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路金波:当“小王子”遭遇“魔法师”---方韩之战技术回顾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2-4-2012 01:00
标题: 路金波:当“小王子”遭遇“魔法师”---方韩之战技术回顾
写中文的时候要用到阿拉伯数字,就不能叫文章了。但是打了这么一场愚蠢的仗,末了得有个交代。所以这是一个技术贴。

1,韩寒:脸上长着粉刺的小王子

韩寒是这场乱战的失败者。对方没有任何证据,只靠逻辑推理(“不可能”)+文字狱(“你前后说的、你爸说的为何都不一样”)进行质疑,自己则手稿、素材、人证俱全。这个仗竟然从兔年打到龙年(一个戏剧能够持续下去,说明双方力量保持在一个级别。1980年伊拉克打伊朗持续8年,1990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只花8小时),甚至民调结果由初期的仅10%韩寒反对者,上升到约20%。韩寒肯定吃亏了。

表面上看,韩寒的失利有两部分原因:
一是自己太冲动。例如面对麦田漏洞百出的质疑,竟然悬赏2000万;例如对麦田和方舟子使用了“挑逗性”的语言;例如不该发表《答春绿》那样的极端文章;例如不该在大年初七战火正热时提起诉讼。
这些不冷静的应对,煽动了本方亲友粉丝,激怒了对手,招惹了平面媒体。使本来几丝尚在理性范围的质疑,最终变成情绪、站队、互殴、谩骂混合而成的群体不理性。
韩寒正确的应对策略,初期应是“不理会”,麦田的质疑是胡闹性质(典型言论是“你第二天就比赛了,怎么半夜1点还在发博客”),三五个粉丝提供点证据,麦田自己就缴械了(哥们是个有职业风范和修养的阴谋论者,他缺乏的只是智商);中期,既然高手方博士入场了,韩寒理会的策略应该是“说清楚”。你把自己的手稿、资料、证人找齐,视频拍好,对于质疑要逐条回应:文风是模仿的,单词是查字典的,哪些记不清了,哪些是以前采访时吹牛逼吹过了。不挑不拣,实话实说;后期,若方舟子继续进攻,理科生们继续论证“不可能”,则一方面可以转发那篇《人造鲁迅》----用幽默的方式去论证这种胡搅蛮缠的荒谬,另一方面,悄悄地让律师起诉---但这个事不要宣传。甚至等胜诉之后轻描淡写说“以方博士名义,捐助公益事业十万元”。
二是队友太猪。这是指路金波。还是网络文青思维模式,煽动情绪,抖机灵骂人。尤其是太早把诉讼消息暴露出去。其实诉讼针对的是方舟子的行为---是否主观蓄意,是否捏造事实或逻辑。这个诉讼本身是有意义的,界定“言论自由”和“公民私权”的界限。但是过早曝光给媒体,会形成一个心理误导,似乎诉讼是和韩寒的行为有关(“韩寒作品是自己写的”这事儿,最多是法庭在审查方舟子行为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甚至法庭可以忽视这件事,除非有他人来和韩寒争夺“著作权”。)
路金猪的表现,倒是证明了不存在所谓“韩寒团队”。其行为属于“为朋友两肋插刀”(当然这一刀扎的不准,没伤着敌人倒是伤了朋友。朋友也只好忍着剧痛夸“好义气”),绝不是经纪人行为模式。

深层次看,韩寒被攻击,被诬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甚至可以说,这是韩寒在“还债”。
“还债”说的前提有两个:A,他得到太多。B,他有缺陷。
韩寒的作品销量动辄百万册,但是他的小说“有头没尾”,算不上顶级。
韩寒博客号称“全球第一”,每篇杂文都成讨论热点,但是他的学识不够,有时会出现常识错误。
韩寒是“世界100人”“代言身价千万计的明星”,但是他贪玩、大男子主义、风流、每次参加活动必迟到,尤其是作为青少年偶像竟然炫耀“我不爱读书”。

韩寒自己说过“时无英雄,使我这个竖子成名”“我只是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他实际上也把自己当普通人对待,包括小说写到10万字就仓促结尾算了,包括各种事随心情处理,包括他不守时甚至“不守约”。

韩寒能成为如此巨大的偶像,是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对他的“稀缺性”所致:

他学习不好,高一退学,但最终取得成功,是最有名的“素质教育”案例;
他是畅销作家、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最成功的职业赛车手、出过唱片、组建了乐队、写一手好钢笔字,而且,他还长得帅……
他独立:他反对集权政府,悲悯弱势群体;他也反对“极右倾向”,宣称与“民众决裂”。
他正直。他善良。他大方。他洒脱。他有趣……

再看看别的成功者,学习是一直好的、术业是有专攻的、通常先占队分清“左中右”、帮亲不帮理、容易愤怒、对金钱有恐惧、言行寡淡中庸……

韩寒与“中国传统基因”相反。他生于“新中国”(我一直拿1978或1980当作新旧中国的分界线),他是“新中国人”的第一个偶像(他2000年就成名了。后面才有1981年出生的范冰冰忍受骂声坚持成为范美人、1982年生的姚明在“姚黑”质疑中成为“国际姚”、82年的摇头晃脑的郎朗、83的张扬着跳上领奖台的刘翔、84年的中性李宇春),而且韩寒是综合的、长期的偶像。

更小的80、90后追随韩寒,希望成为他那样的人。许多“扑通”的“大人们”,希望自己有个像韩寒那样的小兄弟、小儿子。韩寒并不高大,却亲密。

韩寒就是那个你幻想中的小王子。哪怕他脸上长着粉刺。

2,方舟子:手持匕首的魔法师

在韩寒今天早晨4点宣布“休战”之后,方舟子10点26分的第一条围脖内容是:

“作家是最熟悉自己的作品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具体解答对自己作品提出的疑问。有那么几位畅销作家也跟在韩寒后面高喊担心作家面对质疑都无法自证清白,甚至还因此不敢让下一代当作家,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心虚,是否代笔在现在的文坛不是个别现象。”

我们通过这个小例子来看方舟子的“战术”:
首先,陈述事实。“作家是最熟悉自己的作品的人”“有几位畅销作家也说无法自证清白”
其次,逻辑分析。因为本来可以“轻而易举解答的”,但你非说“无法自证”,那么说明你“心虚”。
最后,得出结论:“代笔在现在的文坛不是个别现象”。
特别留意:其结论通常不是肯定句,而是“让人怀疑”“是否”

方舟子陈述的事实看上去都近似正确。但是,一个作家真的还熟悉自己14年前的某篇作文吗?方说的几位畅销作家,我看到的有江南和唐家三少,是没有底稿的网络写作者,其中唐家三少平均每天写作7000字,迄今总字数上亿。他能够“轻而易举解答任何疑问”吗?我怀疑如果摘选一段出来,唐家三少有可能忘了。那就惨了。方舟子会说:一个母亲会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吗?这段肯定是代笔的!

方舟子的逻辑里暗藏了许多陷阱。例如“一个作家最熟悉自己作品”,这是没错的。但是时间可能过去久了,或者大量作品里的某些小细节是作者随手写的。写作是虚构的艺术,不像学术论文必须有清晰的引证。所以作家“最熟悉自己作品”得不出“轻易回答任何问题”这个结论。

方舟子多次使用“偷梁换柱”。好比说,唐家三少认为作家不能自证(事实上,关于作家是否能够自证是个争议话题。方此前援引了一位学者的文章,证明学术文章可以通过“独创性”和“交流痕迹”自证。这和文学能否自证是两回事),那么,即便唐家三少的观点错了,也可能是因为他愚蠢,不能得出他“心虚”的结论。因为得出他心虚的结论需要两个前提:A,他说的是错的。B,他故意往错里说。

但是得出作家心虚的结论有好处,因为心虚=代笔。所以,方舟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代笔在现在的文坛不是个别现象(他在这个结论里埋藏了一个逻辑陷阱,即“韩寒代笔”是肯定的了。所以再找出唐家三少,就不是“个别”)---这个结论本身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文坛,代笔都是很小概率事件。

方舟子除了“模糊事实”“暗藏错误逻辑”,第三个法宝是:暗示。

方舟子文章中从不使用感叹号,而大量使用问号。例如“罗永浩被曝是延边恶霸,这是真的吗?”,例如在这个案例中说“让人怀疑是否XXX”。

这种引而不发,使用“暗示”来增强“肯定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因为心理学上讲,人们永远最相信自己。现在,韩寒代笔这件事情,方舟子甚至一直都只在“学术研究”,但是他的读者已经自行做出了肯定判断。(当然,老方此前也忍不住“断定”“肯定”,但是他仍然会惯性使用“暗示”)。

方舟子是刘谦级别的魔法师。他并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但是要得到一个“韩寒代笔”的结果。他针对公开资料,挑选素材,广泛使用逻辑陷阱,暗示给观众一个结论。他并继续援引各方对已有利的结论或证据,完全忽略对方提供的辩驳事实。这样,在微博这个狭小空间里,做出了可以“确诊”的氛围。(你难以在别的任何地方,去搜集齐与之相反的实际大量存在的各种反证)。

方舟子在最新的一条微博中,希望韩寒返场再战。他此前表示“法院的判决结果不影响我的继续分析”“真相只存在我的分析文章当中”,包括他连续使用“康生延安整风”的策略---分析不同当事人或同一当事人在不同时间里对某事的回忆不一致处,从而得出有罪论证。另外,他造谣“韩仁均和考官是同届同学”“上海地方政府禁止质疑韩寒”,传谣“韩寒太太是新浪编辑”等,都是必欲置敌于死地的杀招。

所以,方舟子是手持匕首的魔法师。

3,为什么魔法师打败了小王子?

A,网络易攻难守。微博是碎片,纯粹的攻击行为就构成了一个独立事件,对方的反击不一定能抵达观众。所以,实施网络攻击,在任何时候都是“先下手为强”。

B,双方武器不同。韩寒或其亲友,忙于自证+谩骂。但是方的武器却是“逻辑魔术”“康生匕首”。(退一步说,即便双方武器相同,文明人也打不过野蛮人。汉人在宋朝最强盛的时候也被蒙古族灭了,“五月花”到北美的欧洲人如果跟印第安人搞飞镖,也早被围歼了。)


C,观众的“脏心眼”。你看林志玲走秀的时候,是希望完美无缺还是突然裙子滑落走光了?刘谦表演魔术的时候不小心失手了,你会高兴吗?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人们有时希望大人物出丑。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韩寒,也都有一个方舟子。韩寒是你心中明亮的那一块儿,方舟子是你心中阴暗的那一块儿。当你单独面对他们时,你希望自己是韩寒,阳光、自制。但是现在是网络打群架啊,你可能希望方舟子更偏执,更狠。

D, 群体“非理性”。《乌合之众》中写道:一个人只要加入了某个群体,文明水平就会下降几个阶梯。路金波加入了亲友团,所以平常刻意淡出微博的他,沉浸其中,煽动谩骂;而每个人其实在心里都站了队,因为你反对韩寒,所以支持方舟子---哪怕你本身可能是个学者,知道方的事实和推理有漏洞。

4,引申:韩寒和方舟子将向何处去?

韩寒还了一次债,这个“吃喝嫖赌”的人这次被一些人定性为“偷”。“代笔”是冤枉了。但是他反正有别的缺点,公众人物本来就该挨骂。不必难过,时间还长。
为了那些质疑你的人们,更为了那些选择相信的绝大部分的人,30岁的你,要读书,要更好的写作,要过更自制的生活。

方舟子会继续分析韩寒,也会寻找下一个目标。这个20年来靠一台电脑全职“打假”兼“打架”的“斗士”,还会奉献更多的戏剧。在那些战斗中,他永不认错(哪怕法庭宣判)。这个45岁的科学家,还会使用“模糊事实”“逻辑魔术”和“康生匕首”。

偶像还在。
“斗士”也还在。
生活继续。
你需要一双自己的慧眼。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