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标题: 腾讯今日话题:银行“钱荒”会让储户无钱可取? [打印本页]

作者: bridged    时间: 6-24-2013 20:18
标题: 腾讯今日话题:银行“钱荒”会让储户无钱可取?
银行“钱荒”会让储户无钱可取?
[2311]人参与

导语
6月中旬起,银行间资金市场告急之势愈演愈烈。昨日,在“钱荒”蔓延消息的影响下,银行、地产等权重股重挫,沪指曝跌逾5%。面对“钱荒”和股市暴跌,市场上人心惶惶,不少银行甚至还专门发短信安抚储户,以防止挤兑潮出现。…[详细]
那么,闹得风风雨雨的银行“钱荒”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又会对储户和普通人有怎样的影响?

+收听
01
作为“钱袋子”的银行怎会出现“钱荒”?
在年中季末,银行常会相对“缺钱”,多数时候这是正常的资金波动
根据业界的说法,每逢年中或者季末,银行都会出现暂时的资金紧张。因为一方面银行要应对监管层的监管要求,准备季度财报或者半年财报,希望账面好看;另一方面很多以季度为结算单位的理财产品和存款也会在此时到期。据惠誉(Fitch Ratings)估计,本月末前将有1.5万亿元人民币的零售理财产品到期,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压力据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应付监管和账目到期的压力,资金更加短缺的银行就会付出高额的利息,向资金相对充裕的银行短期借贷。
其实,银行间货币市场是银行业作为获得日常运营所需资金相互拆借的场所,是一国金融体系的关键,也是很正常的金融现象。而中国银行间市场在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在快速上升。2007年中国回购市场的资金交易量为人民币11万亿元,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2%,到2012年已升至人民币136万亿元,相当于GDP的263%。典型的回购交易就是一家银行以国债作为抵押从另一家银行换取短期贷款。…[详细]
两个主要原因致使此次银行间“钱荒”分外严重
一方面:众银行对中央经济政策的“乐观误读”,导致胡乱放贷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今年年初广义货币(M2)供应增速目标是13%,而截至5月末,中国M2余额是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中国总体货币供应并没有人为收紧。中国人民银行也公开回应“钱荒” 称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数据上看,将“钱荒”的责任推给货币供应不足,显然找错了对象。
而众银行对中央经济政策的“乐观误读”,才是进一步加剧了“钱荒”的原因。从宏观面分析,由于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今年前5个月的信贷并未失控,相反,5月份月度信贷指标都未能用完。如是,众银行根本不缺钱。然而,由于3月份起,工业生产出厂价格及经理人采购指数逐月下行,内需疲软,到上月底众银行普遍相信新一届政府将被迫放弃稳健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至少第一步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每个商业银行都会被强制要求放一笔钱在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下调存准率会让银行得到资金),故在进入6月的前10天内,众银行争相对信贷“大放水”,以至于6月份当月信贷指标在前10天全部用完。但没想到,随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为所动,不但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毫不动摇,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释放出继续从紧、从严的决心。 当幻想彻底破灭,众银行才慌了神,乱了分寸。众银行提前20天用完了放贷指标,再面对监管部门严厉的半年考核,也就丧失了“垫资”应付考核的能力。于是,通过抬高拆借利率在银行间“互相抢钱”,成为众银行的最后选择。…[详细]
事实上,为了提高利率,在隔夜利率盘中还存在个别金融机构的“对敲”行为,还有金融机构在交易系统显示成交之后就撤单,并没有按照显示的高利率进行真正的资金划拨,这些行为也误导了市场,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另一方面:政府有意发动了“可控式金融危机”,以期控制银行业的风险

银行间贷款利率飙升,表明银行手中可用的钱越来越少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此轮银行间的“钱荒”确格外严重,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这个被视作中国金融市场风向标的数字看。在五月底的时候,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还不到3%,进入6月份,这个数字不断飙升,最高的时候银行间的隔夜回购利率甚至高达30%。而这个数字越高,就代表银行间借贷成本就越大,银行间可用的钱越少。 以前的年份,央行为了缓解流动性,会配合商业银行增加货币供应,但今年,央行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在资金紧张的同时,继续发行央票,将市场的资金吸纳走。
对此,《福布斯》评论道:“中国政府似乎正在发动‘可控的金融危机’,希望藉此暴露这个看似强大系统的脆弱。”美国《商业周刊》称,“这次信用恐慌意味着中国领导人是要真正清理银行业的泡沫,这还表明北京将继续坚持,即便事态有点吓人。”
6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的信号正如这些分析:顶住压力,盘活资金,推进利率市场化,货币不放水。摩根大通(JPMorgan)经济学家朱海斌说:“他希望给市场上一课:你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风险,而不是指望央行。”…[详细]
02
政府和银行“角力”,会让储户无钱可取吗?
在近20万亿存款储备金保证下,储户短期内不必担心无钱可取
政府想通过强硬的手段引导银行资金的流向,在这种政府和银行“神仙打架”的情况下,普通储户会不会成为“炮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止5月末,中国本外币存款余额102.04万亿元,按现有的近20%存款准备金率,被央行冻结的资金达19万亿,如果将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就可以释放出将近5,000亿元的人民币资金,从而缓解“钱荒”,让储户有钱可取,不必成为“炮灰”。…[详细]
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更合理,即便面对钱荒也会有多余资金

存款准备金、大银行的多余资金和央行注资的能力都可保证储户的利益
一般来说,由于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更为合理(如图所示,大银行的贷款和存款比率多保持在65%左右,小银行则会超过80%),所以,即便面对“钱荒"。大型银行多数时候也仍有多余的资金。而中国人民银行是有能力指示大型银行向小型银行贷款,从而保证“钱荒”中小型银行储户的利益的。此外,中国央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资金投放直接进行干预。
可见,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被理解为“钱荒”是一种过渡简化,尽管短期利率飙升确实反映了市场“缺钱”的现实,但这是银行间市场,离广义的流通市场和普通人的生活还有距离,并不会直接地波及普通人的生活。…[详细]
03
政府严打“影子银行”,对普通人会有什么影响?
打击“影子银行”,能让热钱“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尽早结束
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即地下钱庄。…[详细]
影子银行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不受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由于影子银行业务利润高,很多银行把大量资金不贷给实体经济,而是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渠道投放到准高利贷业务中去,特别是贷给政府限制银行放贷的房地产企业,还有通过很多担保公司之类的中介,以种种手段将消费贷款转成事实上的房贷,使得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努力几乎完全失效,也造成了实体经济缺血,导致了经济萎缩。

十年来,中国的信贷规模不断飙升
这一切还会被过度膨胀的金融体系放大,据野村(Nomura)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信贷资金总额(也称作社会融资规模)已经从2008年占GDP的145%增长至2012年的207%。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不断放缓,增加的这部分贷款很可能最终成为坏账。这样政府投放的天量货币不但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反而制造了金融风险。
此外,理财产品的快速扩张也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截至2012年底,理财产品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人民币7.1万亿元,而几年前理财产品在中国还几乎无处可寻。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在《中国日报》的评论专栏中写道,“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根本就是‘旁氏骗局’。 当投资者失去信心减少或者撤出理财产品时,看上去乐观的故事就将结束。”

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理财产品规模已超7万亿
进一步了解可点击查看专题【几万亿银行理财投资是骗局吗】
资金从房产和投机领域释放,就有可能投向实体经济,降低房价促进就业
银行间市场发生“钱荒”的原因并不是货币存量不足,而是大量流动性被锁进了房地产市场等其它领域。新华社上周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也称:中国金融系统的“钱荒”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而如果此轮调控政策可以如预期的起效,那么在短期的流动性不足后,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从房地产和其它投机市场释放出来,转入实体经济。从而促进就业,甚至降低房价。
04
这种“人为钱荒”会让中国陷入经济危机吗?
短期看,在相对封闭的中国金融市场,爆发危机可能性不大
以“钱荒”警告银行,意在打压“影子银行”和过度依赖房产和投机的金融体系。但有没有可能这种“人为的钱荒”发展到无法控制,从而使中国陷入金融危机?
在业内人士的看来,短期内,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因为中国仍有相对坚实的防火墙,可以有效避免陷入货币危机的悲观场景。第一道防火墙:中国持续保持巨额顺差,并因此积累了高达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第二道防火墙:中国的资本账户仍未完全开放,基本上与全球金融系统隔绝,短期内资本外逃压力有限。第三道防火墙: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较为稳固。中国的银行业以国有为主,受到政府的隐性担保。…[详细]
长期看,现行政策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对中国经济形成多重影响

知名经济学家高善文对“钱荒”可能带来冲击的担忧
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来,如果处理不当,面对“钱荒”市场会迎来三轮主要冲击波,且会“余震不断”。他认为:第一波冲击是银行间的地震,主要表现为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这波冲击最猛烈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但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就影响的程度而言,第一波冲击的极限顶多是个别银行对同业债务出现严重违约和其管理层受到处罚和整顿。
第二波冲击是理财产品利率大幅度上升,“影子银行”体系规模收缩,目前这一影响已经初露端倪。这不仅影响银行类机构,还会影响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深度介入理财市场的机构。
第三波冲击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考虑到房地产投资恢复和基建增长的不可持续,实体经济趋势本来就较弱。在此背景下一次较强的流动性冲击和收缩很可能会加速经济的下滑。随着实体经济的明显下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偿付能力会出现问题。第二波和第三波的交互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收缩加剧了经济的下滑,经济的下滑又迫使“影子银行”体系出现坏账风险,加剧“影子银行”的收缩,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再加上透明度方面的问题,这一过程具有相当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可预测性。…[详细]
结语
此次政府主导下的“钱荒”能否改善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问题、缓解中国经济依赖投机和房产的顽疾还不得而知,但至少真的是一次“甩开膀子”的尝试。此外,可以肯定的是,在央行近20%的存款储备金的保证下,储户“无钱可取”的局面短期内不会发生。
新闻立场
此轮“钱荒”是经济阵痛还是更大危机开端?





欢迎光临 一路 BBS (http://www.yil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