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ebuwa:境内外媒对朱令案报道汇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8-2013 14:3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译:@zabuwa

(大多为国外媒体,最后一个是中国媒体,可以比较一下。)



     《白宫请愿行动凸显中国投毒案》

本案在中国因特网聊天室中已引发各方激烈推测,许多人宣称因为孙家的背景,中国警方前期的调查被中止。

孙从未被正式起诉。中国国家新闻机构新华社引用了她一个月前在网上发的帖子,宣称她希望看到将相关责任人归案。

她的祖父孙越崎在1949年共产党掌权之前与其合作,之前,他是国民党蒋介石手下的一位高级官员。

据说他与原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父亲私交甚密。

朱令中毒案发生时,孙的另一位亲属孙孚凌时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之前他曾位居北京市副市长。

“白宫网站现在变成了中国的信访办”,国营商业杂志《财经》执行副主编罗昌平如是说。

位于美国的帮助朱令基金会,主要负责为朱令家庭收集捐款,本周日在自己的微博页面发表了一条声明,称无意介入请愿一事,并指出请愿书有事实性错误,并过于“仓促”。

----《曼谷邮报》(Bangkok Post)2013-5-6 泰国



《审查制度激发对中国投毒案的批评》



但是,即使(白宫)没有任何回应,(请愿的)努力会给中国的当权者留下深刻印象。上周一下午,当请愿人数刚超过十万的门槛时,新浪微博解除了对相关搜索的限制。几乎同时,“朱令”成为新浪微博最热的话题,其次就是“白宫”。这个突变让人拍案称奇,也让(新浪)很没面子。它虽然不可能很快重建对中国法治的信心,但它可能为朱令一案带来正义,并给中国政府以一个强有力的教训,(让它看到)民众在与那些“永远正确的”机构的抗争中,是如何占上风的。

------彭博(Bloomberg)   2013-5-7 美国



《中国希望美国协助破解十九年前投毒悬案》



警方调查了朱的室友孙维,据说她有途径获得铊,但因缺乏证据没有对她起诉。很多人推测因为孙家庭的政治背景,证据被掩盖了。她改了名字,据说目前在美国居住。对于白宫请愿,一位跟踪此案的记者对此能否发挥作用表示怀疑,但它一定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之前一些社交媒体对此案的报道会被删除,但现在即使是官方媒体也在号召对此案深入调查。

   ------新闻人(NEWSER)2013-5-6 美国



《近二十年前的投毒案会引发中美纷争吗?》



在中国最活跃的社交媒体之一---新浪微博上,成千上万的民众敦促当局重审案件,将罪犯绳之以法。他们得到的反馈是:“朱令 ”以及“ 孙维”、“铊”(被放入朱令饮用水中的毒药)等关键词被禁止搜索。白宫请愿人数突破十万的同时,新浪微博上对朱令名字的限制解除,这表明中国官方的反馈开始转变。

----环球邮报(globalpost )2013-5-6 美国



     《为何中国老案落在白宫门口》



一位密切关注朱令案件的记者吴虹飞说,朱令的命运从未淡出大众视野,部分是因为她很漂亮,也部分因为清华大学的名誉。但主要的原因是案件唯一的嫌疑人“ 与高层官员关系亲近”。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2013-5-7美国



      《中国网民为19年前被毒学生伸冤》



根据Off Beat China 的一份报道,孙维,英文名Jasmine,先居住在美国。她出生于一个中国的权贵家庭,她的祖父和伯父均为高级官员。有流言称她的祖父曾请求老朋友,前国家主席***提供帮助。

国际财经日报(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013-5-7  美国



    《奥巴马,中国信访办主任?》



一个在新浪微博上有153,000粉丝的合肥媒体人张弦写道:“你好,国家信访办主席奥巴马同志!对朱令案件的请愿人数已达到10,000. 我们希望奥巴马主席能回应中国人民的要求。”

   这个帖子附上了奥巴马穿着传统的中国军装的照片,袖子上的袖箍上有“红卫兵”的字样。美国总统正在站人民大会堂前,面对着千百万举着毛的《红宝书》的人群。

中国媒体研究项目(China Media Project) 2013-5-6 香港





    《有罪推定激起更多的问题》


    大众将视线集中在一个19年前没有了结的案子上,而政府官员正犹豫是否对此进行回应。

大众很快断然推论孙和相关官员有罪。更可能的情况是,如果之前有充分证据的话,罪犯势必会伏法。孙的家庭背景还没有那么显贵,能阻拦公安机关在中国一流高校内的调查。
如果重新调查案件不是件难事的话,对那些人来说,要阻止公众知道真相其实是很困难的。是什么样的“共同利益”会让人冒这么大的风险?
    我们这么说,是想强调朱令案件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公众不应该被网上的“有罪推论”误导。
   因为官员信誉的丧失,人们在网上讨论的时候会情绪化。官员们会觉得要应对网上的这些问题很棘手。他们经常保持沉默,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回应。
    显然,官员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做出回应,但我们相信官员们会进一步回应朱令的案件,并通过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要求。
    当官员们的反馈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公众也会愈发理解(我们的官员)。
    朱令案件的问题核心在于官员与案件相关人士间没有有效的沟通。
    还有些人尝试寻找机会,来证明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不公”。这就意味着在处理公共关注的案件时,严谨仔细的态度更为重要。对于白宫网站上超过十万的签名一事,白宫不会成为中国的驻外“信访办公室”。但是,因特网时代的尴尬也不应该被掩盖。我们有我们的问题,我们会尽全力去解决好。

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2013-5-7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