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挡了大学生就业的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1-2009 06:2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作者:老孙 | 评论(8) | 标签:时事观点, 民生, 大学生, 就业,

最近,常在电视上看到专家、学者、官员们热议大学生就业难题。大学生就业难不难?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10 万,约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一半以上,加上历年毕业后未及时就业的大学生,今年要求就业高校毕业生达700万人以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是什么因素挡了大学生的就业道路?

依我看,撇开金融危机影响和人口膨胀因素不谈,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政策性壁垒太多;二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太大;三是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存在。

首先,在我国,同是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却有截然不同的政策对他们进行限制。如深圳市2004年就出台的《接收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商调人才若干问题通知》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岗位空缺的情况下,接收毕业生的专业与我市毕业生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应优先接收安排深圳生源的市外院校毕业生或本市院校毕业生。”

此后,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单位优先接受拥有本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对于接受外地毕业生,这些大城市则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如广州市规定:“对非广州生源的本科毕业生,实施战略性调整,引进的范围由所有普通高校取得学士学位和英语四级证书的毕业生调整为国家部属重点院校和 “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除了外语能力要求外,同时增加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其他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广州,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符合广州引进人才紧缺专业目录、且现有毕业生资源不能满足”。

在这种政策指引下,是否拥有本地户籍成为制约人才流动的“铁门槛”。例如,一个非北京籍大学毕业生首先要为“进京指标”奔忙,才有可能留京就业,而北京籍毕业生则不会为这类事情烦恼。这就在事实上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原则,同时导致人才无法按市场配置原则实现流动。

此外,我国的用人单位被严格区分为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而人员身份也由此被分为工人、干部、公务员。由于身份不同,可能享受的待遇和发展机遇也会因此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毕业生而言,进入事业单位或机关,不仅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还会在养老、医疗、住房方面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进入这些 “好单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正是由于政策限制,导致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而基层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得不为缺乏人才发愁。

其次,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较极大,一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标准;而在很多西部欠发达地区,人们还在为解决温饱问题努力。地区发展差异直接导致收入水平差异。在此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自然会不断流向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则面对人才断流的严峻问题。而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各类高级专家有75%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占21%,西部仅为4%。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不足百人,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10。人才流失、断层问题严重直接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早在2005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在过去10年,兰州大学流失的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但是,这种状况目前并未改观。进而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断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而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形成“洼地效应”,无法吸引人才的恶性循环。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导致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和丰厚待遇盲目涌向发达地区、一线城市、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形成了局部就业困难。

再次,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下,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一个农民,在发展机遇、享受政策、社会保障方面是无法与一“城里人”同日而语的。因此,对于农村毕业生来说,他们就业的首选是东部发达地区,其次是省会、中心城市,很少有愿意回到农村就业的。

会宁县是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从恢复高考后至今有3.58万人考入普通高校,但毕业后回会宁工作的仅占12%。正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基础设施差、社会保障乏力、发展机遇欠缺,导致大量农村毕业生不愿回到农村,进而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而农村毕业生滞留城市,也冲击了城市人力资源市场,形成了二元化主导下就业困难。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在倡导大学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走向农村的同时。必须对现有户籍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从而打破人才流动的政策性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同时,国家应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有效的支持,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局部就业困难状况;此外,必须给予基层、中小企业工作人员更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nbsp| 查看所有8个评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