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支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29-2011 09:0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杨支柱
  
   对于中了邪的官员和学者来说,减少人口成了他们的教义。任何糟糕的人口结构数据都说服不了他们。对于我来说,政府把手伸进公民的裤裆就是不可容忍的,这跟人口数据无关,人口数据仅仅能用来决定是提倡二胎还是奖励三胎。强制一胎的目标是错误的,手段是邪恶的,从来如此。1991年生育率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后,则应该奖励三胎了。(此引题报纸发表时没有,是作者后加的)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负责人口统计的副局长张为民(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并回答了记者的一些提问。
  《公报》说,“……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这说明低生育率所导致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仍在继续,民工荒将愈演愈烈。
  马建堂说,“我们这次普查根据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说明重男轻女传统、生育数量控制和B超技术普及所共同催生的性别选择堕胎仍大量发生,性别比失衡问题依然严重。
  马建堂说,“2010年11月1日我国人口的总量为13.4亿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净增长 7390万人,年均增长率是0.57%,也就是5.7‰。我们比较一下,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净增长1.3亿,年均增长是 1.07%,也就是10.7‰。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这两个十年的对比表明,我国人口不但维持着低惯性增长,而且增长势头越来越弱,已成强弩之末。考虑到我国城镇人口已经49.68%,城市化呈加速趋势,而城市化对生育率降低的影响比计划生育还大,可以准确地预言,我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许多人可能不相信这个数据,他们说存在大量的“超生黑人”漏报现象,他们动不动就说中国人口至少有 15亿、20亿。马建堂告诉我们,“人口普查现场登记结束后,在全国随机抽取了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事后质量抽查,通过与现场登记结果比对,这次普查的漏登率为0.12%。”
  我国是个无证(身份证)寸步难行的国家,7岁以上“超生”而未上户口的人实际上极其罕见(因为没户口无法入学),7岁以前总共才多少人口,能有多少“超生黑人”?人口普查和上户口也不完全是一回事,人口普查以现住地申报为原则,并不要求有户口,许多“超生黑人”在人口普查中是申报了人口的,我家二闺女杨若楠就申报了人口而没有上户口。
  但是,人口普查理论上当然也存在重报的可能。由于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和我国特有的户口准入限制,导致大量夫妻分居、父母子女别离现象。无论依法律还是依习惯,这些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与异地配偶都可能被作为家人申报,同时又在实际居住地被爷爷、外公或配偶另一方再次申报。
  《公报》所声称的我国大陆人口13.4亿到底是原始数据还是根据0.12%的所谓漏报率进行了调整,《公报》和马建堂、张为民答记者问中都没有明说。但是马建堂先生判断2000年以后十年增长7390万人的计算方式强烈地暗示13.4亿已经是根据所谓漏报率调整后的数据。
  梁中堂先生曾经在文章中这样描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由于11月5日全国摸底汇总的人口总量没有达到统计部门根据年度人口变动抽样估计的结果,就临时穿插一项在全国复查、补漏的活动。经过半个多月的重复工作又找回来4000多万人,全国登记人口才变成 12.4亿。即使这样,它比1999年统计公报还少1430万,比1998年少450多万。于是,有关方面又‘评估’出一个1.81%的漏报率,追加了 2227万,达到12.6亿——一个与年度人口变动监测勉强可以衔接的数据。”(梁中堂:《人口普查数据不容“推算”》,《瞭望》总第1377期)
  计算人口增量应该用调整后的“六普”总人口数据减去2000年调整后的“五普”总人口数据,或者用“六普”总人口原始数据减去“五普”总人口原始数据,才符合逻辑。何况我国人口普查有公布调整后的数据的传统。所以易富贤先生断言13.4亿是调整后的数据、原始数据应该是13.23亿,是有道理的。
  我不知道这次人口普查中是否出现过梁先生所描述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出现的使人口普查根本失去意义的“补漏”活动,但愿没有。诚如梁中堂先生所说,用小样本纠正大样本或用样本纠正普查是荒谬的。只考虑漏报、不考虑重报的调整本身也是不中立从而不科学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由于补漏和调整,本身就极可能含有水分。我们权且假设它没有水分,这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中国大陆有13.4亿人口的结论仍存在高估的嫌疑。易富贤的计算表明,“如果以公布的13.397亿总人口计算,那么15-59岁人口(1951-1995年出生)占70.14%,就是 93968万,比2000年时的93398万还要多;也就是195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00年之后一个都不死(可能吗?),还额外多出570 万!以每年死亡0.22%估算,那么2010年15-59岁人口净重报2625万,说明2010年总人口只有13.13亿。考虑其他年龄段也有重报,那么 2010年实际人口根本就没有13亿!”无论如何,1951-1995年出生人口经过10年不降反升,是不合逻辑的,也不可能是事实。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公安部、国家统计局不是没有意识到计划生育政策和户口准入限制对人口普查数据失真的影响,也规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户口制度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些措施显然遭到了计生系统和地方政府的抵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认真落实。其结果,我们很难估计人口普查数据是漏报多,还是重报多。以小样本调整普查数据本身是违反统计原理的,没有说服力。如果确信现在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真,那么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数据就必定是错误的,经过补漏和调整后仍然远远不够。这说明只要计划生育政策依然存在,就不可能有接近真实的人口数据,就不可能做出有意义的人口普查。
  我们假设2010年11月1日中国大陆人口13.4亿为实,那么十年间“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29个百分点”的事实,也至少表明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没有多大提高(出生孩子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总和生育率降低了,因为育龄妇女也在减少)。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2,现在怎么也不可能达到国家计生委认为比较理想的总和生育率1.8!何况从长远看,1.8的总和生育率也远远达不到世代更替水平,在中国这样一个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国家可以说是严重偏低。
  
  新快报2010年4月30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