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振华的哥本哈根时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2-12-2009 18: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李虎军 2009-12-11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中国是最受人关注的国家之一。身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的解振
华,则是中国政府代表团最受关注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关注。由于主办方技术操作方
面的原因,解振华有三次进入气候变化大会会场时均受阻。这个消息被此间的中国记者写了
下来,很快成为中国多家媒体的头条。他在聚集了上万人的会场中穿梭时,会被来自中国的
年轻NGO代表认出。接下来,他们的合影被放到新浪微博。照片中的解振华,乐呵呵的,看
上去有些憨厚。

在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一次记者会上,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教授阐述中国的碳
强度目标。记者们惊讶地发现,解振华也坐在台下认真倾听。当年担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
一职时,解振华经常需要应对各种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2005年底的“松花江污染事件”之
后,他被免除局长职务。很多人至今为替他抱不平。后来,解振华成为了分管气候变化事务
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这是一个正部级的职务。有人因此称他为中国的“气候变
化部长”——尽管中国没有像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那样设立专门的气候变化部。就这样,
从应对通常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到应对气候变化,解振华始终站在风口浪尖。

哥本哈根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解振华经常需要与各国代表团负责人进行磋商。在很多情
况下,磋商其实就是面对面的交锋。2007年印尼巴厘岛气候变化大会上,笔者曾经采访过解
振华。同样是两个星期的会议,当时他和绝大多数国家的部长一样,只在关键的第二个星期
出现;而今年,他在会议开幕之前几天就已经到了哥本哈根。这位60岁老人身上的压力可想
而知。

中国代表团在大会开幕式当天(12月7日)举行的第一场记者会上,他就谈及欧盟所施加的
压力:“刚才欧盟主席国找我谈,提出中国应该做得更好”。对于如何回应谈判对手的这类
要求,解振华可谓经验丰富。他会引经据典——有人戏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
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两本“红宝书”,而解振华显然已经将“红宝书”烂熟于
心;他也喜欢引用数字,来证明对手的要求如何“不合理、不切实和不科学”。解振华的言
论,也成为各界获知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立场的最好方式。

2007年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巴厘行动计划中出现的“三可”成为了一个热门用语。所谓“三
可”,是指“可报告、可监测、可核实”。有人提出,中国和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提出
的温室气体减缓行动应该满足“三可”的要求,即可报告、可监测、可核实,换句话说,要
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查。但解振华在此间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发展中国家自主采取的温室气
体减缓行动不接受“三可”或变相“三可”的要求;只有发展中国家得到发达国家和国际社
会资金和技术支持后采取的行动,才接受“三可”,而且发达国家提供的支持本身也需要接
受“三可”。

在回答笔者的提问时,解振华还首次公开承认了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即“基础四国”
(这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SIC)一个秘密文本的存在。这
是一个与“丹麦文本”针锋相对的秘密文本。作为东道国的丹麦,与部分发达国家悄悄起草
了一份对发展中国家明显不利的谈判文本。至于是否会在哥本哈根谈判期间抛出,尚未可知
。“发展中国家集团不希望、也反对在这个谈判过程中进行其他谈判。这一点中国政府是支
持的。其他谈判应该说不能考虑。如果大家在进行谈判,你又拿出一个新的案文,实际上那
个谈判等于没有作用。”解振华说。“与其让别人提出一个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提出一个
相应的东西?我们还是坚持按原来的方案来谈判,但一旦(有人)提出新的东西,发展中国
家也应该有一个备手。”

今天(12月10日),“基础四国”的那份文本被法国《世界报》披露。尽管各方对这份文本
的看法不一,但解振华三天前的解答,或许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舆论的理解。接下来的
几天里,哥本哈根战事将继续。解振华和他的中国同事,以及其他国家的谈判代表,最终将
拿出什么谈判结果,仍然充满悬念。但愿解振华以后写一本回忆录,让我们知道他在哥本哈
根期间最真实的所思所想。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