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底“美国华人之声”: 微信谣言何以成为挺川利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31-2017 14:18: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为作者投稿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联系作者
作者:Eileen Guo   编译:若影 
原文标题为:“How WeChat Spreads Rumors, Reaffirms Bias,and Helped Elect Trump”,编译者翻译成中文时有删减,并加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便于中文读者理解。“美国华人之声”不应与另外一微信公众号“美国华人”混淆,两者政治立场和文章风格截然不同。

在川普当选半年以前,也就是去年大约五月份,美国中文网络小有名气的写手“解滨”和他的七位同道建立了“美国华人之声”公众号,以影响舆论,引导美国华人支持川普。公众号每周推送若干文章,这些文章从右翼英文媒体选取翻译或来自中文网络社区。标题诸如此类:“我选川普的理由:非法移民的问题必须解决!”以及“奥巴马公开鼓励非法移民参加选举投票,维吉尼亚州假释 60000 重刑犯参加选举”。





根据解滨的说法,“美国华人之声”是一个试验:“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创建几个月后,公众号有了超过 32000 个订阅者。在微信群和其他中文网络转发它的文章的人更是多不胜数。

虽然多数亚裔美国人的投票给了希拉里,但一些民调数据显示,川普比起从前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赢得了更多亚裔尤其是华裔的选票。另外据观察,川普的华裔支持者往往相当聒噪和亢奋,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

当华人社区以外的美国人热议自媒体传播的假新闻在川普当选中扮演的角色时,往往专注于脸书等媒介,而忽略了微信。然而,假新闻并不是脸书独有的问题,微信也一样,“美国华人之声”就是明证。

当今时代,诸如微信和 WhatsApp 的私密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网络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微信创立于 2010 年,作为供个人和小群体使用的手机聊天软件。它注重私密性,个人页面以及私聊和群聊天记录外人除非受到邀请无法看到。这些私密社区的一大特点是,信息的来源难以追踪,信息的真伪也难以辨别。要理解这些封闭的网络,我们必须了解新闻以及它所附带的信任是如何传播的。

虽然“美国华人之声”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其手法比起那些专门炮制假新闻的马其顿网站来也显得简单,它给了我们上了一度被忽略的重要一课:在选举中,操纵公众意见的舆论战并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它的技巧无非是:明白如何在合适的网络平台上找到目标读者群,并及时地给他们提供按需剪裁的信息。

微信的快速成长与群聊的普及密切相关。最初,群聊的人数上限是 40人,后来扩展到 100 人和 500 人。最初的小群组更符合群聊的真正目的:他们是现实生活中彼此认识的朋友和熟人的进行社交活动的虚拟会议室。人们往往对这种私密的小规模群聊感到很舒适。

后来,微信群成为美国华人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媒介。薛海培评论说:微信的出现很及时,它给人们的结社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政治讨论都在小的私人微信群进行,因此难以追踪。此外,微信还有“公众号”这种平台,能够发送信息,让所有微信用户可以看见。通过创立公众号,“美国华人之声”的创始人们鸟枪换炮,得以更快地吸引更多读者。微信就像一个虚拟的广场,而公众号就像一个站在广场中央拿着大喇叭的人,只要他登高一呼,广场上的千千万万人都能听见。解滨说:“如果读者看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会快速转发到他们加入的所有微信群。”微信提供了一种让信息可以病毒传播式扩散的渠道,而且其传播源头难以追踪。

随着微信的逐渐普及,微信群的规模在增长,而微信所依赖的建立在用户之间的私人关系上的信任体系也在失效。微信已经不再是早期的熟人联络工具;虽然人们在微信上互加好友并在群里聊天,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相识,因此也难以判断来自网友的信息的可信度。然而,微信群仍然给了网友一种大家彼此熟识的幻觉。这种幻觉带来的对陌生人的虚假信任,以及识别微信信息来源的难度,使得微信成了传播假新闻的温床。

中国有句流行语:“做人不要太 CNN。”因为 2008 年报道北京奥运会时的批判性态度,CNN 被一些中国人当作无耻的假新闻媒体的典型。这句流行语背后隐含的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主流媒体的不信任。尤其在中国,作为执政党喉舌的主流媒体只传播一种声音,使得人们更是对所有来自主流媒体的新闻都本能地质疑。

在这种信任危机的背景下,自媒体趁虚而入。微信上传播的信息虽然可以躲过政府审查部门的阉割,但却躲不过传播者自身偏见的扭曲。

解滨正是由此看到了机会。他善于捕捉他的读者的偏见,并帮助他们加强这种偏见,从而达到了他引导读者关注并支持川普的目的。解滨说:“有时候我不(在文章里)包含足够的事实… 如果我写的文章超过了 2000字,读的人就少了。”

解滨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他怎样迎合读者的固有偏见:去年九月,“美国华人之声”发表了一篇解滨的文章,题为“禁食猪肉,已经在全美悄然开始”。类似的谣言早在八月中旬开始就广泛传播,并且已经被打假。但在微信上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的那些美国华人,却信以为真并大为光火,因为猪肉是传统上中餐里必不可少的肉类。这篇文章是要给读者传递这样的信息:“禁食猪肉”是民主党主政下的美国为照顾穆斯林的宗教忌讳而专门歧视打压喜食猪肉的华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纵然“美国华人之声”的文章已经在其他地方被驳斥,但它的读者很难有机会看到这些辟谣。微信的设计本身就决定了反击假新闻非常困难。信息在微信群之间传播迅速,但信息的来源却被完全忽略,信息的可信度也无从评估。因此,人们判断一条信息可信度,不是看它的出处和依据,而是看转发这条信息的人是谁、这个人在我眼里是否可靠。

换句话说,检验真理的标准已经从“这个说法有没有依据?”变成了“这篇文章是不是我信任的人转发的?”

如今,尽管解滨已经暂停了他的写作和政治活动,“美国华人之声”依然活跃。没有了解滨,“美国华人之声”仍然每周推送不少文章,在新闻报道里夹带赞美川普、鼓吹右翼思想的私货,试图塑造华裔美国人的时代思潮。没有了解滨,“美国华人之声”寻找到了新的写手,并在一些文章里加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的免责声明,尽管这些文章作者并非实名。最近,该公众号还开通了打赏,接受读者自愿的金钱奖励。

换句话说,这个当初作为组织草根参与选举的试验品而创立的公众号正走在逐步专业化的道路上,但其方向却不是朝着公正媒体的标准,尽管其自我标榜为“美国华人自己的公众号,公正客观精准”。“美国华人之声”的发展方向是更好地迎合微信这个言论管制下的封闭网络社区的需要和规范。微信世界的信息传递就像在传话游戏中一样,每一次悄声耳语,传话者都不知不觉地都将所传的话歪曲一次。

大选已经结束,微信谣言没有停止,它的影响还在继续放大。微信和其他自媒体最大的挑战在于,信息的真伪难以辨识,当然这个辨识本来也无人在意。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依赖自己信赖的朋友和公众号,包括“美国华人之声”。但是,当信息的可信度来源于分享者而不是证据的时候,社交媒体中的回音室效应就必然成为常态:相同意见的声音不断重复,并在重复中愈发夸张和扭曲,以至于这个封闭圈子里的人坚信这种扭曲的、充满狭隘和偏见的故事就是真相的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