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0年9月的钓鱼岛撞船事件起,到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家族晋字辈的小三儿参拜靖国神社,随着中日关系不断恶化,国内媒体纷纷跟进,报纸、广播、电视、门户网站一拥而上,什么“日本军国主义抬头”、“死灰复燃”、“借尸还魂”之类的措辞和笔法不绝于耳。这些新闻报道产生了如何的效果?远的不说,仅我周围就有不少朋友在担心:日本会不会越来越危险、军国主义复苏、中日之间必有一战,甚至“非一战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这些论点让我感觉有些忧虑,趁周末有空写写文章,在这里仅谈下我的个人观点:当前日本绝无可能重走军国主义道路,有类似担心的朋友恐怕是杞人忧天了。
首先来介绍什么是军国主义,简单的说就是国家政权的军事组织化,即一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甚至卫生医疗等方方面面完全置于军事管理之中。在这种模式下,权力运作必然是自上而下的。原因很简单,自下而上的方式不能凸显效率优势,一定会被服从原则之上的军事化作风所抛弃。进一步分析,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需要几个前提:1.最好有个刚毅、坚韧、雄才伟略、说一不二的领袖,克伦威尔、拿破仑、希特勒、斯大林都是这样的人物。2.如果没有领袖人物,那至少得有一个稳定且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如战时的日本军部和军人内阁。3.必须拥有足以统一全国思想的精神力量,“忠君爱国”的武士道精神堪称其典范。4.为了保证命令得以顺利贯彻,权力运作几乎不受监督,地方对中央基本无制约能力。5.军人在国家社会中享有特殊地位。根据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将对比当今日本社会的特点。
日本的行政区划分为一都(东京)一道(北海道)两府(大阪、京都)和43县(相当于我国的省),根据“地方自治”原则,都道府县的地方政府同中央保持相对独立性,地方长官由选民选举产生,而非由首相任命。由于这种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首相早已没有“领导”地方的权力基础,实际上,中央只要不被地方要挟,就谢天谢地了。早在2009年大阪知事桥下彻就提出过“地方包围中央”的政治改革路线,直接叫板中央的财政大权。另外一条新闻更能说明问题:2013年12月27日,冲绳县知事仲井直弘批准了美军基地搬迁计划。一份经由首相认可过的计划,必须由“县令”来批准,这种国家您还担心它会走军国主义路线么?
抛开中央与地方关系不谈,仅在国家层面,首相的日子也不好过。战后68年中,日本更换了不少于32名首相,平均每人的任期仅为两年。 究其原因,是日本独特政党文化下的议会斗争导致的。日本政党比较松散,党内派系林立,党间分化重组更是家常便饭。首相一般有众议院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党首担任,党内后院起火、执政联盟瓦解、在野党强势联合反击,都有可能造成首相下课。新首相上任后,难免会对过去一些政策改弦更张。试图让一个缺乏稳定领导核心的国家坚定地走军国道路,可谓痴人说梦。这里多说一句,任何有完善议会体制的国家,都没有军国主义赖以滋生的土壤。
军国主义国家同民主国家还有一个显著差别:那就是军国主义必然出现军人干政,而民主国家则通常奉行文官治军原则。今天日本和西方国家一样,防务大臣一律有文人担任,在公开场合穿西装打领带,绝对避免现役军人执掌自卫队。2007年日本甚至出现了首位担任防务大臣的女性——小池百合子。可以这样断定,曾经由现役军人出任海相、陆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军部指认首相和军人内阁更是无从说起。
说完制度这类“硬”的因素,最后来谈谈思想这种“软”的方面。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过,当一个民族只信奉唯一真理时,那意味着,这真理不过是流血罢了。事实上曾经的军国主义都实行过对真理的垄断。不管是纳粹德国还是法西斯日本,使用的伎俩都高度一致:培养危机意识,树立虚拟敌人,转移国内矛盾,湮灭反对意见……正如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所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在当今这样一个思想多元、信息透明 、传播迅速的新时代,少数狂热的右翼分子很难通过欺骗民众的方式树立权威,他们能掀起几朵浪花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相信肯定有不少朋友即便看耐着性子看完上面洋洋洒洒的分析,依旧对日本心存疑虑。那您担心的原因何在呢?我想也许是中日100多年来的纠葛在作祟。您可能会说日本曾经有过军国历史的不良记录。好的,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有西方人把今天的中国人看作是义和团或者红卫兵,甚至说我们是“50年来不变的呆子和暴徒”(CNN主持人卡福提08年言论),您做何感想?您一定会指责这是用老眼光看人,无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巨大进步。OK,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要求西方用与时俱进的眼光评价中国,那么我们也不能一成不变地来看待日本。正所谓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写了这么多话,无非就是想告诉朋友们一是不必过分操心日本军国化;二是不管局势如何变化发展,保持一个独立思考的大脑都是最佳的选择 。至于中日之间会不会爆发冲突,等我理清思路后单独写一篇文章分析。受本人知识结构的限制,文章可能有不合理之处。各位朋友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