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道德共识以及电影The Reader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8-2009 14:4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作者:潇潇 | 评论(1) | 标签:生死朗读, The, Reader, 道德共识

1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组据说是刚刚解禁的日军侵华时期的照片。鼓起勇气看完,心情很沉重。在我记忆中看过的类似图片还有98年印尼反华暴动的照片,以及一组美国士兵在伊拉克被杀死,尸体遭破坏并游街的图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车臣武装士兵被俄罗斯军人用匕首活活割下头颅的全程录像,被俘士兵看上去不到20岁,可以清晰地听到匕首从左侧脖子插入时他的喉咙里发出的沉闷呜呜声。

每次看完这样的帖子,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人可以对其他人做出这样泯灭人性的事?这不是个仅仅为加强语气的反问,我真的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是否有某种看问题的角度,可以找出一个答案?

电影The Reader,除了表面上那个爱情故事以外,探讨的正是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看待二战时为纳粹集中营工作过的德国人——有没有可能既不妥协我们今天的道德观,又能理解他们当时的行为动机?换言之,理解与谴责可否同时进行?

理解并不等于认同。理解也不等于谅解。

2

岳飞在《满江红》中豪迈地说他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对这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恐怕没有谁会不识相地指出其中食人肉、喝人血的残忍。因为在岳飞当时,甚至在现在我们一些人的道德语境中,光复中原、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非常正当的战争理由,那些欺负中华民族、造成国家分裂的“胡虏”则怎么死都不为过。

可是何谓暴行?任何烧杀抢夺奸淫掳掠的行为本身都是暴行?还是说只有不正义的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才叫暴行? 如果“正义”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内涵,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可实际上这问题却复杂多了。

关键是:何谓正义的开战理由?为民族自由而战显然是正义的,为国家统一而战也是正义的——如果单独看的话。可是,车臣为民族自由而战,俄罗斯为国家统一而战,正义又在谁的一边呢?当那几个俄罗斯士兵活活割下那个车臣青年的头颅时,是一个车臣分裂分子应有的惩罚,还是俄罗斯军人的残酷暴行呢?这恐怕取决于我们从车臣的角度,还是从俄罗斯的角度看问题。在这里,正义是相对的。我的疑问是:有没有第三个角度,一种超越各方狭隘利益角度的道德共识?有没有可能,不支持车臣闹独立,但同时也谴责俄罗斯军人的暴行?

我认为这当然是可能的,也的确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和道德共识中的一部分。国家与国家的纷争中,对错往往很难分得清楚明白,每个国家都会将本国追求利益的行为视为正义的,不管那种利益表现出来的名字是“民族自由”,还是“ 国家统一”。因此站在国家的立场看,正义是相对的。而相对的正义就意味着没有正义。然而,这种单从本国角度出发以实力拓展自身利益的丛林游戏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已经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无数地区冲突中显现得很清楚了——国际间如果不能形成一种超越单个国家利益考量的道德共识作为制约各国行为的一种手段,那么仅仅以丛林法则为唯一准则的国际互动就将永远处于霍布斯所说的“战争状态”,而各国的命运必然是“孤独、可怜、肮脏、残忍、短暂的”。

这种超越的道德共识,自然就不能再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了,因为英国、日本、中国、法国有不同的国家利益考量。所以这种道德共识是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的,因为英国人、日本人、中国人、法国人都是人——人权比国族权益更具有普适性。如果两个国家因为利益冲突一定要打一场,先不管谁对谁错好了,因为这有时候说不清楚,但起码可以要求两国保证一点:不要虐待战犯。

一个跟岳飞同时代的古人可能会觉得吃胡虏肉、喝匈奴血是豪迈,因为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正义的。但岳飞的行为如果在今天上演,哪怕是为了保家卫国、维护中华统一,只怕也难受到广泛认可。这种不认可并不意味着否认“保家卫国”这个动机的合理性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是个正义的理由。但我们会否定这种吃人肉、喝人血的行为本身——从人权的角度来说,这是种暴行。

凡事单从其“绝对正义”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的古人,或许不能理解这种从人权出发、超越国家利益的道德共识,但人权的确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才逐渐懂得追求的价值。我能理解古人的不能理解。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今天还有人看不出9/11是残忍的暴行,哪怕我们并不从美国的角度去看。

电影The Reader,用比喻的手法讨论了这种道德共识。二战时期,这种共识还不存在,每个人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对正义的理解不会超出个人扮演的角色。一名纳粹军人认为“正义”的事,就是服从纳粹军官的命令,哪怕那意味着残害犹太人;一名为纳粹集中营工作的看守认为“正义”的事,就是尽职看好犯人,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哪怕这意味着犯人丧失生命。

但是当战争结束,在对战争的反思中产生了从人权出发看问题的道德共识时,上述原本“正义”的行为,就不再正义了。一件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道德语境下天经地义的事,换到后来的、新的道德语境中,可能变得罪大恶极。那么,用一个时期的道德语言去评价另一个时期、不同道德语境下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呢?

换言之,今人如果指责岳飞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表现出的对人权——这个近一千后才出现的概念——的蔑视,是否有意义呢?

3

电影The Reader的场景是二战后的柏林。年轻的男主角迈克一次从学校回家时突然生病,他跌跌撞撞钻进一栋房子的一楼避雨,邂逅回家的汉娜。后者二话不说,提水来给他洗脸,又带他回家。在那个夏天,迈克跟比他大15岁的汉娜间发展出一段短暂的恋情。汉娜喜欢迈克给她念书,常常被故事中的情节打动。没过多久,汉娜不辞而别,迈克黯然神伤,他甚至还不太了解汉娜。

此后八年的人生中,二人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迈克进入法学院,作为法律实习的一部分,他和教授及同学一起旁听了一场对纳粹战犯的审判。当席上背对着旁听席的被告之一道出自己姓名的时候,迈克呆住了:那是汉娜。

原来汉娜在二战期间曾做过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她的想法十分单纯,她需要一份工作,而集中营正招募看守,薪水也不错。于是她去了。作为看守工作的一部分,汉娜和及其他女看守每月要从牢房中挑选10名女囚送入毒气室,以为新来的犯人腾出空间。在一次押送犯人转移的途中,看守与囚犯同住进一间教堂。半夜,教堂火起,包括汉娜在内的看守们在第一时间逃出教堂,并将大门反锁。三百多个女犯人活活被烧死,只有一位幸存下来,这位女囚在战后出了自传,此刻,正在法庭做证人。

出人意料的是,与汉娜共同受审的另外几位女看守,不约而同地否认了自己的罪行,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汉娜却对两桩主要罪行供认不讳。确切的说,汉娜不是在“供认”罪行,她只是老老实实地回答着法官的每一个问题:她的确做过集中营看守,的确每月挑10名犯人送死,的确将三百犯人关在火海中——她很自然地承认这一切,并且毫不认为这些行为有何不妥。

连法官都觉得汉娜的态度另人难以置信。他按捺住心中强烈的情绪,问汉娜:你知道你挑出的那些犯人是被送进毒气室吗?你知道那三百个人如果不及时出来就会死在大火中吗?

汉娜当然知道。她反而对法官问出这样的问题感到不可思议。她带着不解的表情,为自己辩护着:如果不挑一些女囚去毒气室,集中营就没有地方容纳新的囚犯,那怎么行呢?汉娜越说越觉得法官的思维方式难以理解,她反问法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汉娜无法理解,对于一个克尽职守的看守来说,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处理人员拥挤的状况?她也实在无法理解,对于一个负责的看守来说,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犯人在大火造成的混乱中逃跑。

对于汉娜的反问,法官没有作答。显然,汉娜活在不同的道德语境中。战后法庭的道德语境是重视生命和人权的。而汉娜不懂这种道德语境,电影用比喻的方式加以处理 ——在电影中,汉娜是不识字的。她的思维方式停留在战时,她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看守,对一个看守来说,除了尽职以外没有更高的价值。最终法庭判汉娜有罪,并处以终身监禁。

汉娜在狱中过了很多年平静的日子。迈克成为一名律师,性格却很孤僻。他结了婚,育有一女,又离了婚。汉娜始终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迈克想到继续给汉娜念书,在二人间保持某种联系。于是他用录音机为汉娜朗读,再将磁带寄去监狱。汉娜收到磁带的时候,五味杂陈,她意识到这是很多年以前和她有过一段短暂恋情的 “小家伙”。她去监狱图书馆借书,在迈克的帮助下渐渐学会了识字。她也阅读集中营幸存者的回忆录。从文盲变得会识字,在电影的比喻中,就是汉娜从一个看守,变成一个人的过程。她终于意识到,还有比尽到看守职责更高的价值——他人生存的权利。

识字,让汉娜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接受了新的道德语境,她再也无法容忍自己的过去。在狱中的第十八个年头,汉娜获减刑释放,却在离开监狱的前一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4

谨以此篇阐述我对道德共识的理解。没有这种共识的存在,许多事情无法解释。

(完)

http://3rdpossibility.blogspot.com/2009/04/reader.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nbsp| 查看所有1个评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4-9-2009 11:27:03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道德共识以及电影The Reader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已经好几个人乱写,分不清修辞和事实描述,说什么托名岳飞作的《满江红》是要吃 人肉喝人血,纯粹胡扯淡。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潇潇 | 评论(1) | 标签:生死朗读, The, Reader, 道德共识
: 1
: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组据说是刚刚解禁的日军侵华时期的照片。鼓起勇气看完,心情很沉重。在我记忆中看过的类似图片还有98年印尼反华暴动的照片,以及一组美国士兵在伊拉克被杀死,尸体遭破坏并游街的图片。印象最深刻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