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12-2012 17:3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

2012-04-12 15:30:49
浏览 21970 次 | 评论 32 条

这似乎是一场大真与大善的对决。

冬去春来,韩战跌宕起伏,回看自己春节里写的博文《保卫方舟子 捍卫韩寒》,依然相信:韩寒所代表的价值--公民精神、悲悯情怀、智慧启蒙、理想追求--反映了我们生存的矛盾激荡的社会转轨时代,大多数人民最深彻的焦虑与心声,实为大善。 而一开始麦田方舟子所代表的针对“偶像韩寒”的勇敢质疑,也反映了在这个价值理性让位于工具理性的现代化转型期,社会对于科学与平等精神下的真相、诚信、及道德重建的渴求呼唤,此为大真。

当求真遭遇为善,如何进行道德取舍? 怎样思考才算公正?

让我们试着从理性、自由、公正、宽容、人权、法律的精神原则出发,并与人类历史上代表道德政治哲学中重要不同观点的思想巨人如康德、亚里士多德、罗尔斯等一起,超越细节考据乃至论战本身, 思考几个带有普遍启示意义的问题,一起探索: 我们正努力共同构建的公民社会中,个体如何思考与行动?

问题1:有罪无罪推定与结果程序正义的关键--韩寒作品是否被证明有代笔?

问题2:道德的最高原则与动机论--韩寒的时评呐喊是代言费激励下的媚众?

问题3:荣誉与奖励的公正性--韩寒的成功是反文化反读书的示范与误导?

问题4:无知之幕后的公平正义--回到前微博时代你是否希望有韩寒的出现?

问题5:质疑的权利与求真的价值--是否支持麦田方舟子对韩寒最初的质疑?

问题6:质疑的方式与宽容的价值--是否支持方舟子阵营对韩寒持续的质疑?

问题7:你我的抉择--以求真遭遇为善开始的论战结果能否超越输赢对决?



问题1:有罪无罪推定与结果程序正义的关键--韩寒作品是否被证明有代笔?

很多质疑者说,不能以结果的正当性来为方式的不正当辩护,韩寒作假行为的不道德使其失去一切意义的基础,哪怕他的作品曾有过推动社会进步的影响力结果。

但怎么就认定“韩寒作品已被证明有代笔”了呢? 只有首先直面这个无法回避的真假问题,才有可能超越而至善恶问题。

虽然我身边就有自己非常尊敬的朋友,由曾经的挺韩转向“倒韩”或中立,或由“打假斗士方舟子”的倾佩者转为厌恶者,而我自己与几个月前比,也确实更愿意相信韩寒的作品与成长有可能、甚至理应得到过他在一开始不情愿承认的一些合理的指点帮助包装。但是,包括对刚出炉的韩寒手稿《光明与磊落》作出的结论迥异的考证在内,令人应接不暇的若干“常识推理”、“学术论证”、及来回反驳,对于一个开放而非预设立场的头脑,应该认识到:每一个无论质疑或相信韩寒的你我,身边都有不少平时被认为是理性而独立思考但此时却观点对立的同事、同学、家人、朋友、及你我敬重的智者、公众人物、意见领袖。

这明确地启示我们,从理性精神出发,以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谦卑自省,我们必须承认存在着超出自己认知经验的事物,每个人都有个体认知的局限,没有理由狂妄自大地坚信自己判断绝对正确,而众多意见相左者毫无道理地“发疯了”(好像我的个别科大校友或凤凰同事对我发出的痛心疾首的哀叹惋惜一般)。这让我们不得不受这样一个现实: 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方的证据与推理完全说服了对方,你我都有可能在未来被(或永不被)证伪。

不管你是质疑或相信韩寒,我不是反对人拥有自己的鲜明观点或坚持对真假的严肃拷问--求真无疑是有意义的、重要的,我是想说明:在这场争战中,面对无法达成共识的现实,如果以预设立场开始你的价值判断而将其捆绑上道德审判台并试图说服对方是武断而徒劳的。

尤其是“假定有罪”的立场预设更加危险,有悖于现代社会中人权精神及“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任何人在未经证实之前被应视为无罪。源自雅典与古罗马共和时期,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写入《人权宣言》的无罪推定,是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重要的法治原则。

质疑者们尽可继续各自的“有罪推理”,但必须接受公众及社会的“无罪推定”原则。 “韩寒作品是否被证明有代笔”? 如果对这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实事求是的,即“公众尚未有明确共识”,那么,“不能以结果正当性来为方式的不正当辩护,韩寒作假行为的不道德使其失去一切意义的基础”的指控就只能供质疑派自娱,而不能祈求在整体社会中服众。

同样,针对方舟子打假与安保基金的质疑也应当遵循这一“无罪推定”的基本原则。



问题2:道德的最高原则与动机论--韩寒的时评呐喊是代言费激励下的媚众?

康德说:何为道德?寻求动机。

质疑韩寒的康德主义者说:行为的道德价值不是由随之而来的结果所决定,而是由完成这一行为的意图所构成, 善的行为必须遵循道德的方式程序、并且为了道德的意图而被完成。所以我们不能以韩寒影响力的结果可能包含的进步意义而判断其为大善。

同样,人们也可以质疑质疑者或相关者的动机与方式,包括方舟子、麦田、路金波、彭晓芸、你、我等。

前面对问题1的阐述试图说明了:社会暂且无法就“韩寒造假”达成共识--尤其是与方舟子曾经取得过高度认同的其它打假案例相比, 在无罪推定的原则下,我们无法武断地说韩寒所为违背了道德的方式。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对其动机的质疑—韩寒的时评呐喊是代言费激励下的媚众?

在前微博时代, 当质疑挑战公权力尚有危险,尚未成为政治时髦之举,少有智识远超韩寒的精英能俱备与他同等的对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影响力与勇气, 以个人能够承担风险的极限,替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祉呐喊, 其至今仍禁的09年“央视大火有感”的博文今天读来,仍足以让作者有失去言论出版自由的危险,从而失去其已有的小说家、赛车手、代言人的经济利益与公共影响力。这样的“代言费激励下的政治媚众”的指控低估了2009年时已27岁的韩寒已有的影响力和经济利益, 忽视了他这些年来推掉的估计上亿的代言费, 尤其是忘记了在我们这个社会, 韩寒式的政治“媚众”策略可能招致的是满盘皆输粉身碎骨甚至客死他乡(此处隐去18字)。 如果说韩寒以其直率悲悯机智犀利的大善大勇的“媚众”之举,成功地开启民智俘获民心,也获得了一定经济收益,站着把钱挣了,这难道不是一个美好社会所应该鼓励的良好示范吗? 非要“掩护失败”做了烈士才不算“媚众”?

对康德主义者来说,什么是道德的最高原则? 以人作为目的。而以人性、人心、人权、人的尊严为出发点的韩寒式“媚众”不正占据了这样的道德制高点吗?



问题3:荣誉与奖励的公正性--韩寒的成功是反文化反读书的示范与误导?

亚里士多德同样认为,行为是否公正的判断是目的论的, 同时也是荣誉性的。关于公正的争论,无可避免地就是关于社会应当尊敬或奖励什么样的德性以及良善生活本质的争论。

韩寒的成功的确有可能有负面的示范效应, 学识有限的韩寒所获得的排山倒海的荣誉,似乎嘲笑了历经多年勤学苦读艰难应试而成功者所拥有的自豪感。 但他就此误导了青少年宣扬了“读书无用论”吗? 据我个人理解,真正喜爱韩寒的人,极少是因为他读书少或者他曾年少装酷地反对读教科书读大学,他不过是向世界展示了在现存教育体制外的另一种可能:分数不代表一切,即使考试不好也可以坚持理想努力奋斗而获得成功。所以韩寒荣誉的负面示范效应不应被夸大到韩寒反文化、反智、反读书这样的指控。

“公民韩寒”的光辉加冕,也许含有部分媒体和民众对英雄渴望的一厢情愿,甚至让年轻的韩寒“盛名难副”。但当我们回到“写作者的目的”这个亚里士多德道德判断的核心问题时,难道我们的社会不应当尊敬并奖励这位体现了悲悯与勇气,机智犀利地反映了我们生存时代大多数人民最深彻的焦虑与心声的写手韩寒吗?



问题4: 无知之幕后的公平正义--回到前微博时代你是否希望有韩寒的出现?

为了避免各位恒信或恒不信者的预设立场,让我们按照罗尔斯“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所有人在不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地位、禀赋的情况下一致同意而达成的社会原则才是正义的原则——的假想试验, 假设你回到前微博时代并随机地重新投胎成为14亿中国人中的任何一个,可能是搂着志玲们的权贵阶层, 也可能是想过跳楼的富士康民工,关键是你并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身处何处,在一道“无知之幕”背后的原初的平等状态中进行选择,你是否会希望有一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青年公民韩寒”替也许处在最弱势群体中的你和他人发出呐喊?

你有自己的选择。请允许我引用自己1月28日的博文《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中“韩寒代表什么价值”的段落作为我的回答:

韩寒代表什么价值?--关于韩寒,我毫不羞涩地表明,我是韩粉。我明白人无完人,我坚信韩寒的价值,即便是他的文学与个人成长中有过前辈的指点帮助,甚至团队的包装打造,丝毫不影响他在我们生存的这个转折时代里,所扮演的巨大的进步推动力量的角色。从这个角度讲,方舟子有可能“胜利”,但韩寒绝不会“输掉”。我们凭什么喜爱韩寒?韩寒代表什么价值?

* 公民精神--从至今仍几近被和谐的2009评论央视大火的经典博文,到2010年的《青春》(没有读过这两篇的同学请当即搜下),青年韩寒在一系列博客时评中所展现出的洞察、智慧、与勇气,深深打动了众多不同年代背景的人们。缺乏约束的公权力,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与各阶层民众之间,每天都上演着利益冲突与剥夺,韩寒以犀利的思想与辛辣的文笔,对权力腐败、公平缺失、社会朝向出生决定论的堕落等进行抨击与讥讽,代表无数人们发出抗争的心声。

* 悲悯情怀--伟大的文学作品必然要反映那个时代人民最深彻的焦虑,年轻的韩寒正拥有这宝贵的悲悯情怀,在小说《1988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实在忙碌的同学可以只读开篇8000字第一个情节)里所展现出的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抗争、与无力,让我们不可抗拒的生出发自心底的尊敬。

* 智慧启蒙--韩寒在令人拍案叫绝的嬉笑怒骂和现实追问中,启迪人们思考权力的本质,思考政府、城市、社会、及人民利益的关系。他绝不是一味地讨好民意,在2008年关于抵制家乐福的博客《可爱的洪水猛兽》,坚持自己独立思想,毅然站到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裹挟下的大众的对立面。在2011年岁末,没被和谐的“要自由,说民主,谈革命”《新三篇》引发广泛关注,不管你是否赞同其“反革命”观点(我承认自已一直属于“反革命”的坚定改革派),抑或怀疑其“学识浅薄”,至少又一次--如王冉前日精辟地点评道--“是公民韩寒送给中国社会的一份厚重的新年礼物。他用拿捏准确的文字告诉我们:所有看似没得谈的事,都是在我们找到合适的方式和语境之前”。

* 理想追求--韩寒独特的成长与成功,并成为我们时代的正面的青年偶像与精神领袖,对在严酷现实前深感无力与挫败感的青年人,起到非常稀缺的重要的积极影响,激励人们在缺乏信仰与信心的年代里坚持对理想的追求。

(以上引自《保卫方舟子 捍卫韩寒》)



问题5:质疑的权利与求真的价值--是否支持麦田方舟子对韩寒最初的质疑?

试问你我,同样按照罗尔斯“无知之幕”的假想试验, 回到2012年春节前,你并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身处何处或者对韩方的态度, 是否会支持麦田与方舟子对韩寒最初的质疑呢? 你有你的选择。从我个人而言,因为信奉社会应该维护包括言论在内的自由原则与追求真相的道德原则, 我会回答说“Yes!”

“方独挑唐吉柯德式的长矛,勇猛质疑话语权强大支持者众多的精英偶像与公知群体,坚持对“真相”的追求,也同样、甚至更加稀缺难得--在社会缺少其它约束力量的当下,至少让我们的精英偶像和公众人物增加一份自律,从而有利于社会期盼的诚信与道德重建,同时其对偶像的质疑也有助于更多独立自我的建立与发展。”(引自《保卫方舟子 捍卫韩寒》)



问题6:质疑的方式与宽容的价值--是否支持方舟子阵营对韩寒持续的质疑?

进一步,是否支持方舟子阵营长时间的持续质疑? 我的回答是“支持质疑的权利并不等同支持没有底线的所有质疑方式,只有在接受社会对公民的无罪推定原则前提下,应该继续保卫质疑者哪怕被部分人认为是缺乏扎实证据的、仁者见仁的、甚至捕风捉影式的的质疑的权利”,这种“求真”对“为善”即便形成了挑战与伤害, 也是我们为了维护最根本的自由原则和真相价值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是,对于公众广泛认定为胡搅蛮缠、人身攻击、甚至文字狱式的质疑与反质疑方式,不管是什么立场的你我,都不应当支持。

质疑与反质疑的方式也折射出对于社会共同体而言极其宝贵的宽容品质的体现或缺失。被质疑者年少轻狂的韩寒当然有很多问题,但要看本质,用一位朋友的话说,“那是二十郎当的小屁孩都可能出的问题,上帝都会原谅”。反质疑者对于方舟子妻子学术造假的攻击,在我看来,也是放大了细节忽视了本质缺失了宽容。以人性的名义,我们必须宽容,为了保障你我在内的每一个人疏忽犯错的权利与改进成长的机会。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韩寒。如果我们的社会容不下一个韩寒,未来将也不会有方舟子。



问题7:你我的抉择--以求真遭遇为善开始的论战结果能否超越输赢对决?

“这场公开论战,引来此起彼伏的多元观点,虽有过激的言辞交火,但掩盖不了思想的价值与理性的光芒,带给关注者们良多启示。无论偏向何方,希望我们都有独立而多元的思想上的收获,不只为追求一个谁输谁赢的结果。一个多元理性的社会,应该能包容异己思想与言论,而不是像我们所鄙弃的专制社会一样,必要将论敌置之死地而后快。我不是主张息事宁人,这个论战尽可继续,但各方应努力践行理性包容的精神。我们可以一道证明给我们自己、也给他们看:这个社会在进步,我们要一道保卫宽容与理性,这就是开放社会的力量,这就是自由、民主的价值。”(引自1月28日博文《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

也许我当时太乐观了吧! 韩战以来的这几个月,中国社会又经历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民生民主事件,而论战耗费了如许多的口水眼球与公众资源,却似乎日渐远离启发民智的社会讨论而沦为输赢决战的闹剧。  

不管时间是否终将提供一个明确的裁决,这场以“求真”遭遇“为善”开始的论战,如何能超越输赢对决?真与善,这两种美好社会的价值,我们能否都要? 答案在你我--每一个成长中的理性、宽容、开放的公民。



苏东坡 2012-04-12

(声明:博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