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铁:中国人为什么用丛林法则看待国际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2-2-2013 12: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为什么用丛林法则看待国际关系

2012-05-23 22:19:01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92653 次 | 评论 208 条

作者:李铁

在1963年的冬天,不少长辈都经历过这样一幕:当广播里传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时,人们惊愕地放下手中的活计,突然像足球比赛进了绝杀球一般,兴奋地狂奔,欢呼雀跃,拥抱在一起,流下了胜利的泪水。在他们当时的世界观里,敌国最高领导人遇刺,意味着中国的胜利,人们将结束苦难,从此迈向美好生活。

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珠三角的小商人们也在关注着美国纽约的股市,看着道琼斯指数跌到了一万三千点以下,他们不禁忧心忡忡。在他们的世界观里,美国和欧洲经济的低迷,意味着市场需求的萎缩,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利润。他们盼望欧美经济能早日走出低谷,这样才能给中国的商业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林则徐“睁眼看世界”一百六十多年之后,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在中国加入WTO十多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抛弃国际关系中的丛林法则思维,开始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月3日,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精彩讲话,讲话内容堪称是对国民如何看待现代国际关系的一次很好的教育和启蒙。胡锦涛指出:“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思想、政策、行动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我们这个星球有足够大的空间,应能容得下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不仅能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将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宝贵贡献。”

胡锦涛主席呼吁要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呢?这样一种逻辑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把国际交往看成是一个你有我无的零和游戏。至于国际之间的规则和正义,则被看成是哄小孩的把戏。片面理解“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落后就要挨打”是这种逻辑的常见体现。

至于这种逻辑的根源,来自于屈辱的近代史留下的心理阴影,来自于小农社会爱窝里斗的文化残余,来自于激进的仇恨教育的偏差,至今仍在主导很多国人的思维,澄清其中的流行的谬误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成长为一个受尊敬的大国,意义重大。

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人类一直无法摆脱生产的不足和基础物资的匮乏。而且社会总财富相对比较恒定,财富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来供给,这就意味着国际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围绕有限的自然资源展开争夺,分配时你多我就少,你少我就多。

然而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兴起大大改变了这一状况,新的自然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财富总量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一起把蛋糕做大是现代社会的王道,共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是实现大家利益的最佳路径,一个自由公正的全球化制度所带来的财富和繁荣令所有人吃惊。抢来抢去的丛林时代正在远去。邓小平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原因就在于此。

亨利·福特就深刻地悟到到了这种现代的发展观。他发现在现代文明中,我们与其为如何分配一辆汽车而争斗,不如一起更好地合作,生产出更多家庭买得起的汽车。福特提高工人的工资,让他们有能力成为汽车的消费者,而消费市场的扩大,又使汽车成本迅速降低,生产企业得以壮大,这是一个良性的财富循环。

现代国际关系也是如此,已经有越来越多地国人认识到,一个国家繁荣和崛起的障碍,并不是其他国家,而是自己的不文明,以及国家之间还没有一个公正合理的共同规范。文明之间没有冲突,只有竞争,文明与野蛮才有冲突。

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才会有联合国、才会有WTO,才会有马歇尔计划,才会有德国、日本,即使作为战败国也能实现繁荣。在国际关系的历史上,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道德过,这是人类道德的需求,同时也是因为利益的需求,或者说在现代商业社会,这就是同一个问题。现代商业文明史无前例地将“义”和“利”无限拉近了。抛弃丛林法则,与其他大国一道,共同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中国迈向受尊敬的大国的必由之路。

原载《南方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