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外媒负面报道之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这些变化…… | 政见CNPolitics
Original 2017-07-27 王沛楠 政见CNPolitics
摘要
越是认为外媒涉华负面报道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强大影响的受访者,就越容易支持中国的对外传播和海外国家形象提升工程。
王沛楠 / 政见观察员
政见曾经推出过 “留学生更爱国” 和 “越看外媒越爱国” 两篇文章,研究发现,当中国受众能够更全面地获取海外社会的信息时,会对本国的评价有所提升。无论是身处国外的留学生、还是阅读外媒报道的其他受众,都有可能因为信息环境的改变、提升对中国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度。
最近,来自美国和香港地区学者的研究对这一现象提供了一种新奇又有趣的视角。他们的研究认为,外媒对中国的丑化和负面报道有可能会激发起中国民众的情绪反弹,使民众更支持政府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工作。
这项研究在 2016 年 1 月到 2 月间进行,研究者通过数据库随机选择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重庆的互联网用户,通过邮件的方式收回了 645 份有效问卷。
研究者主要向受访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是否关注美国媒体的涉华报道、美国媒体涉华报道对你自己和美国受众对中国的认知有多大影响、美国媒体涉华的负面报道在多大程度上会引发负面的情感、对中国政府对外传播工程的支持程度。
受访者普遍认为,美国媒体涉华的负面报道会影响到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而且,受访者获取美国媒体报道的频率越高,这种观点就会越强。
但有趣的是,他们同时认为,自己并不太容易受到这些 “偏见性报道” 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认知自己的祖国。这样的判断暗合了传播学中 “第三人效果” 的假设:即认为自己更不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
更重要的一点是,上面的观点会影响到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越是认为外媒涉华负面报道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强大影响的受访者,就越容易支持中国的对外传播和海外国家形象提升工程。
通俗来讲,对于美国媒体接触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获取美国主流媒体涉华的负面报道。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倾向于将中国描绘成为对美国核心利益构成威胁的崛起大国,这无疑会增加美国受众的不安和抵触情绪。受访者则希望通过中国的对外传播工程改变外媒的 “偏见性报道” 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扭曲,使得美国受众能够认识一个更加真实准确的中国。
在研究者看来,这个结论无论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媒体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受众是具有能动性的受众,并不是所有的负面信息在受众这里都会得到负面的解码。大量获取外媒涉华的负面报道反而会提升受众对中国政府公关工作的支持,这背后无疑是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在起作用。
这项研究也存在局限,调查的样本局限于中国最大的五个城市,且均为互联网使用者,受访对象的文化程度和价值观很难较好地代表整个社会的情况。研究对于情感倾向的研究也缺乏足够的解释力。
但它与文章开篇提到的两篇研究一样,至少提供了一种舆论领域国家治理的新思路——比如 VPN,看来对弘扬正能量也是有那么点正面作用的?
参考文献
Ran Wei, Ven Hwei Lo, & Guy Golan.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umed influence of u.s. news about china and the support for chinese government’s global public relations campaig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