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猛:“雾霾”中的新政治——评柴静《穹顶之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16-2015 10:4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雾霾”中的新政治——评柴静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



林猛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把世界联为一体,我们也越来越没有延时地加入到各种国际热点之中,从鸟叔到冰桶挑战到蓝黑白金裙子,都是如此。但突然有一天,一个像公民一样、也把我们当成公民一样,一起切实探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难题的视频,席卷了网络,很短的时间内上千万次的点击量,微信圈、微博很快都被刷屏,人们都在转发它、谈论它,进而加入它所激起的讨论中。这在本土作品的网络传播史上,可能是一个空前的奇迹。

不用多说,这就是柴静用了一年时间奉献给我们的《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一部讨论我们这些年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雾霾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的纪录片。

有人对这部片子不以为意,毕竟,它的内容并无多少新奇之处,雾霾问题引起关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确实,《穹顶之下》并不像先知、启蒙者一样在向我们传播什么新观念,然而这在我看来甚至是它的可取之处:它更像是在邀请我们参加一次邻里大会,一起讨论邻里遇到的、我们也已经意识到的生活问题:需要装一个路灯,或者维修一处破旧的公共设施吗?不错,就是这样的感觉,它在邀请像你我一样有些了解并关注这个问题的人,一起加入这个讨论。这正是我们今天尤其需要的。

也有人因为片子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影响而心生疑虑甚至猜忌,但对我而言又是恰恰相反的看法。老实地说,我自己看的时候感觉片子还可以,但也没有觉得有那么好。但是当我知道有上千万人和我一起在观看它、议论它时,我因此而觉得它更好了。这不是娱乐至死,也不是被人类解放或民族振兴大业而激起的热情,这是另一种更平凡的激动,是当我们知道邻里有那么多人在同样关心邻里的难题、愿意参与讨论时而产生的感觉。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罕见。

诚然,我们不可以用过于玫瑰色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邻里大会。它接下来产生的,可能有相互的接近,也可能是彼此的分歧,在争吵的一瞬间甚至可能让我们感到彼此其实根本无法接近。所以我们看到,纪录片播出之后,有从科学的、社会分层的、传播的等不同角度的严肃讨论,也有对“召集人”的阴谋论的揣测,有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那种不屑一顾的傲慢,有我们熟悉而又常常落入其圈套的用信息编造进行的讨伐。后面这些,禁不住会打击我们刚刚萌发的乐观情绪和休戚与共的感觉,然而,它的根源,很大程度上还不是在于邻里长久的相互隔离,没有一种真实切近的公共生活,人人习惯于一种仿佛置身事外的挑剔和攻讦心态吗?这种心态,不正是需要多一些这样的讨论,多一些与我们切身相关的邻里问题的大会,最后是多一些的共同行动,来加以克服吗?说穿了,它源于我们长期缺乏自发的为解决共同问题而进行的合作,进而缺乏由此而带来的邻里共同感。

《穹顶之下》呈现给我们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揭示了一种新政治的可能。长期以来,无论是日常与普通人的私下交流,还是有限而难得的互联网讨论都让我感到,今天妨碍我们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多数人们对身边切近的问题保持着关注,他们的判断也是敏锐而准确的,但这方面他们常常伴随着最大的无力感;同时他们缺乏一种谈论未来的语言,一种关于未来的明确设想,前面既然没有希望,于是他们只是在过去和现在之间选择,并由于不满现状和无力感而选择过去。从这个角度说,《穹顶之下》不单纯是一部纪录片,它是发起一次公民讨论的邀请,它让我们意识到那上千万点击量背后的我们所具有的公民潜能和合作愿望,看到克服人们的疏离和隔阂的可能。进而,它也让我们开始憧憬,我们的未来不在于一种强加的、观念化的政治,而在于一种从身边切实生活延伸开的新政治。

这个憧憬暂时也许不会成为现实,但它已经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浮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