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石述思:我出书的理由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4-29-2013 23:05
标题:
石述思:我出书的理由
最近我连续出了两本书,一本是盛大文学华文天下推出的《石述思说中国》,历经磨难,连续审查,熬走三任编辑,不过出版后连续加印6次,意外畅销,并在香港顺利面世,盗版也顺利推出。还有就是即将由工人出版社推出的《实话石说》,同样历经磨难,希望这个难产的孩子也有好运。
为了感谢可爱的读者和苦命的编辑,我决定将最近接受媒体和网络的部分访谈整理发表,交代下出书的理由,并折射下为何出版如此不易。
一、接受雅虎文化访问的记录
1、石老师,除了这本书即将出版,不知道您最近还在忙些什么?
上班、写专栏、上电视、讲课、出席活动。由于书幸运地没有滞销,估计不久会有第二本书问世。
2、 您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年的职业生涯?
最初想混成党的藏獒,后来混成了党的哈巴狗,现在行走在做人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说真话,但我有权保持沉默,不说谎是底线。
3、您有没有想过自己“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一个滥俗的回答是自己。其实,我不觉得自己有私敌,只有公敌,那就是整个社会理性和良知的沦丧,从上到下。
4、 现在大家都在谈网络言论的边界,您怎么看待您在日常写作或是发表评论中过程中所面对的所谓“边界”?您觉得言论的“边界”该如何确立?
自由与共享是互联网精神,在恪守道德和法治底线的前提下应该无边界,尤其是不应该由权力划定边界。当务之急是立法保护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而不是限制公民发声。
5、 您写《石述思说中国》这本书的初衷在哪里?观察和写作的角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
呵呵,被各出版大佬逼的,因此,向难产坚持产的盛大文学世纪华文致敬。写作是我最初的职业,真正全面自由写作始于2008年在新浪开博客。
6、 您在书中的第一部分首先探讨的就是价值和信仰,您是否认为在您书中所谈问题中,国人现在的信仰危机是最危险的?
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确立了反人类的信仰——消费主义、性乱和成功学。重建很难,尤其是在法治缺失的前提下,首先需要从推动民主、保障自由开始,而这需要深层制度变革。
7、有人说今天的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造成的,而开出的药方是回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药方的?
混蛋逻辑。今天的一切问题都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回到过去只会带来专制下的全民贫困。请相信,随着民智开启,市场发育,中国回不去了。
8、 您怎么看待网上的左右派之争?
纯粹的左右不明显,多数都被利益绑架,形成势不两立的山头。真正的左右派都应该恪守普世价值,并遵从良知和常识。
9、 除了网络左右之争,很多时候,互联网似乎成了中国人的“骂”场,骂政府,骂这个,骂那个,相互攻伐,戾气十足。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当底层公众正当的发声渠道狭窄或被堵塞的时候,互联网便成为众声喧哗的语言角斗场,当然不排除背后有利益集团操纵——无论权力的还是商业的,这只是社会无序的一次盛大彩排而已。
10、 您曾经说过如果全面放开二胎则后患无穷,这与现在思想界很多主张改变计划生育的声音似乎不同?
我从未反对放开二胎,我主张在制度公平的前提下放开二胎——但现在可能吗?
11、 学界许多人都认为中共十八大后,社会特别是官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地新气象,有评论认为这将决定中国未来十年走向。作为长期写时评的媒体人,您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目标?
希望新气象能变成改革深化的动力,并重塑中国社会的顶层设计,主要是能以制度的名义实现民权,而这要靠党内民主化的真正实现做坚实铺垫。
12、 您曾说副乡长征婚失利给国考迷敲响了警钟,那么您是怎样看待公务员这个群体的?
一个无可救药的庞大食利阶层,膨胀下去只会扼杀社会活力,增加民怨,浪费社会财富,必须精兵简政。
13、 近几年,中国许多声音呼吁进一步改革。有观点认为,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您对此怎么看?
这意味着对既得利益集团动刀的时刻到了,不动有亡党亡国之虞,而动又拖着长长的制度阴影,希望新一届领导人能真正推动这一事关全民福祉的历史进程。
14、 世界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政治改革内容十分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将进一步推动政治改革。您对此如何看?您个人最关注哪项政治改革内容?
政治改革每次党代会都提,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掩盖,始终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但今天经济发展的政策红利已经殆尽,社会矛盾如火山待发,已经没有退路。全民普选不现实,但党内普选却是一个极具操作性的政改路径。
15、 在您看来,什么是中国下一个十年最重要的挑战?
社会矛盾的整体爆发带来毁灭性的革命。
16、 有人主张反腐改良主义,为了保证政权稳定,只对新提拔的官员进行严格监督及财产公开,有点类似于很多国家只要求选举上来的官员公开财产,您对这个办法怎么看?
只有将监督权依法赋予媒体和公众,贪腐便会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如果党内普选能顺利推进,贪官们就较难上位,祸国殃民。司法独立和媒体自由是大势所趋。
17、 您是否认为构建公民社会是中国未来道路的方向?而走向公民社会的第一步,您觉得应该是什么?
改革开放33年,中国的现代化获得了巨大成果,但人的现代性却相当滞后,而公民社会的形成的第一步是摆脱盲目的爱国主义,从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开始,完成人性和良知的救赎。
18、 作为新闻评论员的身份,和您作为一个普通中年男人的身份,有没有在什么事情上的判断有过冲突?
一个应该接受生活、享受人生的年龄仍被迫保持着愤怒和激情。
二、辽沈晚报采访问答录
1、您有手机浏览或者网上阅读的习惯吗?您觉得这种阅读和传统阅读相比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
偶尔,但只是阅读类似《二号首长》和《侯卫东官场日记》之类通俗读物,快阅读加浅阅读。我更喜欢传统阅读的缓慢和墨香。
2、有评论说,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您如何看待当下碎片化阅读的现象?
来不及思考,人们已经行动,来不及相爱,人们已经上床,来不及欣赏,人们已经拥有,来不及明白,人们已经悲喜。阅读必须用脑用心,否则不如听凤凰传奇和看动作片,都是消遣,后者效果更好。
3、相比传统文学,青春文学渐成热点。年轻的后起之秀每有新作,动辄发行几十万上百万。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交给时间,它会提供标准答案。多数是浮云。
4、您曾经评价莫言热只是个泡沫。那么,在您看来,以莫言获奖带动纯文学的创作和阅读的热潮是否也是无望的?
似乎多数盯着的不是莫言的作品和所谓的纯文学,而是诺奖的光环。不信现在可以做个调查:有多少因为这个风潮买了莫言作品的人,真正看过他的书?不过,莫言的成功完成了对当下的一个提醒:传说中的纯文学还活着。
5 、您如何评价当下社会整体的阅读现状?
不好意思回答您的问题。太可怜了。肯定比看日本AV的少。这是一个下半身主导的年代,多数人的灵魂追不上脚步。因此,现代化背后必须有人的现代性支撑——阅读是个试金石。
6、能否介绍一下,您最近在读什么书?平时偏好什么类型的书?当代作家当中,您比较喜欢哪一位?
我最近在看哈佛公开课丛书,推荐桑德尔的《公正》。平时爱看的书很杂,偏重文史哲,更喜西方经典,推崇加缪和博尔赫斯。当代作家中我喜欢王朔和王小波,余华也不错。二王一个完成了对传统浮夸宏观叙事的无情解构,一个完成了对人现代意识的深刻启蒙。
7、 在您的读书经历中,还有哪些难忘的事?以及对您影响深刻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又给您带来哪些影响?
和很多人一样,我最初迷恋金庸的武侠,但阅读一直在晚间,由于失眠,一看老金就兴奋,于是戒了,便去读生涩的哲学,刚开始五分钟准着,但日久天长就喜欢上了。因此,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有点文化不容易——对我而言,先得有病。这些经典图书最大的帮助就在于帮助我冷静地面对生活,懂得智慧的力量,并努力学会独立思考。
8 、在您看来,阅读需要进行选择吗?在您看来,哪些书籍属于经典的书,可以拿来细细地读?哪些书籍属于垃圾书,可以扔进垃圾桶。
阅读需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不可勉强,希望读者朋友能有好运,获得和经典亲近的可能,这会受益终生。经典的图书都经过时间的验证,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细细读,比如我就喜欢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和房龙的《宽容》以及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了多遍。垃圾书目前多在各个畅销书榜上,自己判断,我可惹不起那些牛哄哄的作者。
9、如果评选2012年度好书,您又推荐哪些呢?
可以自荐吗?哈哈。我推荐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逝世上百年了,书仍在影响着世界。还有就是《主流》——商务版的,一个法国人告诉你全球文化产业的现状和趋势。
三、海航《头等舱》杂志问答录
1、《石述思说中国》这本书的许多内容应该是一直以来积累的文章集结而成,针砭时弊,它出版成册是通过什么样的机缘?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很多,您会为什么样的事情而触动,什么样的事是您认为值得讨论的?
这本书是在出版社逼迫下出版的,而且是多次逼迫。我坚持非功利化写作,自由表达是前提,否则我可以保持沉默。我选择评论的话题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我感兴趣,而是我必须熟悉和擅长。至于符不符合公众口味是第二位的。
2 、这本书中您剖析了诸多敏感问题,会涉及一些机构,比如铁路部门,比如地方政府,据说这本书审核过了六次,责编换了几批,那么您遇到违愿情况时怎样处理?面对许多事情,您“说”与“不说”的分界线是什么?
呵呵。只能等待。坚持不仅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能力。良知和常识是说与不说的底线。
3 、《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其实这本书名就已经让人为之捏一把汗,直指各阶层矛盾,放在70年代可能会被拿出来斗几斗,放在现在恐怕很多事您要拿出来说,也是要多方面考量吧?对于这本书的题目是如何考量的?
托改革开放的福,我不用担心被批斗了。但我也不愿因此给这个时代唱《感恩的心》,因为今天离真正意义的自由表达和舆论监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写的东西尽管尖锐,但很少被和谐,毕竟受党教育多年,深受体制历练,知道底线在哪。有时批评是个技术活儿。这个有些哗众取宠的名字是出版商取的,考虑到他们希望多卖几本,我也就接受了。
4、您在书中谈到《跪的是公仆,还是权势》《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在何方》《官员高调退贿的背后》《今天谁还读鲁迅》等等的问题。这些问题指向政策之思,价值之辩,富贫之觞,教育之考,文化之思,为什么这些问题会成为您书中热议的话题?
这些问题是我常年关心的,也是我有一定研究和积累的,如果碰巧与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切重合,是我的幸运。当然不排除我的成长经历和周遭环境塑造了我这样的视角。
5、除了2012年底出版了《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这本书以外,您近期在博客上的《贪官因何集体贪吃好色爱房》、《现在该买房吗?》等文的阅读数都在数十万,让更多人看到了对一些热点事件的理性剖析。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许知远《中国纪事》,包括《说中国》这样的书,都开始对中国各种事件、矛盾发声。一千本《说中国》或许对中国的推动都会艰辛,您坚持做这个方向事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社会转型期各类尖锐的矛盾,沉默和抱怨不是我们存在的理由,而是改变。总得有人承受艰难,否则可能会迎来更大的灾难。说句不装孙子的话,我真的没有奢望去推动和改变什么,别人受到什么影响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足够了,当然感谢那些认同、理解、支持我的人。
6、分散地通过一些途径看到您的读者中年轻人很多,我想这意味着具有影响未来的力量。书里写到《一个“60后”的18岁》,现在十八岁的人恐怕想当国家总理的不多,想当周杰伦的多,通过尼采、弗洛伊德天天向上的不多,看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多,60年代18岁的人关心人民国家事多于关心自己棉裤的事。无论对是“有关部门”还是对民众,往他们心理扔石子希望激起些怎样的涟漪?
这证明时代在进步,毕竟价值的多元比单一的正确可贵。青春就是被激情左右的年代,我也喜欢过流行歌曲,迪斯科和朦胧诗。年青一代会成长,不需要太过担心和操心,我只是希望他们能最后拥有独立生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个体的彻底解放和独立是中国未来更美好的前提。
7、您在书中谈到的有些问题如社会的急功近利《成功学为什么能大行其道》,婚姻的物质化《股份制婚姻的年代》,极端情绪的蔓延(“二”时代的集体焦虑和彷徨)、权力战胜金钱《嫁人就嫁公务员》、机会不公《“穷二代”也坑爹》、良知需要觉醒《我们为什么扶不起一个跌倒的老人》等等的问题。这两年,这样的事件社会影响愈发激烈,我们又通过微博小秘书的辛劳程度就可窥见民众对各种事件的热议甚至出现过激情况。为什么这些矛盾在近几年特别突出?并“公知”化?中国是否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改变的阶段?
体制变革没有跟上经济和社会尤其是公民觉醒的速度,加上贫富差距、社会不公、阶层固化日益严重,各种矛盾累积成全民的焦虑和不满,因此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中国是一艘驶入深水区的航船,必须站在符合多数人利益的高度,重新校准航向,冲破各类激流险滩,方能顺利达到富强、自由、民主的彼岸。
8 、康有为认为变法自强可以救中国,毛泽东带认为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邓小平认为改革开放可以改变中国……每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您认为在当今这个阶段,中国需要改变吗?需要怎样的改变?
市场是经济的关键词,法治是政府的关键词,信仰是全民的关键词。核心是构建一个能够凝聚更多人的制度体系。
9、在博客中您写道:无论你活得多光鲜或多落寞,如果没有丰富饱满的心灵和超越欲望的信仰,在这个充满压力和不公的时代,或许,每天都是末日。您认为,这种信仰是独立于社会的还是顺应社会而产生的?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信仰和价值观的问题?中国人的信仰和价值观总体来讲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之所以形成如此可怕的全民功利主义价值观,首先与中国发展的起点有关——积贫积弱之下,借助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政府希望带领全民使用一切可以可能的手段将经济发展起来,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功利哲学也越来显露出弊端:消费主义泛滥,性乱,成功学成为未来发展的癌症,放慢脚步,等等灵魂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愿望,只要这样的愿望存在,就有重构信仰的可能。当然政府必须首先调整发展思维,在一个威权社会,政府的价值观往往左右了全民的信仰。
10、 前一段时间在华文天下与韬奋书店举办的读书分享会上您表示中国人的信仰危机源自于作恶成本低,而行善成本太高。您认为中国人现在的普遍信仰是什么样的?信仰与行为成本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简单说,全民普遍信仰是功利。集体膜拜权力和金钱。在这样的价值观驱动下,信任成本到达几乎史无前例的高度,加上行政体制的滞后,权力寻租现象屡禁难止,自然人人自危,道德沦丧,严重制约所有人获得公平公正的博弈机会,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经济会因此陷入重大危机。
11、许多事情,比如说“草根爱心人士生不如死”,比如说“下半身爽成为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比如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61”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来是因为这些事件是“不正常”的,那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
一个正常的社会按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的说法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以一切人自由发展为前提。
一个正常的公民的前提是:先自爱,爱父母,爱亲朋,爱邻居,爱朋友,然后再爱国。很多人还没有学会自爱,就爱国了,无比荒诞。
中国梦从这个角度上说,既是强国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都有公平实现的可能。
12、这本书指出了各阶层的弊病,同样,既然有“病”,就有“没病”的“正常”对比,您认为民众与掌权者在价值观方面的“正常”各是什么样的?
简单说,身处庙堂之人当依法行政,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随时随地接受社会监督和批评,民主和法治是保障。民众要正常就要在法治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平竞争,成为对社会有用且有担当的公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就要努力去创造,谩骂不能救中国。
13 、这本书的反响非常好,据说刚出版就要加印。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本书对于现象的剖析与根源的发掘不够深刻,您怎么看这些意见?
这样的批评和建议相当中肯。权且当做一本茶余饭后的读物,能激发大家关注和思考这些公共问题,我就知足了。要知道,中国的现代化成果显著,而人的现代性远远没有完成。
14、牛文文称您是“中年愤青观察家”,愤青一般来讲是二十多岁的人,但是现在二十岁左右的人正在关注娱乐、明星、吃喝玩乐,然而六十年代二十岁左右的人会更加关心国家事而非自己身上的事情。您觉得其中原因是什么?假设您生在八十年代末期或是九十年代初,您觉得您现在会是什么样的人?
我最大的苦恼就是:我已经到了接受命运安排、安享生活的年龄,这个时代依然逼迫我保持愤怒和激情。我只好承认自己有病。这个世界没有假设,我的青春毕竟遭遇了中国最有活力的80年代,我无悔。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