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柴静:镜头对准代表中的少数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12-2009 21:2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柴静:镜头对准代表中的少数派 2009-03-13 10:50
分类:人物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专去拍摄人大代表“争吵”

■节目受肯定上《新闻联播》头条

■因采访不作秀获人大代表认可

◎         文/《青年周末》记者 李光  ◎摄影/《青年周末》记者  吕家佐

因为真实呈现了代表在人大分组审议现场的“争吵”,柴静参与制作的两会节目《见证履职,共商国是》不但受到高层肯定,还上了3月6日《新闻联播》的头条。

柴静宣告,她要用镜头“见证”人大分组讨论时的博弈和争辩: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反对?不仅如此,她还强调“不光代表要履职,公民也要履职”,要通过参与两会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一项权利只有你把它当真,它才是真的。”

柴静:镜头对准代表中的少数派 - 青年周末 - 青年周末的博客

◎3月9日,柴静接受《青年周末》专访



不追高官而追访少数派

青年周末:今年你不去人民大会堂抢新闻了,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分组审议的现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柴静:《柴静两会观察》已经做到第四年了。今年,我们做了一个极大的减法,回归两会的本质。通常,大家都觉得人民大会堂才是出新闻的地方。第一年做两会新闻时,我也在追访明星代表,追访高官。而今我们放弃了之前三年去过的地方,只在人大分组审议的现场,这个往年门庭冷落的地方。

为什么?因为审议本身就是审查评议的意思,必要时提出批评和质询,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审议过程中,不同观点的碰撞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些在以往的两会新闻中却很少看到。

其他国家的议会新闻里会有很多辩论,我们的两会中没有吗?不,是我们选择呈现的太少了。以前我们经常只是知道一个结果,比如表决了10:1,但不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产生的,那个1是谁,他为什么要选择反对?他的理由是什么?他代表哪些人的利益?今年我们就要找到这个1,让他说话,要让不同的声音在法律和制度之前呈现在公众面前,这就是人大法工委说的民主的实质。



寻找“让播出线沸腾的讨论”

青年周末:为什么以前的两会报道没有更多呈现不同的声音?

柴静:从我自身来讲,更多是因为头脑里的习见。当然,今年的改变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它是一个团队的成果,台里决策者的价值观也很重要。节目播出之后,来自上层的反应是非常好的,所以它上了《新闻联播》的头条,而这是以前做两会报道从来没有过的。

今年的这点变动是被多种力量催生的,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变革。因为政府在改变,人大代表在改变,公众在改变,网络在改变,我们顺应这个大势,所以要完整地呈现审议会场上意见博弈和制衡的状态。

青年周末:这种状态“完整”展现出来了吗?

柴静:因为时间有限,大部分局限在8分钟。我只能说实际超出我的预期,也让我很振奋。直播浙江代表团小组审议那天,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和其他代表有非常激烈的争论,用我们编导的话说,那是一场“让播出线沸腾的讨论”。

那天恰好有几个同行也在浙江团采访。直播结束后,听到两个同行私底下议论:“这下中央台可倒霉了,他们本来想拍邱继宝,结果你看现在变成一个大争论了”。他以为我们本想拍邱的发言,结果被这番争论破坏了新闻现场。我当时就在心里笑了,同行中都有人不理解这是新闻,可见头脑中的自我束缚有多深。

柴静:镜头对准代表中的少数派 - 青年周末 - 青年周末的博客

柴静:镜头对准代表中的少数派 - 青年周末 - 青年周末的博客





人大代表也反感作秀式采访

青年周末:不过那些争论似乎还不够激烈。

柴静:那天已经很有火药味了。我个人非常赞成有序、理性的讨论。有分量的交锋未见得是要声色俱厉,很多时候其实是暗流涌动。如果你用心听,会听到他们的言词当中金属撞击的感觉是很强的。

而且,光看吵架交锋不是我们的本意,关键是要导向什么。比如,在辽宁团分组审议的现场,一个村长和一个粮库主任关于目前的粮价要不要涨的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我们在他俩争论后,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人,这个研究员给出一个涨价空间,提出小步快跑。我觉得这是大家可接受的,是博弈之后的一个共识。

青年周末:怎么保证每次精彩的辩论都能被你们拍到?

柴静:我们还是有所选择的。从经验来看,我们了解一些人在两会当中是敢言的。当然,还要看他们是否求真务实,因为有些人某些言论可能只图在两会当中引起大家注意。如果我们要炮制收视率的话,就会选择那些代表。但我们没有。

青年周末:这些争论场景经过你们挑选出来,能否代表总体会场的情况?

柴静:说实话,对此我也在一个未知的状态。但它们的出现让我感到惊喜,我确实没有想到代表们会如此积极。尤其是浙江团的那一场,直播之前,我和一些代表进行沟通,纳爱斯老总庄启传说,“这个现场不就是你们导演的吗,你怎么导我怎么演”,我说,“您就演您自己就行”。他以为我们在作秀,不敢播,但我们就那么播了。后来在电梯里碰到他,我能从他的眼神中感到一种尊重。

青年周末:是不是我们过去的采访有些问题?

柴静:当然,我觉得人大代表非常反感作秀式采访。重庆的康厚明,是一名农民工人大代表,从去年开始就受到高度关注,今年又被媒体“轰炸”得疲惫至极。一开始接触他时,他眼睛都不看我,可能他接触的记者当中,不求甚解的居多,只把他当成一个符号,所以他很反感。

但是我问到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我说你去年提了,没有效果,今年还提不提?他一下精神头就来了。最后出他房间时,他送给我一个苹果,或许代表他对一个记者的认同吧。因为之前大家都说,康厚明是一个极其难对付的采访对象,不爱讲话,对形式很反感。



人大代表要履职,公民也要

青年周末:今年为什么增加了大量的视频连线,让当地的选民和在北京的代表直接沟通?

柴静:想用这种形式强调选民对代表的监督。两会会场不只属于几千个代表委员,同样属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公民。吴邦国委员长在一个讲话中说要“深入领会宪法精神 ”。什么是宪法精神?白纸黑字当中写的赋予我们的公民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当家作主,它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但是我们真的读懂这句话的含义了吗?如果读懂的话,在两会上,我们能不能行使它?一项权利只有你把它当真,它才是真的。否则只能写在纸上,只是几句话而已。所以我们强调,不光是代表要履职,公民也要履职。

青年周末:公民也要履职,我们能做什么呢?

柴静:参与一个网络访谈时,有个大学生问分配和户口的问题,我建议他找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我也没有北京户口,也是一名外地在京打工的,我在提醒他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只有这些人才有可能把你的建议变成制度。

《新闻调查》最近一期食品安全节目的结尾,我说,我们未来能吃什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今天我们做什么。最后的字幕是:“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能做什么?”

尤其是面临具体的切身问题时,你要懂得什么是你合法的诉求手段,一次不行就试第二次,如果还不行请联合其他选民一起反映,这是我们的权利,我们希望民众能够通过参与两会解决自己切身的问题。

青年周末:你希望更多人通过自己维权,而不是老找媒体?

柴静:媒体是一个渠道,但我觉得不能依赖它。我们首先要看,最重要那部分权利的行使,我们是否已经努力,努力了多少。如果我们根本不考虑直接诉诸于媒体,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健全和理智的社会。

青年周末:你传达的态度非常积极,生活中你能做到吗?

柴静:其实你我可能都会有懈怠的时候,不要紧,身边还会有其他人影响和鼓励我们呢。比如要求停止银行跨行收费的黄细花代表,我之前和她有过一个私下的沟通,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较真,一定要追到底,当时她半开玩笑地说:“其实都是让你们媒体给逼的。”(笑)

再如郝劲松,打赢铁道部火车上用餐不提供发票的官司后,一次在火车上餐厅刚点完菜,什么话都没说,列车长就亲自把餐盘端过来,问“你现在要发票还是等会儿要发票”。多牛啊,你只有这么做,才能得到尊重。采访完他那天晚上,吃必胜客被告知没有发票,以前肯定就算了,但那天我要了。所以我也在学习,也在成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3-13-2009 00:57:37 | 只看该作者

Re: 柴静:镜头对准代表中的少数派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走狗奴才大骗子。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柴静:镜头对准代表中的少数派 2009-03-13 10:50
: 分类:人物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 ■专去拍摄人大代表“争吵”
: ■节目受肯定上《新闻联播》头条
: ■因采访不作秀获人大代表认可
: ◎         文/《青年周末》记者 李光  ◎摄影/《青年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