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十文:请原谅我这个记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24-2009 08:5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记者不是到灾区挖掘感动或者重建金矿的投机者,但也不应仅仅是提供感动的过客。在悲壮的5月过后……
南都周刊编辑 王延礴 许十文(记者生涯)

  转眼间,地震过去快一年了。每一次来到北川,我都会察觉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变化,令我顿感千头万绪。这次也一样。

  譬如,在我最熟悉的擂鼓镇,也就是北川最大的灾区群众安置地,曾经熙熙攘攘的小广场变得冷冷清清,谋生的小摊贩都迁到隐蔽的地方去了;那些相对固定的帐篷商店,也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像变魔术般在各种地点出现、消失。

  令我想不到的是,4月20日这天,北川又一名干部,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杀了。他的办公室,北川县临时管工委那栋小楼的512号房,一年来接待过不计其数的记者,也包括去年秋天的一次记者回访潮——那一次,记者们是来采访北川农委主任董玉飞的自杀事件的。

  远在沿海都市的朋友们经常下意识地问我,灾区到底怎么样?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样的关心简单、天然而善良——我却只能告诉他们,作为记者,我可以提供很多感人、坚强甚至伟大的故事,但是灾区真实的状况,却比记者笔下的那些要立体得太多。

  我还记得去年第一次接触到的三位“灾民官员(孩子都在北川中学遇难)”:其中一个忙得不可开交;另一个为即将出国推广北川旅游而兴奋;第三个,双手紧紧插进裤袋,站在大路边迎接上级下来检查工作的庞大车队。

  北川的本地官员可能是中国表情最为复杂的县级干部。地震过后,灾区迅速展开了成规模的干部提拔与追究,为此掀起了很多争议,后来大批补充干部空降当地,一年来县内各地干部的调动非常频繁,当地的行政生态也被打破。

  曾在去年接受我专访的绵阳市农业局局长陈明世,在说起董玉飞以及县级干部的压力时,意味深长:灾区干部本身就是地震难民,很多人也失去了家人,他们承受的压力与外来干部大不一样,正因为此,表扬提拔对了一个人,会带动很多人,而表扬提拔错了,也会打击伤害一大群人。

  心理秩序被打破的,自然不只是当地官员。

  一年前,5·12大地震的重灾区只是中国普通内地县域的一分子,这一年,它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并进入了天量的外来者和援建资源,并担负起繁重的重建任务。现在的北川,已经不再是那个经济农业发达、人民生活恬静的山区县了,已然一个由特定省份和当地力量重建的非常社会,而每一个灾民都在渴望获得更多资源、更多的生存空间。

  在灾区,生死往事的伤痛,能直接反映一种社会重整进程的不均。很多记者还记得冯翔在清明时节北川老县城祭奠活动中的痛苦,而几个月前的另一个场景则让我难忘:春节里,擂鼓镇燃放起盛大的烟火,一家不起眼的小板房外,人们在广场的音乐声里欢天喜地,而一位失去北川中学孩子的母亲却在屋里想起了孩子,对着我失声抽泣。这种对比,刻骨铭心。

  北川中学一直汇集着北川最精英的学生。而那些死难的孩子们,恐怕是笼罩在北川上空最难消逝的哀伤。根据一个在灾区驻扎将近一年、致力于社区援助工作的 NGO主任分析,在重灾区,有九成灾民看上去已经挺过了地震的伤痛,另外一成人却仍然在心灵深处的痛苦中煎熬——其中,失去优秀孩子的父母,地震后独力照顾孩子的单亲妈妈,还有因地震或灾后重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是最典型的,而他们又最容易在急速的重建中被遗忘。

  一位北川出身的官员在想象新北川时曾跟我说,旧北川必将一去不复返了。这里曾经广布的农村居民,将无法获得像城镇居民那样高的住房补偿,而在北川老县城的城镇居民们,会在新的北川县城继续更为可靠的生活。

  即使是外来援建者,也无法保证不同地域下的均衡。我看过北川几个地方的过渡板房区,济南援助的擂鼓,洗澡房和厕所都按城镇等级而建,但在地级市援助的安昌,厕所简陋,洗澡房更不见踪影。

  有时我会下意识地想:很多人,或者很多地方,如果曾经被记者采访,他们今天的处境可能会有所不同。我总是走在绵阳-安县-北川的路上,这一路,在摄像头和记者能够到达的受灾地区,恰恰是最受全国民众与高层关注的地方,也通常是重建得最快、乃至建设得最漂亮和豪华的地方,但你会看到相邻不到500米的两个村庄之间,重建家园的灾民们在比较上面拨来的援助金额时,怨言不断。

  记者不是到灾区挖掘感动或者重建金矿的投机者,但我们绝对不仅仅是提供感动的过客。原谅我不能再提供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能感动你我的故事了。造就北川新未来的可能是我们、外来人、援助者,或者是我们那些善良的愿望。在那悲壮的5月过后,在那一幕幕曾经感动的生死往事之后,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如何把曾投入到灾区的那些有形或无形的爱,化成能惠普广泛、更有针对性、避免支援失衡的再行动?这可能是这一年,三年,乃至十年里我们更应该思考、也更为实际的问题。

                    电子报编辑:衡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