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开老沙:无需“斩草除根”,只要“相生相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4-2012 23:0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需“斩草除根”,只要“相生相克”——续@密商 的‘和平倡议书’
(2012-04-03 23:12:48)
转载▼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社会观察

读过@密商 的微博“谈‘斩草除根’——和平倡议书,”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8a5e101011xlv.html,充满善意和理性的文字令我欣赏,不过我觉得@密商带着美好的动机,但似乎还可以更透彻些,本着狗尾续貂的精神,说一些个人愚见供大家参考。



首先,什么是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公共理性?

无论是网络中还是现实中,由每个社会成员所组成的社会环境本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你张扬也罢、低调也罢、独立思考也罢、人云亦云也罢,都无法摆脱社会环境中彼此关联的利益关系,有人诈骗就必然有人上当,有人行凶就必然有人遭殃,当你带着‘事不关己’的心态去旁观的时候,也许你所看到的恰恰是日后摧残你的罪恶,你的冷漠、你的麻木乃至你的无所谓都可能成为害你的事物的帮凶,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该认真的去观察并思考自己所置身的社会环境,并且要努力的让它变得更符合自己的利益需要,这样才不会被社会遗忘或抛弃。所以此次围绕韩寒展开的方韩之争以及随后的罗方之争,都吸引大量公众进行关注和思考,这有助于所有参与者进行有关个体理性和公共理性的思考,这是此次事件的最大进步意义所在。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并擅长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去看待社会的时候,我们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利益博弈,也需要学会各种各样的行为法则。这跟逛市场是一样的,作为买家希望物美价廉,作为卖家希望顾客多出银子少拿货。卖家少的情况下买家之间会互相竞争抬高价格,买家少的情况下卖家之间会互相竞争压低价格。公共的社会环境也是如此,某种观点过度弘扬就会变得毫无价值,而某种现象过度稀缺就会被疯狂追捧,所谓波浪式的前进而已。



当每个人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去看待社会并有所作为时,驱动他的是‘个体理性’,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个体理性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有的人以为正确的在别人眼里就是谬误,有的人以为公平的在别人眼里就是残暴,所有围绕个体理性的争论都会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坚持而变得无比混乱,甚至没有结局。



公共理性是超越个体理性的概念,所谓公共,是指它源于每一个个体的理性,又不等于任何一个人的个体理性。公共理性的最大作用在于维系社会环境的价值底线,它是在个体理性之上的某种法则,它不以任何个体为目标,却又能承载每一个个体的利益,它努力维系着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就像买家与卖家之间、买家与买家之间、卖家与卖家之间的利益博弈一样,公共理性所维系的是这种买卖关系的稳定,今天我吃亏明天我占便宜,算来算去总体上还是持平的,这样买卖才能做,如果买卖慢慢成了强买或者强卖,一家持久的占便宜而另一家持久的吃亏,那么交易就无法继续,行市就崩溃了。



由此可见,持不同观点的人在网络上争论,其最终结果并不是去论证哪一个人的观点是“最正确”或者“完全错误”的,而是期望不同人的个体理性的互相碰撞,最终产生更加完整的公共理性,新的公共理性的内涵会代替原有的公共理性的内涵,进而指导新环境下人的言行,社会正是在这样的不断超越中前进。公共理性的产生不是以任何个人的“完全胜利”为前提,也不是以任何个人的“完全失败”为结论,它的产生过程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挫败感”,因为个体理性所追求的利益没有最大化的实现;它的产生过程也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成就感”,因为个体理性所追求的利益都有所实现。挫败感驱使我们去寻找更高层次的公共理性,成就感驱使我们去坚守已经获得的社会共识,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交错之间,社会在慢慢前进,而我们也在慢慢长大!



其次,如何去追求并捍卫“和平”?



如能认识到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之间的差别,就能明白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和平”只能在公共理性范畴内得以有效的实现,在个体之间或少数群体之间的“和平”并不属于整个社会,而是小圈子内的媾和,这种媾和实现的是极少数利益团体的狭隘的“公共利益”,并不是能够覆盖整个社会的“公共理性”,它所存在的根基在于蒙蔽圈子外面的人的“个体理性”,只要你不去追求与他有关的个人利益,他就能成功的在你身上占便宜,如果你发现了他在占便宜,你和他之间的争斗依然是个体理性之间的争斗,只不过你是一个人,他是一群人而已!



什么样的“个体理性”能够升华为“公共理性”的一部分呢?我认为有一个基本的判别标准,那就是“己所欲”的能否同样为他人坚持,“己所不欲”的能否同样被他人排斥,所谓“我不想这么做,你也不想这么做”,“我要这样,你也可以这样”,凡是具备这种特点的理性,都容易被大众接受并奉行,进而成为一种社会公共认知,进而升华为公共理性的一部分。



所以说,“和平”的实现并不是用任何一种个体理性去压制或覆盖另一种个体理性,而是形成不同个体理性之间的平衡,和平是在公共理性层面实现的,而不是在少数的个体理性之间实现的。只要是有助于更高层次公共理性的形成,不和平也不会阻碍社会进步,它会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升全民的认知;只要是不利于更高层次公共理性的形成,再和平也无法推动社会进步,它会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你慢慢沉沦!



第三,斩草除根是不切实际的虚妄,相生相克才是万物发展的公共法则

无论是挺方还是黑方,无论是挺韩还是倒韩,无论是挺罗还是倒罗,任何观点之间的对抗都是难以判断胜败并且难以和平收场的,真正的“和平”在于谁能率先迈上更高层次的公共理性,而不是谁能率先占领道德制高点,占领了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之后,如果还是为了个体理性,那么这样的道德难以服众也难以持久;真正的“和平”是谁能率先找到互利互惠的新规则,而不是短暂的偃旗息鼓或高姿态的单方停火,个体理性的和平心态并不能消除弥漫于社会的暴戾之气,反而成为个体被边缘化甚至被淹没的因由。



归根结底,“和平”不是任何一方的斩草除根,而是稳定有序的相生相克。



基于以上三点基本概念,我尝试解读一下@密商 提到的三个关键问题:

1.为了心中的正义就可以越界伤害他人吗?这个问题很关键,可以转译为“能够把个体理性的正义偷换为公共理性的正义,然后以此去打压他人吗?”在公共理性范畴内,可以明晰的看到公权与私权的分别,可以准确的理解个体言行与群体反应的差别,但是当一个人陷入了个体理性的偏执时,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个体理性放大为公共理性,进而对他人进行批判和打压,这就相当于自己制造出一种所谓的“公权”,它带着‘正义’的面具,却罔顾他人的权益。此等做法只能破坏真正的公共理性,却无法形成更高层次的公共理性。

2.言论自由与合理质疑的边界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是现实执行中的核心问题。言论自由是公共理性的内涵,合理质疑则涉及到个体理性之间的冲突,对涉及到公共权益的话题遵循言论自由的规则进行争论,这是合理质疑的范畴;以言论自由的名义对个体的权益进行打压和摧毁,这绝不是合理质疑。其中的边界就在于“公”与“私”的界限是否能看清楚,只要不跨过公私分界线,则合理质疑是言论自由的体现,只要跨过了公私分界线,则言论自由就蜕变为话语暴力。

3.培养全民理性思维的能力。这个问题是一切争论最终的归宿,而全民理性思维的内容不仅仅是针对自身个体理性的思考,更重要的体现为针对社会公共理性的思考,思考的过程更多的是坚守与妥协相互权衡的过程,通过坚守来体现个体理性的多元化,通过妥协来达到公共理性的形成。一味的坚守只能僵化甚至激化矛盾,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个体利益的实现,一味的妥协只能模糊公共理性的价值理念,最终形成强弱分野难以调和的局面。所以所谓的全民理性思维最终归结于更高层次的公共理性。





以上分析稍显晦涩,但将其用于过去几个月之间围绕方舟子和韩寒的网络争论,可有比较明晰的结论。



1.由麦田发起,由方舟子弘扬的质疑韩寒

这是过去几个月网络言论的核心热点问题,有人说这叫“方韩之争”,我认为并不准确,整个质疑韩寒的事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个体理性对抗个体理性。起初由麦田挑起对韩寒的尖锐质疑,韩寒亦有更为尖锐的回应,这一过程中双方更多的是个体理性的对抗。麦田对韩寒的质疑是以个体对另外一个偶像个体的挑战,而韩寒的回应并未把自己套上公共理性的外衣,其出发点依然是本着“我的事情我做主”的原则,这一阶段波澜不惊,以麦田的道歉而告终。

第二个阶段,伪公共理性对抗个体理性。当方舟子加入到质疑韩寒的阵营中时,韩寒还是以个体理性对抗的思维对方舟子发出了极为尖锐的反击,但是方舟子直接祭起了“公共理性”的大旗,‘打假’和‘防止偶像误导’是方舟子最开始深得民心最重要的法宝,当应者云集的时候,韩寒变成了以个人之力面对舆论狂潮,他很明智的选择了沉默,而此刻各路倒韩人士迅速聚集并把目标都集中于打倒韩寒一点的时候,伪公共理性已经出现了。为什么说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是“伪公共理性”呢?如前文所述,公共理性应该是权利公平、逻辑对等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将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先确定结论再寻找证据的‘质疑’过程,公共理性更不是某一个人之判断妄图引导甚至代替公众独立判断的话语暴力。这一阶段经历了最开始的风起云涌之后,迅速引发了各路倒方或挺韩人马的反击。

第三个阶段,公共理性对抗个体理性。在方舟子质疑韩寒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独立反驳方舟子的人士,他们并非一味的维护或者捍卫韩寒,而是不约而同的将目标指向了方舟子的质疑方式,无论是@孙海峰还是@李剑芒 ,无论是@罗永浩可爱多还是@破破的桥,诸多实名网友挺身而出面对方舟子引领的舆论狂潮,他们或崇尚公权与私权分离,或崇尚逻辑严谨合理,或崇尚文化求同存异,其目标都是为了维护某种社会公共理性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方舟子及其支持者不断的推波助澜,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共理性的阵营。



对方韩之争的以上总结,与实际情况应无太大偏差,方舟子最擅长的是把自己的个体理性判断套上公共理性的外衣,他并不擅长‘事情为何如此’的事实判断,而是擅长‘事情应当如此’的价值判断,所以他能够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来快速还原出一个“造假者”的形象,却无法完整解释造假的过程,他所在意的是能把他攻击的对象定性为“造假”,至于假是如何造的,是否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对他来说不重要。这种以个体理性来藐视甚至颠覆社会公共理性的思维,多存在于‘有能力’的人心中,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引发越来越多人的不满!



对付方舟子这种“以一己之私对天下”的个体理性思维,不要天真的向往和平,因为他想要的就是踩着你去成全他,也不要愚蠢的向往斩草除根,因为他有的是时间也有足够的智慧来保护自己,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制衡,只要他用这样的方式去挑战公共理性,就不厌其烦而且不离不弃的针对性反驳,直到有效遏制其偏颇为止,他不动,你也不必动,他若动,你也要快速应对。他以假打的方式来打假是不需要成本的,而你试图捍卫的公共理性只要失败一次,代价就很高。所以只能用持久战来对付方式逻辑,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由公众发起的针对方舟子的质疑



在前不久,由一部分公众发起了针对方舟子夫人的造假质疑,我个人其实特别反感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虽然方夫人论文的抄袭剽窃是有‘铁证’但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方舟子的应对方式如此低级。这一事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伪公共理性对抗伪公共理性。这一阶段的缘起是号称数百位社会人士质疑方夫人的公开信,这些人形成了一种群体效应,看似是公共理性其实依然属于一小群人的个体理性。他们与方舟子及方舟子的支持者们围绕方夫人的论文涉假问题产生了尖锐的对抗。作为围观者,我相信比起质疑者的无聊,方舟子的反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因为这一次,他虽然继续高举公共理性的大旗,但却直接暴露了个人利益不可侵犯的思维习惯,他的反应说明他把‘质疑’当成了一种专门对付他人的手段,却以毫无理性的方式来应对质疑。



第二阶段,个体理性对抗个体理性。方夫人被质疑的事情尚无结论,@罗永浩可爱多 以一己之力发起了针对@方舟子最直接的进攻,老罗以捐款者的身份直接质疑方舟子的两个基金存在欺骗公众的黑幕,他以个体理性的方式对方舟子进行了持久深入的揭露与批判。在这一过程中,方舟子没有意识到老罗所提出的针对两个基金的所有问题,其实恰恰是许多捐款者与旁观者都关心的“公共问题”,他依然采用个体理性的思维进行回应,由此彻底陷入被动。



第三阶段,公共理性对抗个体理性。当老罗与方舟子和彭剑面对面的视频被曝光之后,方和彭的表现彻底撕下了他们身上所谓‘公共理性’的面纱,老罗也非常成功的激发了更大范围内的民众对公共理性的思考。方舟子及其支持者不断的希望把关于基金的问题限制在‘个体理性’范围内,例如针对质疑者的动机分析,针对基金要求捐款者无条件信任管理者的前提分析,针对方舟子与基金的关系的辩解等。他们所不明白的是,那么多公众关心这两个基金,压根就不在乎方舟子的个体理性如何,他们更关注这两个基金对公众的承诺及履行情况。方舟子对自己的过度自信使得他陷入到了只能耍无赖玩概念的死角,其个体理性的偏激和狭隘暴露无遗,此时的方舟子除了坚守自己的个体理性之外,已经无法对抗针对两个基金的公共理性思考了。





通过对以上两个相互交错却又泾渭分明的质疑事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方韩之争还是罗方之争,最终都发展到了公共理性对抗个体理性的阶段,韩寒的封口沉默使得许多倒韩者失去了直接的目标,而方舟子的诸多表现却使他成为无法逃避的质疑目标,这一过程使得许多人暴露出个体理性的本质特征,进而推进了社会群体的重新划分,这一过程的最终结局并不会是方舟子远遁美国或者韩寒彻底倒塌,而是精英意识与草根意识的又一次对决,这也将为中国社会未来更大范围的民主进程提供了足够充分的预热......



综上所述,此时对方舟子及其支持者讲‘和平’是没有意义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解决两个基金中涉及到的公共利益问题,是否能建立起针对作家及所有文字工作者评价或者质疑的合理规则,是否能让更多的民众认识到公权与私权、专制与开明之间的区别。我们对消灭方舟子这一个体毫无兴趣,但是对方舟子所反映出的以个体理性代替公共理性,以一己之私来影响并控制社会公众的思维,我们将本着‘相生相克’的法则永远保持警惕。因为这种阴魂不散的霸王道思维,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所以,@密商关于和平的倡议是非常良好的愿望,而我坚持认为,唯有以公共理性为基础,对任何以个体理性代替公共理性的思维进行坚决有效的对抗,和平才有可能,和平也才能稳定持久!至于现阶段的情况,在方舟子的两个基金不能彻底揭开盖子之前,我绝不认为可以谈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