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年砍柴:对公平的追求要得陇望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6-2009 17:5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近日数家媒体报道,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全市中小学生打流感疫苗全免费,外地来京中小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这当然是条好消息,在我看来,这项举措的意义不仅仅体现政府对疾病预防的重视,也不仅仅是减免了每个中小学生每支疫苗40元的费用,而是将在京的外地户口中小学生和北京户籍的学生一视同仁,40元减免是个小数目,而社会公平却是个大问题。
  有些人或许会认为,区区40元的减免,只能算“小惠”,孟子曾讥讽郑国的子产小惠不足于治国。但我以为,一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一个政府对公民服务,是不拒“小惠”的。关键是这种福利能否不论大小,都能体现公平的精神。春秋时曹刿说过:“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意思是说,统治者的小恩惠,不遍及所有的百姓,百姓不会听从你。曹刿此说着眼点是“未遍”,即不公平。
   此番北京市打流感疫苗的“小惠”,遍及了全市所有中小学生,不论户籍在何地。这项措施理应获得公众赞许,在赞许之余,民众有理由期许更多,即对中小学生的福利一视同仁应扩大到成年人阶层;从接种疫苗这一项公共服务扩大到其他公共服务。
  由于户籍壁垒,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其子女,在医疗、教育、养老等许多公共服务方面,其享受的权利是不平等的,而这些是关乎一个人生存质量的基本权利。这一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日益突出。政府应当有足够的诚意,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种权利有差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几乎是全社会的共识。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路径怎样,看法不一。是一开始就强力推进,取得制度性突破;还是和风细雨,循序渐进,先解决一些难度小问题,再触及那些硬骨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中国的现状而言,社会公平方面制度性欠账太多,而社会转型期内各种矛盾冲突加剧,强力推进很可能欲速而不达,整个社会将承担更大的改革成本。先易后难,逐个问题解决,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事实上,这些年中国各级政府也是这么做的。以农民工进城为例,上世纪 90年代初,北京等大城市对外地户籍者设置很高的就业门槛,某些工种必须雇佣本市户口的人,否则劳动部门将重罚用工单位。后来,这一显失公平的政策松动了,用工单位可以自由雇工人;再后来,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蓝印户口,购房、购车等方面的政策,外地人和本地人同等对待。务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也是如此的路径。上世纪90年代,打工者子女在大都市就学,要么缴纳昂贵的借读费进入当地公立学校,要么进教学质量不佳的打工学校就读。几年后,各大城市的借读费在下降,再后来,一些城市取消了借读费。
  这种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路径,现在看来是稳妥而有效的。笔者最为担忧的问题是,当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得到解决后,裸露在公众面前的已经是触及制度核心的“ 硬骨头”,将如何对待?尽管解决的难度加大,但这决不是制度改革停滞不前的借口,也不能暗渡陈仓,将这个问题绕过,就当作其不存在。比如进城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和住房问题,再比如外地户籍者能否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参加高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而难,但无论如何,必须得到解决,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这些堡垒的外围一个个钉子已被拔掉,若再不攻克这些堡垒,那么改革将往何处走?
  “小惠”遍及众人固然可喜,但我更期盼“大惠”犹遍,我们对公平的追求,就应该得陇望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