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扉客:什么样的律师让我佩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8-5-2012 00:0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石扉客 提交日期:2012-8-4 18:42:00 正常 | 分类:未分类 | 访问量:984

  
  
  不谦虚地说一句,我算是媒体人里头和律师行打交道最多的人之一了。这次起了些争议的斯伟江和陈有西,都是我的朋友。“杨氏刀法”传人杨金柱,行政诉讼大状袁裕来,上海刑辩律师张培鸿,非诉大状严义明等南派律师也是我很熟悉的朋友。刘晓原、李劲松、李和平、江天勇、丁锡奎等北京维权律师,也有很多我的朋友。
  
  说这些不是为显摆。而是想接着说下一个问题:即作为媒体人,我自己如何甄别律师。
  
  律师这行,传统上名声不好,是为讼棍。实际上也是鱼龙混杂:忠诚信仰法律的律师和沟通八方混江湖的骗子,勇于赴难的律师与首鼠两端的投机客,所在皆有。
  
  这个也不奇怪,媒体这行其实也差不多。所以马克思.韦伯说“新闻工作者同政治煽动家、同时也和律师(以及艺术家)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缺乏固定的社会归属。至少欧洲大陆的情况是这样,而英国和普鲁士过去的情况有所不同。新闻工作者似乎属于一个贱民等级,‘社交界’总是根据他们中间品行最差者来评价他们。”(此句抄书,系活剥白红义博士,鸣谢之)
  
  这就不难理解重庆当初利用中青报妖魔化李庄等北京律师时,会获得一片叫好声了。也不难理解当局总是习惯以敌意的目光来审视这个群体。
  
  总体来说,这些年来,我碰到的律师群体,基本面都还不错。可以这么说,这个群体里的普遍素质,毫无疑问高于法检两家,更是要远远高于警察群体。
  
  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从业时间不算很长,经验不算很丰富,但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年轻律师们,他们抱定决不苟且的态度,准备在这条漫长艰难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去,不谈勾兑,不信苟且,不望招安,随时准备做后来者的垫脚石,确实很不容易。
  
  这是让我感动的律师群体,接下来要说的是让我佩服的律师群体。
  
  我佩服的律师,基本符合三个特征。一是人品基本面靠谱,二是价值观靠谱,三是专业能力靠谱。简称“三个代表”律师,倒过来分述如下:
  
  1、专业能力靠谱:
  
  无论诉讼还是非诉讼律师,总归要有一些吃饭家伙,有一套独门刀法。什么都通吃的律师,我是不敢佩服的。我佩服斯伟江、张培鸿、袁裕来等人,首先是佩服他们分别在知识产权、刑辩、行政诉讼诸方面的造诣,在业界早有定评。
  
  现在有个比较流行的说法,说刑辩律师是最厉害的。如果讲勇气,那可能是。如果讲技术含量,这实在是个误判。并非加上一个刑辩律师的头衔,就一定是最牛逼的律师,这个要因人因案而异仔细甄别。2009年我曾给《南方传媒研究》写过一篇《专业的才是客观的》,分析邓玉娇案等相关律师的表现,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斯伟江律师一直称中国最厉害的律师在商业律师群体里,我比较赞同这个看法。这也是去年李庄案第二季时,我策划操作屌丝周刊《大牌律师转型》的动机之一。中国之大,一万多家律师事务所二十多万律师里藏龙卧虎,我相信刀法精良,见识卓著,眼界开阔,知识结构完备,有勇有谋之辈,不知凡几。
  
  2、价值观靠谱:
  
  这个无需多说。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出路就是一条: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本也无可非议,但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已经发育出来了基本空间,连做到不低位置的陈有西律师,都愿意出来单干。可见,无论做诉讼还是非诉,也不是非得仰朝廷鼻息,不勾兑就要死人的时代基本过去了。
  
  由此而来,法律人的价值观底线就是:反对专制,赞成宪政;反对人治,赞成法治;不助纣为虐,不颠倒黑白。不是每个律师都有周泽律师那种单挑家乡政法界的勇气,我完全理解田文昌律师不碰出事前的王立军在重庆和辽宁的相关案件,陈有西律师不碰钱云会等浙江敏感案件的情况,这个确实不能强求,搞道德绑架也没意思。但我相信他们决不会去触碰上述底线。
  
  3、人品基本面靠谱:
  
  主要是职业道德和个人人品两方面。这个也不需多说,各花入各眼,一个律师的口碑如何,江湖自有定评。我只想说,于前者而言,主要是尽职尽责竭力捍卫当事人的利益,不将自己刻意置换为焦点,不把案件随意通感为事件。
  
  于后者而言,主要是诚实不欺,守信重诺。不是每个律师都有像杨金柱律师那种24小时神功附体(我说的是法治神功)的勇气,但做到诚实不欺,无论是对当事人,对媒体,对同行,都还是不难做到的。我和不少名律师打过交道,也吃过不少亏。我的原则是,只要被骗过一次,对此人的信用就打上了终生的折扣。
  
  简单说就是这些,但这些并非一成不变。在前述《专业的才是客观的》那篇文章里,我曾含蓄地批评过一位北京律师,但在三年后的小河法庭上,他为当事人辩护时,其尘土必争毫厘不让的精神,条分缕析细抠法条的水磨工夫,让我佩服不已,印象大为改观。
  
  写到这里,想起来小河大审刚开始时,我发的一条微博。我提到对台湾律师界过去三十年的观察,指现在活跃在台湾政坛上的诸人,大多是三十年前美丽岛军法大审前后就已经出现在公共舞台之上。这句话很容易被误解为鼓励维权律师们去搞政治投机。何况这段,袁鹏所长已经代表党和政府把维权律师视为内外勾结搞乱中华的“新黑五类”之列。这句话,更容易被人引申与解读。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大时代,公共参与,是每个有起码责任感和历史感的人都很难回避的命题。律师以及媒体人,由其职业身份使然,毫无疑问是站在潮头之上的。这确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干预与书写历史。台湾的转型记忆,只不过是一个小例证而已。
  
  既已“生在大时代”,又有望“走进新时代”,实为幸事。至少我不认为这是坏事。
  
  且举这些前沿律师里两个文笔最好的人为例。
  
  绍兴才子斯伟江,我相信他是里面历史感最为明晰的一个,“小河大审”里,斯留赠给青石律师的八个字能窥到一斑——“磨砺技艺,敦修人格”,斯是我目前看到的第一个从人格方面来明确自勉勉人的维权律师。
  
  另一个是从不讳言随时可上任最高法院院长的“保皇派”陈有西,我一直认为他是所有律师里最了解体制运行规律的一个。坦率说,陈介入公共事件至少一大半是偶然。介入李庄案,是在张培鸿博客上偶然看到中青报的报道;用微博,是我在他办公室花了十分钟教了一下。时代与年龄使然,陈有西未必有斯伟江的决绝与清晰,但他能抓住这种偶然迅速进入状态,自然与他长期以来的储备与准备不无关系。
  
  既然无法回避,就需要尽量做好做出色,起码做得不至于太丢份太被动。接下来的事情,一半看造化,一半看自己。任何一个想留下痕迹的律师,在我心里,都一定是“三个代表”律师。
  
  石扉客
  
  2012年8月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