点。2006年,北京市政府关闭了当时两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监测站,2008年又将监测站搬到六环以外,远离市中心15到20公里的地方。政府方面至今仍受益于这样的调整,不仅蓝天数增加,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污染浓度也显著下降。如果不是因为此前的监测站地点变化,2010年的蓝天数至少要比报告少71天。(多出的这71天中,55天来自2006年的调整,16天拜2008年的迁址所赐。)【参见图4. 排除2008年增加监测点,2010年的蓝天数中有16天已超出标准(指数<=100)。若排除2006年检测系统的改变,另约有55天超标。】另外,北京市政府2002年起停止发布每日臭氧水平报告。



1关于监测标准,请参阅安雪峰2008年发表的环境研究报告书《空气质量标准自相矛盾:北京的蓝天数和PM10浓度》。2006年新增监测点使得报告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每立方米浓度下降到12微克,2008年新增监测点更是使得这一数值下降到每立方米4微克。若无新增监测点,2010年蓝天数及年均PM10浓度则与8年前相似。2010年,官方报告中蓝天数为286天,年均PM10浓度为121微克。若无2010年新增的监测点,蓝天数则为215天,年均PM10浓度为137微克。2003年,蓝天数为224天,年均PM浓度为141微克。

中国科学院自行监测的结果显示,过去的十年中,北京的PM 2.5浓度实际上以每年3到4个百分点的幅度增加。 PM 2.5能进入人的肺脏和血液中,因此也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伤害最大。

就在官方一如既往地将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害的空气污染冠以“二级良”美名之时,中国环境保护部官员别涛两周前在北京表示,公众意见将于近期列为“评定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标准之一。尽快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公众和媒体受误导的程度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

数据与方法

美国使馆第一次报告北京空气质量和污染浓度是在2008年,当时只是作为面向员工的内部参考。为了撰写这篇分析文章,我专门下载了美国使馆2010年1月到2011年10月底的在Twitter上发布的全部空气质量数据存档,并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我将官方报道的空气污染指数换算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并将其与香港和欧盟使用的空气质量报告制度相比较。我还根据美国使馆的每日监控数据计算出PM2.5的年均浓度以及PM2.5与PM10之间的比率。

此外,我还将美国使馆的数据与中国新出台的细颗粒物每日和年度标准进行了对比。由于数据并不完整,日浓度数据仅涵盖了这22个月中88%的时间段,而我也仅对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和美国使馆都发布报告的天数进行了分析。(美国使馆方面拒绝向我提供其余数据,并称数据不完整是期间检测仪器维护造成的。)

美国使馆的数据有两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它不能代表北京市整体的空气质量水平——美国使馆的网站上也提到了这一点——再则就是北京环保部门提出的,这些数据并不准确。不过,虽然美国使馆所在的朝阳区空气质量并不能代表北京全市,但这一地区的空气质量历来都要高于北京市其他地区。的确,大多数国家都会用最差的数据判断整体的达标情况,但是也不是像北京这样用一个精挑细选的样本做标准。实际上,北京曾在1998年报告过每个监测站的污染物年平均浓度。但也仅仅持续了一年,并且之后再也没有过。

另外,美国使馆使用的BAM2010型细颗粒物监测仪是美国环境保护署认证的唯一一种在美国境内监控PM2.5浓度的颗粒物连续监测仪。如果这种仪器能用来衡量美国空气质量的达标程度,那它至少也能用作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水平的初步评估。

北京环境保护局称,外国使馆发布的数据不应作为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况且美国使馆的数据有夸大其辞之嫌。但需要明确的是,美国使馆的分析之所以有必要,正是因为北京环境保护局对其监测的细颗粒物浓度隐而不宣。而对于美国使馆来说,改每小时更新为每日浓度监测或许可以使其数据更有说服力。

研究结果

我的研究表明,对颗粒物浓度的误导性描述极大地影响了对北京空气污染严重性的认识。对污染物浓度的描述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公众对于污染问题严重程度的看法。【参见图5. 北京日常污染等级彩色条形图(PM10)。以下分别为美国大使馆、香港和欧洲PM10标准下测得的结果。2010.10-2011.10】

图5.




即便中国现行空气质量评定标准修改之后,它仍然无法不折不扣地反映真实的空气污染水平。根据计划中的新评定标准,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约占全年的45%,但美国使馆发布的每日报告显示,实际数据仅为全年的3.5%。【参见图6. 北京日常污染等级彩色条形图(PM2.5),分别根据美国大使馆数据和拟实施的中国标准测得。2010.10-2011.10】

图6.



官方报告中,北京过去两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几乎达到了80%。但其中八成天数的PM 10水平若放在香港或是欧盟,一定会被评定为严重污染甚至更糟。【参见图7】以上两个地区的空气质量评定标准与美国相似,而美国使馆基于独立PM2.5监测作出的空气质量报告也表明,北京超过八成天数的空气污染程度都高于美国的安全标准。美国环境保护署近日还提出要大大提高其PM 2.5标准。

图7.




美国使馆监测到的过去两年北京PM 2.5浓度数据平均约占北京市环保局PM 10浓度的85%。美国使馆报告的过去两年北京年均PM 2.5浓度约为每立方米100微克。

接下来呢?

大多数人对“蓝天”和“污染指数”这样由政府创造出来的新名词并不感兴趣。人们关心的是污染对他们健康的危害,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正如《中国日报》近日一篇报道中写道:“当所有市民都意识到空气质量存在问题时,遮遮掩掩不能解决问题,不如直面批评。”即便官方如期修改评价标准,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仍不能得到充分的反映。

新标准规定的年均PM 2.5浓度为每立方米35微克,北京过去两年每立方米100微克的年均PM 2.5浓度是新标的近三倍。这接近已经公布的2000年北京空气质量数据,是世卫组织每立方米10微克的空气质量准则的整整十倍。相比之下,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洛杉矶2010年的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也只有每立方米15微克。在近期发布的一份对全球500个城市的调研中,蒙古、马达加斯加、科威特和墨西哥的城市被世卫组织列为PM 2.5浓度最高的地区,但这些地区的污染数据也不过是北京的二分之一。

阿登·波普等人2009年发表的关于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权威研究发现,一个城市的每立方米细颗粒物浓度降低10微克,其人口预期寿命就可以延长0.6年。照此看来,如果北京的细颗粒物浓度能达到洛杉矶的标准,北京居民的平均寿命就能提高五年。早在1999年,朱镕基总理曾说他担心自己会因为北京的空气污染而折寿至少五年。不过细颗粒物的浓度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改善。

北京政府应该立即公开并准确描述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作为第一步,政府应该停止那种将有害水平空气污染说成是空气质量“良好”的错误做法。既然已经监测了空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的浓度水平,就应该如实地向市民公布。每一份名不副实的“蓝天”报告都在传达错误的信息:这不仅误导了北京市民,也阻碍了城市空气质量的真正改善。

安雪峰是一名环境顾问,现居北京。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地球科学,近期又获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期间,他曾以“普林斯顿在亚洲”项目成员的身份来到北京,并开始研究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

原文地址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 ... -hazardous-blue-sky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