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真实的“保尔·柯察金”:拒绝射击白军 反对肃反 [打印本页]

作者: Cromwell    时间: 3-27-2009 18:27
标题: 真实的“保尔·柯察金”:拒绝射击白军 反对肃反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真实的“保尔·柯察金”:拒绝射击白军 反对肃反2009年03月11日 13:55中国网【
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126条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我国曾是风行一时的“红色经典”,作者尼古拉·奥斯
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

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还记得:保尔出生于穷苦家庭,当过司炉工,在哥哥阿尔青影响
下参加革命,入团入党,参加红军,在战场上受重伤;复员后参加过“契卡”工作,
担任地区共青团的领导;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又以惊人
的毅力在病榻上创作……他一生经历过3次爱情:初恋情人冬妮娅,后来成了“酸臭的
”阔太太;第二次和丽达的友情因偶然误会而中断;瘫痪后和“忠诚的同志”达娅度
过最后年月。

真实的原型人物

不久前,一位俄罗斯专家朋友给我寄来他翻译的一份资料——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
捷洛娃写的《重铸的生平》,刊载于2006年11月26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这篇通
讯记述了作者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
娅的一次采访。加林娜的妈妈叶卡捷琳娜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姐姐,也是他晚年病中
的“护理保姆”,对其情况非常熟悉。女儿从妈妈那里了解到舅舅的有关情况,给读
者提供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信息。

根据加林娜的回忆: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阿历克赛·伊万诺维奇参加过巴尔干战争,
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曾被授予两枚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十字勋章。妈妈奥尔加·奥西波
夫娜出生于一个捷克林业局主任的家庭,是一个非凡的女性,会讲6种语言,而且写
过诗……(尼古拉)根本谈不上是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 ”。

“尼古拉(在《钢铁》中)把自己的哥哥德米特里(即书中的阿尔青)加以美化了”
,“哥哥童年时在尼古拉心目中是有很高威望的,但是很快他们就交换了角色。长大
以后,意志坚强、性格直率的尼古拉扮演了大哥的角色”,“舅舅是个温柔的人,不
希望闹事。看到有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总是力图躲在一旁”。

“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冬妮娅原型)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谦虚的女性”。她出
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思想进步,十月革命后“拥护苏维埃政权,当了一名教师,丈夫
遭到了镇压,再也没有嫁人”。她很珍惜和“保尔”的一段感情,“保尔”去世后,
曾专程看望加林娜一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忠诚的同志(妻子达娅)在结婚后没过几年就离开了他”,后来
“嫁给了他(即尼古拉)的亲哥哥德米特里”,“姐姐叶卡捷琳娜成了他(尼古拉)
的护理保姆”。


书内书外,两个“保尔”

更使我感到惊奇的是加林娜下面的几段话:

“不久前从档案材料中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受过法庭的审判。在内战年代,他曾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也反对‘肃反’运动”。

“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尼古拉)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说:‘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我有机会同他的朋友阿纳托里·索尔达托夫谈过一次话,阿纳托里承认说:如果科利亚(尼古拉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时间就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

读完这篇访问记,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两个“保尔”:

一个是我过去了解到的“保尔”——《钢铁》一书中的“保尔”——对布尔什维克党无限忠诚,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工作中奋不顾身,瘫痪后顽强从事写作……他曾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另一个是今天我了解到的“保尔”——一个有理想、有良知、能辨别是非的真正革命者,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工作中奋不顾身,而且敢于抵制党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在晚年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同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无疑,后一个“保尔”“重铸”了他的生平,极大地扩展和提升了他的思想、道德和人生境界,更加值得我崇敬和学习。

“保尔”最终妥协

《钢铁》一书的出版经历了矛盾和曲折。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初稿“完全写自己的生平”,几次投稿被退回来,最后投到了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编辑部发现其中许多素材有用,于是派人与他合作。“人们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传记‘做了修订’,把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变成了偶像、‘一个人和革命者的典型’”,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如是说。

《钢铁》一书修改出版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感觉到,书中主人公保尔与他本人的实际经历有着很大的反差。为了消除当时报刊界对“《钢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和生活史”的误解,他在《我的创作经过》一文中特别声明:“这是小说,不是传记,这不是共青团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我的小说,首先便是艺术作品,其中我运用了想象的权利,在小说的基础上放了不少实际材料”。这反映出他的内心苦闷与前后矛盾。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903/0311_2665_1056269_1.shtml

--

作者: Cromwell    时间: 3-27-2009 18:27
标题: 真实的“保尔·柯察金”:拒绝射击白军 反对肃反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真实的“保尔·柯察金”:拒绝射击白军 反对肃反2009年03月11日 13:55中国网【
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126条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我国曾是风行一时的“红色经典”,作者尼古拉·奥斯
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

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还记得:保尔出生于穷苦家庭,当过司炉工,在哥哥阿尔青影响
下参加革命,入团入党,参加红军,在战场上受重伤;复员后参加过“契卡”工作,
担任地区共青团的领导;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又以惊人
的毅力在病榻上创作……他一生经历过3次爱情:初恋情人冬妮娅,后来成了“酸臭的
”阔太太;第二次和丽达的友情因偶然误会而中断;瘫痪后和“忠诚的同志”达娅度
过最后年月。

真实的原型人物

不久前,一位俄罗斯专家朋友给我寄来他翻译的一份资料——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
捷洛娃写的《重铸的生平》,刊载于2006年11月26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这篇通
讯记述了作者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
娅的一次采访。加林娜的妈妈叶卡捷琳娜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姐姐,也是他晚年病中
的“护理保姆”,对其情况非常熟悉。女儿从妈妈那里了解到舅舅的有关情况,给读
者提供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信息。

根据加林娜的回忆: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阿历克赛·伊万诺维奇参加过巴尔干战争,
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曾被授予两枚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十字勋章。妈妈奥尔加·奥西波
夫娜出生于一个捷克林业局主任的家庭,是一个非凡的女性,会讲6种语言,而且写
过诗……(尼古拉)根本谈不上是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 ”。

“尼古拉(在《钢铁》中)把自己的哥哥德米特里(即书中的阿尔青)加以美化了”
,“哥哥童年时在尼古拉心目中是有很高威望的,但是很快他们就交换了角色。长大
以后,意志坚强、性格直率的尼古拉扮演了大哥的角色”,“舅舅是个温柔的人,不
希望闹事。看到有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总是力图躲在一旁”。

“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冬妮娅原型)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谦虚的女性”。她出
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思想进步,十月革命后“拥护苏维埃政权,当了一名教师,丈夫
遭到了镇压,再也没有嫁人”。她很珍惜和“保尔”的一段感情,“保尔”去世后,
曾专程看望加林娜一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忠诚的同志(妻子达娅)在结婚后没过几年就离开了他”,后来
“嫁给了他(即尼古拉)的亲哥哥德米特里”,“姐姐叶卡捷琳娜成了他(尼古拉)
的护理保姆”。


书内书外,两个“保尔”

更使我感到惊奇的是加林娜下面的几段话:

“不久前从档案材料中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受过法庭的审判。在内战年代,他曾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也反对‘肃反’运动”。

“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尼古拉)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说:‘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我有机会同他的朋友阿纳托里·索尔达托夫谈过一次话,阿纳托里承认说:如果科利亚(尼古拉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时间就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

读完这篇访问记,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两个“保尔”:

一个是我过去了解到的“保尔”——《钢铁》一书中的“保尔”——对布尔什维克党无限忠诚,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工作中奋不顾身,瘫痪后顽强从事写作……他曾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另一个是今天我了解到的“保尔”——一个有理想、有良知、能辨别是非的真正革命者,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工作中奋不顾身,而且敢于抵制党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在晚年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同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无疑,后一个“保尔”“重铸”了他的生平,极大地扩展和提升了他的思想、道德和人生境界,更加值得我崇敬和学习。

“保尔”最终妥协

《钢铁》一书的出版经历了矛盾和曲折。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初稿“完全写自己的生平”,几次投稿被退回来,最后投到了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编辑部发现其中许多素材有用,于是派人与他合作。“人们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传记‘做了修订’,把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变成了偶像、‘一个人和革命者的典型’”,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如是说。

《钢铁》一书修改出版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感觉到,书中主人公保尔与他本人的实际经历有着很大的反差。为了消除当时报刊界对“《钢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和生活史”的误解,他在《我的创作经过》一文中特别声明:“这是小说,不是传记,这不是共青团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我的小说,首先便是艺术作品,其中我运用了想象的权利,在小说的基础上放了不少实际材料”。这反映出他的内心苦闷与前后矛盾。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903/0311_2665_1056269_1.shtml

--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