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从方罗之争和方韩之争看方舟子真正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2-24-2012 11:44
标题: 从方罗之争和方韩之争看方舟子真正的问题
一,此文的一点小背景

我从2003年开始关注新语丝,多年来非常欣赏和喜欢方舟子。客观地说,方舟子优点很多,比如自身学识渊博,思维严谨,胆识过人,不畏强势,而且擅长用证据说话。我记得李敖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们知道我到处骂人,怎么还没死吗?因为我不挡人财路”(大意如此)。由此很容易联想到方舟子,他打一些暴利行业的假,如医疗保健业,动辄牵涉亿万经济利益,不但挡人财路,而且大挡特挡,这点勇气,就非李敖能比。此外,他坚持打击学术造假、坚持进行科普,都对社会有很大的好处。另外,不看重物质利益、更看重真理这一点,在当前的中国社会更是难能可贵。所以我首先要说,看人要看主要方面,对方舟子的主轴你无法否定,不管在主观上,你对他的厌恶达到了何种程度。

我最瞧不起的是那些真正的方黑,靠造谣抹黑等下作手段来打击方,以及一大批无知的愚民(比如王菲的很多年轻粉丝),他们不了解或不理解方的观点就破口大骂,其攻击是盲目滑稽的。所以我曾经评论:“有时候我都觉得方有点过分了,但没办法,攻击方的人却不争气,让人更觉得讨厌,所以也只能支持方。”大多数方黑的水平和境界极低。有时候我看他们说了半天都攻击不到重点,都替他们着急,但我当然不会去指点他们该如何攻击方。

所以在此,我就不再浪费篇幅来评价方的优点了,就像我说过,他的主轴是好的。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来评论下我认为方存在的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像罗永浩一样抓住方妻“论文造假”不放,以为抓住了什么要害。所以请傻乎乎的罗永浩们看好了。

二,从罗永浩的致命错误说起

先从罗永浩说起。说来话长,2007年我就注意到了方罗之争,那个时候我是绝对支持方舟子的,因为罗永浩用人情这个概念来否定方舟子抱怨的正当性,并对方舟子加以辱骂和嘲讽,他是说不过去的。但从表面上看,那次论战方舟子至少不占上风,因为罗永浩的观点很明确简捷:我依然支持你的事业,但我保留讨厌你的权利,我讨厌你还不行吗?我相信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方对罗永浩一直记恨在心(方舟子自己也坦承他是“记仇”的人)。所以直到去年年尾,方舟子利用一个机会,在微博上报了当年这一箭之仇(尽管他早已在新语丝网站贴出了《牛博网现象》,要说报仇当年也已经报了。而罗永浩则聪明地把《牛博网现象》链接到牛博网首页,并依然在首页保持新语丝的链接,应对不错)。

但这一次的方罗微博之争,本来是方先挑衅的,罗永浩是无辜的,但他的应对,却荒腔走板,从曾经的聪明变得愚蠢,所以我要说他是“傻乎乎”的。本来在这件事上他没什么大过,确实让人同情,但结果却被方舟子牵着鼻子走,反而不辩则已,越辩越错。首先,他拿方妻“抄袭”一事来攻击方,从根本上就错了。方妻是不是抄袭,方舟子早就解释得清清楚楚,只有方黑和不明真相的人才会纠缠不放,所以他以方妻抄袭来说明方舟子“双重标准”,前提就错了。方舟子的确存在双重标准,表现在很多方面,但不是这个地方。此外,方舟子攻击罗的商业运作有违规违法行为,罗不停故作大方地解释、回应、欢迎(正确方式是不过多纠缠此事,而是继续依照事实客观举证方舟子的问题所在,纠缠不放,以攻为守),到此已掉入泥潭之中而无力自拔。已经可以看出,罗永浩“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确是伪装的,一个很看重人情世故、金钱利益的人,是不可能剽悍的。

但即使罗永浩是“装剽”,问题大吗?不大。我平心而论,看人看主轴,罗永浩本质是好的。他的的确确几年如一日支持方舟子的事业,支持方舟子的科学观点,也有他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比如亲自去汶川赈灾,按照自己的判断坚持反对中医,等等)。他对方舟子也不会像方对他一样,几乎全盘否定。他的问题无非就是装逼一点,但他的确不是真正的、人品低劣的方黑。方舟子的铁粉之一吴兴川曾评价说,这一仗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输赢,就是谁希望决裂。答案是方舟子的目的就是决裂,而罗永浩并不想这样,所以罗永浩输了。但吴兴川没有再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罗永浩希望和方舟子和好、而不希望决裂呢?罗永浩爱财,方舟子能给罗永浩什么经济利益呢?罗永浩为支持方舟子的观点得罪的人应该不少了,但他2007年和方舟子不和之后,一直坚持宣传方的观点,也有示好的表现,甚至这次方舟子主动攻击他之后,还坚持立场,和孙海峰之类的方黑划清界限,罗永浩到底图什么呢?这只能表明一点,就是罗永浩绝对不是方黑,他内心还是欣赏和支持方舟子的,而且也没有像方一样记仇。而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个本质上并不坏(无非就是得罪过你一次,你也用《牛博网现象》报过仇了)、还私下和公开都支持你的人,方舟子却抓住不放,非要把对方打成“方黑”,或者把对方逼成“方黑”,我实在不能理解这一现象。

可惜的是,傻乎乎的罗永浩从头到尾对方舟子的还击,很少还击到重点。

三,方舟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1)  双重标准

方舟子的确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标准。

比如,这次和韩寒的论战,他说韩寒辱骂麦田和他自己用语恶毒,但韩寒的用语方式是明显的归谬讽刺,但方舟子却把重点放在了前面,不看归谬,只看表面的糙话,加以攻击。韩寒完整的意思人人能懂,所以方舟子的确是很明显地曲解了他的话,故韩寒说他“断章取义”没错。以方舟子的智力,居然能在博文中说出“但是究竟是如何断章取义的,他又不做具体分析。”这就同时嘲弄了他自己和所有读者的智力。(韩寒评价麦田的后面部分:“证明你孩子必然不是你的。这就是你的逻辑吗。不,我不会这么说的,也不会这样质疑你的,虽然这有一定的可能性。” 韩寒评价方舟子的后面部分:“请问孤独坐在电脑前的你,你为了你的事业45岁头发就秃了,我给你这么来几句,你他妈的会不会胸闷。但我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最下流的招数,利用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性,披着质疑的外衣,干着诽谤的勾当。”)

而我们再看方舟子回应罗永浩的话:“要是有人和罗永浩干仗时说:“你老婆和人私通的事实是明摆着的,没人关心你老婆,只关心你在事实败露时是什么态度”,这算不算涉及家人?” 罗永浩只不过随声附和说方妻“抄袭”,而方舟子马上通过类比将此上升到罗永浩老婆“和人私通”,而称之为“归谬法”。实质上,这种归谬和韩寒上面的归谬是一样的。如果他要说韩寒的归谬讽刺是“恶毒”的话,那么他针对罗永浩的“老婆和人私通”这一归谬,也不遑多让(虽然表面上方似乎遣词不带脏话,但正如韩寒所说,不带脏字的文章并不意味着不脏)。但方舟子是不会以他自己的标准,承认自己的“恶毒”的。

如果说出言“恶毒”的话,方舟子自己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微博中的语录大家已有目共睹,不用多说了,随便举个他自己文章的例子。他在1997年写的《人之既死,其名也盛》(王小波评论)就如此评价王:“滑稽的是,王小波是被封为爱国志士的,证据是他在美国拿了文学硕士后回国当作家了。王小波自称回国是因为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恐怕更近于事实。文学毕业生在美国的饭碗如何如果大家都清楚,何况一个人既然自视为傻大姐的传人,那么与其在西方聪明人当中当傻子,实在不如回去在傻子当中当导师来得过瘾。”在王小波已死、方舟子仅仅是不同意其文章的论点的情况下,反驳完毕也就罢了,最后一段竟能加入这段刻薄之极也毫无必要的话,夸张一点说,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但方舟子自己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是恶毒的,却在需要攻击韩寒的时候,把韩寒对麦田的极为正常的归谬讽刺,评为“骂得尤其恶毒”。

这难道不是双重标准吗?

再举一个例子。这次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中,他举出韩寒说他“因为知道了韩寒的老婆是新浪网的编辑了,所以不能指望新浪了”为例,说明韩寒是断章取义,进而说韩寒是“造谣说他传谣”。姑且按照方舟子的判断认为这属于韩寒故意造谣,那么方舟子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在微博上说出“一边重金悬赏,一边销毁证据,更让人觉得悬赏没诚意”这样的话,就是性质更为严重的造谣了。由于该评论被各大媒体广泛传播,对韩寒造成的名誉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而对此,方舟子不仅不诚恳道歉,还一如既往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由于不熟悉韩寒的文章和事迹的想当然感叹,澄清或借此批我一顿,都无不可。”然后就开始抓韩寒的小辫、把重点转移。但他自己的责任呢?当然就又淡化了。按照他自己的标准,或者鲁迅“更严于解剖自己”的标准,至少方舟子应该花更多篇幅来承认一下自己的错误吧?另外,方舟子介入此事的根源是“韩寒代笔案”,如果严谨、理性一点的话,他不该在此后把重点放到抓韩寒回复的小辫,而该追本索源,讨论下韩寒是否真的代笔,这才是重点。不然的话,就纯属“为辩论而辩论”了。

如果别人质疑你一句“断章取义”属于造谣,那么同样的道理,你最初直接想当然地说对方“销毁证据”,那就更是造谣了。比照你断言韩寒造谣的模式,你总该也同时承认下自己也造了谣吧?

所以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方舟子的双重标准。

其实方舟子的双重标准表现的地方很多,比如他曾多次说“不是本行的专家没有发言权”(大意如此),但他自己却常常跨学科写作、评论和打假。我认为他的水平是够的,但却违背了他“不是本行的专家没有发言权”的论断。也就是说,他可以这样评论别人,但这一规则到了自己身上,马上就不适用了。他虽常常说别人自相矛盾(比如这次说韩寒“这个解释虽然与《杂的文》序言所说的矛盾”),但自己自相矛盾的时候,却看不到。

这样的双重标准,如果大家愿意找的话,可以找到很多(方妻不算)。

2)  主观臆断,以偏概全,喜欢给人定性

方舟子给我的印象,本来一直是严谨、客观、科学的,但这一点在他对人的评价中有时候荡然无存。没有证据时“主观臆断”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次他自己承认的说韩寒“一边重金悬赏,一边销毁证据”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以前发言中也不止一次出现过这种现象。这在一般人日常交谈中倒无关紧要,但方舟子微博是很多人都看的一个公众平台,尤其是他作为“打假斗士”、获得很多人信任的情况下,发言如此不谨慎就很不恰当了,但他似乎对他的主观臆断有天然的免责权(按上述的“双重标准”,如果是别人主观臆断的发言,到了他这里可能就免不了要上纲上线了)。

再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方舟子喜欢使用“连中学生都不如”这样的话,这属于主观臆断+定性的问题。说实话,中学生到底又知道多少?真的是课堂上教了的,中学生就一定会吗?中学生的水平,真的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仅仅是为了贬低对手,就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把对手的水平定性为“比中学生还低”,这科学吗?客观吗?

方舟子在批评别人的作品时,喜欢借由对方一部分的错误,推而广之否定作者的全部水平。典型句式是“连这…都不知道,那么…水平就可想而知”。我认为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学生物学的方舟子应该知道,人类社会是很复杂的,一个人的人品和知识水平不是那么简单可以下断言的,如果在批评对方的时候,不是仅限于评论对方值得批评的部分,而非要推而广之来否定这个人的水平,这就属于“以偏概全”,而非“就事论事”了。这样的例子,在方舟子的评论文章和微博对人的回复中,屡见不鲜。不但“以偏概全”,而且他很喜欢给人定性、套帽子,比如上面说的,由于看不惯罗永浩,就能直接把对方定性为“方黑”(还有很多铁粉毫无主见地支持),这一点倒和文革时期很相似。所以我想问一句方舟子,你觉得你这样毫无证据的主观臆断、以偏概全、给人定性,科学吗?你自己不是都常常说,要得出结论证明一个问题(比如中药的有效性),需要大样本、多层次的统计分析吗?为什么一到评论别人的时候,这样的科学原则就不适用了呢?

其实上次方黑攻击方舟子一篇网文抄袭Robert Root-Berstein博士的文章(此事本身我当然不同意),但我看了方舟子给Robert Root-Berstein发的英文信函,短短几封信中英文错误就不少(有些错误是简单的语法问题,不应该犯的),也有一些网友指出。如果按照方“以偏概全”的标准,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错误推断方舟子连基本的中学英语语法都没学会,由此可见其英文水平有多差。可惜,只会造谣、骂街的方黑们智力不及格,不知道抓住这一点来攻击方,让方尝一下自己常常讽刺对方英文水平差、结果自证自己英文水平更差的滋味,呵呵。我写这一点,不是为了帮助方黑,只是为了让方舟子自己知道,抓住一个人的部分错误来上纲上线、全盘否定并给人的人品和水平定性,是多么的不严谨、不科学。如果要公平,那么以前面的例子,我们完全可以说方舟子的英文不及格。当然,按前述“双重标准”原则,这一指控在方舟子那里,应该是不成立的。

所以我们也越来越看到方舟子存在“责人严于责己”的问题,这和他所推崇的鲁迅“更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是矛盾的。

3)  假打

方舟子是打假的,他自己不造假,但有趣的是,他常常发生“假打”的情况。什么意思?就是他常常自食其言。比如当年和罗永浩吵架后说“此后对他眼珠子也不转过去,就此打发”,却在用《牛博网现象》报仇之后、罗永浩又一直支持他打假事业的情况下,主动挑衅和侮辱罗永浩,由此导致2011年末的罗方之争。如果格调高一点,就该信守诺言,瞧不起罗就甭再理他。比如刚说对韩寒不感兴趣(“我对韩寒一点兴趣都没有,除非他也来欺负我家人。”“我对韩寒没有兴趣,就像我对李宇春没有兴趣一样。”),不到两天就开始介入麦田事件之中。这样出尔反尔、小孩子般的游戏,玩多了谁还对你的话当真呢?

在这种情况下,方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受辱,喊出狠话说要和谁的领导过不去,说如果其妻的工作由此受到影响就把下半生投入清理文凭的事业中,我们也自然可以推知很可能是一句永远无法兑现、虚张声势的空话而已。

方舟子的“假打”还体现在有时候他的故作姿态。比如说“我对韩寒没有兴趣,就像我对李宇春没有兴趣一样”,比如评论《三联生活周刊》介绍于建嵘和罗永浩,说“萧峰冷笑道:“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比如常常把网友对他的好评、崇拜(比如一首老诗的鉴赏)引用在微博上,并轻描淡写地说明一下,都充分体现了方舟子若隐若现的虚荣心,显得有些假和做作。方舟子明确说人不该搞个人崇拜,但从很多事实看来,他其实很享受这种崇拜,也常引导其粉丝对人进行“围观”,或帮他出力。

方舟子不爱财,但对名气和好话是极为在意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不中听的话入耳,即使发言人并非方黑,只是一个普通网友,由于虚荣心、自尊心、好胜心太强、内心太敏感,方舟子也会冷言冷语相向(有时候用词的刻薄是毫无必要的),甚至会因此而连续纠缠,把一件小事变成好像一个大问题,而暂时把更重要的科普和更大的事件,挤到一边。究其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触动了他的某种情绪而已。而造成的结果是,很多无辜的网友人格受损,还不要说随之而来的“方粉”的奚落。这次韩寒事件,本质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原则问题,而方却因为韩寒对他主动挑衅而激发的反驳,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攻击,毫无原则性地把小事化为大事。方的这种特质说通俗一点,的确就是“小气”,或者“狭隘”,说得可爱点,就是“孩子气”。较真有个度,不是较到这个劲上的,事事较真,就流于无聊了。

方舟子“假打”的这个问题,与其客观贡献相比,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写出来只是为了说明一点,就是方舟子并不总是科学、严谨、客观的,相反,有时候还相当情绪化和主观,并不完全符合他“只认真理”那么有原则的形象。这一点,和他大多数科普文章的理性和严谨,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正是由于方舟子下意识地把自己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我们才看到了他一次次为了争胜,在不那么重要的人和事情上磨到底(比如这次并未证明韩寒找人代笔这个主要矛盾,更不必说韩对社会毫无危害),或者说,仅仅是因为不满对方或粉丝的还击,该事件的重要性就突然提升。这就是追求真理、对事不对人吗?到底真理、社会民生和满足自己“智力上的优越感”,哪一个更重要呢?在微博上坚持攻击直到“胜利”以表现自己的战斗力和精神、为辩论而辩论,和汶川大地震时身体力行、捐款赈灾相比,哪一个更有道义和责任感呢?

好了,写了那么多,其实方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些,并不影响其主流、学识、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也绝不是下三滥的方黑所套的“汉奸”、“走狗”、“利益集团”、“民族罪人”等大而无当的帽子。当然,就事论事,他的科普文章中我仍存有一些疑点,比如说秃顶有生存优势,“人们下意识的心理,觉得秃顶的男人更老成、更有经验和智慧”(我不知道这样的看法有什么根据,我反倒认为人们在心理上对秃顶是排斥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求医了),比如方舟子一直说“心理作用”对疾病有疗效,但从来没有科学、定量地分析过为什么心理暗示都会和药物一样有效,这一点上似乎和“心诚则灵”这一迷信本质上一致。这只是随便举出的几个例子而已,当然我对科学的兴趣并没有那么大,我觉得科学是好的,但人不是机器,在不迷信、不骗人的基础上,感性、艺术性和人性对人类同等重要,会让人生变得有趣,这至少和让人生“更科学”一样重要。方舟子对理科、对科学的绝对推崇而贬低其他学科,我认为也是主观、偏颇的一个例子。比如,古人可以琴棋书画陶醉一生,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方舟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明确表态不接受任何建议或教诲(虽然按其双重标准,他本人却乐于教育公众人物在微博上应该怎样怎样才对),本文作者也没有沦落到苦口婆心当老妈妈的地步,只是写出我自己认为应该写的东西,其他不关心。虽然我总体上肯定了方,但绝不会像方的铁粉那样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虽然他们常找借口说他们不是崇拜个人,而是崇拜真理)。我写这些,也许可以让他们清醒一点,看到方的另一面,使他们的偶像的形象更真实、更全面、更像人一些(而不是方妻迷恋中的痴语“圣人”)。另外,粉丝不能代表其偶像,两人对决,拿粉丝来说事而不是针对当事人,是一种不负责任、不就事论事的做法,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双方都有得说,粉丝本身就是一种部分丧失自我的可怜团体,要抓他们的小辫,是没完没了的。

(本文完。我可能会另文专门评论这次方韩之争的得失)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