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场大旱让我们清醒了许多 / 世活之友 z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16-2009 02:2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原帖链接: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4e89539119e9be81


刚刚老虎庙的视频让我们亲眼看到了陕北极目千里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和一些革命老区人民所面临的连水都没有得喝的生存危机,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在其专题报道《文茜的世界周报》中对北方大旱的现场描述又让我们正在震撼不已的心绪中增加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和问号。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从电视的画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华北中原一带土地龟裂,河湖干涸,到处是已经干枯的水井,和枯黄伏地的庄稼作物。农民所能利用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小功率水泵和其他一些老旧的工具,从地下抽出的也仅仅是断断续续的小股水流。令人惊讶的是,在滴灌技术已经引入中国数年后,在国家最大的农业区之一到处可见的仍然是大水漫灌的抗旱方式。而一些村镇的负责人也坦言,因为年久失修,仅仅一半多的水利设施能正常开工。一排排解放军战士手持黄色的面盆灌溉农田,城市的消防车也出现在农村的田陇地头。大城市地区如北京、郑州靠发射火箭来催降雨水,耗时耗资巨大却也仅仅换来几个毫米雨水和几分钟的甘霖滋润,于农村地区的旱象则基本无用。作为市场经济的正常反应,很多人开始关心粮价会不会大幅上涨了。

关于这场在国内媒体上突然发生的特大干旱,据报道,“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据说这是因为“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 还有“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七至九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

真的是这么突如其来吗?

其实北方的旱灾早就是预料之中的了。二零零四年二月(整整五年前),一篇发表在《水利学报》上的文章就警告说,“近50年来,我国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1.5oC,尤其是东北、华北和新疆气温上升比较明显“,“根据华北地区目前的种植结构估算,温度上升1-4C将使整个地区冬小麦的需水增加14.7-191亿立米;夏玉米的需水增加5.87-68.6亿立米;棉花的需水增加 1.35-16.5亿立米,使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气候变暖引起的用水增加不容忽视”。类似这样的研究成果不知道早就得出多少次了。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网页上的一份“南水北调”专家意见的信息则透露,“华北地区是半干旱地区,本不适宜发展需水量大的农作物。但是五十年来,华北地区却发展水田,种植水稻。天津在1973年到1977年水稻平均播种面积只有15万亩,1978年上升到57万亩,1980年上升到96万亩;北京的水稻种植面积也从50年代平均只有16万亩增加到70年代的72万亩。京津地区的每亩水稻需水约800立方米,而旱地每亩用水量一般只为300立方米,二者相差一倍多。京津地区仅由于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每年农业需水量增加7亿立方米,...”。

至于大批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而无法在抗旱中起作用的问题现在网上已经有了太多的议论,不提了。唯一想说的是,如果在研究人员于2006年推断出四川2008年可能会有强烈地震后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引起重视的话,那么在北方干旱有目共睹且日见明显而且有诸多专家意见的情况下,水利仍然不兴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2008金牌的荣光也好,那个神几的自豪也罢,还有要不要趁机夺了美国佬世界领导权的雄心,请都先放放,原来我们现在吃饭还是要看老天爷脸色的。一场大旱把一个正准备去拯救世界资本主义的国家打回了原形, 也让我们清醒了许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16-2009 02:29:44 | 只看该作者

一场大旱让我们清醒了许多 / 世活之友 zz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原帖链接: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4e89539119e9be81


刚刚老虎庙的视频让我们亲眼看到了陕北极目千里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和一些革命老区人民所面临的连水都没有得喝的生存危机,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在其专题报道《文茜的世界周报》中对北方大旱的现场描述又让我们正在震撼不已的心绪中增加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和问号。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从电视的画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华北中原一带土地龟裂,河湖干涸,到处是已经干枯的水井,和枯黄伏地的庄稼作物。农民所能利用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小功率水泵和其他一些老旧的工具,从地下抽出的也仅仅是断断续续的小股水流。令人惊讶的是,在滴灌技术已经引入中国数年后,在国家最大的农业区之一到处可见的仍然是大水漫灌的抗旱方式。而一些村镇的负责人也坦言,因为年久失修,仅仅一半多的水利设施能正常开工。一排排解放军战士手持黄色的面盆灌溉农田,城市的消防车也出现在农村的田陇地头。大城市地区如北京、郑州靠发射火箭来催降雨水,耗时耗资巨大却也仅仅换来几个毫米雨水和几分钟的甘霖滋润,于农村地区的旱象则基本无用。作为市场经济的正常反应,很多人开始关心粮价会不会大幅上涨了。

关于这场在国内媒体上突然发生的特大干旱,据报道,“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据说这是因为“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 还有“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七至九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

真的是这么突如其来吗?

其实北方的旱灾早就是预料之中的了。二零零四年二月(整整五年前),一篇发表在《水利学报》上的文章就警告说,“近50年来,我国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1.5oC,尤其是东北、华北和新疆气温上升比较明显“,“根据华北地区目前的种植结构估算,温度上升1-4C将使整个地区冬小麦的需水增加14.7-191亿立米;夏玉米的需水增加5.87-68.6亿立米;棉花的需水增加 1.35-16.5亿立米,使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气候变暖引起的用水增加不容忽视”。类似这样的研究成果不知道早就得出多少次了。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网页上的一份“南水北调”专家意见的信息则透露,“华北地区是半干旱地区,本不适宜发展需水量大的农作物。但是五十年来,华北地区却发展水田,种植水稻。天津在1973年到1977年水稻平均播种面积只有15万亩,1978年上升到57万亩,1980年上升到96万亩;北京的水稻种植面积也从50年代平均只有16万亩增加到70年代的72万亩。京津地区的每亩水稻需水约800立方米,而旱地每亩用水量一般只为300立方米,二者相差一倍多。京津地区仅由于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每年农业需水量增加7亿立方米,...”。

至于大批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而无法在抗旱中起作用的问题现在网上已经有了太多的议论,不提了。唯一想说的是,如果在研究人员于2006年推断出四川2008年可能会有强烈地震后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引起重视的话,那么在北方干旱有目共睹且日见明显而且有诸多专家意见的情况下,水利仍然不兴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2008金牌的荣光也好,那个神几的自豪也罢,还有要不要趁机夺了美国佬世界领导权的雄心,请都先放放,原来我们现在吃饭还是要看老天爷脸色的。一场大旱把一个正准备去拯救世界资本主义的国家打回了原形, 也让我们清醒了许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