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方:浅谈新闻报道时机与方式——评新华网删除的英文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6-2012 19: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新闻报道时机与方式——评新华网删除的英文稿《Beijing police arrests 1065...》
作者: 周方 | 2012年04月05日 13:44 | 栏目: 杂文 , 新闻写作 , 新闻业务 , 社会观察
(3195) 点击  |  (15)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zhoufang.blshe.com/post/10557/771705
 
新华社3月31日发了一条有关北京警方打击网络犯罪的英文稿,随即被众多大网站转发,更有人冠之以“北京警方今日证实:已逮捕1065名涉嫌编造传播谣言者!”如此耸人听闻的中文标题后在网上广为扩散。虽然不久后新华网即删除了这条消息,但吊诡的是,其他各大主流媒体网站并未照此办理——他们做法实际上已违法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结果这条内容真实的新闻报道由于发稿时机不当、传播广泛且有关各方均未做出及时和适当回应,显然已经在公众当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有关方面反思。

首先,此稿发稿时机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失误。2012年因为西方世界盛传的“末世”预言而引人瞩目,加之世界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未结束,使公众更为敏感。随着“十八大”临近,中国也进入了新一轮敏感期。“两会”前后围绕重庆问题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使中国舆论和公众都神经过敏到了极点,一点儿风吹草动都可能掀起大浪来。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舆论监督新平台的作用越来越大,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媒体显得手忙脚乱,公信力和传播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这条有关警方打击网络犯罪的新闻本身其实既无创意,也无新意。只不过是一条关于警方工作的日常报道。如果放在过去,关注的人可能不会太多。警察的职责就是打击犯罪,逮捕犯罪嫌疑人是正常公务,不必大惊小怪。问题是,北京警方不久前刚刚拘留了六名涉嫌传播“北京出事了”谣言的网民并查处了一些涉案网站,现在突然又发布了一条“北京警方今日证实:已逮捕1065名涉嫌编造传播谣言者!”这样一条“惊人的新闻”,自然引起公众的议论和担忧。

其次,此稿的发稿形式存在一定的失误。单发英文稿显然是引起公众误解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制度,同时也出于某种惯性思维,比较敏感的新闻常常只发英文稿、不发中文稿。这种做法的用意很明显,我就不解释了。但是,这种过去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的做法如今却行不通了,因为“世道变了”。一方面,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地球只是一个“村庄”,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任何媒体发布的消息,世界其他地方瞬间都可能知晓。另一方面,现在国人的外语水平与从前也不能同日而语,英文消息随时可能被变成中文消息传播开来。要想继续“主导舆论”,用老办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更可怕的是,这种老方法完全可能被一些人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次发生的事情就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以下为新华社这条英文消息的正文:

BEIJING, March 31 (Xinhua) -- Beijing police on Saturday said they have arrested 1,065 suspects and deleted more than 208,000 "harmful" online messages as part of an intensive nationwide crackdown on Internet-related crimes conducted since mid-February.

The operators of more than 3,117 websites have received related warnings, a spokesman from the city police's cybersecurity department said Saturday, adding that 70 Internet companies that defied the warnings have received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s, including forced closures.

The spokesman said the campaign, dubbed "Spring Breeze," mainly targets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related to smuggling firearms, drugs and toxic chemicals, as well as the sale of human organs, the counterfeiting certificates and invoices and trade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crackdown is meant to address prominent public complaints about Internet-related crimes, the spokesman said, adding that reports about Internet-related crimes have gone down 50 percent since the campaign was launched on February 14.

The spokesman urged Internet users to actively oppose the spread of harmful information.

China has stepped up its efforts to "cleanse" cyberspace over the past few weeks. Beijing police on Friday announced the detention of six people for allegedly fabricating and spreading rumors on the Internet, as well as punishment for websites and social media that carried the rumors.

Sixteen websites were subsequently forced to close, and the country's two largest microblog operators -- Sina Weibo and Tencent -- have suspended commenting functions on their sites from March 31 to April 3.

A Tencent statement said the move was made to prevent illicit information from spreading through microblog posts.

懂英文的朋友肯定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北京警方自2月14日起开展了一场代号为“春风”的打击网络犯罪行动,逮捕1065名嫌疑人,这些人涉嫌在网上倒卖军火、毒品和有毒化学品以及人体器官、证件、发票和私人信息。被处罚或警告的3117家网站中有一部分涉嫌传谣。

由此可见,3月31日发布的这条消息与“北京出事了”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因为发布的时机巧合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至于删除的做法更是要不得。本来大家就乱猜,一删除反倒像是证实了什么似的。恰巧第二条是“愚人节”,人们的想象力会自然更丰富了。这种做法对官方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显而易见,值得有关部门反思。

假如这条消息同时发了中文稿的话,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北京警方“例行公事”,根本不可能引发这么多猜测和议论。所以说,这是一条以错误的形式在错误的时机播发的一条真实而普通的新闻。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大多数国人并不知道一个事实,即国内搞对外宣传和对外报道的专业人士长期以来一直在为维护广大同胞的“知情权”而奋斗。

比如,过去我们对灾难性事件有个不成文的“三不报道”规定:“没有外国人死亡的”不报道,“外国人不知道的”不报道,“外国媒体不报道的”不报道。还有一条“潜规则”:“不让国人知道的”只发英文,不发中文。(这次北京警方打击网络犯罪的消息并不属于不希望让国人知道的新闻,为何不发中文?)

由于“三不”的规定,过去国内发生了许多重大伤亡事故的细节,往往都要等到多少年之后才可能披露出来,比如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1975年河南大水灾。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媒体管控开始出现松动,媒体被有选择定地允许报道一些重大灾难。尽管如此,有些重大灾难至今仍然未见详细报道或仍然被人为地掩盖。比如1979年的杨村车祸(天津,死亡200人左右)、80年代河南平顶山的一次死亡200人的煤矿爆炸事故,几年前的一次郑州民房垮塌事故(死亡人数被人为严重压低)。

1998年长江中下游大水灾,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对外报道才出现明显突破。事后我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1998年第10期)上发的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这次难忘的经历。全文如下:



荣誉之战
———新华社中国抗洪救灾对外英文报道与海
外通讯社的一次成功较量




  周方

  今年6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第一次全
流域洪涝灾害,8月中旬之后,嫩江、松花江又发生严重的洪涝
灾害。肆虐的洪水撕开了一道道堤坝,淹没了一幢幢工厂、民
房,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然而,由于党中
央的高度重视、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
官兵的严防死守下,使洪魔造成的损失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由于种种原因,在洪灾发生的头一个月里,包括新华社在
内的中国新闻媒介就抗洪救灾情况所进行的报道集中在官员和
军队的救灾活动上,对灾情、灾民和突发事件的报道相对较少,
这使海外新闻媒介、尤其是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三大通讯
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得以自行其是,虽然他们的报道中不乏
客观真实的成分,但也有一些媒介、尤其是三大通讯社经常打
着客观报道的幌子,利用一些不实的的消息来源,报道大量似
是而非的新闻,对受灾程度、死亡人数,随意报道、妄加猜测。
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拿新华社和其他一些国内新闻媒介的报
道当做猜疑和嘲笑的对象,衬托出他们报道的“客观”和“真
实”程度;同时他们还不断指责中国官方掩盖洪灾真相、压制
新闻报道。面对这种情形,新华社对外部的同志很气愤,因为
海外媒介所作的那些失实报道不仅损害了正在全力抗洪救灾的
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形象,同样也严重损害了中国新闻媒介的形
象。于是,大家纷纷提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加强对抗洪救灾
的报道,力求更加及时、全面地报道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战胜洪
魔、保卫家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彻底转变在这方面新
闻报道的被动局面。8月6日我们利用流动式发稿报道了国务院
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关于洪灾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与三大通讯社
打了个遭遇战,结果可以称得上平手。8月7日新华社总编室在
与有关部门商议后果断决定,在保证事实准确的前提下,对外
英文报道可采用滚动式发稿的方式及时跟踪洪灾中发生的突发
事件以及重大灾情和抗洪行动。

  与此同时,新华社对外部英文经济新闻采编室成立了抗洪
救灾报道组,日夜专人值班密切跟踪报道抗洪救灾活动。8月7
日晚,我们开始滚动报道湖北省荆州准备分洪的准备工作。在
前方记者的密切配合下,我们详细报道了分洪准备工作的方方
面面,介绍分洪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突出反映了分洪区
人民转移行动的过程,包括转移方式、转移数量、转移群众的
反映和状况,甚至写出了转移群众门窗大开、神情肃穆、留恋
家园、背着东西、手牵牲畜,以及军警在一些地区戒严等等这
样的细节。正当我们全力报道荆州分洪准备情况的时候,突然
传来江西省九江市意外发生了城防大堤决堤的消息。我们立即
发了快讯、详讯、后续报道以及有关九江市的背景资料。从此,
我们开辟了荆州和九江两条战线,利用滚动发稿的方式与三大
通讯社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较量。

  由于我们对有关荆州分洪准备的报道作了充分的准备,给
三大通讯社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只得基本上转用我们的消息;
然而,由于九江决堤事件纯属突发性事件,事先谁也没有料到
长江大堤会在那里溃决,因为那里一直给人一种比较安全的感
觉。曾在九江呆过几天、刚撤回南昌的新华社分社对外记者此
时在得到决堤消息后,正在赶往九江。一时间,我们无法了解
详情。与此同时,法新社在其报道中通过一位不知姓名的、可
疑的“中国记者”之口胡说:九江决堤时“数千人失踪,尸横
遍野”。我们虽然对法新社的报道表示怀疑,但在没有从可靠
来源处得到明确消息时,亦无法报道实情,驳斥外电的谣言;
只得不断设法从分社在九江的其他同行、当地熟人那里获取信
息,直到8月8日,记者从江西省副省长口中得到了“没有死人
”的确切说法,我们才松了口气,并立即加以报道。可是,法
新社继续在其滚动发稿中坚持其荒唐的说法。8月9日星期天抗
洪救灾报道组安排我值班。在调阅外电时看到美联社和路透社
报道态度还比较客观,基本采用新华社以及其他中国新闻媒介
或可靠来源的消息,而法新社还在坚持其谎言,我很气愤,感
到有必要、有责任彻底揭穿这类危害很大的谣言。于是立即请
前方记者尽快采访目睹险情发生和参加抢险的人员以及有关专
家,记者通过移动电话向我全面转述了目击者和专家提供的有
关九江大堤决堤以及抢险过程的情况。我立即根据记者电话中
提供的事实材料,在滚动稿的基础上写出了篇幅较长的《九江
决堤真相》(原文题目为《外电关于九江决堤的报道不真实》)
,用生动、客观的事实说明由于决堤发现得及时,抢险人员到
达迅速、决口处流量不太大等原因,虽然湍急的洪水使缺口无
法马上堵住,但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决堤的过程中死人。此稿
发出后,法新社驻京记者立即来电话询问,并在其后的滚动稿
中将那段谎言撤掉了。据我所知,世界著名的通讯社迫于新华
社的报道而对自己的报道进行更正的做法极为罕见。不知是不
是由于慌乱,法新社在撤掉那段谎言的地方又加上了一段文理
不通的话,企图为自己前面的失手做解释。8月10日,香港的英
文《南华早报》头版头条大部分采用了新华社的这篇稿子,并
在结尾用一段客气的、明显含有讽刺意味的话说:“法新社曾
报道决堤时无数人失踪。”

  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说法,至此,新华社抗洪救灾对外英
文报道与三大通讯社的竞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8月中旬以
后,由于新华社以及国内其他新闻媒介对抗洪救灾的报道愈来
愈及时、充分和全面,以三大通讯社为首的海外媒介在此后对
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的报道中变得日益谨
慎、客观,主要采用新华社和中国其他新闻媒介的消息,那些
似是而非的东西、无名无姓人的引语逐渐减少,几近消失。例
如,美联社就曾在一篇报道中说了这样一句客观的话:“在如
此大的灾难中,要想很快搞清死亡人数是不可能的。”在对外
部发稿中心、采编室和前方记者的共同努力下,新华社抗洪救
灾对外英文报道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海外媒介采用率之高前所
未有。

  我们认为,此次新华社抗洪救灾对外英文报道,在许多方
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突破。令人感动的是社领导和各级业务
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在有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同意对外英文报
道在保证事实准确的前提下就重大灾情、抗洪救灾行动和有关
突发性事件优先发稿;与此相应的是,地方分社记者也被允许
越过分社直接对总社对外部发稿。这一大胆决定是被激烈的国
际新闻业竞争和紧迫的中国抗洪救灾逼出来的,也是被新华社
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通讯社这一现实逼出来的,同时也是
对新华社记者编辑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考验。事实证明,
我们经受住了这次考验。从8月上旬起,新华社对外英文报道迅
速、及时、全面地反映了抗洪救灾的情况,发稿量之大、之快,
采用率之高都是罕见的,彻底扭转了前一时期抗洪救灾报道的
被动局面。

  在这次较量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外电的跟踪,有针对性地
进行报道。我们不仅与外电比时效、数量,而且也比质量。抗
洪救灾报道组的值班编辑们不时地调阅三大通讯社有关中国抗
洪救灾方面的报道,从各方面进行比较,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之处,不断改进写作质量,提高时效,加大数量。从结果看,
我们的报道不仅在时效和数量上大大超过对手,在稿件写作的
质量上也毫不逊色。

  这次较量使我们大家感受很深,收获极大。首先,我们感
到中国新闻媒介完全有能力与包括三大通讯社在内的世界新闻
媒介站在一个层次上竞争,就个人素质而言我们决不比西方记
者差,在报道中国国内新闻事件上我们拥有一定的优势,关键
是我们如何利用这种优势。其次,我们应当寻找“战机”,主
动与海外媒介竞争,一方面提高我们的水平和竞争能力,维护
中国新闻媒介的荣誉和尊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澄清事实,
使海外新闻媒介更加客观真实地报道中国发生的事情。与此同
时,我们也更加深刻地感到新闻改革迫在眉睫,如果中国的新
闻媒介要想与海外同行平等竞争的话,我们的记者应当得到一
个与他们相当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国新闻工
作者还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
平和竞争能力。试想,如果我们的编辑记者没有良好的素质和
能力,此次与三大通讯社较量的良机就可能错过。我们相信,
由中国的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组成的庞大新闻队伍在
强化编辑记者队伍的素质建设、深化体制改革之后,完全有能
力与海外新闻媒介全面竞争。





《新闻战线 》(199810) 第10期

15 条 关于 "浅谈新闻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