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崔卫平:去掉恐惧,做和平的使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30-2009 06: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崔卫平:去掉恐惧,做和平的使者
作者:崔卫平    文章来源:天益网    点击数:119    更新时间:2009-7-11

去年(2008年)8月下旬,应该是8月24日或25日,我与一干人乘坐大巴,来到新疆中
西部的库车县。抵达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临下车前向导反复叮咛,在这个地方不要“
单独行动”,“千万千万”。

尽管此前一路上遇到打开书包检查的现象,但是像这么严肃的叮咛,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的好奇心被适时地激发出来。认真想了想,仿佛此地不久前有什么事情,但是不
敢确定。

晚饭后来到旅馆附近的网吧。一查,果然,在8月10日这天凌晨(仅仅半个月前),
库车县城之内发生了多处爆炸,结果十一人死亡五人受伤,应该是很严重的了。

当即决定必须“单独行动”。理由是不能被“恐惧”所支配,不能接受“生活在恐惧
中”这样的指令。若是在恐惧的主导之下,人们便不能得出对于事情的正当认识和判
断。眼下的情况到底如何?需要自己亲身去经历。还想到的是,我们来一两天,就怕
这怕那,那么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怎么办呢?

第二天早早起来了,必须在大部队集合之前赶回来。在旅馆门前叫出租车,先是来了
一辆,对司机说“上街”、“去城里”。不知为什么,这位大约三十多岁的男子看了
我一会儿,没有开口,随即将车开走了。

很快来了第二辆,司机同样是维族人,更为年轻一些。上车后,我称自己是“去城里
的商店”。这位老兄不说话,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又加了一句,运用刚刚学来的知识
,说“去巴扎”,即去商店。

谈了几句天气之类不相干的话题,该仁兄依旧不回答,我也赶紧闭嘴。结果他在一家
超市门口停了下来,说“到了”。我一看,此时超市还没有开门,而且我也没有任何
买东西的念头,便又对他说“请接着走,去大巴扎”。他马上回答说“老城?”我说
“是。谢谢您了”。

我不敢说是否是因为他得到了“表扬”,还是这个地点令他感到愉快,他渐渐地变得
活跃起来了,开始变得有问有答:“您有几个孩子?”“三个”。“男孩女孩?”“
大的是女孩,小的两个男孩”。“上学了吗?”“大的女孩上学了”。

回答得十分简单,也有些他没有回答。我终于明白了实际上存在着不小的语言障碍。
他基本上明白我的意思,但是找不出恰当的词汇,来传达他自己的意思。我多少有些
纳闷。此人三十岁以内,应该上过学。而且开出租车与外界打交道比较多,怎么会有
交流的问题?

早晨清凉。他带我在老城逛了一圈,还将我带到旧王府的大门外。此时才

七点来钟,王府已经开放,可惜我的时间不允许。谓之“老城”,除了老城墙之外,
还是一个物质集聚地,人们在这里做生意。路边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地摊,摆着当地的
一些土特产,看上去人们依旧在过着自己的日子。看不出任何紧张迹象。做生意的有
男人也有女人,年长者居多。

这就是人们和平的日常生活,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愿意过的平凡日子。它在任何情况下
都会顽强地表现自己,而不可轻易地被抹杀。即使遇到了中断,人们还是尽快希望回
到自己生活的轨道。这个叫做“库车”的地方,尽管对我们来说是那么陌生遥远,但
也是一片人们生活于其上久矣的热土啊。

我不断地向这位司机请教问题。有关他自己的生活,他表述得最为清楚流利。他谈到
了出租车每月的份子钱(不多,很少),他自己每月的收入,他们夫妻在小城的郊区
租了一间房子,不与父母住在一起,等等。

“那是县人民医院!”他主动告诉我。他的妻子有一次就是在那里生孩子的。“其余
是在家里生的吗?”他的回答语焉不详,又碰到语言障碍了,或者是我的听力障碍。
我最终没有了解到的是,他到底上学上到什么程度?他好像始终没有明白我的问题。


他最感慨的是,今年的旅客明显减少了,“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
)。都去北京看奥运了。”这个当然是。但是,是否也与十多天前发生的事情有关呢
?对于如我等外地人来说,安全是一个绝佳的理由,然而这是否也造成或帮助造成某
种隔阂呢?我们一定需要这种隔离和隔阂吗?一定需要将这里普通的人们和生活,挡
在自己的视线之外?如同将这个和平的早晨,拒绝在自己的视线之外?

等到他送我回到旅馆,我们已经谈得十分融洽了,互相之间都很放松,显然建立起了
某种信任。这之后我想了整整两天:如果不是谈了那么多,我便可能有理由将他因为
语言带来的退缩,看成是某种不信任、某种疑惧甚至某种敌意。我们多么容易在一厢
情愿的想象中,造成对于他人的误解啊。

而我作为一个外乡人,来自千里之外,为什么却会觉得自己的语言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在我的流畅表达背后,是否也会存在某种隐藏的问题?凭什么在这个地方,我会依
然是一副“主人”的派头,而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客人”?我的“自在”,是否是造
成他不“自在”的根源之一?毕竟,这是他的家乡,而不是我的。

还有,我们有意无意之间造成的隔阂还有多少?尤其是因为恐惧而导致的?由恐惧导
致隔阂,而隔阂则再度导致更大的恐惧?如此恶性循环,生生不已。而许多这些隔阂
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人性,对于他人的生活与人性,造成了多少损害?这些都是看不
见的,但是其影响必定是深远的。也许稍微做点努力,有时候仅仅是举手之劳,情况
就会有所改善。由此看来,需要去掉恐惧,这之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和平的使
者。

去年在途中,没有时间将这些写出来。

2009年7月8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7-30-2009 06:10:11 | 只看该作者

崔卫平:去掉恐惧,做和平的使者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崔卫平:去掉恐惧,做和平的使者
作者:崔卫平    文章来源:天益网    点击数:119    更新时间:2009-7-11

去年(2008年)8月下旬,应该是8月24日或25日,我与一干人乘坐大巴,来到新疆中
西部的库车县。抵达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临下车前向导反复叮咛,在这个地方不要“
单独行动”,“千万千万”。

尽管此前一路上遇到打开书包检查的现象,但是像这么严肃的叮咛,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的好奇心被适时地激发出来。认真想了想,仿佛此地不久前有什么事情,但是不
敢确定。

晚饭后来到旅馆附近的网吧。一查,果然,在8月10日这天凌晨(仅仅半个月前),
库车县城之内发生了多处爆炸,结果十一人死亡五人受伤,应该是很严重的了。

当即决定必须“单独行动”。理由是不能被“恐惧”所支配,不能接受“生活在恐惧
中”这样的指令。若是在恐惧的主导之下,人们便不能得出对于事情的正当认识和判
断。眼下的情况到底如何?需要自己亲身去经历。还想到的是,我们来一两天,就怕
这怕那,那么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怎么办呢?

第二天早早起来了,必须在大部队集合之前赶回来。在旅馆门前叫出租车,先是来了
一辆,对司机说“上街”、“去城里”。不知为什么,这位大约三十多岁的男子看了
我一会儿,没有开口,随即将车开走了。

很快来了第二辆,司机同样是维族人,更为年轻一些。上车后,我称自己是“去城里
的商店”。这位老兄不说话,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又加了一句,运用刚刚学来的知识
,说“去巴扎”,即去商店。

谈了几句天气之类不相干的话题,该仁兄依旧不回答,我也赶紧闭嘴。结果他在一家
超市门口停了下来,说“到了”。我一看,此时超市还没有开门,而且我也没有任何
买东西的念头,便又对他说“请接着走,去大巴扎”。他马上回答说“老城?”我说
“是。谢谢您了”。

我不敢说是否是因为他得到了“表扬”,还是这个地点令他感到愉快,他渐渐地变得
活跃起来了,开始变得有问有答:“您有几个孩子?”“三个”。“男孩女孩?”“
大的是女孩,小的两个男孩”。“上学了吗?”“大的女孩上学了”。

回答得十分简单,也有些他没有回答。我终于明白了实际上存在着不小的语言障碍。
他基本上明白我的意思,但是找不出恰当的词汇,来传达他自己的意思。我多少有些
纳闷。此人三十岁以内,应该上过学。而且开出租车与外界打交道比较多,怎么会有
交流的问题?

早晨清凉。他带我在老城逛了一圈,还将我带到旧王府的大门外。此时才

七点来钟,王府已经开放,可惜我的时间不允许。谓之“老城”,除了老城墙之外,
还是一个物质集聚地,人们在这里做生意。路边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地摊,摆着当地的
一些土特产,看上去人们依旧在过着自己的日子。看不出任何紧张迹象。做生意的有
男人也有女人,年长者居多。

这就是人们和平的日常生活,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愿意过的平凡日子。它在任何情况下
都会顽强地表现自己,而不可轻易地被抹杀。即使遇到了中断,人们还是尽快希望回
到自己生活的轨道。这个叫做“库车”的地方,尽管对我们来说是那么陌生遥远,但
也是一片人们生活于其上久矣的热土啊。

我不断地向这位司机请教问题。有关他自己的生活,他表述得最为清楚流利。他谈到
了出租车每月的份子钱(不多,很少),他自己每月的收入,他们夫妻在小城的郊区
租了一间房子,不与父母住在一起,等等。

“那是县人民医院!”他主动告诉我。他的妻子有一次就是在那里生孩子的。“其余
是在家里生的吗?”他的回答语焉不详,又碰到语言障碍了,或者是我的听力障碍。
我最终没有了解到的是,他到底上学上到什么程度?他好像始终没有明白我的问题。


他最感慨的是,今年的旅客明显减少了,“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
)。都去北京看奥运了。”这个当然是。但是,是否也与十多天前发生的事情有关呢
?对于如我等外地人来说,安全是一个绝佳的理由,然而这是否也造成或帮助造成某
种隔阂呢?我们一定需要这种隔离和隔阂吗?一定需要将这里普通的人们和生活,挡
在自己的视线之外?如同将这个和平的早晨,拒绝在自己的视线之外?

等到他送我回到旅馆,我们已经谈得十分融洽了,互相之间都很放松,显然建立起了
某种信任。这之后我想了整整两天:如果不是谈了那么多,我便可能有理由将他因为
语言带来的退缩,看成是某种不信任、某种疑惧甚至某种敌意。我们多么容易在一厢
情愿的想象中,造成对于他人的误解啊。

而我作为一个外乡人,来自千里之外,为什么却会觉得自己的语言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在我的流畅表达背后,是否也会存在某种隐藏的问题?凭什么在这个地方,我会依
然是一副“主人”的派头,而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客人”?我的“自在”,是否是造
成他不“自在”的根源之一?毕竟,这是他的家乡,而不是我的。

还有,我们有意无意之间造成的隔阂还有多少?尤其是因为恐惧而导致的?由恐惧导
致隔阂,而隔阂则再度导致更大的恐惧?如此恶性循环,生生不已。而许多这些隔阂
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人性,对于他人的生活与人性,造成了多少损害?这些都是看不
见的,但是其影响必定是深远的。也许稍微做点努力,有时候仅仅是举手之劳,情况
就会有所改善。由此看来,需要去掉恐惧,这之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和平的使
者。

去年在途中,没有时间将这些写出来。

2009年7月8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