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左派亦可以“爱国”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7-2009 08:3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左派亦可以“爱国”乎? / 李野航
2009-05-07 17:30 | 阅读(717) | 标签: 布尔什维克, 爱国, 国际主义

  近来,鄙人慕名而拜读了左派网站“乌有之乡”上的一些雄文。原以为从这个网站上可以领略到些许“纯正”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味道,然而,令人不免失望的事,从这碗“左派什锦汤”中,我似乎尝到了些许其实与乎布尔什维克主义格格不入的味道,这味道就是高涨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情绪。比如,这里满眼是对所谓“政治精英”之“出卖祖国利益”的口诛笔伐与愤怒声讨。
  
  由于过去我的一篇涉及范美忠的文章有幸为该网站所引用,这个网站遂进入我的视野。不过吊诡的是,我那篇旨在谈论与范参加某基督教教会活动经历的文章,竟然被该网站搜罗作为“范美忠勾结国外反华势力”的证据,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这是该网站留给我的一个最为深刻的印象———仿佛什么都要上升到“爱国”或“叛国 ”的高度。
  
  如果该网站止于宣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如汉网者,倒也罢了。然而,该网站似乎又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鼓吹者,则不免让人有些骇怪了。因为就我的印象,就精神实质而言,布尔什维克主义与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似乎是大异其趣的,甚而,在某些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早期领袖们的身上,恰恰表现出一种强烈的“ 恨国主义”的倾向。故此,为了不至于让人们因为读了“乌有之乡”上面的文章而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主义混为一谈,鄙人将不揣固陋、尝试辨之。
  
  一部反映十月革命时代的苏联电影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当布尔什维克们走去参加临时政府的会议时,路两边围观的贵族资产阶级份子们对之报以憎恶与仇恨的目光,并向他们吐唾沫。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布尔什维克就是一群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出卖俄国国家利益的、吃里扒外的“卖国贼”。
  
  对于当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们而言,是不会为这种指责而羞惭的,因为,牺牲代表了贵族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国家利益,而争取超越国家、民族利益之上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的成功,正是他们的政治主张。为了这个主张,他们不惜在俄国与德奥同盟交战的情况下挑起“内战”;为了实现这个主张,不惜与德奥同盟签订“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就连对这个“丧权辱国”过火政策的加以质疑的党内的布哈林等人,也难逃日后被定性为“叛徒”的命运。所以,“爱国主义” 一开始就不是布尔什维克的主张,他们主张的是一种超越国家利益之上的“国际主义”精神。当然,这种不无几分虚幻的“国际主义”并没有真正地为后来的苏共掌门人继承下去,到了斯大林时代,列宁的“国际主义”理想很快被“大国沙文主义”取代了。斯大林可不关心他国的什么“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更关心的是通过武力征服,让更多的国家沦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据一位前布尔什维克的回忆录称:在当时联共高层,恐怕列宁是唯一一个真正相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人。
  
  然而毕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理想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布尔什维克主义开始打动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列宁宣布社会主义的俄国将放弃沙皇俄国在华的非法利益,这让许多中国人为世界上居然存在着这样一种“国际主义”的信念而赞叹不已。尽管,后来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然列宁的许诺变成了一纸空文,而“国际主义”的信念却是那么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以至于在我们自己都勒紧裤腰带的困难年代,仍然不惜大力的通过经济援助而支援“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仿佛“全世界无产者的革命事业”,比起我们的国家利益与人民的利益,要重要许多。
  
  中国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成功掌权,本质上源于它呼应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富国强兵的百年梦想。然而,这种梦想和布尔什维克主义本身又是那么格格不入。这种精神上的内在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要为后来的乱局负责。就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人活着只是为了搞点吃的和狗活着就为了搞点屎没有差别,人活着就是要搞点共产主义”。正因为这“搞一点共产主义”的精神,以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为主导的中共八大路线,被毛泽东亲手打碎了。在毛泽东看来,一个只知道“搞点吃的”的国是不可爱的。为争取独立自主而斗争的毛泽东毕竟是个爱国者,他抵挡住了斯大林将中国变成他的加盟共和国的企图。而布尔什维克主义毕竟是反对“爱国”的,所以毛泽东为了“搞点共产主义”而让我国减缓了发展经济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这就是矛盾之所在。
  
  反爱国的态度,似乎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传统中是很有些渊源的。在苏联布尔什维克领袖中,前共产国际领导人库西宁则把“国际主义”推到了“恨国主义”的极端。作为芬兰人,他不仅不爱自己的祖国,甚至促使苏联进攻芬兰,将芬兰的一部分版图划归到苏联的名下。或许,这样的“恨国主义”情绪部分源自其在芬兰搞革命失败的经历,但毕竟,这种公然的“恨国”不借着布尔什维克的“国际主义”逻辑,是很难大行其道的。
  
  由此可见,所谓“爱国主义”与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内在精神是多么的格格不入。至于民族主义之于布尔什维克主义,也是同理。在民族自决的问题上,列宁也主张少数民族原则上是可以独立建国的。在列宁的逻辑中,布尔什维克并不担心国家分裂,因为,只要通过对“国际主义”价值观的宣扬,让少数民族中的无产者感到他们跟全世界的无产者是一伙的、从而反对自己民族的贵族资产阶级,就行了。相反,“爱国”在布尔什维克看来,是不应该的,因为他会妨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当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纷纷站在了本国的立场上“爱国”,俄国布尔什维克遂与他们以及那个“第二国际”决裂,而成立了所谓“第三国际”,以宣扬一种超越“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的价值观。
  
  当然,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的确是未免天真了一点。让许多少数或多数民族的无产者们产生出“国际主义”的意识的前提是:他们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陷入了同样的一种处境中———也就是被本国本民族的贵族资产阶级严重剥削、严重压迫从而感到非借助一种超越国家、超越民族的阶级友情去向全世界的无产者寻求帮助不能改变命运的处境中。然而,要是他们被本国本民族的贵族资产阶级严重压迫的历史处境改变了呢?或者他们已然改变了无产者的地位而成为有产者了呢?如此,则他们必然失去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内驱力,变本加厉地滋生出一种民族意识而谋求分裂与独立了。90年代发生在南斯拉夫的历史悲剧无疑是这方面的有力佐证!难怪当共产主义运动高潮时代,共产主义阵营中的民族国家似乎总的来说还可以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淡化民族意识,可一旦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则加入到这个阵营中的国家皆纷纷陷入到民族独立、民族分裂的困境中去了。
  
  综上所述,左派(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是不可以“爱国”的,因为他们有更高的理想———爱全世界的无产者。要是左派而可以“爱国”,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沦落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