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晓渔:社会运动正在穿越转型三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18-2013 12:2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晓渔 2013.1.17 13:05 浏览:240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横遭删改能够成为一个震惊海内外的事件,有点超出意外。对媒体的管制每天都在发生,对此的抗争每年都有,但是此次终于成为最后的稻草。

这与公众的期待落空有关。此前由于十八大的召开,一直处于刚性维稳阶段,公众期待会议结束之后可以宽松一点。所以,当人们听到“同志”改称“同事”,一片欢呼,以为期待获得回应,但是看到南方周末事件,发现这种期待只是望梅止渴,倍感失望。

献词事件的放大也与官方的应对失据有关。如果说这个事件有什么炒作者,宣传部门就是最大的炒作者。在新年献词横遭删改的消息在网上透露之后,经过两三天的抗议,舆论已经渐渐降温,但是南方周末官方微博突然出现人事更迭,发布消息否认此前说法。在此之前,广东省委宣传部通过海外媒体《联合早报》否认自己介入。这一系列举动反而是火上浇油,立即把事件推向高潮,引发了最为强烈的抗议。随后,《新京报》等媒体被强制要求转载《环球时报》构陷(已经越出了批判的范畴)《南方周末》的评论,更是把事件推向又一个高潮。

经过公众和官方从不同方向的推动,献词事件不再是媒体事件,而是成为一场社会运动。声援不限于网上,而是到了线下。南方报业的门口有大量的读者聚集,以温和的方式表达对新闻自由的诉求。虽然事件发生在广州,但是在北京甚至在宁波都有网友以各种方式在线下表达声援。社会运动不能仅仅是网上的虚拟行动,必须要走到线下。

最重要的是,此次社会运动不再限于利益相关者,也越出了知识阶层,企业家和艺人都加入了声援。根据各国的转型经验,社会运动的先声,常常由律师、记者、学者等发出,但如果只有这些阶层参与,是远远不够的,说明社会运动仍然处于筚路蓝缕的初始阶段。等到企业家和艺人开始发声,就可以断言一个时代的风潮即将或者正在发生变化,社会运动的兴起已经不可阻止。

企业家和艺人介入公共事件,并不是从此次开始。在723动车事故后,伊能静同样介入,当时介入的公众人物更多。但是区别在于,723动车事故是在公开媒体上得到广泛报道的事件,只要没有从线上走到线下,对这一事件发声不会存在“过敏”的问题。此次南方周末事件,是公开媒体上几乎不能出现的事件,即使只是发声也需要一定的担当,尤其对公众人物而言更是如此。但是,企业家和艺人依然坚持发声。

723动车事故涉及到动车的安全问题,涉及到生死问题,南方周末事件关系到言论问题,新闻自由问题。就生死温饱问题进行抗议,这种事件并不鲜见,但是就言论自由公民权利进行抗争,而且参与者不限于直接的相关者,这是1989年之后非常罕见的。长期以来,不仅政府如此灌输,甚至公众和其他精英阶层也认为,言论自由只是知识阶层的权利,与自己无关。但是随着网络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言,同时也开始感受到言论审查的严苛,意识到言论自由不是某个阶层的特权,而是最基本的公民权利。社会运动的诉求不再限于生存权,而是公民权。

企业家与社会运动的关系比较复杂,在自由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家富有冒险精神,会更多地介入公共事件。但是在政商合一的传统里,企业家又会过多地考虑到维护政府关系,而且从商人的职业习惯来说,会考虑到成本核算、风险评估,往往不会愿意承担太多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说法可以部分成立。但是近年来,企业家开始越来越明确地呈现出另一面,在此前后,任志强明确表示,在中国的现状情况下,惟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努力地站起来,把面前的墙推倒,建立社会民主制度。

艺人介入社会运动,往往比较滞后。除了摇滚歌手等少数群体,绝大多数艺人的去政治化程度比较高,感受到权利被剥夺的程度比较弱。但是,此次艺人的介入开始呈现出连锁反应。当伊能静发声之后被消声,李冰冰立即接力;当姚晨用索尔仁尼琴的“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曲折表达声援,陈坤直接表示支持"南方系众友人"。这同样说明,言论自由不是知识阶层的特权,而是基本的公民权利,越来越多地成为共识。拥有成百上千万粉丝,却无法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想,艺人的被剥夺感并不亚于记者。尤其是同行遭到打压,这就不再是另一个领域的事情了。

企业家和艺人的介入,将进一步使得依靠恐吓维持稳定的方式失效。因为恐吓唤起的不再是恐惧,而是变相的动员,唤起更多的人加入。对于公众而言,企业家和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被“喝茶”,要比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横槽删改,更加匪夷所思,更加挑战底线。当恐吓可以有效地阻止更多的人参与,社会运动就会转入低潮(不过,这种低潮只是暂时的);当恐吓唤起了更多的人参与,社会运动的潮水就会不可阻挡。

此次事件中,也有一些非常熟悉的声音:《环球时报》把事件和陈光诚联系起来,央视网历史频道官方微博称端谁的饭碗,替谁说话,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中国青年网称党管媒体,这是铁打的原则,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一位叫做李鸿谷的《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把抗争和声援称为“起哄”。但是,这些声音不再理直气壮,而是畏畏缩缩,有的为自己辩解,有的很快删除了自己的微博。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当你们是十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把你消灭,当你们是一百人的时候,我们会把你逮捕;当你们是一千人的时候,我们会把你驱赶;当你们是一万人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做;当你们是十万人的时候,我们加入你们。在南方报业的门口,当警察向参与者拍照,一个女孩面对镜头没有躲闪,而是打出了V字的手势。在这个瞬间,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内心感到恐惧的不再是公民。当企业家和艺人也要被“喝茶”,当“喝茶”像家常便饭一样常见,恐吓就会变得可笑。

社会运动无需企业家和艺人作为主体,也不必放大两者的作用。社会运动是公民运动,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参与,此次事件中最值得致敬的是那些无名的积极公民。但正因为企业家和艺人并非社会运动的主力,他们的介入恰恰说明社会运动已经过了破冰阶段,进入“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的阶段。社会运动正在穿越转型三峡,万山无法阻止溪水,只能激荡出日夜不停的溪声,直至“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