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信息报:最高目标 查获真凶其次目标 知道真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11-2013 00:3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高目标 查获真凶其次目标 知道真相

2013/5/10 9:42:00 云南信息报

  |  
朱令案,公开是一剂解毒良药

一个多月来始终身处舆论焦点的朱令中毒案,5月8日有了权威部门声音。不透明是“阴谋论”的温床,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信息沟通的不畅更容易引发人们的集体负面揣测。具体到朱令案,因为缺乏权威信息,围绕着扑朔迷离的案情,真假难辨的种种内幕,各种罪行的严厉质控,“舆论审判”的偏激情绪,“权大于法”的揣测推断,让社会付出了高昂成本,也透支了人们对司法的信心。

法律界有句名言,正义要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唯有让公众“看得见”,以公开保证公正,以透明确保清明,以一丝不苟的程序正义,践行秉公执法的法治精神,法律的权威才能树立,政府的公信才能增强,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对朱令案,公开是一剂化淤解毒的良药。唯有公开才能挽回迟到的正义,唯有公开才能不负公众的期待。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09日05 版)



昨日下午,李春光接受采访时称:这次机会再错过了,就真的不会再有了。本报记者 李进红 摄

“这次机会再错过了,就真的不会再有了”,李春光说。随着“复旦投毒案”的火爆,19年前的“朱令案”也再次回到公众视野。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李春光表示,自己于5月7日正式代理此案,而原因也出人意料:“因为朱令的堂哥是我大学同学,关系很好。他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帮个忙,我说‘可以啊’。”但上门与朱令父母一番交流后,李春光却觉得“不伸手都不行了”。

接案:朱令的堂兄是自己大学好友

在凌云律师事务所里见到李春光,已经是18时20分,他刚从北京飞回昆明。他打着手机走进办公室——在微博公开宣布代理朱令案后,李春光的手机就变成了“热线”,电话纷纷涌入。

李春光说,朱令的一个堂哥是自己的大学同学,私交甚笃。对方联系他,问“能不能帮个忙”,他就应承了下来。

“答应下来之后,上网了解了一下这个案件。我发现,这个案件国内目前只有一个律师在给她帮忙。其他的律师对这个事情都没有参与,也没有太多专业性的关注。所以在了解到这种情况之后,我决定去看一看朱令父母。

李春光坦言,在电话里答应的时候,还是比较冲动。但5月7日到位于北京的朱令家与朱令父母一番交流后,“看见他们的状况,觉得不伸手都不行了”。

在朱令家,李春光向朱令父母简单介绍了自己关于此案的工作思路,两位老人也认可他的想法。于是就在当天,两位老人与李春光确认委托事项,签订了委托书。他告诉记者,这个案件,自己不收取任何酬劳。

案情:是继续进行,而不是重启

“这个案件最大的难度,是时间”,李春光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证据会出现灭失,获取的难度越来越大。”

他说:“按照我们掌握的情况,警方实际上已经在1998年结办此案。但是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警方结办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根据相关规定,作为刑事案件,在立案之后只有两种结局:破案或者撤销案件。”

“就朱令案来说,案子是没有破的,根据相关规定,也不符合销案条件。”因此李春光认为,自己接手这个案件,“是继续进行,而不是重启”。

李春光说:“从平安北京的微博上看,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是暗示这个案件是难以侦破的。但是作为代理人,我认为从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只要不存在销案的情形,就应该有破案的可能。”

李春光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这一段时间,许多关于这个案件的东西再次浮出水面。警方应该利用这个契机,收集材料,看是否有破案的可能。这次机会再错过了,就真的不会再有了”。

目标:最次是有相应主体承担责任

李春光说,朱令家人对于此案的目标有三个目标:“最高层次,希望能够查获真凶。朱令的父母最希望的,是查获凶手。但这个也是最难实现的。第二个目标,是希望知道真相。即便找不到真凶,也应该知道真相。第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有相应的主体对朱令受害承担相应的责任。”

他表示,就目前来看,第三个层面的目标,是最容易实现的。而他近期的目标,也是先行确定民事赔偿主体。
作为朱令的代理律师,李春光依授权于2013年5月9日12时左右向北京市公安局寄送了《信息公开申请书》,要求:公开北京市公安局“结办”“朱令案” 的事实材料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以及相关程序文书资料等信息;对该案中“不予公开的相关涉密材料”的密级及保密期限予以公开。

“你(警方)这么长时间,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查获了哪些有利的资料、不利的资料。

本报记者 雷沛

■新闻延展

神探李昌钰:“冷案”的侦破需要看原始案卷

9日晚,李昌钰博士接受了记者采访,发表了对如何侦破多年未破的投毒“冷案”的看法。

李昌钰说,以他的经验,在这类案件的侦破中,首先要追查的是毒物的来源。在他上大学时,美国大学里这类毒物的使用都有严格的管理,他当时在实验室中使用剧毒物都要签名的。李昌钰说,可以调查有没有哪位教授在实验中会用到这一剧毒物,教授的学生中有谁能接触到这种毒物,并且和被害人有交集。

其次,可以根据血液中毒物的含量测定中毒的具体时间,看在中毒的那段时间内谁和被害人在一起,李昌钰把这称之为“人工智慧”。他说,“这种投毒案件,通常要跟她接近的人才有机会。”

第三,追查投毒的途径。可以在被害人的个人生活物品中寻找凶手的蛛丝马迹。

第四,调查谁会有投毒的动机。“大学生中毒,就要看看有没有和人争风吃醋、有没有和谁有矛盾。”李昌钰说,如果嫌疑人没有电脑的话,还可以看看有没有日记等记录。

第五,可以对嫌疑人进行测谎。李昌钰博士说,他在1985年回大陆的时候,“警察就在问我测谎的问题。”

李昌钰博士说,多年未破的案子他们称之为“冷案”,二十余年未破的投毒案要侦破的话,“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有警方当时调查的原始案卷、原始物证的话,“可能有机会。”李博士说,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FBI等部门都会和他们合作,提供原始资料。

李昌钰介绍,在美国,警方的卷宗是可以公开的,如果是警方已经没有继续调查的案件,受害人家属或者媒体就可以向法官申请查看案卷。李昌钰说,最近他们刚侦破了一起40多年前的“冷案”,正是在当年的原始证据中找到了新的物证,最终抓到了凶手。记者  张书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