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虚构的土地保障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10-2009 07:4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评论(0) | 标签:关天网刊, 时事观点

lawyu

  

市民阶级主流一直认同一种世袭的和等级的封建制度,即你出身于农民,就得永远是农民身份。你的社会等级是农民,就天然没有城市定居权,二次分配权和主要的公共产品享有权。他们的种种理由十分荒唐可笑,其中最大的莫过于他们自己虚构的“土地保障论”了。

      

也就是说,你是农民身份者,家里有土地,就只能属于农村。种田才是你们的主业,你们出来打工不过是一种副业罢了,政府允许你们出来打工增加农业之外的收入,城市给你们提供了打工填补家用的机会,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凭什么还不满足,不懂“感恩”?

      

这种认识一直非常有着广泛的基础,包括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在内,都是这么想的。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小农经济意识,在他们眼里,农村的土地可以永远成为工友们的正业一直延续下去,哪怕只有人均一亩多土地;他们从来不认为农民身份者应该享有和他们一样的市民权,因为在他们的认识水平里,只要支付给这些“乡下人”应有的工资就仁至义尽了。这乃是基于他们的无知,哪怕你是博士教授,也不例外。前两年还听到一个北京名校教授说:“为什么总是说城市对不起民工?我们都是给了他们工资的,又没有欠他们什么。”一个著名大学的教授尚且如此,何况一般市民呢?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两个最基本的常识。

    

工友们在城市还贡献了无数工资报酬之外的劳动剩余,即以自己作为劳资角色在公有与私有经济领域参与形成和交纳的税费为基础的那些劳动成果,是被截流在城市不能带回老家去的,此外还有以前从乡村单向流入城市的各类税费与剪刀差。享受自己的劳动剩余,都是天经地义的现代人权的重要部分,没有哪个正常的国家不是如此,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界都没有这种权利意识。以前甚至不但到处限制和驱逐工友们竞争就业岗位,很多地方连工资都不愿意兑现,同时还有大量的借读费,增容费等买路钱,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不但媒体都成了哑巴,而且除个别人外,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没有任何一个人提过这种抗议。胡温执政以后,才开始重视一次分配的问题,可以堂而皇之地“讨薪”了。但依然很少有人愿意去想到工友们应该和他们一样拥有二次分配与公共产品的享有权。现在很多市民阶级还在顽固地认为:“农民工”是农民,所以不应该享有市民权,他们自始至终都只属于乡下。

      

知识分子的大部分马上配合给出了一个理由:你们民工不能也和城市人一样,因为你们老家有土地,土地就是你们的社会保障。

      

工友们在城市公有与私有领域作为劳方与资方角色贡献的一切税费与以前的剪刀差及一切从农村单向流入城市的税费都不算,因为他们“在老家还有土地”。

      

因为农民身份者在农村还有一份土地,所以就得放弃自己在城市成千上万的劳动剩余,让给市民阶级去单独霸占享受。工友们是否拥有市民权不是基于他们在城市的实际贡献,而是看他们是否在农村还有一块耕地(当然,还有另外5000万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也都没有取得市民权)。这是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上还普遍有效的最生猛的逻辑。

      

市民阶级这种逻辑同样适用于给农村老人提供医疗与养老金等福利,因为他们还有人均一亩多土地,所以土地就是和城镇老人养老金一样的社会保障。

      

这些书生们首先连概念都没弄清楚:土地仅仅只是一种生产资料,是需要劳动的配合才能产生财富收入的,那和城市工人在工厂里分有一架机器操作是同样的性质。又怎么能说是他们的社会保障呢?作为二次分配的福利保障是无偿的,如市民阶级的低保,养老金和公费医疗等,主要来自于全民税费和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在没有劳动配合之前,不会自动生产出产品来给你提供收益。

      

有人又狡辩说,就算你说的有点道理,但土地真的给你的生活提供了收入保障,至少是一种就业形式。

       

但是农村大多数老人都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给他们一批生产资料他们也没办法。这点就无法成立,否则,城市老人照样可以去干杂活甚至捡垃圾过日子,是否能以同样的理由剥夺他们的养老金与医保呢?

      

我们且不要钻这个“牛角尖”,就拿土地是一种生活保障和就业形式来说。

      

农村的土地到底如何呢?我国现有全部耕地面积约18亿亩,其中有1亿亩属于国有耕地,与农民身份者没有关系,农民身份者阶级真正享有“集体产权”的土地约为17亿亩左右。在这17亿亩耕地中,我国年均受灾面积为3-5亿亩,成灾面积约2-3亿亩。就算年均3亿亩没有收成,抽肥补瘦后还有14亿亩左右。 2006年,我国的户籍农民(即全体农民身份者)为7.3亿人,因为各地土地面积不一样,实际能取得收成的有效耕地也就是人均1.5-1.8亩。

      

这14亿亩有效耕地的产出是多少呢?2006年全民总收入为211808.0亿元。第一产业是24737.0亿元,构成比重仅为11.7%,但是这 11.7%并不都是属于农民身份者的,其中还有一亿亩左右的国有耕地,实际上与农民无关,扣除国有耕地面积的收入比例,7.3亿多农民身份者的土地收入在全民收入中还不到10%。这还是2006的全民收入结构,到2008年,只会更低。

      

我国现在农民身份者在第一产业的人均收入约为1000元人民币左右,在2007年人均4000元的综合收入中,约占25%,将近75%的收入都来自于二三产业,如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以及少得可怜的转移性收入等。

      

有人会说,在人均4000元综合收入中,虽然连城镇阶级人均总收入中的10%都不到,每年有1000元也算不错了。

      

但是且慢!其实绝大多数的农民身份者根本就没有人均1000元的土地收入,为什么呢?因为农民身份者内部的收入结构也非常不平衡,单只拿第一产业的土地收入而言,这1000元里少部分农民就占据了至少将近一半。

      

这些是什么人呢?包括:一是特色种养户,这些人搞特种种植与养殖,有的年均收入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个人的收入就是成千上百个农民的收入;二是部分城郊的菜农,这些菜农的产品销路稳定,可以规模经营,生产周期短,流通快,有的还实现了科技现代化;三是耕地面积特多的地方,比如据说西部康巴的农民就有人均十多亩土地,是一般农民身份者耕地面积的10倍以上,还有新疆部分地区的棉农也在此例。

      

这些农民第一产业的收入,是计算在人均1000元之内的。此外还有部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收入相对要高一点,虽然粮食作物占据着主要比率,2006 年高达67.18%。人均一亩多有效耕地面积,以谷物为例,一亩收成约1000市斤,约1.5-1.8亩也不过是1500-1800市斤的总收成。一般的谷物市场价以50-60元100市斤为准,人均种地毛收入约为700-1000元左右。扣除各类农资,劳动力,各类相关税费和维护成本,也就人均 300-700元的纯收入,平均一下,约为500元左右一年的纯收入。

      

这里当然还包括有的地方可以种植两季,人均纯收入可能有一倍之上,约为1000-2000元左右。但同样有很多地方人均耕地面积甚至低于1亩,还有很多盐碱地与高寒地,不适于种植两季,产量更低,甚至还有大量被迫抛荒的土地,如照市场成本计,完全是亏本的。两者对折,人均500元纯收入基本符合普遍事实。

      

关于人均纯收入约500元的依据,已有很多精确的计算和数据证据存在。

      

在所有这些土地的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棉花和蔬菜瓜类占了83%以上,也是农民最主要的种植对象。

      

上面说了,属于特色种养户,部分城郊的专业菜农和多地地区的农民等,根本就用不着到城市去寻找工作,因为他们的收入远远高于一般农民,甚至还高出一般城市人。多少年来,市民阶级用来对照城镇“下岗工人”如何悲惨,以至农民又是如何幸福轻松的对象一直就是这些人。但是这些人并不具有任何普遍性。因为这些人一旦普遍起来,产品供过与求,就不值钱了。也只有这些人才能真正地称得上是一种基于土地的就业.

       

只有那些人均耕地面积少,种养作物产品又是普遍得不能再普遍的农民身份者,才会只有人均约500元左右的纯收入。而且他们占了全体农民身份者中的90%以上。

       

这90%的农民身份者没有另外三类特殊农民在第一产业上的高收入,他们除了只留老弱病残在家种地外,唯一的出路只有来到二三产业就业。人均500元的土地纯收入,什么都保障不了。以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综合收入的4000元而言,90%左右的人的纯土地年收入只有500元。这500元还是这份减免了部分税费之后的收入,以前就连这500元都不到。现在减免的除烟叶税之外的农业各税,也就800-1000多亿元而已,但是同时的农资涨价则是好急千万个亿!是农业各税的十多几十倍。

      

如果他们不从事二三产业,500元一年仅只够买他们整年吃的还带着毛皮的约1000斤粗粮而已,还不包括买油盐酱醋和肉的钱在内,更不用说看病,抚养父母子女等最基本的社会花销了。

      

500元一年,连市民阶级失业者在家什么都不用干的两个月低保都不够,而且从年头到年尾都要日晒雨淋。

      

但是绝大多数市民阶级根本就不承认这个现实,或者根本就没动脑子去想过这些事实。哪怕他们中的人明明知道这个事实,也要固执到底,硬要说农民身份者的主业是那些耕地,到城镇从事经营和打工只是种田后的补充,“比起城市人来强多了”,所以他们不应该享有城市的市民权,包括二次分配权和公共产品享有权,还往往以工友们在农村有土地为正当理由来拒绝他们和自己的就业竞争权。

      

就因为在农村有那么年均500元的土地收入,所以就要无偿地为城镇阶级孝敬出自己在二三产业的劳动剩余和被剥夺一切市民权!

      

这是一种绝对落后狭隘的小农经济思维(这种思维恰恰是中国市民阶级占据着主导地位,也成为他们制定政策和社会评判的标准),因为市民阶级认为农村必须保持这种抵消率的个体农业,永远不会实现社会化农业大生产。他们也从来不认为农业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必然的历史潮流.这个潮流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早就来到了,他们却一直在顽固地坚持这种狭隘落后的观点,并且一直在阻挡这一进程。他们不承认农村出来的产业工人与企业家的正式身份,在他们眼里只能称为 “民工”和“农民企业家”。之所以一定要加"农民"这个限定语,一是因为他们身上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意识,二就是要强调他们与那些根本就没有独立产权与产品自主权的土地的关系,即他们一直在暗示:土地才是你们的主业,别奢望来城市和我们分享那些公共资源.

    

工友们即使在等级隔离主义的层层剥夺和限制下,其在城市的人均工资收入都有3000-10000元不等,相比老家那一亩多甚至连一亩都不到的500元年纯土地收入来,也有6-20倍!在一个人均GDP超过2000美金,第一产业连10%都不到的国家里,对于将近4亿人来说,到底年均500元是主业,还是 4000-10000元是主业?这个问题连几岁的外国小孩都会回答答案却完全相反.

    

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市民阶级是故意这样的,他们别有用心,因为他们怕农民身份者获得了市民权后自己独占的那部分公共资源要和他们分享。所以他们故意维持着这种低效率的小农经济,同时不遗余力地散布“土地保障论”的谣传。这些人包括那些表面上拼命为农民呼吁私有地权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同时还在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唯一财富",根本就不承认这些农民身份者的利益恰恰在城镇中的二三产业.他们为农民身份者阶级争取地权,首先是以等级隔离主义的分配制度为前提的.

      

如果市民阶级这个理由成立,我们完全可以给每个市民阶级每年发给500元人民币,然后取消他们的一切福利保障权,比如现在市民阶级光这一项每年就多出 6000-8000亿的转移性收入,相当于人均1000多元。只怕市民阶级到时要哭天抢地,非酿成大骚乱不可。可到了贱民们这里他们就一直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我们所看到的是清一色小市民爱耍小聪明的狭隘自私,与现代社会各种进步要求的距离是如此遥远。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0个评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