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者、传递者、行动者——写给自己,兼论韩寒代笔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27-2012 12:5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完全是个旁观者,此前只读过韩寒的《杯中窥人》、《穿着棉袄洗澡》和部分博客文章,和他从未见过、素无交往。代笔事件刚开始时,我看到质疑者的分析、论证,将信将疑,但在读过所被质疑的作品后,我相信韩寒没有代笔。
    事情已经基本落幕了,双方信者恒信、疑者恒疑,我这篇文章想必不会对事件结局起到任何作用。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些话:作为一个曾经写过点东西的人,我是等着时间和别人将拳头击向面门,还是自己将自己放倒,想一想那些一直没仔细想的事情?简要点说就是,当三十出头,我们做了小时候觉得可耻的事,没有成为年轻时想成为的人,惯性和惰性像一只猛兽的上下利牙,合力死死把你咬住,这时该如何是好?
    这是我从这次质疑中想到的别的东西。这篇小文写3个小节:1、我为什么相信没有代笔。2、过去的韩寒被摧毁了。3、学习、传递、行动。


我为什么相信没有代笔
   
    只举最强的一个质疑:“韩寒早期作品大量引用,文史知识强大,而后在采访中说自己没读过四大名著,前后矛盾。”质疑者列出一堆人名材料,以说明作者“文史知识强”,必然是较有学术功底的人代笔。可事实是什么?我随便看看《三重门》,就看到这么一句:“《水游传》里有一百零八个男人,占据绝对优势,就算有女人出现也成不了气候。”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至少没怎么仔细看过《水浒》,看到“一百单八将”就想当然地以为是一百零八个男人。这种明显的常识错误,恰恰证明所谓的“文史知识强”都是“强使之”,专供拽文、装逼用的,正好印证了韩寒说的“没读过四大名著”,“为了显示有知识故意引用”。
    这样显而易见的错误,整本《三重门》里应该不少,质疑者不会看不到。这就只有一个解释:“如果一个人,已经开始控制信息,故意忽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那么这不是什么追求真相,而是掐架和专案组。(@破破的桥)”
    质疑者举出的代笔可能性最大的早期几篇习作,都有以上特点:装逼、炫耀、浅薄。只有一个故意显得与众不同的少年才会那样写,我当年也买来盗版的《钱钟书文集》和《李敖文集》,供在文章和书信中装逼;要代笔,需要写得这么差吗?
    有经验的读者和写作者都知道,但凡不错的作者,文字都有一个独特的核,你可以暂且称为个人气息或者个人风格,它决定了此作者不是彼作者。韩寒文章的核是什么?是其中玩弄文字的机智(难听点的说法是“抖机灵”,但我认为这能力不易)。他前期可以装逼,可以叛逆,后面可以尖锐,可以深刻,但这些都像是一个人随岁月变换的容貌、衣着,而文章的核,像是骨架,不会有大的改变。从韩寒的早期文章(《杯中窥人》、《穿着棉袄洗澡》、《求医》等)到后期大多数博客文章,再到公众场合的谈吐,这个核没有变。比如《穿着棉袄洗澡》里有“我们最终需要的人才是专长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博客文章里的“什么坛到最后也是个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是个花圈”,采访中把南周(迅)北范(冰冰)解释成“《南方周末》是北方报业的典范”。对一个写作者而言,抛开那些天花乱坠的质疑,抛开成见,看这些作品,这一条就可以说明他们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过去的韩寒被摧毁了

    但是没有代笔韩寒就胜利了吗?他这次已经不可能胜利了。代笔事件只是“人们”对他出现信任危机的最集中的反应。当好事者将他拔高到“当代鲁迅”的时候,当许知远宣称他的受捧只是“庸众的胜利”的时候,当韩三篇引发“可惜韩寒不读书”的感叹的时候,韩寒像他喜爱的钱钟书形容的“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红屁股,蹲在地上时看不见,爬得越高便越明显(大意)”。他收获了与能力不相称的声望、头衔,要承担与能力不相称的责任,要面对难以招架的支持和质疑,他的缺点暴露得愈加明显:缺乏知识训练,风度稍欠。
    我猜测抛出“韩三篇”的时候,韩寒就已经在焦虑地修正自己,希望完成自我的提升。我猜测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他会比前三篇表现更好。毕竟,一个作者最痛苦的莫过于总是重复自己。但是世事总是难料,人们不会按你的计划行事。代笔事件敲响了对峙已久的战鼓,万箭齐发,百鬼狰狞。
    心里没鬼的人不怕质疑,但不怕质疑并不表示质疑没有必要、没有价值。对于韩寒而言,没有质疑,他可能还满足于自己“羽翼的光芒”,而不会反思那光芒是来自自由飞翔还是滑翔伞,不会如此强烈地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对围观者而言,从中可以观摩各色人等的风度、学识、嘴脸,“破破的桥”先生不是给大家普及了很多逻辑学常识吗?“青春不再出发”先生不也开始教大家怎么读书了吗?
    我想,过去的韩寒被摧毁了。不是被质疑者摧毁,而是他自我摧毁。借这十万飞箭,解剖自己,看清五脏六腑黑暗之处,确认那依旧光明的部分,看到更多智慧而光明的人,不是质疑的最大意义吗?


学习、传递、行动

    摧毁之后,是重生。是照亮黑暗之处,放大光明。
    我确定无疑,韩寒是光明的。打个不恰当的部分,他像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明,仔细看会有环形山的暗影。他早年是一个叛逆的示范者,然后是一个优秀的传递者,现在他想做一个原创者。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做到苏洵那样二十八岁始发奋图强,重新向知识领域发起强攻,也许韩寒可以?我能肯定的是,我们有过自信到睥睨一切(无知者无畏)的年龄,做了很多傻逼的事,说了很多装逼的话,伤害了我们珍惜或陌生的人,这说明我们年轻过;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三十出头,我们可以传递敬畏而不是轻浮,可以不那么要面子,承认在水面之下有无数被遮蔽的人值得我们敬佩,承认在山顶有我们仰望的人值得我们追随,承认自己不是天才,我们在学习、在行动,为写作或为其他。
    对我自己而言,我乐于向有智慧的人学习其光明之处,包括韩寒、方舟子。我也乐于让那么一些人通过我接近更多光明的人,就像当年我通过王小波《我的师承》按图索骥,知道何为好的汉语。曾经有学生问过我郭敬明韩寒的作品是否适合看,我的回答即是:当然适合,但看了他们,再去看他们提到的人。韩寒是最适合的传递者,是月到中天万家明的传递者,并且目前也还主要是传递者。这是天赋其才,何必自我看轻?
    在传递之外,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行动。这世间有多少事可做啊,活在世上几十年,不做点什么实在可惜。梁启超给孩子的一段话说:“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哪)里是那(哪)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只想从沙发里滚到书桌前去,从乐奏无歇、杯中酒不空滚到人群中,去为改变自己和身边的天地,做蚍蜉撼树的事。
    学习者、传递者是韩寒必然会做的事,而我最希望看到的重生后的韩寒,便是一个自明、坚定的行动者。除了文字和赛车,他还在真正做他认为正确的事。那时,他身上没有那短暂滑翔的光芒,而是像练长跑一样,顶着阳光一圈圈地跑,不管有没有观众。

    最后,胡乱引用一句名言:“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麦田守望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