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弃拍王家岭救援电影是尊重民意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4-2010 07: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3675b0100j8fo.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3675b0100j8fo.html[</a>

弃拍王家岭救援电影是尊重民意吗(2010-06-04 17:47:05)

转载标签:杂谈  

弃拍王家岭救援电影是尊重民意吗

山西王家岭矿难后,山西电影制片厂曾表示要将此次矿难救援拍成电影。6月3日,山西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表示,在征求广泛社会各界意见后,决定放弃这个选题。(《山西晚报》6月4日)
[<a target=_blank href="http://news.163.com/10/0604/07/68ANOO8100014AEE.html">http://news.163.com/10/0604/07/68ANOO8100014AEE.html[</a>

从传出拍摄消息,到现在决定放弃,不过短短两天时间,让舆论一片哗然。原本这并不奇怪,拍电影是一种市场行为,山西电影制片厂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虑,选择拍与不拍,别人无权置喙。只是,负责人给出的理由实在让人费解:我们充分尊重社会各界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决定放弃这个选题。
  
“充分尊重民意,决定放弃这个选题”,就是说弃拍是民意的选择,言外之意似乎是,民意的反对声导致这部矿难电影流产的。这个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公众何曾反对过拍这部电影?确实,消息传出后,这部矿难电影遭到了很多的批评之声,但对这部电影“该不该拍”并没有争议,人们讨论的只是该“怎么拍”的问题。从制片方传递出的种种信息看,公众很担心这部重点描写救援奇迹,并作为“国庆”献礼的矿难题材的电影,会拍得过于歌功颂德,从而削弱了其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应该说,这种真实而理性的民意反馈,的确会影响到影片的创作思路乃至今后的票房预期,但非要理解成民意反对拍摄这部矿难电影,就有点“何患无辞”的意味了。

事实上,如果真的尊重民意,那么制片方应该很清楚地知道,拍摄这样一部矿难电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矿难频仍的现实下,我们对矿难的认识、体验和剖析已经不少,但我们仍然缺少一部艺术作品,从艺术的角度去解读人性,反思矿难。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正如小说《屠场》之于美国食品安全的深远意义一样,一部成功的表现矿难的艺术作品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其对制度完善和构建的意义,是普通的言论和报道所无法比拟的。正如有论者提出的,如果这部电影能够立足于现实,以表现苦难和反思为主题,则对于我们的矿难治理功莫大焉。

但很可惜,山西电影制片厂最终充弃了这个选题。无论从制片方给出的理由看,还是从事先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和投入来看,譬如电影的初稿已经完成,创作班子已经基本就位,我们都能隐约感觉到,这部矿难的“突然死亡”,或多或少都有外力因素的介入。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尊重民意只是一个幌子,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可能就是一部主题先行式的电影,人们所担心的“歌功颂德”的主题具有某种不可更改性,在强烈的民意压力下,有关方面既不能直接对抗也不愿妥协,所以只能选择放弃。这不是对民意的尊重,而是对民意的一种报复性举措。

电影可以不拍,但对矿难频发根源的追问和反思却不能停止。《八天八夜》的戏剧性“夭折”,其实本身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它的主题只有四个字:拒绝反思。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6)┊ 评论 (0)┊收藏(0)┊ 转载┊分享┊ 打印┊举报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