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配抬杠:韩寒,和他的“粉丝”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27-2012 18:4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寒,和他的“粉丝”们(上)





@只配抬杠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发现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在推荐一篇“倒韩”文章,其人并不“倒韩”,但看来认同关于“韩寒现象”的一些说法。因为推荐人的缘故本人且着意看了一遍,结果依然是不忍卒读,由此也发现一些人并不了解韩寒影响力的基础是什么,以及是如何得来的。



下面想到啥就说啥,不会故作“平衡”以示公允。



一些人将如此持久,巨大和深入一代人的影响力归结为“造假”和“炒作”的结果,这无异于宣称这一代人是缺乏判别能力的木偶,没有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进步能力,,因此需要痛心疾首的他们代表八零后进行声讨,不客气的说这就叫“欲加之罪以售其奸”,这种代代都有并代代破碎的陋说显然不会是事实,尤其是在信息更开放价值更多元的今天。再者,若这是事前因不了解的想当然那也还能想象,到如今曾轰轰烈烈一涌而上话说绝事做尽的“打假大业”成了一地鸡毛,参与中人不是绝望离去,就是灰头土脸,或咬牙搞怪,而韩寒在其“粉丝”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却岿然不动,至此还要坚持前面的阴谋论,悲叹韩粉不可教也,怒斥“利益集团”的顽劣,那我只好用愚蠢的成见或叵测的机心来描述诸位了。



再顺便说下,同方舟子一样,奇文以韩寒微博的转发量从二十几万下降到四万多来说明“韩寒不行了”,真是滑稽,这就好比时令鲜果上市人人都会先大吃一通,接下来当然没有一开始吃的多了,但这能是人们不喜欢该水果了的依据吗?另外,我觉得能准确衡量韩寒影响力的是照片那条,家常微博而已,不谈思想性文学性,也算不上多强的独创性,应基本是“粉丝”在转发,就这也接近5万条,除却新鲜感,其后若继续这种发博方式大概不低于3万条,那些质疑的人此前谁敢想象这个数据?所以这类“倒也倒也”的说法就是笑谈,眼前的事实就足以让他们跌碎眼镜,再拾起残破的眼镜去“分析”去“预测”,也就只是个泄愤方式,对此表示贻笑大方即可。



说韩寒的影响力何来,在此次质疑事件中也可见一斑。我认为韩寒表现的挺不错,所谓“失误”本也无人能一毫不差而已,于建嵘可谓老谋深算胸有城府吧,对方舟子也只能以扯下脸面而大骂告终。就像有人说的,以韩寒影响力之巨,如果早上微博,并同时在博客上直接攻击方舟子的各种软肋,只需转发,方某早就如今日般一败涂地一蹶不振了,然而,然而经年以后,人们回味的不会是这场争斗的输赢,而是各人的姿势,此例不胜枚举。其实借此对韩寒发声的人们各怀心事,本也没有人真关心是否有“代笔”,他们根本就没看过也不打算看韩寒的书!对韩寒的“粉丝”而言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这本就是个伪问题。韩寒至今拒绝采用这种攻击对方软肋以保获胜的方式,这既是智慧,也是本性,这种不走极端的风格,目不斜视的勇气现在及日后能赢得最多人的好感。此处再对韩寒经受住了赢的诱惑,表示恭喜。



与此同时,此次质疑中人有哪一位在操守的表现上是超过了韩寒的?仅一条,不计较某些“铁证”的愚蠢程度了,也不说做道歉,就说质疑人士对提出和扩散的不实之词显然应负有澄清的责任,这是最基本的伦常公道了吧,但有哪一位做到了?全部趴下。如此不诚实的你们有什么资格和脸面抱怨韩寒拥有你们所不及的巨大影响力呢?!



在试图全方位批评韩寒的人群中,不可否认其中一些人士各自拥有胜过韩寒之处,但同时也多有不及之处,只是这次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韩寒身上并以找出瑕疵为能事而已,如果再找个人上来,不会得到比韩寒更好的局面,如果不是更糟的话。话说某些人在台下就已经蠢话连篇了,若真上台接受这般全面检视,后果不堪设想。



说起来,韩寒的影响力不是来自于其整体思想已经如何深刻,而是敏锐观察,诚实思考和以常识概念做谨慎表达,并富有责任意识的深入参与了这个时代的进程,不时从某个角度作出深刻又赢得共鸣的见解,最重要的,是韩寒一直与在社会转型期中迷惘的八零后们同行,精神上相通,人格上平视,带着共同的记忆成长。



关于韩寒的敏锐,他说过一句“谁弱小,我就在那里,它若强大了,我就去它对手那里”,不少人对这句话表示不屑,但我认为,这正是韩寒的敏锐之处,也是深思熟虑的思考结果,因为没有一种主张或势力是“通体雪白”的,至少也会有其片面性而必有弊端,强势之时也是有能力犯错之时,它当为批判目标,弱小的一方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永远是权力的反对派。当然这些衡量划分都要在人权和法治的前提下自不待言。



在韩寒的杂文和媒体政治性话题访谈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一个诚实的思考者和谨慎的表述者。其实关于革命民主自由的观点,很难说某个观点才是正确的,各类差异甚大的观点在学界都有支持者。那么一种观点是否有价值就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背后的思考是否系统和自洽,所持有的依据是否更接近事物本质,韩寒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从微观到宏观的观察和思考也是连续的一脉相承,没有出现断裂和跳跃,这就体现了一个合格知识分子的素质。



知识分子的一种责任是,思考结果是十分,但只表达其中最有把握的三分,当然也往往因此显得不够“犀利”而不引人关注,但这种谨慎正意味着品格和责任。有些人是“恨不高声语誓惊天上人”,其观点之间却存在着断裂甚至相悖,那么他其实只是在随语境和需要而掷骰子罢了,并非实事求是的结果,如何玄妙都只是口水而已。韩寒在惊人之语这方面没有追求,说出的是他深思熟虑的,这保证了他的观点不会如何离谱,虽然会被一些人实因“政治不正确”而将之否定。



但观点本身也不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是思路,亦即形成观点的方法论和探求本质的观察方式,即使观点有偏差但只要思路有效,多少总能解决些问题并不断做出修正,逐渐也会接近目标。而没有诚实的思考就意味着思维没有系统性和自洽性可言,也就是没有思路或混乱一团,如此即使碰巧观点正确也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韩寒文章的价值就在于他嵌于其中的思路是有效的。



但是一些人因反对韩寒的观点而不承认这个有效性,其实萧功秦教授在这方面的观点比韩寒还要“保守”,其中一些观点我也不赞同,更准确的说是不喜欢,但我承认我批不倒,也没看到有谁真能批倒,因此不能也不敢说他错误,更不可以否定他的理论和思路,只能是各持己见,并待以社会未来的动向评估各方理论的预测准确性,再以此衡量各种思路的正确性,然后对老先生的理论再做取舍或修正自己的谬误。还是那句老话,“制无美恶,期於适时,变无迟速,宜在当可”,大家对“民主是个好东西”没有分歧,只是对什么是中国社会的真实现状认识不同,对存在各种纠结的中国社会目前是什么驱动机制看法也不一样,自然在怎样变才算当可的结论上有差异,但不能因此就简单的说是谁的思路有问题理论水平不及格,或者敢拍胸脯说自己才是对的,不然先去撼撼萧教授试试。其实,反对韩寒观点的人们互相之间也存在分歧,争起来也面红耳赤的。



有一些思想水平比较高的批评者,也有自身的弱点,我还怀疑是否会因此遇到思维方式上的“玻璃顶”,最终会影响到其思路和结论的客观理性。



比如前几天有人呼吁韩寒等大V为陈光诚发声,这本是平等交流,没有问题。但还有人同时说“如果你不。。。那你就。。。”,这个就违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将“己所欲”以道德之名勒令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底线,在此之上可将已所欲“示”于人,得到认同,由此“己所欲施于人”。突破此底线的人建议就不要指责别人的道德了。



另外,韩寒称要做公知是自我期许,但这并不就是必负的责任,也不能成为指责理由,否则也是“己所欲”在借崇高目标之名义进行绑架。再者,若韩寒在他人提要求之前和之后都是同一状态,却发生评价被降低的变化,这意味提要求的人因此有了道德裁决权,提要求能获得裁决权,这不合理也不合礼,还令当事者不适。



这样的在一件事面前只有英雄和狗熊两种选择,不给正常人性留空间的判断方式其实是敌我思维,其人也多是难容异见喜于口含天宪以斗争为纲的人士。



其实道理可以不用说的这么复杂,心存善意自然可以做到。但这些懂得更多理论的人却不懂基本的妥协和尊重,其中更有不愿意面对批评的人,即使并不激烈的观点交流也将人拉黑,缺乏容人之量,些微利害关系的事情到了自己头上公道全失。这些人缺乏的,恰是韩寒拥有的,“是智慧,也是本性”,这是他能拥有目前影响力所具的“资本”之一。可以看到的是,不到30岁的韩寒正在不断成长,敢对他下结论的人,太轻率了,而且血气易于翻涌的人可能缺乏能力去真正把握更宏大的历史走向之类的话题,因为难以摆脱一己成见和无谓的羁绊做到客观公正,斗争的同时也会妥协才能有效推动进步,这种意识可能是解决中国政治难题最需要的,也是很多人最缺乏的。



总的说起来,韩寒不是没有弱点,但思想比他深刻的文章可读性没他强,文笔不错的比不上韩寒的社会关怀,比他更成熟的却没有八零后这代人对这个时代特有的感触和视角去引起他们的共鸣,再有同级别影响力的又没他敢说,这样看来看去该这么出人头地的还就他一个,不服气又奈何?最后一种,什么都有的人运气不如韩寒,但如果因别人的运气好而嫉妒,那有这种自虐想法的人只好活该完蛋。



说到了这里,挡不住还是有些人红了眼坚持不懈的要“倒韩”,可有句话说的好,“韩寒粉丝不倒韩,韩寒不会倒”,再加一句,“韩寒自己不倒,韩寒粉丝不倒韩“,不管喜不喜欢,听的舒不舒服,这话就是真理,谁都得认这才是事情本质。可是现在的韩寒不仅原来的优点一点没少,还更成熟更有魅力了,哈哈。



那么韩寒的“粉丝”究竟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韩寒?其实这里的“粉丝”应该说是“读者”更准确,但“粉丝”似乎更符合某些人的想象。对前述问题我想说的是,韩寒是他们的主动选择,而不是一个被谁灌输而接受的形象。



(待续)

韩寒,和他的“粉丝”们(下)


@只配抬杠

觉得本文长不可忍的可以直接去看后半部分,是【据说被韩寒“毒害”了的人】系列文章摘评,那些话语更鲜活,并且作者们既为文章,落笔当是认真追寻记忆和做过思考的结果,这是值得重视的价值。

要说韩寒的“粉丝”,无疑比说韩寒困难得多,因为那几乎是一代人庞大的群体,相形之下个人观察经验的准确性就会有限,但又在于,因为本人做了个【据说被韩寒“毒害”了的人】文章征集活动,并因此有心阅读了包括评论和转发在内的大量信息,看过的事例和观点数量很多,所以即使得出的看法不完全准确,但也比拍脑袋想当然只想着要代表的人准确得多,因此若说这篇文章有些价值,其中看法值得参考研究,这是有根据的。

经过观察,发现在“粉丝”讲述喜欢韩寒的理由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几个关键词,由此也是最有价值的:1.共鸣,2.善良,3.独立思考。

而倒韩的三大标签:1.造假炒作,2.消费政治,3.反智。

韩寒影响力最重要的因素:1.带着共同记忆同行,2.人格上平视,3.精神上相通。

这正好是三组对应关系,这不是巧合,而是最大的恶意会对最有价值的东西下手。但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它的基础因素也会是最牢固和人人得见的,在常识的阳光下阴暗的构陷只会冰消雪融。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发现倒韩的铁证没有,构陷的铁证倒一大把,韩寒依然屹立,冲上去的倒下一片。

先看第一组:带着共同的记忆同行---共鸣VS造假炒作。

韩寒的变化“粉丝”看在眼里,而且“粉丝”也在变化因此理解他这样的变化,这就是同行,那些同代人的变化也成了共同记忆的一部分,“粉丝”对韩寒知根知底。此次质疑中有人觉得韩寒某些表现不好甚至不对劲,对于“粉丝”来说,他做的挺好也很真实,他就是这样的,一向“不正经”,喜欢搞怪,却同时有内向腼腆的一面。觉得不对劲的人是因为不了解韩寒,事先想象了一个他,而真实的韩寒没满足其心中的想象而已。如果韩寒为了过关,假装了一个符合需要的形象,那才是对他自己永远的伤害,而且各种口水和罪名罗织也不会消停,无疑只会变本加厉。

韩寒在博文中说少发微博是想少用段子,留作写文章,多坦诚,这是在对粉丝说知心话,除了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这就是粉丝记忆里的韩寒,那个在写三重门时攒段子的韩寒。换做某些人装逼都来不及,真有这动机哪会说出来,只怕都不敢仔细想,他们会给自己解释为,我牛逼我不屑写微博我要写就写文章,哈哈。

第二组:人格上的平视———善良VS消费政治,

韩寒成了大众明星,但并未就此安于个人幸福和繁华世界,他的平视心态没有把自己同那些倒霉的人隔离开来,平视的就是同理心,遇到不堪的现实,同理心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他人的善良。现世裸露着诸多苦难,韩寒没有转过身去,而这个没转身,被一群人贴上了“消费政治”的标签,没有比这更可鄙的词汇了。善良的人总愿意过得不好的人都能过的好一点,这就需要改变一些东西,在中国,这个改变和提升就绕不开政治。而给人贴这种标签,对于奴才,这包含着人性中最阴暗的恶意,潜藏的是对自己无能和胆怯的愤怒,对于同做政治批判的人,是精神分裂.是贪婪的将公共问题论域化公为私后的傲慢。而这两种人,内心都缺乏平视心态,不是甘于自贱,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俯视他人,他们的生活处于一种满足自我需要的表演状态,因此总觉得别人是不是也在表演。

消费政治这个标签很可能是五毛策略,和污名化公知一样,目的就是把公共事务讨论恶俗化,并暗示和个人利益挂钩,韩寒很聪明也很有勇气,承认我就消费政治,聪明是因为人们最终归是看结果的,到底是谁对社会进步做了贡献,勇气是因为这不是短时间能看到效果的,需要承受压力。

第三组:精神上相通------独立思考VS反智

喜欢韩寒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爱学习的,不爱学习的,喜欢文学的,本来不喜欢文学的,认识韩寒通过的是各种各样的机遇,同学,书店,报纸,甚至批判他的央视节目,还有各种各样的喜欢方式,喜欢他的小说,喜欢他的杂文,喜欢他的洒脱,先喜欢小四后喜欢韩寒。在各种互不相同貌似随机的背后,“粉丝”喜欢的是韩寒表现在文章,小说和生活里的精神了,由此和他相通的也是这种精神,韩寒的精神中最鲜明的就是独立,或者说自由,在这里是一回事,这也是“粉丝”对韩寒最为推崇的一点。八零一代的独立思考者比前代要多的多,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各种凌乱也更逼着他们要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几乎就是反智的对立面,最大的反智莫过于随大流了,随大流就意味着失去了独立思考。

在韩寒“反智”的说法里很突出的一条是影响学生学习,会不好好读书。问题是韩寒从没有说过不要学习,说了“粉丝”也不会听,再说家长是干什么的?如果孩子厌学并相信这等天方夜谭,要追究责任,第一父母,第二学校,第三教育专家,轮得到韩寒?滑稽。现在有人代表这三者来讨伐韩寒,我就奇怪,你们为什么不为自己的无能先羞愧呢?事实上高材生功成名就发了财的例子那么多,如果选择可以实现,没有人不愿意做个好学生,上个好大学,做个公务员(也许最好能当个贪官),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看不到,除了说你们就是要耍奸使坏还能说什么?

事实上,虽然一直以来各方人士在这个问题上对韩寒围追堵截,并给学生们灌输韩寒厌恶的那一套,但还是有这么多人喜欢韩寒,这就说明了是“粉丝”的主动选择,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而不是灌输,灌输他们的另有其人,但理由绝不是他不学习就可以轻松成功,

没有被动的共鸣,没有能靠作假炒作维持十几年的善良,没有不断强调独立思考的反智,这些不是炒作灌输可以办到或该办的事情。灌输炒作出来的东西需要的是“粉丝”仰望,感到的是高度不可企及的仁慈。就说韩寒去了汶川出钱出力,多好的炒作题材,他咋从不炒作这个呢?我仿佛看到一帮人选择性失明的猥琐样。

在此次质疑中,“粉丝”的一般感觉是,提出来时觉得好笑,发现居然这么喧嚣感到吃惊,看了构陷的“铁证”变得愤怒,后来对这个闹剧会持续这么久感到迷惘和心寒,最后意识到,这只是各种人的一次合唱仅此而已,而韩寒还是原来的韩寒,释然。

韩寒能有今天的影响力,是他在一篇篇文章,一次次行动中用真心换来的,这不是运气,也不是时代的造就。韩寒的影响力还会不断增长扩大,也许当郭敬明的粉丝长大把目光投向更远和更深的地方,开始思考社会时,他们就会成为韩寒的粉丝。

至少这次韩寒“粉丝”在捍卫的,不只是韩寒,更是自己的记忆和青春,可笑卑琐的构陷是不可能得逞的。


【“据说被韩寒‘毒害’了的人”系列文章之摘评】

在此向文章没有被转发的同学们说声抱歉。

引号内为援引文章内容,其后为本人评论,当然,其中所有判断都是“我认为”。若要看原文,在本人微博中搜索“据说”即可。
还想说一句,那些要把韩寒“推下神坛”的人们,起码不要去代表他的读者,请住爪。

(1)@敏娟:“文如其人,文字的灵魂不会骗人”,一个通过文字认识韩寒十多年的读者,韩寒的点滴变化都看在眼里,文字和人在一同成长,如果有人一定要找“粉丝”代表,就找这样的吧。

(2)@绵山细水:“当他一个人在北京,寻求出路,那样的孤单困苦,又有谁知道?韩寒爱笑不爱哭,但很多人忘了,笑不止可以表达快乐,还可以掩饰悲伤”,韩寒当然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走到今天的,是经过了辉煌后的沉寂,这中大起大落的状态能挫垮绝大多数人。

(3)@过于喧嚣的孤独李:“我们人生无交汇,但是梦想有交集”,精神上相通因此梦想有交集,人格上平视因此用交汇来描述。

(4)@春猪看不见冬天的雪: “传来韩寒退学的消息,我为他惋惜,我理解他的选择,但不会去学他——所以当我看到现在一些假仁假义的人说他教坏小朋友,我就笑了”,这本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足以证明喜欢韩寒的人并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是一个青年人最重要的。

(5)@F-牧辰:“开始知道那些我们少年时代认为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人生中分量和意义,我们开始为年少时光中草率的批判道歉,而韩寒向诗和诗人道歉”,韩寒善于自省,读者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要求那些”寻找铁证“的人心灵能多么宽容,只要求不要那么荒诞和阴暗。

(6)@小连哥:“我自信的是储存在我脑海中的,十余年来与韩寒相关的所有细节,那可是记忆中有相当有分量的部分。方舟子这哪里是质疑韩寒代笔,分明是在质疑一代人的记忆”,这是个差生,也许还一直差着,我感觉到的是@罗永浩可爱多 所说的“默默无闻的小镇青年韩寒”。

(7)@贤闲嫌咸 :“我明白韩寒这货有一大堆毛病,从文笔到思想,都值得改进,曾经的骂战也伤害过不少人”,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然后一边批判一边喜欢,这就是和某些“粉”们的区别。某些人用臆想去指责,是无力的,也无效,己之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8)@水二伯:“佩服和崇拜的区别或许在于,崇拜是五体投地甘为其门下走狗,但佩服一定是出自平等的认可,‘嘿,哥们儿你真牛逼’”。很多指责造神的人已被长期的集体主义宣传所默化,认为在集体中必定和必须有一个权威核心,这和其本人是否口颂自由民主没有关系。作者是“前方粉”。

(9)@不捣翁:“韩寒作品最打动我们的是这代生人的共同记忆和时代烙印,倒韩派所说六七十年代的种种痕迹,比之九十年代的校园印记和八零后的集体备忘录,真的是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荒唐到不能再无赖了”。作者对韩寒的部分做皮作出了不客气的见解,还对人“指指点点”,依然看不到什么“崇拜”,而是个勾肩搭背的同行者。

(10)@flyree:“他的很多观点我也很反感,但我依然对韩寒抱有期望,因为他在独立地思考,没有停止过思考。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别人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也有今后修正自己观点的权利”。那些把韩寒打成“反智”的人们是不是该扪心自问一下了呢?为韩寒能有这样的“粉丝”感到高兴。

(11)@搏击娱乐城:“你写的书,我基本都读过,除了那张音乐专辑,大抵是我不相信你唱歌也能唱的很好的缘故”,哈哈哈,朋友间的直接,感情很诚挚的一封信。此信在韩寒的新文之前贴出,现在看来有不少关于此次争端的想法和韩寒不谋而合,这也许是八零后们独立思考又心意相通最好的见证吧,不存在灌输。

(12)@阿毛归来:”有些话说出来可能太矫情了,但事实确实是你在我快被洗成白痴的时候,及时把我从流淌着高腐蚀性洗脑剂的水龙头下拉了出来,但我不会对你说谢谢,因为你的版税里有我的一份贡献,吼吼~~“,说得妙,现在读者与”领路者“已经不是”老一辈“所经历的那种关系了。

(13)@盼啥子咯:”在我看来,这些杂文印证了李敖对韩寒的评价——韩寒没有知识作为底蕴,所谈的于是只能是感受,感受人人都有,于是便没有多大价值“,这位在质疑之后开始欣赏韩寒的“自省”。另外,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在于全面,能发挥好自己的长处就很不错,能做到这一点已极难,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努力。

(14)@鹿子野:“那时我在所有人面前都不露笑颜,更别说谁能让我笑了。但你的文字却总能让我扬起嘴角。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你的每一本书都称得上‘治愈系’”,那些红起眼睛攥着拳头来说话的人们,韩寒远比你们有益,你们需要治愈。很完整的粉丝历程叙述,最后的明了也许代表着很多人。

(15)@沐杞柳:“这个社会的教育制度除了问题,你们不去反省改正它,却一致责难一个脱离了它而取得成功的人”,是啊,这个年深日久危害着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他们如此规模的关照,这是为什么呢?这些人到底是在对事还是对人呢?

(16)@糖糖泥泥:“我还曾怂恿语文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他写的《穿着棉袄洗澡》和《杯中窥人》两篇文章,大家都听乐了”,也许这比名家评点更让韩寒高兴吧。

(17)@一只小企鹅99:“只是因为站在大楼的楼顶,就被人群起哄,”跳下来,跳下来!“,这些希望你跳下来,摔得粉粉碎骨的人里面,什么样的人可能都有:。。。。。。”,已经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但这段话仍我感到惊心。

(18)@普雅至善:“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个社会远比我相信的复杂人心远比我了解的阴暗,这些都是最近知道的,现在不会再为任何事在微博上负面情绪激动了”,这感受很多人都会有,虽然未必“远”,庆幸的是这样的成长发生在网络上。作者最欣赏韩寒的就是“善良”,反复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4-28-2012 10:50:17 | 只看该作者
“韩寒现象”之我见
(2012-04-28 16:15:33)
转载▼
标签:
杂谈
       
“韩寒现象”之我见

读了@只配抬杠的《韩寒,和他的“粉丝”们》后,忍不住手痒,写一篇附和一下。我的文章的立足点完全不会基于“代笔”这种荒谬绝伦的指控,所以如果你是坚定的“代笔”论者,我的文章你没有必要再读一个字了。要是你还在看,我要对你说的是:“滚你妈逼的!”。

分析所谓的一个人引发的现象,无非就是从两个方面同时看,一个是这个人,一个是这个社会。

韩寒:独立思考,少年老成,叛逆;性格上即张扬又内敛;行文风格俏皮抖机灵,用彭晓芸的话说就是插科打诨。
社会:教育体制僵化,媒体商业化,群众好围观,普遍反政府情结。


先说教育的问题,说起来都知道教育要授人以渔,不要授人以鱼,但实际上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局限在授人以鱼。
下面我讲两个真实的事情。

第一个事情:
我朋友孩子在国内小学三年级,写了篇作文,大致内容如下:
有一天,小猴子看到小岛上有一种看上去很好吃,但他从来没吃过的水果,小猴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渡过河,来到小岛上摘到了水果,“呸!好苦啊!”,小猴子很生气,再也不要吃了。
老师对结尾打了个大大的叉,评语大意说:这么幸苦,结尾应该改成很甜很好吃。这样才能传达出只要付出辛勤劳动就能获得美好回报。

第二个事情:
我孩子小学五年级,在加拿大,有一次的作文在四个题目里选,分别是:”有回家作业好;没回家作业好;可以带游戏机到学校;不应该带游戏机到学校“,(学校是规定不能带游戏机到学校的)。无论学生选那个题目做,只要写的有道理,符合议论文的形式,没有太多的拼写错误,就可以拿A。另外告诉大家,学生们绝大多数都是选没回家作业好和可以带游戏机到学校。

这里再介绍下我朋友的小孩,一年下来大概只有2/3的时间去上学,她只要身体稍有不适,或着说今天不想去上学,我朋友就说,嗯,那就不去。但是她每个星期都去书店,书由她自己挑,我朋友只管付钱,每次都买5,600块钱的书回家,小小年纪阅读无数,上次问他爸爸,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个哲学家叫什么?把我朋友吓傻了。

像上面我朋友小孩的老师在国内绝对具有普遍意义,中国教育多半都有灌输的意愿,总想给孩子灌输某种你认为是正确的价值观,更别说那些伟大主义某某思想了。

韩寒在高一时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作为个人无力改变教育体制,那么我逃不行吗?他选择退学,选择只学自己想学的。高一的学生能选择这一步和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年少叛逆的性格不无关系,当然韩仁均叔叔的开明也是必不可少的。选择退学我想他也是经过一定的深思熟虑的,比如《三重门》已经差不多了,同学反应也不错,只差出版这一环节。背水一战也不是一点底气都没有。我高一时那可是浑浑噩噩,只知道看《笑傲江湖》,对女生都毫无兴趣,更别说思考诸如为什么我只能按老师的想法写作文之类的问题了。

《三重门》成功了,因素很多,首先中学生们读得出只有他们能感受到的味道,书里的事几乎就是他们身边的事,争相传阅,这是主要原因。但是媒体的炒作也功不可没;但是没有高一辍学,7门红灯,放着复旦不去读这些韩寒自己因为性格而做出的异于常人的决定,媒体想炒也炒不起来。芙蓉姐姐,风姐没有她们那世所罕见的独特性格,想红也红不起来。

至于玩赛车,这是他从小的梦想,在有了第一桶金以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少年,有得是时间,貌似还感觉有得是金钱,去实现下自己的梦想,再平常不过了。但就这么一个平常的决定,于是他不知不觉的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赛车手兼作家,这在中国绝对是第一个了,想不吸引媒体关注都不可能了。而实际上在他初玩赛车,寂寂无名的时候,大众和媒体其实快把他忘记了。

08年,韩寒的博客开始关注社会民生,原因很简单,韩寒自己也说了,因为一个赛车手好友的去世,对他触动很大,使他突然开始关注起身边的人,进而关注社会,其实是年龄到了,朋友的去世只是个导火线而已,于是他的博客开始了时评。从小就具有高度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观察力,敏锐度自然不同于普通人,于是他的博客用大多数人看的懂的语言,讲述他的思考,文风依然俏皮中带着辛辣。运气的是他并不太看学术性的文章,所以反而文字平实,都是大白话,普通人都看得懂,自然喜欢看的人就多,至少每个看的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像个白痴,看不懂别人说什么。


我啰嗦半天,想说的就是,韩寒的成功或现象,与他自己的性格、社会大众的平均水平、媒体的高度关注、阴差阳错的机遇,四个互相影响的因素,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没有他那独特的性格导致他那些普通人做不了的决定,没有那阴差阳错的萌芽新概念,就不会引起媒体的关注;而又由于他的性格里腼腆的一面,媒体的曝光度似乎又总不够,于是媒体和大众又更想关注他了解他。其实他的现象就这么简单。


对于那些自认自己学术水平,文字水平远高于韩寒,却无法理解韩寒为什么就这么红的朋友,我想说的是学问越深,人越孤独,当你发现你是小众人群时,你应该更高兴才对。你要是没有异于常人的独特性格,没有那机缘巧合的机遇,不红是正常的,曲高和寡嘛。


对于那些认为韩寒宣扬读书无用论的朋友,劝你们好好的了解下韩寒,再看看我上面的两个例子,你们究竟应该是向韩寒宣战还是想这个教育体制和自己根深蒂固的替孩子思考的教育思维宣战。记住上学不等于学习,教育不是教知识,是教会你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有了上面两个能力,知识哪里都能学,不一定非要去学校,当然在学校里获取知识最方便,但是学校如果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那还是别去为好。在我那朋友看来学校是孩子想和找小朋友玩时才去的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