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力建:扭曲的方舟子与文革游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2-2012 17:2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剑芒说:“方舟子背后有三‘逼’力量;1.党逼(五毛们,现在知道了是重庆的五毛们),2.傻逼(嫉妒的眼球闪绿光的下三滥),3.二逼(上当的民主派二愣子们)。”此言,概括得十分精准。

一些人认为,“倒韩”不过方舟子闲得蛋疼或是间歇性发病而已。一些支持方舟子的甚至认为,打韩寒是必要的,韩寒欺世盗名太久了,应该给人们一个真相。这种想法,很傻很天真。这批人认为对方舟子的厌恶是一种“阴谋论”,反对用“阴谋论”的方式来推断这场突如其来的质疑大战,甚至认为质疑的权力应该得到保护,于是方舟子应该保护。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人权应该保护,犯罪人员就可以不受到法律制裁而释放?显然,保护质疑的权力,并不是毫无原则地保护。

所谓“阴谋论”,是说一个理论没有严谨证据支持、荒谬不合逻辑而不值得考虑的意味。阴谋论不只是指理论,也用来指许多没有证据的说法、传闻。如果这个说法是受到学界认同的,那么导入这场论战,方舟子的所作所为,既没有严谨证据支持、荒谬不合逻辑而不值得考虑,可见方舟子才是玩转“阴谋论”的行家里手。

反过来说,为什么认为方舟子的构陷是有目的的?摆在面前的两个巧合是:1、韩寒成名多年,为什么方舟子偏要等到韩寒发表完“韩三篇”才来倒韩?韩寒的革命、民主、自由,从学术上确实不够专业,有些断章取义。而就算韩寒说错了,他的三篇文章却引起了轰动,从他发表文章之日起,这三个被遗忘了20多年的词语终于重见天日,从理论到方法论,每个人都参与辩论。正当讨论热火朝天,方舟子出现了。2、从倒韩开始到现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影响力被摊薄,而细心人也可以想到,短短几个月之间,重庆日报上的冰火两重天正是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昭告。而就在这可能平静得让人很容易觉察到异状的时候,方韩论战在逐步发酵,几乎所有的眼光都聚集在方韩之上。在此期间,吴英案、乌坎、重庆、盲人等等更为敏感的事件,过问和知之极少。方舟子倒韩,孔庆东接手倒港。这一切,都是中国特色转移视线的方法,民间矛盾太大,民族主义和民间对抗情绪就被适时地推动了。难道真是巧合?

从最初诋毁汪丁丁、于建嵘等学者开始,到韩寒、贺卫方、徐友渔、罗永浩等知名度高的公共知识分子,方舟子的目的已经非常清晰,那就是搅乱公共知识分子圈子,分裂公知人群。到后来,谁帮韩寒说话,谁就受到人身、言语上的攻击,大批方舟水军助阵,可谓丑态百出。

即便是从法律的角度,也不应对韩寒使用“有罪推定”的方式。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美国著名的辛普森案,就是对“无罪推定”法则极大尊重的体现。另外,还得提提《著作权法》第11条:“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除非证据确凿的抄袭,任何文本分析都不能成为无署名权纠纷在世作家不是作者本人的证据。

综上所述,倒韩派一直坚称“合理质疑”,但是使用的方法却是“有罪推定”,预设了韩寒就是抄袭和代笔的立场,为此立场搜罗证据,甚至有些人患上了精神强迫症和被迫害妄想症,不断麻醉自己,不肯面对现实。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你认为韩寒有代笔,就拿出实质证据。拿不出实质证据,就应该向韩寒道歉,而不是占据道德制高点,拿一切并不存在的“迫害”来为自己加分,更不必要一副同归于尽的样子,来博取社会同情。

从方韩之战中,人们逐渐发觉方舟子的打假不过是一场假打,正如重庆的打黑不过是黑打,屈打成招。否则,在面对自己老婆刘菊花的抄袭问题上,方舟子就没必要气急败坏,大骂156名联署学者,不断威胁这批学者。而对于刘菊花的抄袭是否存在,156名学者已经有了实质证据。方舟子对韩寒,却拿不出实质证据。本想看看方舟子如何“教会”韩寒自证清白,反而暴露了方舟子其身不正、故意栽赃的本质。

对强权摇尾乞怜、对弱势穷追猛打,这便是方舟子的操守所在。软柿子好捏,老百姓好欺负,强权不好惹,故而不管是食品造假也好,官员学历造假也好,方舟子丝毫不关心,却费尽心力给韩寒找茬。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方舟子倒韩都不是一场正常的“质疑”,而更像是一场“构陷”。

其实这场论战,暴露的正是文革后国人的知识结构缺陷和精神人格病态。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对哲学、科学、伦理学、法律等领域的错位理解,使得部分知识分子陷入逻辑混乱,被方舟子利用。被文革苦痛折磨之后,国人的精神人格病态一直没有恢复过来,这种精神人格病态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文革歪风没有散去,文革的阶级斗争、你死我活的思维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国人。二是文革环境的压制和信息源的不对称,国人的判断力、独立思考能力严重受损,被迫害的不安全感,让国人宛如游魂,由此滋生的对立情绪愈加严重。

当戏剧落幕,所有人脱下那副面具,人们才看清:扮演“英雄”的方舟子,脸部却扭曲狰狞。而所有跟着方舟子后面胸口挂着“勇”字的,不过是一群还没恢复知觉的文革游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