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教育体制与“上学无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1-2009 05:0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by 黄尚刚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入学比例上来说仍然属于精英教育,虽然几年的扩招已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入学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家前几年的扩招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整体上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在努力开发自身的教育产业,避免因学生考不上国内的大学,将大把的钞票给了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换来所谓的洋文凭,导致大量的资金外流。教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实用产业这个词在中国还尚不成熟,中国的教育还属于公办的事业单位,中国的私营学校并不像西方私营学校那么多,办的那么好,其原因还在于,人们一直以来认为教育始终是一种公益性甚浓的单位,说白了,就是想赚钱很难,因此,在投资教育产业时,大部分私营学校还是以培训机构的方式出现,当然这可能也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
      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又陷入了困难之中,“上学无用论”甚嚣尘上,直接威胁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国民都把矛头指向了扩招,认为近几年高校连续的扩大规模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扩招只是原因之一,而且只是很小的因素,更大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教什么,怎么教,是一个设计问题,也是学生能否学有所用的最关键外部因素。我们说中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开始就实行了精英式的选拨制度,考重点初中需要过硬的文化基础,甚至需要各种特长,有些孩子完全是在父母的高压之下含着泪水学习了一种又一种的“爱好”与“特长”,因此自小开始对于学习就产生了潜在的叛逆心理考高中更是如此,现在城市的学生中,父母对于孩子考高中的关注度甚至高于了考大学,因此平时成绩很优异的孩子,也要参与各种辅导班,甚至要请家教指导。为什么一直提倡的减负运动,却没有取得功效呢,孩子依然学习到深夜,书包依然很沉重,高考依然是最惨烈的战役。这些问题很多人认为是教育体制问题,我认为在这里是一个误区,应当说,国家在教育的投入上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政策也是好的,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但这一切,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教育资源稀缺的地位,教育作为第三产业的身份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有人反对教育产业化,认为教育作为公益性的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产业化与效益、盈利挂钩,是为君子所不齿的行为。我认为教育产业化虽有一些弊端,但从培养人才的长远来看是必然的,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现行的教育主要以国家出钱为主,即使是民办的,也往往是民办公助性质。一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教育产业化,一方面可以拉动社会资金投资教育,丰富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产业服务于市场需要,教育机构将会更多的关注社会需求,在课程的安排与学生培养上更好的与用人单位沟通,做到教、学、用相统一,实现教育的最大功能,当然这其中会有阵痛,或许会有失败,但前景依然是好的。
         因此,现行教育模式,是一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模式,在国家财力的支持下,学校并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也没有优胜劣汰的危机感,学校的教学追求的是高分,高升学率,而产生的后果则是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被动无激情,自我创造性压抑,高分却低能,学以致用未能落到实处。西方的教育方式是自我兴趣诱导型的,学生并没有那么多的管制与课业负担,但产生的效果却是学生学习很自觉,自我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很突出。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市场化的结果,也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的产物。
         其次,大学生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期望值过大,造成了很多人无法就业,高不成低不就。国家一直提倡大学生进基层,进车间,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力度逐年加大,而现实是大批大学生还是宁愿呆在城市里打工也不回到基层去,这里面因素也很多,比如传统的读书观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思想还根深蒂固,试想一下,一个经历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幸存”下来的学生,自身的优越感还是很强的,家人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因此一旦光环退去,回到了贫穷的基层,自身心理无法承受这种落差,家人、包括邻居等也会产生误解。于是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打算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从高中升入大学,对于一个在高压下读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危险性的行为,毕竟在笼子里呆久了,一放回天空,就有些不知所措了,高中学习优异的孩子也是如此,自我原有的创造性经过了十二年的应试教育,已蚕食殆尽,升到了大学,就觉得不适应了。四年下来,学习成绩提高不大,可电影看了很多,游戏会了不少,而心理上还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其实已为昨日黄花了。大学生就业最基本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关键技术,不要问自己想做什么,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经过了自我性价比的认知,在找工作时就应该实事求是的去寻求自己适合的工作。
         农村孩子上大学所花费的资金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已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相对于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同龄人,这些大学生心理负担更重,按现行的工资标准,一个会一些电焊技术的初中毕业生,工资可能已能拿到2000多元,而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工资也不过如此,因此比别人多幸苦了七八年,拿到的钱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也是大学生就业时考虑的问题。其实农民工的工作机会随着他年龄的增大是减少的,吃的是年轻饭,而大学生如果能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则很有增值的潜力。所以大学生就业时,应当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不要太过在意一时的逆境。
        总之,中国教育的问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与改进。自己只是觉得,上学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有了读书期间的充实,可以更好的去指导实践。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有些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导致了一方面是激烈的入学竞争,另一方面是大批学生的待业,也许这种阵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希望还是有的,当受教育作为了国民基本的需求之后,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yadian.cc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