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分子
何先生总结了方韩对战以来双方的表现,大致符合事实,但是其中所表现的价值取向让我不能认同。首先何先生高度赞扬了方舟子在本次大战中所表现出的“理科生”的专家级能力。
请允许我插播一段吐槽:请何先生不要随便替“理科生”代言好吗?一个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理科生会慎用自己的理性,相信事实胜于推理,追求真理而非胜负,对自己不懂的领域不随便发言。我们喜欢安静的思考,归纳整理不是我们的专业,强词夺理更非理科生特长。就方舟子在历次打假中展现的低下的知识水平和学术素养,你将他作为“理科生”的代表算是群嘲吗?
何先生对方舟子“即便强词夺理,也能说得头头是道”的雄辩术表示佩服。可惜颠倒逻辑,歪曲事实,将一件没有道理的事说的头头是道,这是一种非常高深的专业技能,在我理科的专业训练中,从来没有过。在我的潜意识中,只有黑心律师、无良媒体、阴谋家、野心家才会通过系统训练或刻苦自学精通这种技能。
接下来何先生用一种同情的语气说,韩寒“是诚实的孩子”,“忘记了世上还有诡辩术”,“方舟子要什么,他给什么”。我承认韩寒在这次对战中应对不佳,韩寒也自嘲“猪一样的表现,愧对观众”。但我并不认为,一个人天生就该懂得如何应对这种专家级的诡辩术,一个人也不该为自己的诚实羞愧。
最后,何先生试图向韩寒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你做了这么久大众名人,在公众点到你的名字发出噓声时,即便你心里很烦,你不可以媚众地回一个笑脸吗?”
何先生,你作为一个我从来没听说过,但据说很有名的媒体人,也算是一个公众人物了,我现在公开的点你的名字——何三畏,并且对你发出“嘘”声,注意我的口型:“嘘~~~”,我也号召所有认识不认识你的人从今以后见你就“嘘~~~”以示欢迎,你可以给我们一个媚众的笑脸吗?“茄~~子”,“咔擦”。
在何三畏看来,公众人物应该是这样一种形象:他们说话小心谨慎不留话柄,精通诡辩术和危机公关,光辉四溢的现场表演,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面对大众媚颜相向,面对污蔑游刃有余。如果他形容的是成功的明星政客,那我完全同意。我一向以为,政客的本职工作就是表演,至于决策方面的事完全可以交给智囊团来做。但如果这里所说的公众人物包括何三畏自己在内的公共知识分子,我无法苟同。公众知识分子在网络时代被部分地娱乐明星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你们对自我的认知定位也等同于一个娱乐明星——靠公众养活就讨好公众,靠体制养活就讨好体制,靠国外养活就讨好国外——如果这就是何先生所在圈子的一般看法,我想我会郑重考虑左派对南方报系的“汉奸媒体”指控是否属实。
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对知识分子这样定位(能力所限,有些说法很微妙,翻译不来):
“They are such as become Man Thinking. They may all be comprised in self-trust. The office of the scholar is to cheer, to raise, and to guide men by showing them facts amidst appearance. … These being his functions, it becomes him to feel all confidence in himself, and to defer never to the popular cry. ”
大致意思是,知识分子应当独立思考、坚持自我,而不应屈从于大众的起哄。公众知识分子确实应当服务于公众,但不是用谄媚讨好的方式,而是用独立思考、坚持自我的方式。我不是要把韩寒拔高到爱默生所描述的那样的高度,就现在而言,韩寒无论思想的成熟还是知识的积累还远远不够。但是,他已经具备了作为知识分子最重要最宝贵的特质:独立的思考和真诚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