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想】I. 10种常见逻辑谬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25-2012 01:4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参考书: Critical Think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skills

参考网站:http://www.don-lindsay-archive.org/skeptic/arguments.html

补充译言网《常见的逻辑谬误》一文对逻辑谬误的解释:

逻辑谬误是削弱论证的那些缺陷。学会在自己以及他人的文章中找出逻辑谬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读到的、听到的论证的评判能力。

关于逻辑谬误,重要的是应该认清两点。首先,存在逻辑谬误的论证实在极为常见,且可能显得非常令人信服,至少对于那些诱因读者或者听众是如此;在报纸、广告及其他信息源中,都可以找到众多存在逻辑谬误的实例。其次,有时很难判断某论证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某一论证实际上可能非常无力、有些无力、有些有力,或者非常有力;包含若干步骤或者若干部分的论证,可能其中某些章节很有力,而另外一些则很无力。因此,本文的目标不是教人如何给论证贴上逻辑谬误或者逻辑严密的标签,而是教人如何审查自己的论证,然后使其从“无力”变为“有力”。

译言网文章链接:http://article.yeeyan.org/view/65452/28581 (有小部分重合内容)

1.  Begging the question(乞贷论证)

概念:在前提中预设结论,即把待论证的结论放进前提里。
举例:军人理应服从命令,在集中营里服向犹太人释放瓦斯只是服从上级命令,因此这个行为是正当的,并非谋杀。
分析:“军人理应服从命令”是这个推论的前提,但这个前提预设了“军人服从一切命令都是应该(且正确)的”这个结论,即前提本身已经包含了结论。另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是:《圣经》记载着神的话语,神说的话都是真理,所以《圣经》是真理。这个例子里先预设了《圣经》确实记载着神的话以及神说的是真理,才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是课件里的例子我不反基督教的不要打我……)
吐槽:网络骂战贴里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捂脸*

2.  Inconsistency(不自洽)

概念:推论的中含有明确的绝对化表述,而这种表述发生了前后矛盾。
举例:媒体对非洲的过度渲染性报道一无是处。这些报道塑造了无助且无能的非洲人形象,告诉发达国家必须对此歉疚,而这些报道所带来的来自西方国家的捐助也只能帮助很少人。
分析:结论是渲染性报道“一无是处”,但前提明明说到报道带来了西方国家的捐助。
吐槽:这个问题更多算是写作用词的错误,虽然导致了逻辑错误但稍加修改用词逻辑就能圆过来,因此慎用绝对化表述,须知只要一个反例就破功了。

3.  Equivocation(歧义调换)

概念:一个词有多种语义。推论在语义A的语境下进行,但得出结论的语境却是语义B。
举例:人的一生始终都在“歧视”。买酒的时候,买车的时候,邀请朋友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选我们认为更好的的那些,这种歧视没什么不对,因此种族歧视也没什么不对。
分析:用“歧视”的口语化含义做推论得出歧视没问题,进而得出严肃含义下的“种族歧视”没问题。另一个一眼便知的通俗例子是:吵闹的孩子简直是头疼,阿司匹林能治头疼,所以也能治吵闹的孩子。(嘛……在某种意义上,治是能治的……吃了就睡了吧……)
吐槽:在国内各种民主法制选举不拉不拉相关大概念的词汇上发生类似情况的比比皆是。

4.  False dichotomy(伪二分法)

概念:在前提中制造一个看似非A即B的选项并推出选择其中一个,但实际在AB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
举例:或者站在我们这边,或者站在恐怖分子这边。──2001.9.20小布什
分析:好像不用分析了吧……(其实是懒)
吐槽:政治宣传、网络骂战中都太多了!

5.  Ad hominem(人身攻击)

概念:在前提中出现与需要证明的结论无关的人身攻击。
举例:巴菲特说要让经济恢复最好的办法是减税。啊呸,他就是个贪婪地资本家。
分析:巴菲特的资本家属性与经济恢复的办法是否是减税无直接关联。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前提中出现个人某个属性的批判未必是对人不对事。比如“我不能雇佣Jeremy当儿童看护。他是个恋童癖,法庭都说他对孩子有一定危险性。”Jeremy的恋童癖属性和他能不能当好一个儿童看护有直接关联,因此这是一个有效推论,而非简单的人身攻击。
吐槽:Jeremy要是想要在国内做儿童看护,要么就是他没恋童癖被人骂恋童癖,要么就是他真有恋童癖被指出后一堆人跳出来喊“歧视!人参公鸡!”……太难了*挖鼻屎*

6.  You too(你也一样)

概念:正方指出某人做的一件事不对,反方以另一个人或正方本人也做过类似的事情来反驳。
举例:特里:“你手球!麻痹骗子!”法布雷加斯:“嘿册,你也有资格说,上礼拜你不也拿手进球了么!”
分析:这个好像也不用分析=v=(又偷懒)
吐槽:各种举某贪官没判死刑所以吴英也不该死的都犯了这个错误好么!当然我也觉得吴英不该被判死刑,但是用这个逻辑是木有说服力的(如果在英美法系的世界里应该就有说服力了吧)。类似问题在各种报道里也常见了。

7.  Straw man(稻草人)

概念:在辩论中将对方的观点调换成一个看上去相似实则不同的观点并加以成功辩驳。
举例:支持死刑者认为死刑对罪犯有威慑力,如果死刑对罪犯真有威慑力,那些有死刑的国家岂不是应该没有杀人犯,而这显而易见是错误的。(言下之意死刑对罪犯没有威慑力,不应该支持死刑)
分析:将支持死刑和认为死刑对罪犯有威慑力等同,实际上这两个观点并不一致,而后者更易辩驳,于是选择后者进行驳倒并造成驳倒了前者的假象,实际上打倒的只是一个稻草人。
吐槽:药家鑫一案中各种对于废死的争论啊嘿嘿嘿嘿……

8.  Invoking spurious authority(诉诸权威)

概念:引用权威的名人名言代替论证,而这个名人在你需要论证的领域里实际并不权威。
举例:斯大林说德国不会进攻苏联,所以德国不会。
分析:斯大林在德国是否进攻苏联这个命题中并非权威,这事儿不是他说了算。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引用名人名言都是诉诸权威,符合以下条件的引用可以帮助论证:
给出被引用者的身份;
被引用者在论证领域里被同行认可为权威;
被引用的观点必须在该领域有共识;
该领域必须有理论知识体系。
吐槽:反正你妹的也都很常见!

9.  Arguing by analogy(不当类比)

概念:通过将一个主体比喻成另一个主体达到论证目的。
举例:限制枪支对减少谋杀案于事无补,看看禁酒令就知道了。
分析:这个好像也不用分析……(喂!)当然并非所有的类比都失当,两个主体的共同点越多,论证逻辑就越强——但,不靠类比完成的论证最牛逼。
吐槽:懒人病发作越收尾越不高兴吐槽,算是补充一点吧就是文学创作、对一个概念进行形象化地解释等等,还是可以用各种类比的,但是在论证过程中就算了。

10. The slippery slope(滑坡谬误)

概念:在一连串因果推倒中,每一个前因都只能部分推倒出后果,导致最后的结论相当骇人,但实际上只是虚张声势一滑到底,中间没什么逻辑上的必然性。
举例:如果打胎被视为合法,打胎的人数会急剧上升,对生命的尊重将最终被削弱。(原句老长啦懒得翻译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儿)
分析:A可能导致B,B可能导致C,C可能导致D,D可能导致E……所以A会导致E。
吐槽:我的噩梦之一是在彭肚皮的微博上看到“滑坡谬误”这四个字,太可怕了*蒙克呐喊脸*

II. 10种常见修辞花招

与逻辑谬误不同的是,修辞花招特指在论证中使用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文字,以激发读者内心对作者的赞同或受作者引导达到一定诉求。这些手法更多出现在政治宣传(propaganda)或广告中(西方语境中宣传一词带有贬义)。

1. Appeal to compassion or guilt(诉诸同情/诉诸内疚)

概念:以文字(有时候辅以图片)唤起读者的同情心、内疚感,以达到作者诉求。
分析:尽管有的时候诉诸同情的手法在慈善募捐等“好人好事”上很有效,但如果牵涉到严肃的观点,则有必要剥离这些文字和图片。
吐槽:如美伊战争前对911的渲染性报道,邓玉娇,等等。

2. Appeal to popularity(诉诸大众)

概念:以文字(有时候辅以图片)激起读者想要和“大众”一样的欲望,以达到作者诉求。
分析:诉诸大众更多用于商业广告。
吐槽:言下之意如果在一篇正经文章里看到诉诸大众这种低级错误你丫还不如广告公司呢。

3. Appeal to fear(诉诸恐惧)

概念:以文字(有时候辅以图片)让读者产生的恐惧,从而影响其观点和行为。
举例:waves of immigrants(同样表达大批移民,waves有潮涌之意,诱发读者想象)
分析:诉诸恐惧更多出现在小报上。
吐槽:比如苹果日报……

4. Appeal to cuteness(诉诸萌)

概念:以小动物的萌影响读者的观点和行为。(不多加分析吐槽)

5. Appeal to sexiness(诉诸性感)

概念:“吃碧生源减肥茶,跟我一样瘦哦”酱紫
分析:类似的还有诉诸财富、诉诸地位等等,在广告中常见。
吐槽:眼下之意也是,如果正经文章里出现了,嗯哼。

6. Buzzwords

概念:Buzzword有很多含义,术语、行话、流行语等。Buzzwords已经被西方学界认为具有一定的情感力量,能成功引导读者产生好感或反感的情绪。
举例:bureaucrats有政府机构也有官僚机构的意思,易引发反感情绪,替换成officials(官方)则更中立;此外,类似“自由市场”之类的词汇也被认为带有理想化色彩。
吐槽:关于Buzzwords课件里举了很多例子,当然不是说以后写东西就不能用这些词汇,但是作为读者有必要在看到一些花哨词汇或专业术语的时候稍作思考——这个词用得有必要伐,是不是为了搞你的脑子,搞你的脑子,和搞你的脑子呢?

7. Scare quotes(惊悚引号)

概念:在正常的词汇上加引号。
举例:我相信他们只是“好朋友”。
分析:高亮一个平淡无奇的词汇引人遐思,虽然作者没有做任何暗示但是读者会不由自主做出联想。
吐槽:这招吵架的时候用用蛮好。

8. Putting up a smokescreen(烟幕弹)

概念:提出另一个命题,使对原命题的讨论削弱。
举例:在政府官员桃色丑闻中,官员提出新闻媒体的不恰当报道造成不良影响。
分析:烟幕弹和稻草人等逻辑谬误不同。稻草人是举出一个相似的命题但在逻辑上有漏洞,烟幕弹则是索性转移话题(虽然看上去和原命题有一定的关联)。
吐槽:所谓歪楼什么的……

9. Trading on equivocation(借助模糊词)

概念:利用词汇的模糊语义将整个概念模糊化。
举例:霍老师曾经认编辑,他写了如下这段话(大意)——有段时候我收到的稿子充满了“有关”这个词。某某人和这桩案子有关,某某人和那桩案子有关。有关是什么意思?可以是某人直接或间接涉案,也可以是某人的大表哥涉案,于是某人就变成“有关”了,求求你们写清楚好吗!
吐槽:矮油是不是觉得无比眼熟,而且我们不但喜欢用有关,更喜欢用,或!有!关!啊哈哈哈哈哈……

10. Trading on Implicature(借助暗示)

概念:利用背景、上下文和词汇的隐藏含义,说服读者支持自己(往往有一定误导性)。
举例:英国保守党某次竞选演讲题目为“加税导致工薪家庭负担加重”,这个演讲并没有说工党会加税,但在保守党和工党正在剑拔弩张的背景下,能使听者下意识认定工党的施政纲领里有加税这一条。另一个例子是报纸标题“首相否认撒谎”,而这个说法暗示了首相曾撒谎,只是在掩盖。
吐槽:怎么说呢……标题党这种事情,至少FT是不大屑于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