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伊朗总统大选候选人的立场和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17-2009 20:2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http://chinese.irib.ir/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465...
作者 chinese      2009/06/03, Wednesday   f
伊 朗大选中最重要的一个词语就是其"自由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不同候选人畅所欲言,向人民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施政理念。人民也自由地向他们认为是最合适的
候选人投票。在这之中,根据制定的大选法规定,候选人所展开的竞选宣传必须尽可能真实地向公众介绍自己和施政计划,严禁误导和欺骗公众舆论。伊朗伊斯兰共
和国负责人也不希望在伊朗象西方那样误导公众舆论,从而把公众向着无知的大选方向引导。
正值伊朗第十届总统大选前夕,伊朗人民正在严密关注着各位候选人,以便正如伊斯兰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所强调指出的那样选举最适合的候选人作总统。与之相 对,各候选人也致力于向选民阐述和介绍自己在未来4年治理国家的计划和政治理念。
从 整体上来说,两大思潮活跃在伊朗的政坛上。在目前的大选中两大思潮各自推选出了两位候选人。在这两大思潮中一个是遵守原则主义者,他们认为,他们忠于伊朗
伊斯兰革命的理想和目标。另一思潮是改革派,虽然他们尊重革命原则和基础,但是他们认为改变是国家之需要。伊朗第十届总统大选遵守原则主义者派的代表人物
就是伊朗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他现年53岁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伊朗总统和总统候选人。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朗著名高校--伊朗科学与工业大学获得了工程与
交通计划专业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多年。
伊朗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步入政坛和宗教界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在上世
纪80年代伊拉克强加给伊朗的8年战争中他为了保家卫国而毫不犹豫地走上战场。艾哈迈迪内贾德于1993年担任伊朗西北部新建立的省份--艾尔德比勒省省
长职务,历时4年。2003年担任伊朗首都德黑兰市市长。在2005年第九届总统大选中在第二轮投票中以相对高票成功当选伊朗总统,他在过去四年担任总统
期间的最佳政绩就是到伊朗各省市和乡村视察,体察民情,就地解决当地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实行经济公正、反腐和推进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计划向前发展给予了特
殊关注。
艾哈迈迪内贾德许诺,在他成功当选第十届总统后将继续执行过去制定的计划,并把脱贫和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况和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自己政府的重要政策来 抓。
就 此艾哈迈迪内贾德提出了"公正股份"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政府向许多贫困阶层人民提供支持,并把这一股份转交给他们。"有目标地实行政府补贴"也是内贾德
提出的另一方案。根据该方案他将政府提供的燃油补贴和其他商品的补贴取消,然后以现金方式直接提供给低收入阶层人民。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其外交政策领域致力
于提高伊朗在地区的战略地位。他将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其中包括与拉丁美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放在了首位。与此同时与地区邻国发展密切关系和在国际社会展
开积极的外交政策均是他的外交政策重心。
根据近几个月来在伊朗各地进行的各种民意测验显示,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有力竞争对手是来自改革派的米尔*侯
赛因*穆萨维,他现年68岁,他从伊朗著名高校贝赫希提烈士大学获得了建筑和城市建设专业硕士学位。穆萨维在伊斯兰革命前就参加各种反国王专制统治的宗教
和革命集会与会议。革命成功之后他曾担任文化革命最高委员会成员职务。并担任历时短暂的外长职务,与1981年担任总理职务。穆萨维担任总理职务时期正是
伊拉克复兴党政府向伊朗强加8年战争时期,他截至1989年伊玛目霍梅尼逝世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依然担任着总理职务。此后离开政坛到大学任教和在艺术科研
机构工作。1989年也就是伊玛目霍梅尼逝世之后,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担任领袖职务之后,任命他担任体制利益鉴定委员会成员。此外,在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
期间穆萨维曾担任他的顾问,1999年起担任伊朗艺术科学院院长职务。
穆萨维的执政计划是建"希望政府",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他宣布消除伊 朗国内存在的贫困现象将是他的主要目标。
降低失业率也是穆萨维所关注的计划之一。他还许诺在他当选总统之后将减少通货膨胀率。在希望政府计划中预计将致力于改革政府的行政机制和加强政府的工作效
率。在该计划中还对打击贪污腐败、滥用国家财产做出强调。穆萨维还呼吁增加妇女在政府职务中的参与力度和自信心。他还对加快私有化进程和改善其方法做出强
调。穆萨维认为,他当选总统后将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诸如伊朗核问题等。他呼吁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与美国展开谈判。当然,他与其他总统候选人
一样认为,与美国谈判的前提条件是维护伊朗的国家利益。
霍贾特伊斯兰-迈赫迪*卡鲁比是第十届总统候选人之一,他也来自改革派。他现年72岁,是
此次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具有很久的反国王专制独裁统治的经历。他在前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多次被捕入狱并遭受刑法。他除了宗教学之外还接受了大学教
育。他获得伊斯兰教法和法学学士学位。于1980年被伊玛目霍梅尼任命为烈士基金会会长。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当选第一届伊朗伊斯兰议会议员。除此之外,他还
当选另外三届议会议员,伊玛姆霍梅尼于1985年任命卡鲁比为他的朝觐事务代表。他在上一届总统大选中也是总统候选人,但没有获得足够的票数。
卡 鲁比的竞选口号是要求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为国家制定更加详细的计划。他在大选中所提出的一个计划就是政府每个月从石油收入中为每一位年满18岁的伊朗公
民提供"月薪"。卡鲁比还要求对各少数民族和宗教信徒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妇女在社会和政府中的作用。他提出的另一方案就是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学习保险和
失业保险,并致力于降低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卡鲁比在自己的计划中还对制定和通过有关科技战略和政策做出强调。他还要求伊朗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尊严和活
跃地外交关系。
另一位总统候选人是来自遵守原则主义者阵营的穆哈欣*礼萨伊博士,他现年55岁,具有很长的反国王斗争经历。他在青年时代与一些和
他志同道合的青年们组建了名为"曼苏伦"的武装,与国王政权展开着武装斗争。在伊斯兰革命胜利后,礼萨伊于1980年被伊玛目霍梅尼任命为伊斯兰革命卫队
总司令。在8年抗击侵略的卫国战争时期他一直担任革命卫队总司令职务抗击萨达姆政权对伊朗发动的侵略。1997年礼萨伊脱下了军装并开始继续上学。
2000年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礼萨伊被伊斯兰革命领袖任命为国家体制利益鉴定委员会成员,他在上一届总统大选中也作为候选人角逐总统职务。但是在大选开始的前两天宣布退出竞选。
礼 萨伊博士认为,要想领导和治理国家就必须组建联合政府,以便将所有有力资源网络在政府内。他通过减少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增加国家货币能力来提高社会公共
福利。礼萨伊呼吁在伊朗建立9个具有自主决策权和管理权的经济联合区。他在自己的执政计划中计划建立小政府、经济秩序、提高私营企业的能动力。礼萨伊还提
出将执行全面的体育方案,通过在管理、技术和道德领域改变体育状况。在外交政策领域,礼萨伊提出了有可能和美国对话的方案,并致力于加强与南部波斯湾地区
国家的关系。
纵观上述四位总统候选人,他们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能力。伊朗人民也将本着伊斯兰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所强调的"遵守承诺、敢于负责、诚实和效率标准 ",从上述四位总统候选人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担任国家未来四年总统职务。
  最后更新 ( 2009/06/03, Wednesday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6-18-2009 18:50:45 | 只看该作者

伊朗:不仅仅是核危机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http://kielboat.spaces.live.com/Blog/cns!9FEA95EE7176EAF5!2050.entry

一篇三年前发在南风窗上的文章,当时并无多少反响,大概没有多少人愿意认真对待伊朗的内部问题,内贾德的选举上台很容易让人忽视伊朗社会的深层问题,这一问题在最近的一周正在发酵,演成选举冲突、街头暴乱,人们又习惯于就事论事了。

今天再看自己的这篇旧文,仍然很有意思,并无过时,三年后的伊朗政局已在掌握之中。

(原文载于《南风窗》2006年七月下)

伊朗政治的民主化成分大大限制了伊朗社会“塔利班化”的可能,而属于新保守派的内贾德政府上台一年来,在经济领域的毫无作为已引起民众的逆反情绪。不难想象革命27年后,伊朗知识界方兴未艾的公民社会讨论将可能成为诱引伊朗威权政治派别斗争激化的导火索。

伊朗:不仅仅是核危机

吴强 (慕尼黑)

尽管伊朗并不是第一个试图打破核垄断的国家,也不是第一个试图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但是,伊朗的核计划不仅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更触动了脆弱的中东格局。然而,就在伊朗政府7月16日表示六国集团6月6日提出的中止核计划建议具备“可接受基础”、并将于八月份晚些时候正式答复的几乎同时,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12日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一个居民区,以色列随即开始了198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入侵行动。随着战事进展,叙利亚或将成为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最大的战场。

与此最新发展相对应,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艾哈迈迪-内贾德2005年6月当选伊朗新总统之后,他的一连串刺激言论诸如“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犯下罪行堪比纳粹”、“有必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等等,都把国际社会与国内观察家们对伊朗发展核能力的关注重心集中在“以色列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的地区安全维度。以至四、五月间,华盛顿的外交圈内也甚传,以色列强大的游说集团正在极力唆使美国政府采取行动进攻伊朗、以此方式来结束伊朗的核计划。华府相关智库也提出了从军事打击到经济制裁到外交施压等一揽子具体建议,谋求中止伊朗的核努力。

然而,在核危机背后,伊朗革命27年后的社会结构乃至阿拉伯世界的基本问题却常常被媒体与学界忽视,因此影响了人们对中东问题复杂性的理解以及对伊朗核危机最终可能解决方向的判断。比如,同为穆斯林阵营的沙特阿拉伯今年初以来已经悄悄提出了“阿拉伯海无核化”,与早先的“中东地区无核化”主张相比,放弃了对以色列核发展的关注,转而担忧伊朗潜在核武器能力对地区安全的破坏。美国对外关系学会资深中东问题专家布隆索今年四月间坦率表示,尽管沙特有意改善与伊朗的关系,但是“非常、非常”担心伊朗的核扩散问题,担心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这一点上,沙特与其长期盟友美国无疑有着共同利益,因为1979年之后的伊朗对阿拉伯世界领袖沙特来说,意味着波斯而非阿拉伯人、什叶派而非逊尼派的力量崛起,不仅可能威胁业已紧张的中东格局现状,更可能加剧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冲突。

伊斯兰运动和民主化


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影响中东社会的主流思潮仍然是泛阿拉伯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成功却引发了阿拉伯社会内伊斯兰运动的兴起。尽管在叙利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受到强力压制,过去十年间,伊斯兰运动在埃及、摩洛哥、约旦等国家成长势头非常猛烈,分别演化为伊斯兰政党并进入议会,成为今日阿拉伯社会重要的政治力量。

伊斯兰运动的口号“伊斯兰就是出路”、“古兰经是我们的宪法”等等,分明否定阿拉伯世界的世俗政权,但却被屡屡证明在动员大众的“伊斯兰觉醒”方面极有成效。在阿拉伯国家普遍的威权体制下,这一运动当然被视作一个严重威胁。

对曾经不懈促进阿拉伯社会民主化的西方世界来说,伊斯兰运动同样令他们非常尴尬,因为正是诸如“兄弟会”这类伊斯兰运动组织逐渐渗透并改造了各类社团组织、改善基层民众民生和地方治理状况、号召并参与民主选举、削弱国家威权,践行并主导着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以至华府著名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在2004年底的“外交政策”杂志撰文澄清,离开了伊斯兰运动党派的参与,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绝无可能。但在9.11之后的反恐气氛下,他们常常被西方媒体渲染为恐怖主义的温床,推动中东地区民主化的主张也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尽管大多数伊斯兰运动组织在暴力使用的态度上相当温和、政策层面亦持实用主义。

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为例,这个伊斯兰运动的产物,曾经得到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秘密支持,最终通过民主选举从代表阿拉伯革命的法塔赫手中接过权力,却被以色列和西方世界普遍视为恐怖组织或者恐怖主义的支持者,颇能说明西方国家及阿拉伯世俗政权对伊斯兰运动发展的戒备态度与政策矛盾。

而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者们,在推翻巴列维世俗威权统治之后,却建立了一个相当分权的伊斯兰政权,“半民主”的选举一直在进行,培养出了一个伊斯兰教士集团控制却由大众驾驭的政治体制:

·        由宗教领袖(从霍梅尼到哈梅内伊)、高级教士组成的宪法监护会、民选产生的总统和议会四者,组成了一个世俗—宗教的分权体制;

·        尽管伊朗社会宗教信仰高度同质,什叶派信徒占人口总数达90%,在政治立场持保守偏中间的精神领袖霍梅尼1989年逝世后,伊朗出现意识形态的分裂,单极化的伊朗政治精英也分化为四个基本派别——改革派、技术官僚、主流保守派、和强硬派。

·        1981年之后每四年进行一次的总统和议会普选,基本反映了伊朗世俗社会民意对伊朗政治精英各派系的支持变化。1997年改革派领袖哈塔米的当选,即是伊朗这种“半民主”体制的正常结果,被普遍认为是伊朗公众对社会经济状况不满下的选择。而2005年第一位非教士出身的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则代表着伊朗大众与新保守派的结合;

在这个意义上,尽管因为缺乏充分的言论和结社自由、存在严格的政治控制,很难说伊朗是一个民主国家,但伊朗政治的民主化成分也同样难以否认,大大限制了伊朗社会“塔利班化”的可能,也从制度上牵制了属于新保守派的内贾德政府的政策走向。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霍梅尼在世时曾经一再强调伊朗没有发展核武器的必要,尽管早自1985年伊朗即启动了核研究。内贾德今年5月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专访时,则为伊朗的核计划增添了民族主义色彩——“富有悠久文明和文化传统的伊朗人民不需要核武器”。他指责西方国家70年代中期帮助巴列维国王的核项目,却不能接受今天的伊斯兰伊朗共和国的和平发展核计划。

种种约束之下,伊朗政府几乎在刚刚开始尝试提取浓缩铀的同时,就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国际核不扩散公约的附加条约。虽然迟至今日伊朗议会至今仍未批准该条约,但伊朗在核扩散问题的态度与拒绝签署核不扩散公约的以色列、巴基斯坦和印度有着本质差别。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在伊朗进行了不下2000次调查,获得了1000多页的伊朗政府文件,在各处核设施安装了监视摄像机。

伊朗核危机其性质也转变为是否遵守公约义务、是否破坏国际规则,也更适合在联合国框架下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危机。伊朗激进强硬派的核野心不得不考虑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这一压力远远超出了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可能增加的核计划合法性。内贾德在谴责西方的同时,继续小心翼翼地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视察相关进展。

伊斯兰化的政治经济学

在伊斯兰运动给阿拉伯世界的传统威权秩序带来挑战的同时,伊朗社会的伊斯兰化却无力解决伊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伊斯兰教士阶层的统治政策造成社会普遍贫困,社会失望情绪蔓延,限制了内贾德政府向强硬保守路线靠拢的空间。

在伊朗革命后的社会伊斯兰化的同时,经济领域也逐渐伊斯兰化。哈塔米政府建立的若干伊斯兰基金会控制了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包括旅馆、工厂、商店和国家发展基金,其规模占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0%。此外,1979年革命也帮助前总统拉夫桑贾尼摇身变为一位商人,拉夫桑贾尼家族全面染指了伊朗最大铜矿、最大石油机械企业、有线电视、汽车制造、飞机公司和物流出口等领域。

与此同时,占到每年出口总额85%、作为伊朗经济主要支柱的石油业,不仅自身投资缺口巨大,而且并未给普通伊朗人生活带来明显的改善。在过去20年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危机恶化。2002年的通胀率是16%,失业率则接近30%。城市中产阶级受害,他们不满德黑兰已经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都市,也不满到处吸毒泛滥、城市基础建设老化、社会福利不足,更怀念巴列维时代的欣欣向荣——后来被推翻的巴列维国王在70年代慷慨地花费大笔石油美元用于各项公共建设。

然而,鼓吹精神和社会伊斯兰化的伊朗教士集团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只能用“愚蠢”来形容。1997年改革派哈塔米上台后,大力推动司法独立、言论自由、促进石油业国际合作,但保守派推崇的却是中国模式的改革,即开放经济体制但是限制人权和民主。哈塔米不得不在更少的权威和信任下承担更多的责任,成为经济失败的替罪羊。

2005年,内贾德参加总统竞选,针对竞选对手拉夫桑贾尼的腐败,提出社会主义式的经济政策,成功争取了伊朗普通民众的支持。但是,伊朗亟需大规模私有化改革,刺激经济,而不是过时的社会主义。伊朗经济和财政部副部长卡扎伊月前承认,未来五年伊朗需要保持每年2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然而上台一年来,内贾德在经济领域毫无作为,民意悄悄变化。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中东问题专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伊朗人不满内贾德政府的经济政策,转而对其核政策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德黑兰的市民们,普遍倾向于当前国家政治的优先议题应当是解决经济问题而不是发展核计划。

公民社会发展与意识形态冲突

在冷战结束后的阿拉伯世界,非政府组织从1970年代的约两万个发展到1990年代中期的七万;而更广泛意义上的现代的、世俗的公民社会组织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的十年,更是以翻番的速率成长,在中东地区这些组织已经发展到十三万之多。美国布什政府不久前正式拨款3.86亿美元资助中东地区的非政府组织,这个数额比美国政府在这一地区投入的历史总和还多。在埃及、沙特、也门、阿曼、摩洛哥、突尼斯等等许多国家,虽然公民社会从结构上仍然处于社会边缘,得到威权政制的容忍,但作为一支连接穆斯林世界与国际社会的纽带,主导着该地区的民主化议题。

在伊朗,革命之后27年,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并未被伊斯兰化,更为远久的民族主义传统和巴列维时代遗留的西方生活方式仍然不同程度地顽强抵制着被伊斯兰化。特别在改革派哈塔米政府所营造的宽松社会气氛下,过去20年间形成的规模还算庞大的中产阶级们相互间赖以交流的公共空间也得到发展,伊朗的公民社会生活日趋活跃。虽然其规模还远远构不成对现有威权体制的挑战,但在意识形态分裂的伊朗,在伊朗知识界已经兴起的公民社会讨论却可能产生新的意识形态冲突,成为诱引伊朗威权政治派别斗争激化的导火索。

·        比如公共空间这个西方式的概念本身,在伊朗就意味着与“非伊斯兰”和“颠覆威权”的双重危险。伊斯兰法律中的“公共”几乎意味着威权统治能够触及的一切,剩下的才是个人的,个人所能拥有的法律空间与“隐私”已经没有多大分别。因此,当哈塔米政府2000年提出扩大言论自由法案后,被保守教士抨击为有违伊斯兰法律一点也不奇怪。

·        伊朗的民族主义,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贯穿伊斯兰革命爆发前的几乎整个20世纪,大概是伊斯兰化最有力、最顽强的竞争者。伊朗的民族主义者与中国的民族主义愤青完全不同,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以前伊斯兰时期(公元七世纪前)的萨桑王朝为荣。

·        激进社会主义,由上世纪60年代在巴黎取得社会学博士、被称为现代最杰出的伊朗学者阿里.沙利亚蒂传播,影响了几乎整整一代伊朗知识分子。至今,拥有中东地区人数最多的伊朗共产党在伊朗社会仍有相当空间。内贾德政府经济政策中的社会主义色彩清晰可见。

如果再考虑到伊朗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4岁,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经常接触互联网,外界不难估计,一旦内贾德政府的核危机处理不当,比如轻率地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或者旷日持久地僵持下去、引发国际社会制裁,伊朗社会都可能面临严重的意识形态危机,从而引发为严重社会经济问题所困的伊朗社会的内部冲突,直接威胁伊斯兰统治阶层的合法性。

结语:在后霍梅尼时代,哈梅内伊曾经多次以妥协的方式度过了种种危机。今天,伊朗面临着来自内部、外部的多重制约与困难,伊朗社会内部也不乏实用主义的声音和健康的民主力量;伊朗政府也在短暂的延迟后,7月20日,宣布将于8月22日作出对六国集团一揽子建议的正式答复;外界有理由对这一答复持审慎乐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