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相对论学习班”的文章,蓄意将相对论与哲学上的相对主义相混淆。例如,该文引用了毛泽东1937年的一次未发表过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批判了相对主义(relativism)。由于讲话中所批的“相对主义”在当时也译作“相对论”,和物理学上的相对论(theory of relativity)写法完全一样,读者如果不仔细参照原文的上下文,就很容易将两个不同的概念弄混,以为毛所批的是物理学上的相对论。但是,任何对哲学有基本了解的人都能看出毛泽东的讲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因此,事情很清楚:“批判相对论学习班”是故意要混淆两个概念,以便利用当时在中国已经被神化的毛泽东的权威。在该文的结尾,“批判相对论学习班”宣布了这场相对论批判将要导致的结果:“无产阶级就一定能够牢牢地占领自然科学的全部阵地,资产阶级学者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一个个崭新的科学理论,必将迅速地发展起来,自然科学发展真正的新纪元一定会首先在我国到来!”〔19〕
1.Roderick MacFarquhar and John K. Fairbank, eds., The People“s Republic, Part II: Revolutions with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66-1982, vol. 15,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CHO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107-110. 该卷有中译本,麦克法夸尔和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同上,111。
3.1920年魏兰德恶毒攻击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时,魏玛德国国内的气氛也与此相似。见Albert Folsing, Albert Einstein: A Biography, trans. Ewald Osers (New York; Viking, 1997), 460. 4.笔者感谢屈儆诚博士提供了这位中学教师的姓名(屈儆诚的电子邮件,2000年9月8日)。该信息此前未曾公开发表过。
18.有关光速不变原理实验证据的讨论,见 W. Pauli, Theory of Relativity, trans. G. Field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58), 5-9; and J. G. Fox, “Evidence Against Emission Theo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33, no.1 (1965):1-17. 感谢 M.J. Klein 教授向笔者指出这些资料。
29.毛泽东过去曾受益于陈伯达的协助,并因此对陈相当赏识。详细讨论,参见 Raymond F. Wylie, The emergence of Maoism: Mao Tsetung, Ch”en Po-ta and the search for Chinese theory, 1935-1945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Quoted in MacFarquhar and Fairbank, eds., CHOC, 15:316 n38.)
30.叶永烈.陈伯达传.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282。
31.MacFarquhar and Fairbank, eds., CHOC, 15: 316. 根据陈伯达传记作者叶永烈的说法,陈伯达早在1967年1月就已成了中共党内的第4号人物(见叶永烈.陈伯达传.377)。
32.屈儆诚,许良英.关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的初步考查.219-220。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 Stanislavski,1863-1938)是俄国演员、导演和制片人,还是始于1898年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创建人。他最为知名的成就,是创建了一个表演体系或理论,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方法。
47.屈儆诚,许良英.关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的初步考查.220。林家治.吴有训传.162。吴有训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于1926年在康普顿(A. H. Compton)指导下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康普顿曾对杨振宁说,吴有训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学生之一”。王淦昌.深切怀念吴有训老师.见:郭奕玲,唐孝威,吴惕生编.吴有训论文选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xxvi。周培源是物理学教授,北京大学教务长,见本书第3章对他的背景介绍。钱学森于1936年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所有这些科学家生平资料都见于《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51.北京讨论会记录。近期有关何祚庥的一项研究,见 H. Lyman Miller, “Xu Liangying and He Zuoxiu: Divergent responses to physics and politics in the post Mao period,” Historical Studies on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HSPS) 30, no. Part 1 (1999): 89-144.
52.北京讨论会记录。
53.同上。
54.同上。根据当时可以得到的实验观测数据,爱因斯坦于1917年提出了一个静态有限的宇宙模型,但后来放弃了。到1930年,爱丁顿已意识到研究动态或膨胀宇宙模型的必要性。(Helge Kragh, Cosmology and Controvers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wo Theories of the Universe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7,21.)
66.“Report on Criticizing the Bourgeoisie Reactionary View in National Scientific Theory from the CAS,” CAS Archives, Party Committee, no.18, 1968. Cited in Shuping Yao,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Science: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Science in Context 3, no.2 (1989): 465 n58.另见屈儆诚,许良英.关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的初步考查,221。
67.科学巨匠 师表流芳,31。
68.屈儆诚,许良英.关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的初步考查,222。
69.同上。
70.同上,222-223。
71.同上,222。
72.同上,223-224。
73.笔者对“批判相对论学习班”一位前成员的采访。
74.屈儆诚,许良英.关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的初步考查,224。
75.同上,227-228。
76.同上,230-231。
77.同上,225。
78.同上。关于“上海理科批判组”的组成人员,见 James W. Williams, “Fang Lizhi“s Big Bang: A Physicist and the State in China;” HSPS 30, part 1 (1999): 73.
107.李柯.评爱因斯坦的物质观,6。李柯.评爱因斯坦的运动观,17。一个典型的唯能论的支持者是奥斯瓦尔德(Wilhelm Ostwald, 1852-1922),他“主张应以唯能论替代动力学和原子论,成为一切物理学的基础。他声称,自然界唯一真正的本质是能量,而不是物质。”(W. F. Bynum, E. J. Browne, and Roy Porter, eds.,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1984 reprint e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123.)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唯能论者奥斯瓦尔德进行了批判。
115.方励之.方励之回忆录(未发表)。Fang, Lizhi, Memoirs of Fang Lizhi (unpub., 1991), 163. 引自 Williams, “Fang Lizhi”s Big Bang,” 71.
116.Williams, “Fang Lizhi“s Big Bang,” 71.
117.同上,72,73。
118.有关苏联的抨击,同上,73-74。有关日丹诺夫1948年讲话的介绍,见许良英.争论从何而来?分歧何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5,1987,62。有关中国的宇宙学论文,见Williams, “Fang Lizhi”s Big Bang,” 74, n.123.
119.Williams, “Fang Lizhi“s Big Bang,” 75. 方励之教授给笔者的电子邮件,2006年4月21日。
120.Helge Kragh, Cosmology and Controvers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wo Theories of the Universe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376.
127.有关邓小平于1973年重新上台、以及他在1976年第二次失势的情况,参见MacFarquhar and Fairbank, eds., CHOC, 15: 347-358.
128.方励之等.河外天体红移是可以认识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No.4 (1975):53-69。引自 Williams, “Fang Lizhi’s Big Bang,” 75.
129.James H. Williams, ed., Chinese Studies in Philosophy 19, no.4 (Summer 1988), 95. 130.同上,10,n.3 。关于美国“引力研究基金会”的情况以及历年来获奖人的名单,见网页http://www.theinternetfoundation.org/grf/default.htm
154.许良英教授2000年3月18日给笔者的信。屈儆诚,许良英.关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的初步考查.235。见 MacFarquhar and Fairbank, eds., CHOC, 15 (ref. 135): 343-347.
155.科学巨匠 师表流芳,146。
156.同上,147。
157.同上,147-148。
158.同上,148。
159.同上,148。
160.许良英.耀邦与知识分子心连心。刊载于张黎群等编.怀念耀邦。香港: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第三集,279-280。Xu Liangying, “Einstein”s Ideas on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their influence on China” (1995年2月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提交的论文)。胡耀邦是一位改革派领导人,于1980年代初担任党的总书记,但1987年1月被免职,并于1989年4月15日因病意外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