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浏星雨:莫把构陷当质疑---与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商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8-5-2012 15:3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签: 文化        分类: 韩寒代笔事件
莫把构陷当质疑---与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商榷

本文原想写给《重民意,尊重民智,从尊重质疑开始——推心置腹》一文原作者的,无奈她已回复我不愿再谈了。而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级教授陈国恩副院长近日两次转载推荐此文,给予很高评价,而且对本人的微博提问未作回答,由此推测陈教授认同此文内容,因而就权将陈教授当作原文作者来讨论了。如果有不认同的地方,就请陈教授逐条说明,以便我修正本文。陈教授可千万别像方舟子一样只借别人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却不愿承担任何责任。

一,作家可以自证,韩寒已经作了自证

作家可以自证,韩寒已经作了自证,而且已经说服了像我这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理性求真者。在一些倒韩者看来,写驳文、悬赏发誓、晒文稿、示家书、打官司,是无人性、砸钱恐吓和心虚胆怯的表现;但在我看来,却是真诚,信心,底气和坦荡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一些人心中的疑虑,虽然这同时也是面对方式大法战略层面上的失策。

不过在方式大法下,韩寒的确无法自证,连身高这样简单问题都难以自证。而且不要说韩寒,就是陈国恩教授面对方式大法,也一样无法自证,不信?那么就请来试试吧。本人的擂台摆了几个月,希望陈教授是打擂第一人。


二,“天才”标准是什么,哪个机构认证或颁发天才证书?

天才,是倒韩事件中被频繁使用的一个名词,其目的无外乎捧杀。自定标准,先将韩寒冠以“天才”,而后罗列韩寒的“非天才”言行以辱之。这招式,大家都知道,大家都会用,大家也都会避免用在自己身上。武汉大学博导教授陈国恩也不例外。我曾对陈教授说“你的那个文章有失你作为博导的水准啊”,陈国恩先生连忙澄清道:“我没吹我水平高啊”。陈国恩的博导,教授职衔他自己申请的,而且是经过评审认定的,陈国恩理应具有与武汉大学博导教授相应的水平,否则赖在那个职位上误人子弟干什么?

而天才,只是对他人或自己的一个主观评价,并无一致的认定标准。我舅母说他儿子从小就是天才,我舅说她瞎扯;朋友孩子数学竞赛得第一,我说是天才,朋友笑笑说哪有天才,只是有点天分而已。真不知道韩寒的“天才”是谁认证的,是以什么标准认证的,或许“陈国恩”能告诉大家。

原本天才这个词汇,在中外都是用来称赞人的词汇,然而文革期间“称天才”,给“天才”附加了另外一种含义。当你被你的同道称天才,你是被赞扬;但你被恶意称天才时,那是要陷你于“死”地。《推心置腹》一文中7次“称天才”意在构陷,其目的无非是想把韩寒的心推出来,将粪便置入韩寒的腹中,将韩寒抛向天空,让韩寒狠狠地摔下来。


三,灰暗的大人心态和中年人代笔是“陈国恩”的看法,而不是赵长天,胡玮莳的说法。

“陈国恩”在文章中写道:“这根本就是一个灰暗的大人心态!以上想法并非我先入为主,和我持同样观点的早就大有人在,比如《萌芽》的编辑们......,和我持的是一模一样的想法。赵长天、胡伟莳等人都觉得这两篇文章应有中年人代笔,”

点评:====== 赵长天、胡伟莳等《萌芽》编辑是觉得《求医》和《书店》写得老道,老练,老辣。但是,他们没有说他们觉得是中年人代笔的,更没有说是“一个灰暗的大人心态”。他们反而在回应质疑时说,第一次新概念大赛作文中写得老道,老辣的不止韩寒一个,而是大有人在,并且明确声明韩寒复赛没有作弊可能。“陈国恩”之所以假借《萌芽》编辑之口说“灰暗的大人心态”和“中年人代笔”,目的在于用虚假信息误导没有时间和精力细读的读者。


四,疑点只是疑点,可以作为质疑的起点;疑点不是证据,不能充当下结论的依据
------关于第一次新概念大赛的商讨

“陈国恩”文章说:1、你的两篇初赛文章《书店》、《求医》是投稿的,这就存在着代笔的可能。你依靠这两篇文章获得了复赛资格。

点评:====== 无异议。这的确存在这样的可能,就像陈国恩教授的文章也存在代笔的可能一样。同理,任何非现场(甚至现场)作文比赛都有作弊的可能。但请记住,这只是可能。


“陈国恩”文章说:2、然而,可以证明你写作能力的复赛,你没有参加,理由是邮路不通,没有接到复赛通知。可后来的报道显示,明明很多复赛选手既接到邮件通知,也接到了电话通知。

点评:====== (1), 没有参加,不等于“不参加”。不参加是主观故意,没有参加,也可能是想参加,但由于客观因素而不能或无法参加。(2),很多选手接到通知,并不能说明韩寒一定接到了通知。这只能说明韩寒没有接到通知比较偶然,而不能说明是不可能事件。(3),请作者“陈国恩”出示“明明很多复赛选手既接到邮件通知,也接到了电话通知”的依据或出处。恕我孤陋寡闻,我所知道的媒体报道中接到电话通知的只有一例,应该是参赛者宋静茹的个人回忆,而且报道中宋没有提到她是否接到书面通知。“陈国恩”在此将“一人”夸大为“很多”,并辅以“既......也......"句式,其目的无非是想用虚假信息构陷韩寒。


“陈国恩”文章说:3、据当年报道,有三名入围选手因为缺席复赛而被取消资格,而你也缺席,却拥有了唯一一个补赛资格,甚至可以在3月28日颁奖典礼的当天赶到现场进行补赛。

点评:====== 这可以作为疑点,但这已经有解释。倒韩派没有提供这三名入围选手的情况,但韩寒的情况比较清楚。韩寒初赛作品出众,在评选人员中传阅,并被记住名字,而且是一等奖的人选,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寒获得补赛机会。如果倒韩派有证据表明,那三人入围作品也出众,而且是初赛一等奖,但没有被给予补赛机会,那么才有类比性。


“陈国恩”文章说:4、你的补赛只有一个人出题,一个人监考,而你的父亲当时也在现场。

点评:====== (1),这可以作为第一届作文大赛操作规程不完善的证据,这也是主办方所承认的。这也可以作为一个疑点,但无法作为代笔或作弊的证据。(2),父亲在现场,是指何意?是在韩寒身边,是在临时充作考场的办公室内,还是在门外走廊里?是开始的时候在场,还是自始至终在场?应该表述清楚,否则有故意误导之嫌。早在“倒韩”事件以前,韩寒父亲韩仁均就在《儿子韩寒》一书中说过了一会儿他就出去给韩寒买吃的去了。

“陈国恩”文章说:5、宋静茹也是第一届新概念比赛一等奖,她的回忆文章告诉我们,一共有140人参加复赛,作文时间为3小时,宋静茹提前45分钟第一个交卷,乃140人之冠,耗时2小时15分。而你,仅用了不到1小时,就完成审题、架构、成文全过程,轻松交卷。你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天才到超出我等凡人想象!

点评:====== 纯属作者个人感观或看法,不具什么意义。我还可以说宋静茹是超出我等凡人想象的天才呢,在那样的环境下,竟然能用2小时15分就写出了《XXX》这样的文章,但后来宋也没有什么大成就嘛,不就说明了宋静茹是假货嘛,等等。(2),关于天才,参见“二,天才标准是什么,哪个机构认证或颁发天才证书?”。


“陈国恩”文章说:6、3月28日,你明明中午就补赛完毕,可却没有出现在下午的颁奖典礼上,也没有出现在一等奖合影照片中。

点评:====== 这条就瞎扯了,不是造假就是传谣。有大赛主办方人员和参赛选手证明韩寒在下午的颁奖典礼上。至于韩寒没有出现在合影中,并不能说明韩寒不在现场,更不能证明韩寒没有获得一等奖,因为并非所有A组和B组一等奖获得者都在那张照片中。

“陈国恩”文章说:7、1999年5月《萌芽》获奖名单中,你被“神奇”的排在了C组,而非后来所说的B组。C组是30岁以下成人组,这一组连你一共只有2名获奖者,而这一组,无需复赛即可获奖。这是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的失误,居然出现在《萌芽》上,而且之后也没有勘误。

评论:====== (1) 有大赛主办方人员和参赛选手证明韩寒获得B组一等奖。(2) 将韩寒名字与C组获奖者并排印刷,大赛主办方人员认为是排版错误。至于没有勘误,可能性有多种,比如,a,发现的不管事,管事的没有发现:b,管事的发现,因没见投诉而认为不用或懒得勘误等等。当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时候,就不能简单地选取其中一种。


“陈国恩”文章说:你看,如果你是个局外人,看到上面这些疑点,你还会如此坚持认为这个叫韩寒的少年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巧合”,都是为了衬托这个少年韩寒的“天才”?

评论:====== (1) 谁身上没有一点疑点呢?谁坚持认为韩寒一点问题都没有呢?至少我不认为韩寒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疑点,毕竟是疑点,不是证据,可以作为质疑的起点,而不能用作证据进行循环论证,更不能充当下结论的依据。(2),又见“天才论”,请再次参见“二,“天才”标准是什么,哪个机构认证或颁发天才证书?”。

倒韩派都说常识常理,那么你能想象一个上海郊县的普通人家能串通大赛主办方联合作弊?倒韩派都说常识常理,那么既然都能与大赛主办方联合作弊了,还不能让韩寒在颁奖典礼上出现,还不能让韩寒在合影中现身?还会有韩寒名字与C组获奖者并排的可能?这些符合利益集团联合造假的常识,常理么?倒韩派说《杯里窥人》是代笔,那么将之当作韩仁均或李其钢的作品,用同样的手段和方法分析,是不是更不可思议?你们的矛是不是攻击了你的盾?普通网友看不出,难道“陈国恩”也看不出么?

差不多了,《推心置腹》一文中后部分水份十足,大多是些主观想象和猜测。比如,2000年CCTV“对话韩寒”节目中,韩寒说“我忘了”,并不能说明他真的忘记了。如果韩寒真忘了,他怎么能当场反驳说“三重门”根本就不是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门的意思。而事实上,三重门可以有多重含义。再比如,如果韩寒对自己新书《就这么漂来漂去》极度不熟悉,那么他何能几乎条件反射地迅速回答:“不是我的风格,不是我写的”?要不,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我来就陈国恩教授文章书籍内容提问,陈教授当众回答,可以简约地只给两种答案:是我的风格是我写的,不是我的风格不是我写的,让大家看看武汉大学的博导教授陈国恩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如何?


五, 镜头前谈女人少,不代表镜头后的女人少;镜头前谈文学少,并不代表没有写作能力

在这个社会中,大家已经看多了镜头前的侃侃而谈,理想啊,人生啊,为人民服务啊,显得很伟大,却掩盖不了镜头后的男盗女娼。镜头前的韩寒并非不谈文学创作,而是谈了不少,只是不像有些作家那样将文学作为卖点,而且韩寒本人多次讲过不愿在镜头前或读者面前大谈文学和创作的原因(在此无庸赘述)。

“陈国恩”的文章说“人们质疑的是“你有代笔”,质疑的是你“没有写作那些作品的能力””,并呼吁韩寒:“希望你能站出来,谈文学,谈自己的作品,谈创作心得。......而是你最简单、最便捷、最彻底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

我必须不留情面地指出,“陈国恩”不是头脑简单,就是别有用心。

严谨地上讲,韩寒现在的能力,不等于以前的能力,无法证明过去他有写那些作品的能力,更无法证明无代笔。

方舟子们所指控的主要集中于13年前韩寒赖以成名的《三重门》等作品代笔问题。那些作品是否代笔早已经成为历史事实。假如韩寒在镜头前能将文学作品创作心得谈得天花乱坠,那么他如何证明镜头后也真有写作能力呢?假如现在的韩寒真有写作能力,那么他又如何证明13年前的他真有写作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现在有写《三重门》的能力,能证明13年前该书就是他写的么?方舟子们不会说强大“利益集团”十三年的本钱不是白花的么?再反过来想想,现在写不出《杯中窥人》就证明13年前写不出么?难道你以前能做的事情,你现在都能重复?比如,给你一小时时间,你能保证你能写出你高中时的命题作文么?写不出,就是你高中没毕业,大学文凭是假的?

其实大家已经看到,韩寒早已经被方舟子们认定为划时代的伟大的无师自通的天才表演艺术家了。我们已经知道韩寒自称儿时受到爱好文学创作的父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知道罗星中学,松江二中是教授写作的;我们还知道韩寒参加了文学社。请问,有谁知道韩寒父亲或母亲或其叔叔阿姨们爱好表演艺术?有谁知道罗星中学,松江二中传授表演技能?有谁知道韩寒学过表演,或参加过任何的演艺团体?

既然韩寒能在日常生活中将一个“文学爱好者”表演得惟妙惟肖,使得身边的室友朋友同学老师深信“白痴文盲草包”韩寒有相当的文学知识和写作才能,那韩寒咋就不能在镜头前,在短时间内表演得更好更逼真呢?为什么韩寒在每天数小时的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你们不信,就偏信镜头前的几十分钟呢?何况镜头内容还可被强大“利益集团”剪辑呢。

一句话,无论现在的韩寒走几步,都无法证明13年前无代笔。要认定韩寒代笔,就请拿出代笔的证据,否则闭嘴。

现代社会,无人应该拥有免于质疑的权利。但是要清楚,断章取义,捕风捉影,牵强附会,造假传遥,用伪逻辑串联事实的做法不是质疑,而是构陷。

另一句话,在方式大法面前,任何人都无法自证,无论是韩寒的身高,还是刘菊花的文凭,抑或陈国恩的博导教授资质。

早在7月28日的时候,有位网友说,觉得陈国恩教授估计有把柄在方舟子手里,所以才不得不出来黑韩。我当即回答:“这个想象了太丰富了,不能这么想。”。不过后来仔细一回味,细数陈国恩教授几天来所暴露的疑点,对照方式逻辑,不得不承认这位网友思维敏捷,眼光独到。这和方舟子的“不打身边人”的打假原则是相吻合的。

我就先说说我看到的几点吧,大家可以补充或纠正:

疑点之一: 全国教授该有好几万了吧,估计博导也大概过万了吧,有几个教授博导会每天只睡不到五个小时,废寝忘食地研究《公痴韩寒》等“倒韩”材料呢?从概率上讲,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吧,是很小的概率了。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二: 陈国恩教授高调“倒韩”的时机很令人玩味。陈国恩是在倒韩精英(比如彭晓芸)所说的倒韩低潮,在倒韩草民所说的倒韩进入娱乐时代的时候出征的。而且一出征,就引起了轰动,方舟子立即推介,倒韩大V们纷纷推荐,平面媒体立即跟进,武大文学院私家刊物殿后洗白。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三:陈国恩教授自称看了数百万字的材料外加视频,认定韩寒代笔,而且有铁证,却只能给出三个不是只涉及皮毛就是似是而非的例证,这有悖于他认真研究,谨慎发言的说法。这说明很可能他是被逼应付。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四:也是最大的疑点。这个陈国恩的文字一点也不像文学博导教授的水平。文章空洞,文字肤浅、条理不清、错别字连天、频繁出现机械抄写性错误(比如,“造假者”抄成“告假者、“大赛”抄成“大謇”、“新概念”抄成“新概述”等等)。而且短短100余字的微博都写不顺溜,不但普通网友看得如堕云雾,专业作家也迷糊。而且在被揭露是水平低劣的假货后,非但不正面回应质疑,接受作文比赛的挑战,反而爆粗口骂网友是小混混、下三烂。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五:文学教授却毫无文学常识,竟然认为小说中的事儿必须与作者本人挂钩。比如有作者在小说里面写道:“三年前我从校园里逃出来”,文学教授陈国恩就反问,三年前你恐怕还是上小学吧,怎么可能从校园里逃出来呢?这真是你写的么?看到书中说“十年磨一剑”“白发三千尺”就认为作者真的白头发三千尺必须磨剑十年的人,会是个货真价实的文学博导教授么?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六:观点摇摆,态度不坚定。刚开始说认定韩寒代笔,而且有铁证,接着说没说代笔,只是认为韩寒没说实话,再接着又通过平面媒体断定韩寒代笔,而后又接着说只是质疑,没说断定,再接着说我是认定韩寒代笔,又接着说我还在研究考证。谁见过这样的自称认真严谨,实际出尔反尔的博导教授?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七:“倒韩”文章几乎浩如烟海,而只有颇有姿色的女文青(照片附后)的两篇文章被陈国恩教授转发推荐共达五次之多,给予高度评价。在当下这个糜烂社会中,文学博导/文学女青年的组合不能不让人联想点什么的,那样的肮脏事情还少么?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八:号称“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讲话”,却言行不一,既无学术水平,也无学术道德。他擅自将别人的私信公开并羞辱之;他故意诬陷网友威逼“利”诱他;他传播谣言“包皮论”,被揭穿后还狡辩,再次侮辱受害者。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九:连大学本科都考不上(这是真的吗?),靠关系才在41岁那年弄了个在职博士学位(这是真的吗?)的人,会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教授么?这难道不可疑?

疑点之十:陈国恩疑心病很重,不断怀疑别人受雇,拿钱,专业的,韩家军等等。只要是对他有力质疑的人就拉黑禁言。这不正好说明他以己度人,色厉内荏么?这不正说明他是方家军成员么?这难道不可疑?

以上10条疑点,只是我一个人所看到的,如果像质疑韩寒那样有成千上万的人耗时六个月深挖细究武汉大学陈国恩,那么材料没有几百万字,也该有几十万字了。

你可以解释一个,两个疑点,或许有的疑点之间还有点互相矛盾,但是如此多的疑点,串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这是陈国恩及其粉丝能否定得了的么?

所有这些疑点,都是一个指向:在“倒韩”陷入困境时,方舟子需要打几个真正的假来提升士气。41岁才弄了个在职博士学位,水平低劣的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陈国恩教授进入了方舟子的视线,陈教授急忙上阵助方“倒韩”。结果,厦门大学傅瑾教授倒了,北京化工大学陆骏教授瘫了,而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则红了。

这是真的吗?

陈国恩教授,该是你出来走两步的时候了!出示你的学历履历,实践你的诺言,晒出你的手稿,正面回应质疑,请!


浏星雨
于2012年8月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