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苍蝇撼大象 思想的力量—读《异端的权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17-2009 14:4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作者:力榕 | 评论(0) | 标签:思想的力量, 弱小者的抗争, 卡斯特利奥的精神

刘力榕

内容提要:读斯·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使我加深了对巴斯卡尔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的理解,在加尔文的强权面前,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太弱小了;但弱小者的抗争又是那么有力量,而且精神永存!加尔文作为统治者的强大;弱小者的无助与人性弱点,“人类的懦怯胆小是如此的积重难返”;思想的力量,弱小转化为强大;卡斯特利奥变化的第一阶段;塞尔维特的变化过程;卡斯特利奥变化的后一阶段;卡斯特利奥的精神:人道主义、不屈、宽容,“很显然,卡斯特利奥宗教宽容的理想没有在坟墓中腐烂,在寒冬之后它活了下来,现在以崭新的活力开出了花朵。”

关键词:思想的力量,弱小者的抗争,卡斯特利奥的精神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巴斯卡尔:《思想录》)

读斯·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使我加深了对巴斯卡尔这段名言的理解,在加尔文的强权面前,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太弱小了;但弱小者的抗争又是那么有力量,而且精神永存!

加尔文作为统治者的强大

“ 加尔文是一位组织艺术的大师,能够使全城全国(它的众多的市民迄今为止仍是自由人)转化为严格顺从的机器;能够扑灭独立思想,下令禁止思想自由而有利于他的全部教条。国家权力在他的至高无上的控制之下,各种权力机关——市行政会议和宗教法庭,大学和法院,金融和道德,教士和学校,巡捕和监狱,文字和言论,甚至最秘密的切切私语,都听任他摆布。他的教条已成为法律,任何人胆敢怀疑就要立刻受到教训——用压制讨论的辩论,用彻头彻尾精神暴虐的辩论,用监禁、流放或者火刑。这教训就是在日内瓦只有一条真理是完全正确的:加尔文即先知。”

“他已经在欧洲建立了一个教会组织,在权力上仅次于(如果是次于的话)罗马教皇所管辖的范围。在政治圈子里,如不让他知道,就什么也不可能发生,违抗他的意志的事情更是绝无仅有。冒犯这圣皮埃尔的传教士就跟冒犯皇帝和教皇同样地危险。”

“光是那些献媚者、仆从、灵魂奴隶、任何大运动的依附者,并不能使独裁者满足。除非那些自由人、绝无仅有的宗教独立派,也变成他的奉承者和奴仆。”

奇怪的是人民从自由到被管束,从不习惯到习惯,“甘于奴役”,并成为暴政、恐怖的帮凶,这也体现了加尔文作为统治者的能力与能量。

“ 自由,在昨天对他们好象还是最大的好事和快乐,而现在他们却愿意为了先知之故而将之抛弃掉。他们愿意毫不抗拒地追随这位领袖,实现默示的灵感‘甘于奴役 ’。就这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人民只是为了希望保持团结一致,心甘情愿地让人在他们脖子上套上轭,并且还要亲吻那把枷锁强加于他们的手呢。”

弱小者的无助与人性弱点

“衡量可得到的物质力量”,加尔文的对手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却显得十分弱小,“可有可无、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在公众中毫无影响的小人物”。斯·茨威格将卡斯特利奥的抗争比喻为“苍蝇撼大象”,塞尔维特只不过是“向风车挑战的堂吉诃德”。

“历史的目光只盯着胜利者而置被征服者于不顾。这些‘无名小卒’被倾入遗忘的汪洋大海中,既无十字架又无花环记录他们徒劳的牺牲。”

弱小者生活落泊、凄凉。“卡斯特利奥只是一个穷学者,靠译书和担任家庭教师所入,不足以养活妻子儿女;他,一个在异国的难民,没有公民身分,甚至没有居住权;一个逃亡过两次以上的流亡者。……多年来,这位伟大、谦逊而高尚的学者,生活在迫害和贫困的双重阴影之下,经常处在可怜的窘迫状态之中。” 卡斯特利奥与加尔文第一次较量后,为生活所迫,干过校对员、外文翻译员、私人教师、铲土的雇工等,因此他衰弱的身体被搞坏了。

孤立无援、无助,还不如战风车的堂吉珂德,堂吉珂德身边还有桑丘为伴。“在世界因盲信而疯狂的时代,人道主义者往往因没有力量而为争来斗去的狂热者所孤立。……卡斯特利奥茕茕孑立,但这才证明他不愧是一个英雄。他的富有经验的敌手有一长列忠实的追随者(或者,即使不忠实却受到严厉的戒律的约束),而卡斯特利奥却不可能指望任何宗派的支持,不论是新教的还是天主教的。没有一个大人物,没有一个皇帝和国王庇护他,就象他们曾经庇护过路德和伊拉兹马斯那样。即使有几个朋友和知己,虽钦佩他的英勇,也只敢在私底下说几句宽慰他的话而已”,“没有一个人对卡斯特利奥最低限度的需求,帮过一点忙。”

“这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者互通使人感伤的和令人钦佩的信件,还关起书斋的门诉苦。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公开去对抗基督教的敌人。伊拉兹马斯不时冒险射出几支冷箭;拉伯雷戴上小丑的帽子,穿上五颜六色的斑衣,用狂热的嘲笑作鞭笞;蒙田,一个杰出的、聪明的哲学家,在他的随笔里,以雄辩的文笔议论时事。但他们中没有人企图以狠狠的一击,去制止不名誉的迫害和处决。他们由于老于世故而小心翼翼,他们说,圣人可以找到比驯疯狗更好的消遣。他们说,明哲之士的本分是闭户不出,否则他自己就会成为一个受害者。”

“人类的懦怯胆小是如此的积重难返”,“陀斯妥也夫斯基在其《宗教法庭庭长》一文中,根据无情的逻辑,证明人多半是害怕天赋自由权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面对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生活所强加的责任时,出于惰性,渴望有一个明确而又普遍有效的、有秩序的世界性机构,省得他们去费心思索。”

“人道主义者以预言性的颖悟,早就远见到如此固执、如此自鸣得意的人会给欧洲带来灾难。在叫嚣中,武器的碰击声已铿锵可闻,已可大胆地预言:灾难性的战争正悄然来临。但是,人道主义者虽然知道真理,却不敢为真理斗争。”

思想的力量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巴斯卡尔:《思想录》)

思想力量,“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从胆小怕事到无所畏惧,甚至甘愿“抛头颅”、“当烈士”。弱小转化为强大,靠什么力量支撑并发生变化的?全在思想的力量,“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全部尊严便在于思想!”(《思想录》)全在精神的力量,而精神来自于思想!思想升华为一种信仰,正是这种信仰,才有苏格拉底的不屈;也正是这种信仰,才有卡斯特利奥、塞维特斯的不屈;也正是这种信仰,才有“不自由毋宁死”的不屈。而“压制性措施往往导致反抗”,“每一压缩作用都因为相应的反压力而产生动态的反作用,当加以非常大的压力作用时,常会引起爆炸。”

“聊可告慰的是,人类道德上的独立性,最终依然是破坏不了的。独裁统治现在不可能、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在全世界推行一种宗教或一种哲学。因为这一幽灵常会从奴隶状态中逸出,拒绝按照事先规定的方式思想;拒绝在命令下成为肤浅和苟安;拒绝所强加的一致存在下来。试图把神圣的多样化的生存状态退化到一个共同的标准上,把人类专横地分为黑的和白的,好的和坏的,绵羊(指驯服者)和山羊(指胡闹者),真实信徒和异端,忠诚者和背叛者,这是何等的愚蠢、何等的枉费心机——这一切所根据的是一个‘原则’,并以使用强硬手段为唯一的后盾。随时随地都会冒出独立自主的人,他们刚毅不屈地抵抗任何这种对人类自由的限制,成为所谓这样那样的‘拒绝服役者’(为宗教原因)。”

卡斯特利奥变化的第一阶段

对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的思想转变过程,斯·茨威格用了大量的篇幅加以论述,根据心理分析,揭示出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心理的微妙变化,斯·茨威格没有使这一转变过程概念化,而是富有戏剧性,并带有一种惊心动魄、震撼心灵的力量。

在抗争中被烧死的是塞尔维特,“由于卡斯特利奥过早的死亡,才使他免于流放或火刑”,但斯·茨威格更推崇卡斯特利奥。卡斯特利奥在加尔文杀害了塞维特斯之前,曾因“《圣经》译本出版”、“传教士一职任命”与加尔文有一番较量,“卡斯特利奥再也不能呼吸这样窒息的空气,不能忍受这样的精神高压统治了”,他抗争,在一次加尔文参加的会议上,“卡斯特利奥站起来请求‘上帝的使者们’遵守这样一个检讨的结果,不要审问、惩罚、谋杀那些和他们意见不同的人。” 加尔文对卡斯特利奥的猛烈攻击“大为惊诧”,最终卡斯特利奥退却了,辞去了公职,离开了日内瓦。加尔文胜利了,但付出了代价:“民意的反对”;相反卡斯特利奥却“极孚人望”,“这一英勇地受穷、自愿受难的行为,在卡斯特利奥同时代的人中间引起了敬佩。”

塞尔维特的变化过程

斯· 茨威格描写的重心是博学且道德高尚的卡斯特利奥,对塞尔维特事迹的叙述重点在于变化过程。斯·茨威格笔下的西班牙小子塞维特斯其貌不扬,是一个活力十足、精力过剩的家伙,他“具有超人的浮士德式智力,具有堂吉诃德性格,学识杂乱,见识浮夸”,“他全然浸淫在堂吉诃德的光辉而怪诞的热望之中:为了荒唐行为去战斗,盲目地冲剌那现实的风车”,“冒险”、“好斗”、“趾高气扬”、“四处树敌”。塞维特斯的对手评价更糟:“歇斯底里”、“一条疯狗”、“入了魔的人 ”、“魔鬼使者”等。就是这么一个人,加尔文使他变为一个“根深蒂固地印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的“烈士”,斯·茨威格用了两章篇幅叙述这富有戏剧性的一过程。

激怒了基督教世界,“从塞维特斯犯了‘不信耶稣为神的异端’之罪那天起,他就象野兽一样被人冷酷无情地追猎。”他只有从台上消失,用化名,干起了校对员的活,最后又成为了一名医生。

“ 过去那种好寻根究底和不知疲倦的脾气依然在激励着他。当一个人老是存有某种念头时,他就象是在发高热一样。他的思想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它寻求着发展和自由。每一个思想家,一待时机成熟,他的主要思想便不可避免地要寻找出口,其势就象扎剌寻找从化脓的手指上流出去;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里寻求分娩;膨胀的果子寻求脱壳而出一样不可阻挡。”

“象塞维特斯那样一个热情和过份自信的人,终究不会容忍他独家所有的指导性思想受到压制。他有一种推动世界同他一起思想的不可抑制的热情。……为了真正的信仰而直率地宣布他的使命,这难道不是他的责任吗?我们不能不认为,在那被迫缄口的年月里,塞维特斯看来在精神上备受痛苦。没出口的语言在他心里翻滚着。”

这样就有了激怒加尔文后的两次“自投罗网”,一次没在加尔文管辖范围内,他躲过了一劫;一次自己来到加尔文管辖范围的日内瓦,被加尔文发现,并将他投入监狱,塞维特斯自知在劫难逃,“现在我非常清楚,我注定要死在这个案件上。但这样的想法不能动摇我的勇气。作为耶稣的一个信徒,我将循着我主的脚步前进。”在加尔文施加压力下,“这位勇敢的思想家和具有独立思想的学者,象一条蹲在粪堆上等死的癞皮狗那样,望眼欲穿地关在地牢里。”

“不可思议的是,那可怜、沮丧和不幸的人一旦被要求抛弃他的论点,一旦他灵魂深处的信仰受到挑战,他又重新燃起了骄傲之焰。即使他的肉体将要被烧掉,但也丝毫不改变他的信仰。在这最后的时刻,这科学的游侠,上升到信念的烈士和英雄的高度。”

“塞维特斯知道,任何让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以顽固对顽固,以狂热对狂热。他宁愿为了自己的信念在无可言喻的折磨中死去,也不愿为一个较仁慈的死而支持约翰·加尔文大师的教条;他宁愿受半小时的极大痛苦赢得烈士的桂冠而在加尔文的身上永远贴上彻底野蛮主义耻辱的标签。”

“ 余下来的是一个恐怖的故事”,一五五三年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时,“火焰在塞维特斯周围升起时,他发出了如此可怕的喊声,许多旁观者转过身去免得目睹扭曲的身体。但痛苦的哀号声越来越高,直到最后变成一阵祈求的尖叫:‘耶稣,永恒的上帝的儿子,怜悯我吧!’同死亡的斗争持续了半个小时之久。之后火灭烟散,在灼热的余烬之上,贴近烧黑的火刑柱的地方,留下一堆乌黑的、令人厌恶的、烧焦了的东西,一堆令人恶心的、已全无人形的胶状物。那曾经是一个有思想的尘世的动物,热情地向往永恒,那曾经是灵魂飘动的碎片,现在缩成了一堆。”

“他,虽身处危急存亡,但英勇顽强;他,虽命悬千钧一发,但忠于信念,毫不气馁。在从容就义时,以轻蔑和懔然的目光注视着敌人——他被击败了,但不是被什么人而是被命运;他被杀害了,但没有被征服。最勇敢者往往是最不幸者。成仁比成功更值得羡慕。”(蒙田:《关于人吃人》)

卡斯特利奥变化的后一阶段

卡斯特利奥与加尔文抗争,在塞维特斯死后发生了转变,“明显地刺醒了沉睡的良心。”之后有两个回合的抗争,第一回合,塞维特斯之死,激怒了卡斯特利奥,卡斯特利奥从后台走到前台,公开向加尔文宣战。

“他在精神上是自由的,这是因为,他既不受宗教的束缚,也不受制于任何流行的狂热形式。直到加尔文杀害了塞维特斯,使他的良心受到了伤害,他才丢下了宁静的工作,代表受到污辱的人权,对独裁者进行攻击。”

“塞维特斯受难的形象、对于异端的大量迫害,使得卡斯特利奥从书叶中抬起头来,去寻找是哪些人在煽动如此暴虐的,究竟是哪些人自命是上帝的虔诚的仆人,徒劳地为了自己的不宽容辩护。”

“ 在那些集体搞疯狂的时期(这一疯狂不时地折磨着世界),居然有这样一个人,胆敢使他的思想不受那种时髦的幻觉的影响;胆敢把谋害(这种谋害常假借为上帝的更大光荣的名义)按其真正的含义称之为屠杀。人道主义的情感迫使他高声疾呼,他说:‘我不能再保持沉默了’,他就人对待人的残酷行为,发出绝望的呼吁,声震天穹。”

“这位勇猛的战士坚信自己是在向一个庞然大物挑战,他公开指控加尔文在基督教改革运动中受狂热的教义所煽动,杀害了一个人,从而屠杀了良知的自由。”

“ 但恐怖再次占了上风。每况愈下,加尔文的世俗权力因他的罪恶而确实加强了”,“恐怖再次维护了‘权威’”,“他被剥夺了为自己辩护的权利”,第一回合,在强权面前,卡斯特利奥“厌倦公开争吵”,“表明了真理后,他认为再反复表示抗议就是多余的了”,“他虽失望但百折不回,于是又回到了学术研究上去”。

可加尔文不甘罢休,“那神权执行者的仇恨,就激化集中于这么一个人”,“设下圈套,引诱他回到‘异端’的战场上来。”“加尔文的愿望就是彻底毁灭卡斯特利奥。这是一场白刃相接的战争。”第二回合抗争又开始了,卡斯特利奥针对加尔文诽谤与“最严重的控告”,进行了公开的反驳。

最终加尔文抓住了卡斯特利奥的所谓“罪证”,但卡斯特利奥“由于长期过劳他强健的体格被损坏了。他已无力去抵抗那么多的忧患,那么大的激动了。一直到最后,他勇敢地,虽然是徒劳地作战着——在大学里,在书斋里,他一直继续斗争,最后他被迫卧床。他得了不能控制的呕吐症,直到他负荷过重的心脏停止跳动为止。一五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逝世,卒年四十八岁。”

卡斯特利奥的精神:人道主义、不屈、宽容

卡斯特利奥的人道主义精神。“卡斯特利奥获得了不朽的人道主义者的名誉,因为他毫无畏惧地迎接他面临的灾难;他英勇地支持受迫害的同伴们的事业,而献出了他的生命。他虽然时刻受到盲信者的威胁,仍然冷静地、不带偏见地以托尔斯泰式的沉着,把信念象旗帜般升起。他坚信没有人应屈从于武力,只因为他们对宇宙的性质持有这样或那样的观点。”

“他宣称,没有尘世的力量有资格对一个人的良心施加权威。因为他不是以宗派的名义发表这些议论,而是一种发自对人类不朽精神的表现。所以,他的思想,和他的许多言词一样,能够永不磨灭。”

“难道在某些方面持有与加尔文不同观点的基督教徒都要用火和剑把他们斩尽杀绝吗?……难道没有必要高声宣称:凡在精神事务上持有和权力者不同观点的人,绝不能象野兽一般地加以追猎,或者把他们象强盗和杀人犯那样残酷地处决。”

“一种哲学或一种宗教不能依靠拶刑、战斧和大炮去建立,只能依靠影响别人,使他们不受强迫地去接受一种信念;只有依靠真正的了解,才能避免战争并把思想连结在一起。”

卡斯特利奥不畏强暴的不屈精神

“ 卡斯特利奥在这场危险的角逐中向加尔文提出挑战。他象武士那样以笔为戈。他意识到,对一个用物质的甲胄防护着的独裁者作纯精神的攻击,是徒劳无功的,所以他是为一个失败的事业在战斗。一个人,既手无寸铁又单枪匹马,怎么能指望战胜有成千上万的支持,又有全部国家力量装备着的加尔文呢?”

“即使象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那样主张宽容的温和的宗教改革者,看到被迫害者和被追猎者的痛苦,也觉得已不可能保持漠不关心了,他感动得高声祈求上帝,绝望地祷告上帝赐尘世以更多的人道——就这样,我在引用过的对加尔文的批驳中,卡斯特利奥雷鸣般的吼声是对一切因狂热仇恨而成为和平破坏者的诅咒。”

“ 在精神方面的论战,最优秀的斗士并不是那些毫不犹豫地、热情地投入纷争的,而是那些长时期犹豫的人们。因为后者爱好和平,又因为他们的决定是慢慢形成的。一直到他们竭尽一切可能去了解并认识到求助于权力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才不高兴地拒绝强加于他们的地位,他们集合起来自卫。但是,那些最难决定战斗行动的人,一旦决定了,就是所有人中间最不可动摇的,卡斯特利奥就是这样的人。”

“他从来也没有被那日内瓦的独裁者的威胁所吓倒;为了拯救无数其他人的生命,他毅然决然甘冒生命危险”,“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从一开始就知道他的战斗将是徒劳无功的,他知道这一点而恰恰因为这一点,他才毫不犹豫地追随了良心的召唤。他那圣洁的顽强精神使他这个‘无名小卒’在人类解放的伟大战争中永远铭刻下英名。他有勇气坚决反对一个世界范围的恐怖统治,他对加尔文的长期斗争将永垂史册。”

卡斯特利奥的宗教宽容精神

“卡斯特利奥蔑视神学家,把加尔文的受害者塞维特斯命名为 ‘一个被谋杀的无辜者’,当驳斥加尔文的诡辩时,卡斯特利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教条而只是杀死一个人’。在他的《为宗教宽容宣言》里(远在洛克、休姆、服尔泰之前,并比他们更为灿烂夺目),他一劳永逸地宣告了思想自由的权利。”

“政府当局和个人见解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为什么他们一碰到一些在哲学信念上与自己不同的人就唾沫四溅暴跳如雷呢?为什么要立即报告警察局呢?为什么要杀气腾腾地仇恨人呢?没有和解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道。只有当我们大家都抑制住自己的不宽容时,才能和平相处。在获得信仰的统一之前,我们即使时时意见相左,至少也要做到共同了解,彼此相爱,和平相处。”

“一方的顽固,导致了另一方的顽固。其结果是精神上的不宽容,其结果‘是残忍,是野蛮,是干兽性行为的欲望’”,“ 只有一件事能把人类从野蛮主义中拯救出来——宗教宽容。我们的世界大得足以容纳许多真理。如果我们互相友好的话,就能和蔼地同住,‘让我们彼此宽容吧,让我们不要谴责别人的信仰吧’,追猎异端,和任何一种对不同观点的迫害一样,是不必要的。”

“被教条主义者和狂热分子攻击,却用较人道和解的精神回答,难道真有这样的人吗?这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卡斯特利奥本人,在同强加于他的斗争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范。他并不用轻蔑还轻蔑;用仇恨还仇恨。”

“ 虽然他的敌手正磨刀霍霍意图杀他,他还是又一次伸出和解和友谊之手,‘为了基督的爱,我祈求你尊重我的自由,不要再用不实的控告来压服我吧。让我保留我自己的信念不受压制,我也完全同意你保留你的信念。不要再认为凡与你有不同意见者一定是错的,应该以异端罪处以火刑……当我看到那么多虔诚的人们,用与你不同的方法解释《圣经》,那使我忠于基督的信念更坚定了’。”

“很显然,卡斯特利奥宗教宽容的理想没有在坟墓中腐烂,在寒冬之后它活了下来,现在以崭新的活力开出了花朵。”

“在乌得勒支和约上,宽容的思想成为管理国家事务的武器,它强有力的把抽象化的领域具体化,并扎根在坚实的地球上。卡斯特利奥曾向红衣主教们热诚地呼吁,要求他们尊重别人的观点,现在自由了的人民都听到了,并体现在他们的法律之中。”

“ 从这第一块土地(它将成为世界的领土)起,宽容的理想开始征服每一纲领每一观点。一个国家紧接着一个国家接受了卡斯特利奥的启示,谴责对宗教和哲学思想的迫害。在法国革命中,个人的权利最终得到了保证。法国革命宣称,人是生来自由和平等的,他们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声明他们的信仰不受限制。到了下一世纪,十九世纪,这个过程更加速了。自由的概念——民族自由、个人自由、思想自由,终于被文明思想作为不可剥夺的准则所接受了。”

写作时间:2007年1月5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0个评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5-17-2009 14:48:15 | 只看该作者

苍蝇撼大象 思想的力量—读《异端的权利》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作者:力榕 | 评论(0) | 标签:思想的力量, 弱小者的抗争, 卡斯特利奥的精神

刘力榕

内容提要:读斯·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使我加深了对巴斯卡尔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的理解,在加尔文的强权面前,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太弱小了;但弱小者的抗争又是那么有力量,而且精神永存!加尔文作为统治者的强大;弱小者的无助与人性弱点,“人类的懦怯胆小是如此的积重难返”;思想的力量,弱小转化为强大;卡斯特利奥变化的第一阶段;塞尔维特的变化过程;卡斯特利奥变化的后一阶段;卡斯特利奥的精神:人道主义、不屈、宽容,“很显然,卡斯特利奥宗教宽容的理想没有在坟墓中腐烂,在寒冬之后它活了下来,现在以崭新的活力开出了花朵。”

关键词:思想的力量,弱小者的抗争,卡斯特利奥的精神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巴斯卡尔:《思想录》)

读斯·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使我加深了对巴斯卡尔这段名言的理解,在加尔文的强权面前,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太弱小了;但弱小者的抗争又是那么有力量,而且精神永存!

加尔文作为统治者的强大

“ 加尔文是一位组织艺术的大师,能够使全城全国(它的众多的市民迄今为止仍是自由人)转化为严格顺从的机器;能够扑灭独立思想,下令禁止思想自由而有利于他的全部教条。国家权力在他的至高无上的控制之下,各种权力机关——市行政会议和宗教法庭,大学和法院,金融和道德,教士和学校,巡捕和监狱,文字和言论,甚至最秘密的切切私语,都听任他摆布。他的教条已成为法律,任何人胆敢怀疑就要立刻受到教训——用压制讨论的辩论,用彻头彻尾精神暴虐的辩论,用监禁、流放或者火刑。这教训就是在日内瓦只有一条真理是完全正确的:加尔文即先知。”

“他已经在欧洲建立了一个教会组织,在权力上仅次于(如果是次于的话)罗马教皇所管辖的范围。在政治圈子里,如不让他知道,就什么也不可能发生,违抗他的意志的事情更是绝无仅有。冒犯这圣皮埃尔的传教士就跟冒犯皇帝和教皇同样地危险。”

“光是那些献媚者、仆从、灵魂奴隶、任何大运动的依附者,并不能使独裁者满足。除非那些自由人、绝无仅有的宗教独立派,也变成他的奉承者和奴仆。”

奇怪的是人民从自由到被管束,从不习惯到习惯,“甘于奴役”,并成为暴政、恐怖的帮凶,这也体现了加尔文作为统治者的能力与能量。

“ 自由,在昨天对他们好象还是最大的好事和快乐,而现在他们却愿意为了先知之故而将之抛弃掉。他们愿意毫不抗拒地追随这位领袖,实现默示的灵感‘甘于奴役 ’。就这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人民只是为了希望保持团结一致,心甘情愿地让人在他们脖子上套上轭,并且还要亲吻那把枷锁强加于他们的手呢。”

弱小者的无助与人性弱点

“衡量可得到的物质力量”,加尔文的对手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却显得十分弱小,“可有可无、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在公众中毫无影响的小人物”。斯·茨威格将卡斯特利奥的抗争比喻为“苍蝇撼大象”,塞尔维特只不过是“向风车挑战的堂吉诃德”。

“历史的目光只盯着胜利者而置被征服者于不顾。这些‘无名小卒’被倾入遗忘的汪洋大海中,既无十字架又无花环记录他们徒劳的牺牲。”

弱小者生活落泊、凄凉。“卡斯特利奥只是一个穷学者,靠译书和担任家庭教师所入,不足以养活妻子儿女;他,一个在异国的难民,没有公民身分,甚至没有居住权;一个逃亡过两次以上的流亡者。……多年来,这位伟大、谦逊而高尚的学者,生活在迫害和贫困的双重阴影之下,经常处在可怜的窘迫状态之中。” 卡斯特利奥与加尔文第一次较量后,为生活所迫,干过校对员、外文翻译员、私人教师、铲土的雇工等,因此他衰弱的身体被搞坏了。

孤立无援、无助,还不如战风车的堂吉珂德,堂吉珂德身边还有桑丘为伴。“在世界因盲信而疯狂的时代,人道主义者往往因没有力量而为争来斗去的狂热者所孤立。……卡斯特利奥茕茕孑立,但这才证明他不愧是一个英雄。他的富有经验的敌手有一长列忠实的追随者(或者,即使不忠实却受到严厉的戒律的约束),而卡斯特利奥却不可能指望任何宗派的支持,不论是新教的还是天主教的。没有一个大人物,没有一个皇帝和国王庇护他,就象他们曾经庇护过路德和伊拉兹马斯那样。即使有几个朋友和知己,虽钦佩他的英勇,也只敢在私底下说几句宽慰他的话而已”,“没有一个人对卡斯特利奥最低限度的需求,帮过一点忙。”

“这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者互通使人感伤的和令人钦佩的信件,还关起书斋的门诉苦。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公开去对抗基督教的敌人。伊拉兹马斯不时冒险射出几支冷箭;拉伯雷戴上小丑的帽子,穿上五颜六色的斑衣,用狂热的嘲笑作鞭笞;蒙田,一个杰出的、聪明的哲学家,在他的随笔里,以雄辩的文笔议论时事。但他们中没有人企图以狠狠的一击,去制止不名誉的迫害和处决。他们由于老于世故而小心翼翼,他们说,圣人可以找到比驯疯狗更好的消遣。他们说,明哲之士的本分是闭户不出,否则他自己就会成为一个受害者。”

“人类的懦怯胆小是如此的积重难返”,“陀斯妥也夫斯基在其《宗教法庭庭长》一文中,根据无情的逻辑,证明人多半是害怕天赋自由权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面对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生活所强加的责任时,出于惰性,渴望有一个明确而又普遍有效的、有秩序的世界性机构,省得他们去费心思索。”

“人道主义者以预言性的颖悟,早就远见到如此固执、如此自鸣得意的人会给欧洲带来灾难。在叫嚣中,武器的碰击声已铿锵可闻,已可大胆地预言:灾难性的战争正悄然来临。但是,人道主义者虽然知道真理,却不敢为真理斗争。”

思想的力量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巴斯卡尔:《思想录》)

思想力量,“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从胆小怕事到无所畏惧,甚至甘愿“抛头颅”、“当烈士”。弱小转化为强大,靠什么力量支撑并发生变化的?全在思想的力量,“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全部尊严便在于思想!”(《思想录》)全在精神的力量,而精神来自于思想!思想升华为一种信仰,正是这种信仰,才有苏格拉底的不屈;也正是这种信仰,才有卡斯特利奥、塞维特斯的不屈;也正是这种信仰,才有“不自由毋宁死”的不屈。而“压制性措施往往导致反抗”,“每一压缩作用都因为相应的反压力而产生动态的反作用,当加以非常大的压力作用时,常会引起爆炸。”

“聊可告慰的是,人类道德上的独立性,最终依然是破坏不了的。独裁统治现在不可能、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在全世界推行一种宗教或一种哲学。因为这一幽灵常会从奴隶状态中逸出,拒绝按照事先规定的方式思想;拒绝在命令下成为肤浅和苟安;拒绝所强加的一致存在下来。试图把神圣的多样化的生存状态退化到一个共同的标准上,把人类专横地分为黑的和白的,好的和坏的,绵羊(指驯服者)和山羊(指胡闹者),真实信徒和异端,忠诚者和背叛者,这是何等的愚蠢、何等的枉费心机——这一切所根据的是一个‘原则’,并以使用强硬手段为唯一的后盾。随时随地都会冒出独立自主的人,他们刚毅不屈地抵抗任何这种对人类自由的限制,成为所谓这样那样的‘拒绝服役者’(为宗教原因)。”

卡斯特利奥变化的第一阶段

对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的思想转变过程,斯·茨威格用了大量的篇幅加以论述,根据心理分析,揭示出卡斯特利奥、塞尔维特心理的微妙变化,斯·茨威格没有使这一转变过程概念化,而是富有戏剧性,并带有一种惊心动魄、震撼心灵的力量。

在抗争中被烧死的是塞尔维特,“由于卡斯特利奥过早的死亡,才使他免于流放或火刑”,但斯·茨威格更推崇卡斯特利奥。卡斯特利奥在加尔文杀害了塞维特斯之前,曾因“《圣经》译本出版”、“传教士一职任命”与加尔文有一番较量,“卡斯特利奥再也不能呼吸这样窒息的空气,不能忍受这样的精神高压统治了”,他抗争,在一次加尔文参加的会议上,“卡斯特利奥站起来请求‘上帝的使者们’遵守这样一个检讨的结果,不要审问、惩罚、谋杀那些和他们意见不同的人。” 加尔文对卡斯特利奥的猛烈攻击“大为惊诧”,最终卡斯特利奥退却了,辞去了公职,离开了日内瓦。加尔文胜利了,但付出了代价:“民意的反对”;相反卡斯特利奥却“极孚人望”,“这一英勇地受穷、自愿受难的行为,在卡斯特利奥同时代的人中间引起了敬佩。”

塞尔维特的变化过程

斯· 茨威格描写的重心是博学且道德高尚的卡斯特利奥,对塞尔维特事迹的叙述重点在于变化过程。斯·茨威格笔下的西班牙小子塞维特斯其貌不扬,是一个活力十足、精力过剩的家伙,他“具有超人的浮士德式智力,具有堂吉诃德性格,学识杂乱,见识浮夸”,“他全然浸淫在堂吉诃德的光辉而怪诞的热望之中:为了荒唐行为去战斗,盲目地冲剌那现实的风车”,“冒险”、“好斗”、“趾高气扬”、“四处树敌”。塞维特斯的对手评价更糟:“歇斯底里”、“一条疯狗”、“入了魔的人 ”、“魔鬼使者”等。就是这么一个人,加尔文使他变为一个“根深蒂固地印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的“烈士”,斯·茨威格用了两章篇幅叙述这富有戏剧性的一过程。

激怒了基督教世界,“从塞维特斯犯了‘不信耶稣为神的异端’之罪那天起,他就象野兽一样被人冷酷无情地追猎。”他只有从台上消失,用化名,干起了校对员的活,最后又成为了一名医生。

“ 过去那种好寻根究底和不知疲倦的脾气依然在激励着他。当一个人老是存有某种念头时,他就象是在发高热一样。他的思想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它寻求着发展和自由。每一个思想家,一待时机成熟,他的主要思想便不可避免地要寻找出口,其势就象扎剌寻找从化脓的手指上流出去;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里寻求分娩;膨胀的果子寻求脱壳而出一样不可阻挡。”

“象塞维特斯那样一个热情和过份自信的人,终究不会容忍他独家所有的指导性思想受到压制。他有一种推动世界同他一起思想的不可抑制的热情。……为了真正的信仰而直率地宣布他的使命,这难道不是他的责任吗?我们不能不认为,在那被迫缄口的年月里,塞维特斯看来在精神上备受痛苦。没出口的语言在他心里翻滚着。”

这样就有了激怒加尔文后的两次“自投罗网”,一次没在加尔文管辖范围内,他躲过了一劫;一次自己来到加尔文管辖范围的日内瓦,被加尔文发现,并将他投入监狱,塞维特斯自知在劫难逃,“现在我非常清楚,我注定要死在这个案件上。但这样的想法不能动摇我的勇气。作为耶稣的一个信徒,我将循着我主的脚步前进。”在加尔文施加压力下,“这位勇敢的思想家和具有独立思想的学者,象一条蹲在粪堆上等死的癞皮狗那样,望眼欲穿地关在地牢里。”

“不可思议的是,那可怜、沮丧和不幸的人一旦被要求抛弃他的论点,一旦他灵魂深处的信仰受到挑战,他又重新燃起了骄傲之焰。即使他的肉体将要被烧掉,但也丝毫不改变他的信仰。在这最后的时刻,这科学的游侠,上升到信念的烈士和英雄的高度。”

“塞维特斯知道,任何让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以顽固对顽固,以狂热对狂热。他宁愿为了自己的信念在无可言喻的折磨中死去,也不愿为一个较仁慈的死而支持约翰·加尔文大师的教条;他宁愿受半小时的极大痛苦赢得烈士的桂冠而在加尔文的身上永远贴上彻底野蛮主义耻辱的标签。”

“ 余下来的是一个恐怖的故事”,一五五三年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时,“火焰在塞维特斯周围升起时,他发出了如此可怕的喊声,许多旁观者转过身去免得目睹扭曲的身体。但痛苦的哀号声越来越高,直到最后变成一阵祈求的尖叫:‘耶稣,永恒的上帝的儿子,怜悯我吧!’同死亡的斗争持续了半个小时之久。之后火灭烟散,在灼热的余烬之上,贴近烧黑的火刑柱的地方,留下一堆乌黑的、令人厌恶的、烧焦了的东西,一堆令人恶心的、已全无人形的胶状物。那曾经是一个有思想的尘世的动物,热情地向往永恒,那曾经是灵魂飘动的碎片,现在缩成了一堆。”

“他,虽身处危急存亡,但英勇顽强;他,虽命悬千钧一发,但忠于信念,毫不气馁。在从容就义时,以轻蔑和懔然的目光注视着敌人——他被击败了,但不是被什么人而是被命运;他被杀害了,但没有被征服。最勇敢者往往是最不幸者。成仁比成功更值得羡慕。”(蒙田:《关于人吃人》)

卡斯特利奥变化的后一阶段

卡斯特利奥与加尔文抗争,在塞维特斯死后发生了转变,“明显地刺醒了沉睡的良心。”之后有两个回合的抗争,第一回合,塞维特斯之死,激怒了卡斯特利奥,卡斯特利奥从后台走到前台,公开向加尔文宣战。

“他在精神上是自由的,这是因为,他既不受宗教的束缚,也不受制于任何流行的狂热形式。直到加尔文杀害了塞维特斯,使他的良心受到了伤害,他才丢下了宁静的工作,代表受到污辱的人权,对独裁者进行攻击。”

“塞维特斯受难的形象、对于异端的大量迫害,使得卡斯特利奥从书叶中抬起头来,去寻找是哪些人在煽动如此暴虐的,究竟是哪些人自命是上帝的虔诚的仆人,徒劳地为了自己的不宽容辩护。”

“ 在那些集体搞疯狂的时期(这一疯狂不时地折磨着世界),居然有这样一个人,胆敢使他的思想不受那种时髦的幻觉的影响;胆敢把谋害(这种谋害常假借为上帝的更大光荣的名义)按其真正的含义称之为屠杀。人道主义的情感迫使他高声疾呼,他说:‘我不能再保持沉默了’,他就人对待人的残酷行为,发出绝望的呼吁,声震天穹。”

“这位勇猛的战士坚信自己是在向一个庞然大物挑战,他公开指控加尔文在基督教改革运动中受狂热的教义所煽动,杀害了一个人,从而屠杀了良知的自由。”

“ 但恐怖再次占了上风。每况愈下,加尔文的世俗权力因他的罪恶而确实加强了”,“恐怖再次维护了‘权威’”,“他被剥夺了为自己辩护的权利”,第一回合,在强权面前,卡斯特利奥“厌倦公开争吵”,“表明了真理后,他认为再反复表示抗议就是多余的了”,“他虽失望但百折不回,于是又回到了学术研究上去”。

可加尔文不甘罢休,“那神权执行者的仇恨,就激化集中于这么一个人”,“设下圈套,引诱他回到‘异端’的战场上来。”“加尔文的愿望就是彻底毁灭卡斯特利奥。这是一场白刃相接的战争。”第二回合抗争又开始了,卡斯特利奥针对加尔文诽谤与“最严重的控告”,进行了公开的反驳。

最终加尔文抓住了卡斯特利奥的所谓“罪证”,但卡斯特利奥“由于长期过劳他强健的体格被损坏了。他已无力去抵抗那么多的忧患,那么大的激动了。一直到最后,他勇敢地,虽然是徒劳地作战着——在大学里,在书斋里,他一直继续斗争,最后他被迫卧床。他得了不能控制的呕吐症,直到他负荷过重的心脏停止跳动为止。一五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逝世,卒年四十八岁。”

卡斯特利奥的精神:人道主义、不屈、宽容

卡斯特利奥的人道主义精神。“卡斯特利奥获得了不朽的人道主义者的名誉,因为他毫无畏惧地迎接他面临的灾难;他英勇地支持受迫害的同伴们的事业,而献出了他的生命。他虽然时刻受到盲信者的威胁,仍然冷静地、不带偏见地以托尔斯泰式的沉着,把信念象旗帜般升起。他坚信没有人应屈从于武力,只因为他们对宇宙的性质持有这样或那样的观点。”

“他宣称,没有尘世的力量有资格对一个人的良心施加权威。因为他不是以宗派的名义发表这些议论,而是一种发自对人类不朽精神的表现。所以,他的思想,和他的许多言词一样,能够永不磨灭。”

“难道在某些方面持有与加尔文不同观点的基督教徒都要用火和剑把他们斩尽杀绝吗?……难道没有必要高声宣称:凡在精神事务上持有和权力者不同观点的人,绝不能象野兽一般地加以追猎,或者把他们象强盗和杀人犯那样残酷地处决。”

“一种哲学或一种宗教不能依靠拶刑、战斧和大炮去建立,只能依靠影响别人,使他们不受强迫地去接受一种信念;只有依靠真正的了解,才能避免战争并把思想连结在一起。”

卡斯特利奥不畏强暴的不屈精神

“ 卡斯特利奥在这场危险的角逐中向加尔文提出挑战。他象武士那样以笔为戈。他意识到,对一个用物质的甲胄防护着的独裁者作纯精神的攻击,是徒劳无功的,所以他是为一个失败的事业在战斗。一个人,既手无寸铁又单枪匹马,怎么能指望战胜有成千上万的支持,又有全部国家力量装备着的加尔文呢?”

“即使象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那样主张宽容的温和的宗教改革者,看到被迫害者和被追猎者的痛苦,也觉得已不可能保持漠不关心了,他感动得高声祈求上帝,绝望地祷告上帝赐尘世以更多的人道——就这样,我在引用过的对加尔文的批驳中,卡斯特利奥雷鸣般的吼声是对一切因狂热仇恨而成为和平破坏者的诅咒。”

“ 在精神方面的论战,最优秀的斗士并不是那些毫不犹豫地、热情地投入纷争的,而是那些长时期犹豫的人们。因为后者爱好和平,又因为他们的决定是慢慢形成的。一直到他们竭尽一切可能去了解并认识到求助于权力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才不高兴地拒绝强加于他们的地位,他们集合起来自卫。但是,那些最难决定战斗行动的人,一旦决定了,就是所有人中间最不可动摇的,卡斯特利奥就是这样的人。”

“他从来也没有被那日内瓦的独裁者的威胁所吓倒;为了拯救无数其他人的生命,他毅然决然甘冒生命危险”,“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从一开始就知道他的战斗将是徒劳无功的,他知道这一点而恰恰因为这一点,他才毫不犹豫地追随了良心的召唤。他那圣洁的顽强精神使他这个‘无名小卒’在人类解放的伟大战争中永远铭刻下英名。他有勇气坚决反对一个世界范围的恐怖统治,他对加尔文的长期斗争将永垂史册。”

卡斯特利奥的宗教宽容精神

“卡斯特利奥蔑视神学家,把加尔文的受害者塞维特斯命名为 ‘一个被谋杀的无辜者’,当驳斥加尔文的诡辩时,卡斯特利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教条而只是杀死一个人’。在他的《为宗教宽容宣言》里(远在洛克、休姆、服尔泰之前,并比他们更为灿烂夺目),他一劳永逸地宣告了思想自由的权利。”

“政府当局和个人见解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为什么他们一碰到一些在哲学信念上与自己不同的人就唾沫四溅暴跳如雷呢?为什么要立即报告警察局呢?为什么要杀气腾腾地仇恨人呢?没有和解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道。只有当我们大家都抑制住自己的不宽容时,才能和平相处。在获得信仰的统一之前,我们即使时时意见相左,至少也要做到共同了解,彼此相爱,和平相处。”

“一方的顽固,导致了另一方的顽固。其结果是精神上的不宽容,其结果‘是残忍,是野蛮,是干兽性行为的欲望’”,“ 只有一件事能把人类从野蛮主义中拯救出来——宗教宽容。我们的世界大得足以容纳许多真理。如果我们互相友好的话,就能和蔼地同住,‘让我们彼此宽容吧,让我们不要谴责别人的信仰吧’,追猎异端,和任何一种对不同观点的迫害一样,是不必要的。”

“被教条主义者和狂热分子攻击,却用较人道和解的精神回答,难道真有这样的人吗?这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卡斯特利奥本人,在同强加于他的斗争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范。他并不用轻蔑还轻蔑;用仇恨还仇恨。”

“ 虽然他的敌手正磨刀霍霍意图杀他,他还是又一次伸出和解和友谊之手,‘为了基督的爱,我祈求你尊重我的自由,不要再用不实的控告来压服我吧。让我保留我自己的信念不受压制,我也完全同意你保留你的信念。不要再认为凡与你有不同意见者一定是错的,应该以异端罪处以火刑……当我看到那么多虔诚的人们,用与你不同的方法解释《圣经》,那使我忠于基督的信念更坚定了’。”

“很显然,卡斯特利奥宗教宽容的理想没有在坟墓中腐烂,在寒冬之后它活了下来,现在以崭新的活力开出了花朵。”

“在乌得勒支和约上,宽容的思想成为管理国家事务的武器,它强有力的把抽象化的领域具体化,并扎根在坚实的地球上。卡斯特利奥曾向红衣主教们热诚地呼吁,要求他们尊重别人的观点,现在自由了的人民都听到了,并体现在他们的法律之中。”

“ 从这第一块土地(它将成为世界的领土)起,宽容的理想开始征服每一纲领每一观点。一个国家紧接着一个国家接受了卡斯特利奥的启示,谴责对宗教和哲学思想的迫害。在法国革命中,个人的权利最终得到了保证。法国革命宣称,人是生来自由和平等的,他们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声明他们的信仰不受限制。到了下一世纪,十九世纪,这个过程更加速了。自由的概念——民族自由、个人自由、思想自由,终于被文明思想作为不可剥夺的准则所接受了。”

写作时间:2007年1月5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0个评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