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苗炜:中国可以不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25-2009 11:3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中国可以不说
苗炜 @ 2009-3-23 14:49 评论(6) 推荐值(224)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小时候读古文,特别喜欢《战国策》里的故事,那些知识分子都特别能说,见到皇上,讲两个小寓言,就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后来看《三国演义》,特别喜欢“舌战群儒”那段,诸葛亮把东吴的知识分子全侃晕了。再后来,看话本,李太白醉草吓蛮书,喝了酒写一篇文章,就能令四夷臣服。正是这些不着调的描写,让我深信“言辞的力量”。但这些传奇,讲的还都是湖北、陕西、山东、河北之间的故事,而且年代久远,不那么新鲜。





现代人偶尔也写一些“现代战国策”的故事,比如张维为先生,早年给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现在是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员,走过100多个国家,这里面自然有“晏子使楚”那样为国家张脸的故事,也有“舌战群儒”的戏剧性场面——张先生说,“在慕尼黑郊外的一个风景如画的避暑山庄,知名的马歇尔论坛举行了一场中国问题研讨会”,他主讲了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会后和德国、美国的学者一场激变,实在灭了人家的威风,其中有个段落,张先生很以自己走遍世界的经历自豪,“你去过博茨瓦纳吗?我去过,还见过博茨瓦纳总统。”千万别小看这句“见过博茨瓦纳总统”,比如央视有位青年记者,其自我期许是“经济学家”,给领导人当过司仪,《纽约时报》报道这位青年才俊,开着捷豹穿着阿玛尼上班,采访过托尼·布莱尔,英特尔和黑石的老板,和澳大利亚总理保持电子邮件联系,一年之中见过三次“亨利”,“就是亨利·基辛格,他说”。现代的纵横家,要是没见过博茨瓦纳总统,没见过亨利,还在湖北、陕西之间游荡就太小儿科了。





这位青年才俊知道“中国的国际形象问题很严重”,所以打算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大概就是所谓“新爱国主义”。古代读书人讲究“策名天府下酬所学立功异域上报朝廷”,架桥梁一事显然属于“立功异域”。古代科举还喜欢考策论,乡下一孩子,还没怎么出过门,提起笔来就能写出“怎么征服西夏”这样的文章。12年前,有一本策论很流行,叫《中国可以说不》,这显然属于“上报朝廷”。





我一直没有十足的底气念出这个书名——中国可以,说,不!我总是以为,应该这么念,小心翼翼诚惶诚恐的问——中国,可以说不?随时准备挨一棒子,打倒在地,“不可以说!”“不可以说他的不是!”然后会有许多连什么叫做人都没整明白的青年,拥上来说“你不配做中国人!”现在,我们又看到一本书叫《中国不高兴》,号称要让现在的读书人有大担当大抱负。这实在碰到我的软肋上了,因为我时常面临这样的诘问:你的视野和胸襟怎么那么小?你为什么不能写“中国一甲子 ”,而非要写“好色一代男”?





世间有左有右,世间还有大有小,左右互骂那还都是站在“大”的角度上,偏偏“文艺腔”是小气的。有家宣扬普世价值的大报,自己的广告语是“从这里读懂中国 ”,仿佛中国是个多艰深的相对论似的,还有个青年思想家,也总是焦虑自己能不能流畅而自信的谈论中国,我非常尊重那些拼命要启蒙别人的精英,我也非常尊重那些写策论的才俊,但我还是觉得,中国可以不说。从孔孟时候算起,读书人就被忽悠并且自我忽悠,以为自己跟国家有多大关系似的,那个江山社稷是皇帝老儿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匹夫的兴亡,国家就没责了?“位卑未敢忘忧国”,得了,当小官您就卑微了,写出诗来您就不觉得自己牛逼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大概还是为了自己的乐子而读书吧。“世界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早上八九点就起来上班挣钱还房贷去了,但世界不是我们的,连我们买的房子都未必是我们的。



不被忽悠,不说那些大词,我们照样能活得充沛踏实内心丰富,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越来越多。我们管他高兴不高兴呢,我们还是自己高兴就得。这世上还有许多伟大的乐子等着你的头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