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香港自由行的争吵,你需要知道的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9-2015 11:2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香港自由行的争吵,你需要知道的三个问题

2015-02-27CoChina



最近,微博、微信上出现了不少有关香港歧视内地游客的新闻,也引爆了一些「对香港断水断粮断电」的仇港言论。于是,一边是香港人举着“中国人滚出香港”的牌子,一边是“没有大陆你们香港就活不下去”的骂声。而在这场争吵中,一些基本的事实其实都没有弄清。
我们整理了在这场争吵中三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并给予了回答。
要弄清事实常常需要下功夫,而情绪化的下结论总是很简单的,却又最具传染力和杀伤力。

欢迎你分享这篇文章。



Q1:香港人反对自由行,但是没有自由行,香港的经济能发展下去吗?大陆游客为香港带来的多少就业机会和收入。

A:事实上,在明报2013年的一份调查中发现,受惠于自由行政策的港人只有16%,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是七万左右。而从港府披露的经济发展数字看,“自由行”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不超过4%。自由行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往往是媒体在过于夸大了。

而另一方面,自由行的确对大部分香港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以地铁为例,每天经过深圳各大口岸赴港的不少于50万人(而在北京,在春运结束时的每日返城人口也不过30万),不难想象,每天50万的人口涌入,对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压力有多大。地铁愈发拥挤是香港人真切的感受。

此外,在香港人工资十多年不涨的情况下,但因为供求关系的变化,楼价、租金却不断上升(在项飙的《直面香港:群众运动中的民主诉求与政党政治》一文中,提到近20年来大学毕业生工资上涨有限,而房租则涨了近10倍),这导致只有那些能够承受高额成本的连锁店才能留得下来,譬如铜锣湾充斥着药店与化妆品店,那些本地人过去经常光顾的茶餐厅和小店却纷纷不见了。

因此,虽然自由行为香港带来了大量的旅客、收入,但其实钱大多是进了地产商的口袋,对香港人来说,反而是愈发拥挤的交通、不断高涨的楼价和快速消失的小店。

Q2:但除了自由行,还有香港的水电都仍依赖大陆的支援。没有大陆,香港还能活下去?

A:很多人认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供水、供电贸易是中央无偿拨转或者支持的,这是一个认知误区。

先说供电,从1979年开始,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即已经与广东电力并网,售电给广东。这其中80%的售电收益,会通过电费补贴的方式,回馈给香港本地的用户。香港本地的两间电力公司——中华电力与港灯公司,在离岛设立的发电厂,足以供应港九新界地区。一部分工业用电,则购自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贾葭《离开内地,香港会死吗?》)。

再说供水,香港的水有六至七成取自东江水,年最高供水量可达11亿吨,现时年供水约7亿多吨。2011年之前的合同中,每年向港供水为8亿吨,实际使用则不足8亿吨(上一年度用水7.17亿吨,支付近32亿港币),节省的部分依然要付款,有香港媒体形容这是把两亿港币倒入海里。东江水如果不卖给香港而是卖给广东本地,以现时广东1.5元人民币的入户水价计算,8亿吨水为12亿元人民币。(贾葭《离开内地,香港会死吗?》)

另外,因为香港处在一种复杂敏感的地缘政治之中,其供水系统更多的是政治角力的结果,而非出于港人的实际需求。在张烨《香港供水系统背后的政治》一文中就指出,1959-1979 年,港英政府积极建立本地供水系统。而等到香港主权归属明朗化,港英政府才逐渐放弃了对本地供水系统的强化。而到1997 年,香港最终由一个殖民地城邦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中国不必再靠大量供水扩大在港影响力,中国在水资源分配上也不再给予香港特别照顾,按照 2008 年起的 “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香港每年可获得11亿立方米水,低于惠州的 25 亿、东莞的 21 亿、深圳的 17 亿和广州的 14 亿。与此同时,香港强化本地供水系统再次被提上日程,港府着手兴建新的海水淡化厂。

因此香港与内地在供电、供水上,并不存在中央的“无偿支持”,事实上,有些时候还是香港背负着“共饮一江水”的政治要求做着亏本生意。

Q3:在示威活动中,可以看到有些人打出“大陆人滚回去”的标志,在网络中,也常可看到香港人对内地的恶意,令人厌恶。

A:2月以来香港出现的针对内地游客的示威活动,可以看出香港市民对中国大陆社会存在隔阂,以及对内地人的歧视,这都是事实,但这些情绪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

关于香港的政制问题是关键的因素。在香港基本法中定下「最终达至普选」为宪制目标,但全国人大三次针对《基本法》释法,将落实普选的时间表从2007年推到2012,最后推到2017。而在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给出的香港普选规定却明确指出选举的提名委员会人数按照此前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设立,由工商界、专业界等四大界别构成,在这个人数分配设置明显亲北京和工商界利益的架构中,有意参选特首的人必须要获得提委会「过半数」支持才可能成为候选人,而特首候选人必须「爱国爱港」。这个方案意味着,不受北京信任的参选人无论民望多高,都会被提前筛走。这个决议让期待“真普选”的港人大失所望,对中央政府的逆反情绪更是达到高峰。这一情绪,在自由行的问题上,就指射到内地旅客身上了。而民主制度的缺失却又可能导致民粹主义更加厉害。

另一方面,在项飙的《直面香港:群众运动中的民主诉求与政党政治》一文中也提到,“香港社会中排外和种族歧视的倾向──不仅针对大陆客,也针对各种外国人和外地人,甚至包括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少数族裔。为什么长期的经济自由主义、高频度的跨文化交往,没有带来社会意义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和政治上的世界主义?其原因可能还在于其本土政治性格的缺乏。有效的多元文化主义需要通过持久的政治辩论、社会行动而达成。”如何扎实地建设本地的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和生活方式,防止排外的地方主义,也是香港需要面对的问题。

而至于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微博、微信上出现的香港如何歧视大陆人的各自言谈,汪晖在《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中明确说中港两地民众近两年相互对骂未见得是坏事,而在社科院公开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指香港的占领运动虽然是大陆网民关注热点,但“舆论引导工作较成功,未对内地局势产生连锁反应”。放大、甚至制造两地的隔膜与敌意,令香港人争取民主的抗争得不到大陆民众普遍的支持和回应,其得益者是谁不言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