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崔卫平:符号与还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28-2012 01: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3-24 23:04 | 阅读(3529) | 标签: 时事观点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符号与还原



——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八



一位年深日久的朋友,埋头做自己的学问,很少在公共讨论中发言。在不久前的聚会中,他说了一句话:“不管怎么说,韩寒是一个符号”。



  这个看法十分典型,代表许多人的立场,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近几年来,人们从阅读韩寒博文中产生了这样的印象:一个不受羁绊敢说敢言的韩寒,一个对权力嬉笑怒骂的韩寒,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于公共事件作出迅速反应,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无论如何,这些博文的意义不可抹杀。它们启迪了人们的头脑,也以其犀利幽默,让人们大快朵颐。至今仍需公正地说,这些博文本身,未必不能担当得起人们曾经给予的种种赞誉。今天质疑韩寒的人们,在当时也没有表达他们的异议。



  然而,事情往前多走一步,甚至半步,就埋藏着危险。一个人成为一个“符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符号本身(能指)与它所指代的对象(所指)之间的脱离与断裂。某种符号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人们便较少关心符号本身,更倾心于自己塞进符号中的含义。当韩寒被当作某种符号,他这个人本身便不重要了,出生在某年某月、曾经做过某些事、将来还要去做一些事情的那个韩寒,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韩寒这个名字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一位认证为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在微博上写道:韩寒“那种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准则的向往和追寻,都为我们时代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当韩寒这么做的时候,我支持韩寒。……至于他们乃至他们的家属私德如何,对不起,我真没有兴趣关心”。



  “标杆”是那种一望即知的东西,拥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效果,这就足够。这将允许在“标杆”的韩寒与“真身”的韩寒之间,打一个隔断,让韩寒与他所处的实际世界分离开来,让这两个世界产生分离和分裂。



  符号的世界因而也是一个封闭的世界。符号不再朝向现实的世界开放,不再朝向现实的人群以及不断变动的格局开放并与之对话。符号越是脱离这个世界,便越是具有“普遍性”,越是简洁、光滑,也越是可以轻便地加以利用。



  将一个人与他周围的世界分离,能够产生一种神秘力量。当关上现实世界的大门之后,当人们的肉眼所不能目击,当这个人的信息主要是依靠种种转述释放出来,人们的想象力便越发炽热。结果是,某个符号不仅超越了他本人,也超越了其他所有人。



  坦率地说,本人也曾经写过有关韩寒的文章,今天看来有言过其实的成分。现在想想,为什么我们朋友互相之间不说那样的话?那是因为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看得见对方的眼睛鼻子,看得见对方脸上皮肤的皱褶和岁月留下的划痕。而我们当中极少有人见过韩寒,没有与他交谈过相关话题。迄今仍然有许多人没有看过韩寒的任何视频,也不知道当“声画同步”时,韩寒谈论问题的重心所在。



  这在一个共同体的公共生活中,多少有些难以想象。当然不是说人们只有见过面才能够互相信任,但如果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如何说话,没有人打算或有机会与他进入同一个现实空间,不是与他踏入同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河流,便十分容易过度阐释,赋予这个人过多的内容,将此人拔高。



  所要反省的首先是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掌握了符号能力的人们,喜欢给事物命名的人们,主要是生活在拉康所说的“象征界”的人们(请允许我也掉一次书袋),常常无暇顾及现实的世界,很少朝其中瞥上一眼。它混乱、嘈杂、粗糙不齐,边缘、不安全,看起来不是久留之地。



  比起符号背后的肉身,符号具有不可比拟的穿越性。符号就像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扎根于更加广大的人群当中,吸纳更多社会资源。于是人们开始乞求于这种肉眼之外的力量,希望它能够作为媒介,把自己的声音传得更广,或壮大自己这一派的声势。仿佛韩寒是一帖符咒,且受过某种更为强大力量的祝咒,只要念动这个符咒,民主的事业就会有所进展。当然,这个想法与韩寒本人彻底无关。



  资深评论员笑蜀写道:“有人说,韩寒谈革命民主自由,有啥了不起?早就好多人谈。我说废话,此前多少人谈都是相对小众,没法让几千万普通人同谈。我就谈了半辈子,但我影响的人很少。”的确,在“韩三篇”涉及的话题上,笑蜀先生多年来思虑精深,着力甚多。但是他这样说话,仿佛是一个“正版”的人,在推荐一个“盗版”的产品。只要韩寒一旦开口,乃至不管他是如何谈论的,那么就必然拥有比他本人不可比拟的意义。笑蜀先生还提及“概念产品和市场化产品”的区分,显然他是想借助市场化的韩寒,来推销他自己的某些理念。



  对于另外一些人们来说,符号性或象征性的人物,意味着替他本人撑起一片天空,替他完成他自己不能前往的事情。我就不只一次遇到这样的责问:“韩寒说出了我不敢说的话,你敢吗?”发出类似质疑,应该都是有所追求的人们。但是也许大可不必。谁说你一定需要通过韩寒,才能说出你自己想说的话?你也可以尝试运用自己的嗓音,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信,你低下头翻翻自己的口袋,会发现自己原来并没有藏着那么多的秘密,它们其实都是可以说出来的。



  遥不可及的符号,由于缺乏与真身及现实世界的对照,最有可能成为任意解释的对象。争论中不同的人们所抓住的韩寒是不一样的。你说的是民主自由的韩寒,我说是的天才成功的韩寒,他说的是蔑视一切、肆意开骂的韩寒(“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第四个人崇拜的传说4年花掉1700万的韩寒,以及喜欢谈汽车谈女人的韩寒,第五个人说,我没有看过韩寒的任何作品,但是我喜欢这个人。哦,他/她喜欢的是随处可见的广告照片上的韩寒。



  符号从内部分裂了。每一个人所捕捉到的韩寒,都能够找到与其对立的充分证据,声称事情不是那么回事。一个人觉得他阳光帅气,另一个人发现他下笔怨恨怨毒。这个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韩寒本人。他的确释放了许多矛盾冲突的信息。作为一个人,这再正常不过。但是也许可以进一步说,韩寒始终是在反抗那些加在他身上的那些东西。



  反抗他作为一个符号被安排的命运。一有机会,他便努力释放他自己身上更为真实的东西。他也许比别人更早开始质疑自己和回应别人的质疑。在一些别人怀疑他是造假的地方,你也许其实可以听出来他的真实声音和他的反抗。



  在回答他赛车是否是玩票时,韩寒说:“关键是这东西不好玩票。你别的东西能玩票;写东西呀或者唱歌呀都能玩票,因为你没法分辨好坏,你死活认着我是好的那没办法。但是赛车,因为它是一块儿发车的,快慢大家看一眼都知道。”其中“快慢大家看一眼都知道”的说法,就回到了我们一直在谈论的、与所有人共同分享的这个现实空间。



  请允许我在同一篇文章中,第二次掉书袋。这个就是拉康说的,真实界直接诞生于象征界。越是被符号化,真实界越是感到不安,越是要表现为噪音和杂音,发出干扰的信息。符号化不止,真实界不息。这回韩寒挑明了说:从前写那种众人喝彩的文章,是“迎合”别人,而他现在需要找回自己。不幸的是,人们把这个当作了新的符号。他即使反抗,也只能作为一个符号来反抗。当然,他也知道如何运用自己作为符号的身份。《谈革命》中有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无论如何,写下这个问题,多少便有些夸张,不管如何回答。



  担心失去符号,自己便不能流行或不能开口的人们,也许是因为觉得周围世界压力太大,自身不够强大。但是无论如何,与所有的人们一道回到现实世界,回到人人都能够用自己的双脚踏进的那个共同空间,这不可能绕过去。这里才是民主事业展开的场所,也是开辟自由、提供自由条件的场所。如今人们认同“总统是靠不住的”,那么一个大活人做成的符号,不会比总统更加靠得住吧?



  猜猜这句话是谁说的:“摘取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但并不是要人们依旧戴上这些没有任何乐趣任何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们,伸手摘去真实的花朵”。是马克思。



(在“共识网”上见到了该文报纸版的全文,重贴于此)

文章相关图片(0) 幻灯式播放相关图片
读者推荐相关文章 (0)我要推荐相关文章

评论支持TOP5
BLF630729 | 2012-03-25 12:26

    支持(5)
    反对(2)

崔卫平老师

你写过很不错的文章,包括最近说的---今天下午去看了国家博物馆内展出的“启蒙的艺术”,最受感动的竟然是十八世纪的人们对于自然、科学、客观世界的浓厚兴趣。想出“人是一部机器”的那位唯物主义医生多么了不起啊。今天的人们将科学交给了科学家,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装满了各种迷信、幻象、妖魔鬼怪之类。--。也很不错。

但你写的有关韩寒的系列文章,有个大缺陷,太低估别人的判断力了。

你是教授,你的读者是因车卖浆者流,但他们未必就没有逻辑,就没有判断力。

以己推人,你自己心目中没什么“符号”,你怎么就认定别人需要“符号”?

BLF630729 | 2012-03-25 21:12

    支持(3)
    反对(0)

我赞同独园居士的一些观点,好的讨论氛围,大概需要以下几点

一,别说大而无当的话。

二,就事论事。

三,别引申过多。

这几条都同意。
--- 崔卫平
陈星 | 2012-03-27 01:19

    支持(3)
    反对(0)

但,崔老师和众多的老师们,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战中,除了被反反复复地拎出来暴打一顿的那篇骂麦田和骂方舟子的文章,韩寒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了。我不知道韩寒到现在是表现得像一个符号,还是你(我)们大家一定要赋予的一个符号。这是不是我们这些慷慨激昂的看客们集体的悲哀?当你(我)们一定要在韩寒身上辨出了子丑寅卯,又一定要强迫所有人接受你(我)加载在“韩寒”这个名字上的意义、定义和主义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我们,仅、仅、是看客吗???不!我们是屠夫,是杀人不吐骨头的刽子手,我们是无赖,是市井泼皮,是最为不堪的一群有文化或者没文化的流氓!你(我)们有什么值得自我陶醉和自我标榜的呢?

牛皮 | 2012-03-25 07:58

    支持(2)
    反对(3)

“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这是韩寒的无赖,文革的遗毒。

我与你说话是在某个语境,但在韩粉们只有一个语境,就是斗争。

所以,韩粉们反对质疑语境,只要或红或黑。

电影中,变态狂就是这样纯逻辑,用符号来定义人性。

刚看了一部,杀了十三个妓女,就是“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

何适之 | 2012-03-25 11:14

    支持(2)
    反对(0)

笑蜀老师所说的韩寒的影响力,更多的应该是借助于韩寒这个符号对其倡导的民主自由做推广,当韩寒被当做“符号”时,在某些方面,极具利用价值。但韩寒如果自己也仅仅做符号化的解读,那恐怕影响力也有限。须知,韩寒读者群中沉迷于其偶像光环的要占很大一部分,这些人根本就对严肃的讨论不屑之。

这次事件对于韩寒的最大意义就是,他可能会变得有勇气和更决绝的放下一些符号效应带来的光环。

您说得对。人们不习惯自我扶持,不断需要新的迷魅。

实际上对于所有人都是如此,都需要回到现实。民主自由不可能在空中建立起来,不是挂在墙上的照片和口号。
--- 崔卫平
评论(23)
1sangjiagou | 2012-03-25 00:27

    [引用+]
    支持(0)
    反对(0)

各方力量的合作,把一个活生生的肉身的人,硬是打造成一个抽象的符号,并添加光环, 已经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亟需某些改变。

这样的打造和添加,从一开始,对那个肉身的人也是不公平的, 对吧? 而且当时如果那个人还很年轻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参透这打造背后的危险,一不小心,被符号绑架了无法脱身。。。我猜想,如果有媒体或别的什么力量想把崔卫平老师打造成类似的一个符号的话,她一看到苗头就该有足够的智慧做出判断,并断然拒绝配合这种打造的:)

能够写下“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就不仅仅是“被绑架”了。
--- 崔卫平
2失落的年代 | 2012-03-25 01:20

    [引用+]
    支持(0)
    反对(0)

唉,还舍不得放弃!

3sangjiagou | 2012-03-25 02:42

    [引用+]
    支持(0)
    反对(0)

重新看一遍自己以上评论,似乎表达不够清晰。

博主这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也是我们这几天在讨论的。 即,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力量参与了这个造“符号”运动。 而且那个被造的人对于附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标签或符号怎么一开始就没有明确表示 “我并不是你们所说或所描述的那样的!” 或者“我跟你们所想象的不一样! ”归根到底,也许首先是一个个人的tragedy吧。 曾经的少年已经成年。。。。

同意。十六岁的人无法抗拒别人加在他身上的东西,他后来时时反抗,但又作为符号来反抗。谢谢分享您的观察。
--- 崔卫平
4王馨语 | 2012-03-25 02:45

    [引用+]
    支持(0)
    反对(1)

符号不是能指,符号包括能指,所指和意指关系。不管是“杀戮权贵”还是“杀戮民众“,那都不是韩寒的所指,而是他的能指;包括他的私生活,全都是能指。所指,一个”人“的所指,尽管观众认为那就是所指,可那还不是所指,韩寒的所指是什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韩寒的不幸(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的意指关系由观众掌握着。

拉康的世界分布不是真实界来自象征界,而是呈漂在水面上的冰山状,露在外面的是真实界,藏在水中的是象征界,但介于两者之间,还有水面这个”想象界“(在这个问题上,拉康怎能远离弗洛伊德?)。正常来说,一个人的想象界属于他自己,但是公众人物的想象界常常会被观众绑架,如果韩寒有不幸,那还是因为这个。

对观众来说,韩寒其实不是符号(用这个概念不准确),而是语言学中的”变档器“(符号的一种),起到观众自己的代码和信息之间的转换作用。在四种变档器转换方式中(代码-信息,代码-代码,信息-代码,信息-信息),韩寒对观众的意义属于第三种,即我的信息由韩寒转换为代码。

语言学中,信息-代码的例子有比如书我们汉字中的象形字,伞(信息)-伞的形象(代码)。我(百姓)的信息与韩寒的代码相像的时候才有意义,否则我这个伞就白写了。

韩寒是车手,但是在同观众的关系中,他只是”变档器“。人人都在结构里寻找解决办法,大家在一档里也可以加速;而韩寒对观众的意义在于他是一个结构外的解决方法--换成二档。

关于语言学变档器,可参考雅格布逊”语言学“。

您这个表达更加深入,更准确。观众尤其是媒体过度阐释,这是我们整个意识形态环境的结果。当然,韩寒并非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 崔卫平
5王馨语 | 2012-03-25 02:52

    [引用+]
    支持(0)
    反对(0)

一点浅见,崔女士莫怪。

6牛皮 | 2012-03-25 07:58

    [引用+]
    支持(2)
    反对(3)

“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这是韩寒的无赖,文革的遗毒。

我与你说话是在某个语境,但在韩粉们只有一个语境,就是斗争。

所以,韩粉们反对质疑语境,只要或红或黑。

电影中,变态狂就是这样纯逻辑,用符号来定义人性。

刚看了一部,杀了十三个妓女,就是“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

7空空般若 | 2012-03-25 08:38

    [引用+]
    支持(1)
    反对(0)

是不是有点高估符号这个标签的抵御能力了吧?

当宋江一干人等在朝廷穿红着绿的时侯,梁山泊的风光被掳掠了最美的印象,就只剩下穷山恶水…这个时侯,好汉只成了鹰犬或者在富贵乡里干嚎几声:想当年…不是人们抛弃了它们,而是它们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自己!

当然,这只是小说,也就只能当作一点谈资佐料而已,似乎改变不了现实中的神马浮云…呵呵!

8何适之 | 2012-03-25 11:14

    [引用+]
    支持(2)
    反对(0)

笑蜀老师所说的韩寒的影响力,更多的应该是借助于韩寒这个符号对其倡导的民主自由做推广,当韩寒被当做“符号”时,在某些方面,极具利用价值。但韩寒如果自己也仅仅做符号化的解读,那恐怕影响力也有限。须知,韩寒读者群中沉迷于其偶像光环的要占很大一部分,这些人根本就对严肃的讨论不屑之。

这次事件对于韩寒的最大意义就是,他可能会变得有勇气和更决绝的放下一些符号效应带来的光环。

您说得对。人们不习惯自我扶持,不断需要新的迷魅。

实际上对于所有人都是如此,都需要回到现实。民主自由不可能在空中建立起来,不是挂在墙上的照片和口号。
--- 崔卫平
9BLF630729 | 2012-03-25 12:18

    [引用+]
    支持(2)
    反对(0)

比如我,普通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逻辑,没有判断,只认得“符号”。

我是个很愚昧的人,就等着知识分子来启蒙我,教我辨别“符号”呢。

10BLF630729 | 2012-03-25 12:26

    [引用+]
    支持(5)
    反对(2)

崔卫平老师

你写过很不错的文章,包括最近说的---今天下午去看了国家博物馆内展出的“启蒙的艺术”,最受感动的竟然是十八世纪的人们对于自然、科学、客观世界的浓厚兴趣。想出“人是一部机器”的那位唯物主义医生多么了不起啊。今天的人们将科学交给了科学家,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装满了各种迷信、幻象、妖魔鬼怪之类。--。也很不错。

但你写的有关韩寒的系列文章,有个大缺陷,太低估别人的判断力了。

你是教授,你的读者是因车卖浆者流,但他们未必就没有逻辑,就没有判断力。

以己推人,你自己心目中没什么“符号”,你怎么就认定别人需要“符号”?

11腾挪6 | 2012-03-25 16:13

    [引用+]
    支持(1)
    反对(0)

崔老师在我心中也是一个“符号”,特别是在发出“午夜凶铃”的时候。我对于把崔卫平还原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兴趣。为什么要去还原?

在网络这样的公共空间里,每个人都是虚拟的符号,都在力图展示自己做为“符号'的特质。难道崔老师认为应该撕下每个人的马甲,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又或者崔老师认为韩寒这个”符号“太醒目,所以应该特殊地对待?韩寒无非是一个赛车写作的年轻人,有些幽默,有些狂妄,而已。他身上的光芒,他的被”符号“化,很明显超出其自身的能力范围,本来就是大众所为(博客点击数量不会是他自己点的吧?)。我确实难以理解,崔老师在这一系列文章中隐含的对韩寒的责难与贬低,到底背后的原因应该如何还原?

呵呵,背后的就不需要还原了。去看能够看见的,还原到现实,不要故意遮蔽和自我欺骗,这就足够了。
--- 崔卫平
12独园居士 | 2012-03-25 18:50

    [引用+]
    支持(0)
    反对(0)

丑陋的中国人,每次见到这几个字都让我想起柏杨先生,但想完之后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如果我假设自己也是中国人,那么丑陋的中国人这个命题就把我也囊括其中,那么显然我也是丑陋的,我便极度不爽,想骂他的先人;如果我假设虽然我是中国人,但是柏杨先生揭批的中国人其实不是指我,因我是一个道德完人、生活圣徒绝对不可能和丑陋有染的,我便觉得他是在说别人——这个别人应该是除了我之外还可以被称之为中国人的人,我觉得很快意,简直就是舒爽极了。

从户籍的制约和明确性来看,我是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中国人。那么柏杨先生的论断如果真的成立,我定是丑陋的,从这个角度我一定要让他不成立。我应该挑选什么样的角度来辩解呢?说中国人不丑陋,助人为乐是光荣传统,可连雷锋叔叔都被证明是极度包装渲染的结果,一点真实性都没有;说中国人是丑陋的,可在生活中我总还是能遇到一些人在我困窘之时给予援助之手。

而这样的事还有,运用的最好莫过于那些用信息捆绑他人的制造者。他们说:如果你不支持武力收复台湾,你就不是中国人!……如果你不抵制日货,你就不是中国人,还是汉奸!……如果你在该批判韩寒的时候没有勇敢的站出来,你就是……

而事实上这些问题可以不回应,不是吗?我抵制与不抵制日货都不会被你用眼睛直盯盯的看着,如果只需要在网络上呻吟一声,我还可以把话说的大一些,更重要的是就算你想要调查我的时候,我也真没有日货,不是我不想买而是买不起。

没人监督又或是监督的同时依旧可以做假,那么这些东西自身在框架设置的时候就是一种虚假圈套。可是总还是有人会抹不开脸面,四处帮忙发布这样的迅息,我就在一个群里见过这样的网络文章,说柴静因独立调查温州动车事故而被秘密收监……我说的并非是谣言四起的时候,而是谣言已经尘埃落定,都过了小半年,我竟然还奇遇这样的转帖人,而在这个时候柴静依旧主持着她的节目,有时候还会到微博上更新一下。

我便问:你不知道吗?这就是一条假新闻。可转帖人的回答是:如果不转发的话,我就不是中国人啊,再说假如这事是真的话,那么我还是出过一份力的。面对这样的回答,我不复再有言语,这也就是我经常对人指出的,不要认定网络时代的信息、新闻传播的速度极快,可有些事过了半年之后有的人也可能是头一次接触到。更不要因此就认定当别人说这样旧闻的时候,就一定是别有用心又或是这个人真是与时代速度难以接轨。

13独园居士 | 2012-03-25 18:51

    [引用+]
    支持(0)
    反对(0)

但是很显然,中国人依旧是一个很大的招牌。我见到各类网站之上又或是各种可以闲聊的渠道之中,总能听闻到这样的迅息:中国人……怎么样怎么样的。我觉得这事就真的很奇特,说这话的人,如果你不是持有外国户籍证明的话,你也就是中国人啊,那么你这话是否连同自己在内都要否决掉?还是如同我开篇之时说的,你觉得你就可以置身事外,纯粹是看待闲事一样把这样的帽子附于他人头上呢?

【“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这是韩寒的无赖,文革的遗毒。】

【我与你说话是在某个语境,但在韩粉们只有一个语境,就是斗争。】

【所以,韩粉们反对质疑语境,只要或红或黑。】

【电影中,变态狂就是这样纯逻辑,用符号来定义人性。】

【刚看了一部,杀了十三个妓女,就是“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

————引用【牛皮 | 2012-03-25 07:58支持(2) 反对(1)】

这是my1510首页文章——崔卫平女先生《符号与还原》后面【牛皮】网友的回复。说实话真的很难从中去找寻到一点有用的信息价值,单纯的把这样的回复截取出来留以存照的话,基本能得出的答案是:废话,毫无用处的废话。

如果还原,但是这和崔卫平女先生的文章里所表述的【《谈革命》中有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不去领导一场起义呢?”无论如何,写下这个问题,有些太夸张了。】这句话需要前后对照整体崔卫平女先生的文章,我所说的文章并非单指这一篇,还需要综合崔卫平女先生整个这一系列的文章,崔女先生每次都是抽丝剥茧吐一点嫩芽,她的这样评判是建立在自己的观察、考证最后进行一些适度的判断定论。

(“中国人”(及“丑陋的中国人”)的确是一个过于笼统的概念。激愤的时候也许可以临时用用,但完全不适合任何分析、思考。
--- 崔卫平
14独园居士 | 2012-03-25 18:51

    [引用+]
    支持(0)
    反对(0)

同样再来还原【牛皮】网友的话来说,虽然崔女先生的文章也涉及了文革相关方面的探讨,但请看清楚这仅仅是探讨,那么到了这【牛皮】网友这儿就是定论,崔女先生说韩寒说这话有些太夸张,意思是一个符号化后的韩寒哪儿具备这样的能力,这简直就是他自己太高看自己了。这和韩寒的无赖又是文革的遗毒能牵连出什么关系吗?

然后【牛皮】网友顺延着他自己的评论风格,在定性之后还要来个所以,这是更严肃的定位。这真是用心之险恶,还需要牵连出一个韩粉阵营来,还要去用或红或黑,这可是单向选择。如同那个笑话一样,老公回家见到媳妇,媳妇说今晚的菜可丰盛了。老公问:都有啥?老婆说:土豆丝。老公再问: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余地吗?老婆说:有,你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

如果用选择的话,那么按照【牛皮】网友制造的预设答案就只能选择或红或黑的了,这还真是一种险恶。在【牛皮】网友已经制造出的框架之内,不管你选择什么,都可以落下话柄供他攻击。这个有没有例证?有的,电影《爱情呼叫转移》里的心理测试:

【你被困荒岛,漂来一条船,船上有个美女且只能容纳一人,你会:A、抢船走人;B、杀死美女,抢船走人,因为美女在荒岛上肯定死;C、留下美女,天天云雨,D、让美女走,你留下等死;你选几?】

【徐朗:A。高菲:你是禽兽。】   

【徐朗:B。高菲:禽兽都不如。】   

【徐朗:C。高菲:你比禽兽还禽兽。】   

【徐朗:D。高菲:不但不如禽兽,还是个蠢货。】

15独园居士 | 2012-03-25 18:52

    [引用+]
    支持(0)
    反对(0)

照【牛皮】网友的评论风格来说,这个人是反感文革的。他在反感文革里最讨厌的是随意扣帽子,不过这人就是标准的自相矛盾。请看例证: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韩寒和韩粉们的反应,心理素质实在太低。】

【但好笑的是,与中共领导人一样,用心理素质低反击民众。什么是心理素质?】

【小孩自私是正常,但成年了,必须承担自由的责任。】

【对于公共义务要强调素质道德,这必定导致斗争。】

【我们可以在法上强调,那就是心理健康,比如小孩可以原谅。】

【所以,要国民素质,必须权力还予法律。】

【当今领导人,有多少懂法?看看他们说的,为人民服务,但本身就是独裁和奴才素质。】【韩寒还是小孩素质,需要党来保护。】

引自【牛皮 | 2012-03-24 12:48支持(5) 反对(10)】评论许志永先生文章《每个人都是天使》

【在政治上,重提否定文革,本身就是文革。】

【请温家宝到民间问一下,全国人民早已否定了文革。】

【那么温家宝的言论与人民无关,只是党内斗争。】

【四十多年了,党内还有文革治政路线,该换党内,而不是治党了。】

引自【牛皮 | 2012-03-25 11:43[引用+]赞同 反对 支持(1) 反对(0)】评论何仁勇先生文章《彻底否定文革的前提是彻底了解文革》

每次都是废话,看似言之凿凿,事实上真挑不出多少有用的东西。如果用后一种全国人民早已否定文革了,只要还有一个人替文革辩护,说文革还是好的是非常有益的,那么这个全国人民就得破产,这本身就是一句虚假的不能再虚假的话。这一句的上一句就是重提否定文革本身就是文革,这个看似辩证的答案是从哪儿得出的?又或者看似他最后还有几句正常的话说需要换党了,但这样就能代表他很先进吗?

16独园居士 | 2012-03-25 18:52

    [引用+]
    支持(1)
    反对(0)

当我觉得需要回应柏杨先生关于《丑陋的中国人》这个论段准确与否的时候,我肯定得需要去了解柏杨先生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而不是这样一个标题,他理解中的丑陋应该是一种可以具体的小事、细节,是可以拿到现实生活去使用并实践的东西,这样他下的定论是丑陋才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自我抒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我害怕的是我仅仅只是觉得丑陋的中国人这个标题让我不舒服,然后我就极力要去推倒它,甚至不遗余力,不顾手段,不顾程序,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推翻丑陋的中国人这个牌坊,那是可悲的。更可悲的是当我看到【牛皮】网友,如果我觉得他真不是一个好网友的话,我就立马的感慨道:真是丑陋的中国人。

我想我假装自己的境界比【牛皮】网友的高,事实上我和他一样都是丑陋的中国人,窝里斗还没有规则。而这样大而无当的话,你是不是每天都能看见很多呢?我瞧见过。

这两天总算有所闲暇,去了一趟聊天室和一个熟识的人聊点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我的习惯是尽量使用书面语言,而他的习惯是文雅的精减、甚至有时候还是文言文。我俩聊的挺起劲的,结果同聊室的另外一对男女聊天搭档就开始点评我们了。女的说:我他妈D最讨厌这些没事假装自己很高深的文化人,我不讨厌文化,我讨厌这类装腔作势的文化人和他们身上的那股子臭味。男的说:也是,聊天嘛就应该用生活的语言聊点相互感兴趣的事。…………然后就是他俩吧啦吧啦的聊下去了。

但是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我和我的哥们是聊了几年的老伙计,如果照他们评论的方式来说:聊天只是为了让自己高兴,似乎我俩没有得罪他们,也没有挤占他们什么空间吧?更为有意思的是假如这个时候自己没有风度还要上去理论一二,他们就可以说:我们聊我们的,说你了吗?说你了吗?

17独园居士 | 2012-03-25 18:53

    [引用+]
    支持(1)
    反对(1)

对啊,你要真理论起来的时候,总能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说你了吗?我说你了吗?你倒是给我说说,没事这么贴着脸就过来,你有病啊?我请你对号入座了吗?

这就是生活里的逻辑,比起那些咀嚼过很多书还能中西合壁的人来说,我说的太过于浅显。但我觉得就是这样浅显的问题,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想明白:我反对的就是我自己。

我还是做我的中国人,但我这个中国人与别人评价的关系不大,只要我自认为不丑陋就行。这也是生活里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我活下去的希望。

独园居士 新疆吐鲁番

18牛皮 | 2012-03-25 19:37

    [引用+]
    支持(1)
    反对(2)

今天逛了公园,因是星期天,几个场地全在唱红歌。

这有什么不好?我觉得很美,这是一代人的情怀。

我反对文革,是因为以文来斗政治,又以政治来制约文化。

言论自由是文化,与政治无关,对文革的讨论属言论自由。

温家宝在人大重启文革讨论,是对言论自由和文化的管制。

人民说什么,你管得着吗?权力管文化,就是文革。

19BLF630729 | 2012-03-25 21:12

    [引用+]
    支持(3)
    反对(0)

我赞同独园居士的一些观点,好的讨论氛围,大概需要以下几点

一,别说大而无当的话。

二,就事论事。

三,别引申过多。

这几条都同意。
--- 崔卫平
20雕龙 | 2012-03-26 18:47

    [引用+]
    支持(0)
    反对(0)

群众需要偶像,这是群体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就像当年中共树立毛一样,便于群众认识、理解中共,目的是更好的获取政权,偶像于是就符号化了,被寄托了群众的万般愿望。只是不幸的是后来出现了“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恶果,制造偶像的人一个个被偶像绞杀……历史就是这么可悲。

21陈定华 | 2012-03-26 20:29

    [引用+]
    支持(0)
    反对(0)

我本以为是一篇关于索绪尔的“符号学”,以及“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讨论的,结果很多人说到一边去了。

22第五元素1 | 2012-03-26 21:57

    [引用+]
    支持(0)
    反对(0)

每日一帖窥天下,大情小事落玉盘;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http://www.d5yuansu.com/archives/category/talk (注:谨慎围观,保持心态,多多评论)

为上班族量身打造的新闻刊物。关注时事,追踪热点,微博文摘,窥一斑见全身!凝聚社会每一滴微力量!

人人都可以有独立思考能力,包括你…

23陈星 | 2012-03-27 01:19

    [引用+]
    支持(3)
    反对(0)

但,崔老师和众多的老师们,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战中,除了被反反复复地拎出来暴打一顿的那篇骂麦田和骂方舟子的文章,韩寒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了。我不知道韩寒到现在是表现得像一个符号,还是你(我)们大家一定要赋予的一个符号。这是不是我们这些慷慨激昂的看客们集体的悲哀?当你(我)们一定要在韩寒身上辨出了子丑寅卯,又一定要强迫所有人接受你(我)加载在“韩寒”这个名字上的意义、定义和主义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我们,仅、仅、是看客吗???不!我们是屠夫,是杀人不吐骨头的刽子手,我们是无赖,是市井泼皮,是最为不堪的一群有文化或者没文化的流氓!你(我)们有什么值得自我陶醉和自我标榜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